福州台江心理医院:这些因素会影响精神疾病预后,你知道吗?
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中会被一些精神疾病所困扰,精神疾病是一种更为严重和有害的疾病。精神疾病的治疗时间也相对较长,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对待。
经过治疗之后,不同的精神疾病患者会面临不同的结局:
1/3的患者病情得到彻底的缓解;
1/3的患者病情得到部分控制,残留部分症状,社会功能部分损害;
1/3的患者病情会恶化,走向衰退和精神残疾。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精神疾病预后比较好?
影响精神疾病预后的因素:
01
发病形式:
急性发病的患者比慢性发病的患者预后要好。慢性发病的患者往往以退缩型、内向化的症状为主,尤其是以情感淡漠等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他们的“异常”易被家人忽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02
未治期:
它是指精神病患者正式接受治疗之前其精神症状已持续的时间。一般来说,越早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越好,而未治期越长的患者,预后相对越差。
03
病前性格:
病前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好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反之,病前有内向、孤僻等性格缺陷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04
社会因素:
比如家庭环境是否良好。与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较低,情感表达不畅,亲情淡薄,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且具有较多矛盾冲突的患者,他们的预后往往相对较差。
05
家族遗传史:
与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相比,无家族遗传史的患者预后相对更好。
如何摆脱精神疾病?
让精神疾病患者参与一些活动,可以转移思维的焦点,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如饲养家禽、植花、除草、定期日常练习写作、绘画或经常外出散步、爬山、公园等。
合理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病人做好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注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安排病人做适当的家务,创造病人与社会接触的条件。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尊重病人,不要给与病人太多责备,鼓励病人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处理事情,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心理治疗对精神疾病患者尤为重要。对于躁狂患者来说,首先要布置安静的新环境,用典雅而朴素的色调布置卧室,然后通过与病人的膝盖交谈,帮助患者恢复平静,舒缓心情。
对于情绪低落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听相声、看喜剧小品、欣赏令人兴奋和快乐的音乐,甚至可以让精神分裂症患者学会唱歌和跳舞,让病人开心,微笑。
在医生的指导下,督促病人及时服药,发现复发症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