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透明的期盼】被需要的快感
这是第二本练习册的第六个故事。讲的是小透明的故事。
生活中有这么一类小透明,他们内心有很强烈的渴望去获得别人的认可,希望在人群中出彩。但是却总是得不到合适的机会。
在别人都在因为额外付出而感到烦恼时,这类人反而因为不被别人需要而恐慌。
用心理学的话来说,叫做讨好型人格。
希望通过讨好别人,来获得自我认同感。
我们说的这个故事,大纲是这样的:一个出生在富贵之家的天才少年,却因为父母工作特性的原因,导致他长期一个人在家当留守儿童。由于他比较早慧,所以大体上讲,自我管理能力还比较强,一直以来都很让父母省心。
但由于他过于早慧,过于理性,不太容易跟同龄人产生共情。伴随着年龄的成长他非常渴望友情和重视。于是开始扮蠢来融入同学。结果因为一次意外,被顶了黑锅。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自己跟别人成了真正的朋友。可是实际上,他却成了同学中的背锅侠。
再后来,因为一个爱情话题,他阴差阳错的成了众矢之的,自己被迫反击,却成了小团伙的领袖。小透明才意识到,原来成为别人的偶像,比满足他人的需要更容易获得认同。
=================================》》》》
故事的主角姓叶,名林。是一名干部子弟。不过他的父母倒不是那种颓废的官二代,而是科班出身,因为成绩优秀,表现突出而提拔上来的技术型官僚。父母的工作决定了,他们在大多数时间都需要跑外勤。经常是忙疯了以后都不着家,只能尽量的委托大院邻居帮忙照看。
日子久了,叶林养成了一种万事不求人的性格。很小就养成了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性格。但也正因为从小就比较有担当,跟同龄人游戏的时间就相对较少,做家务,上补习班的时间更多一些。
等到叶林上小学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怎么为接送的事情让父母为自己操过心。
不过懂事的叶林内心深处,也有一个小小的需求。那就是通过努力,得到更多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认可。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心理习惯。无论平时在深夜里看着黑乎乎的房间,内心多么的恐惧,只要父母回家以后,摸摸自己的脑袋,亲自己一下,那么之前的那些孤独和忐忑就都值得了。
==================================》》》》
虽然在学校里大多数时候都是有计划的学习。但是叶林同样的也渴望朋友,只不过考虑到他们家的情况,比起放学玩耍,回家写作业,做饭才是首选。等做完这一切以后,天也差不多黑了,小伙伴也差不多散了。
直到叶林11岁那年,父母工作调整,才稳定的有一人在家全职给孩子做饭。叶林终于有机会跟小伙伴一起玩耍了。但问题是,他错过了一个跟同龄人交往的最佳节点,已经快五年级的他猛地发现,想要找一些同学拉他入伙,已经有点难了。
小孩子的友情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从一开始为了玩游戏而成群结队的呼朋唤友,到磨合品出谁人性好,建立比较稳定的团队。之后就只会向着更加高级的功利化阶段转变。再让他们去接纳一个陌生人,从头认识,了解,其实是比较难的。
叶林只好先巴结班上某个运动系的小组,让他在打篮球的时候当个替补。这才混到圈子里。不过替补这种东西嘛,就是可有可无的。只有在搭伙不够人数的时候才有上场机会。可即便是这样,叶林在为数不多的上场机会面前,表现的也不是很好。不过无论别人说他玩的烂,还是只是偶尔象征性的叫他,他也会乐此不彼的跟去,在球场上一坐1-2个小时。偶尔鼓个掌,喊个好。
=============================================》》》》
等到小升初的时候,叶林终于等来了翻盘的机会。由于他学习成绩不错,自律性比较强。所以考上个不错的实验中学。由于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叶林觉得,这次终于不用给别人当替补了。他要从头就加入到一个组织中,成为其中重要的创始成员。
这次,叶林选了一个奥数兴趣小组。他发现,比起在自己根本就不擅长的领域瞎混,还不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博出一片天。
计划很完美,不过叶林有一个地方搞错了。奥数这种东西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并不是兴趣小组,而是一个以高考加分为前提的名利场。小组成员其实是以争夺有限名额为前提的竞争关系。在参加了2个月左右,逐渐展露头角的叶林发现,自己非但没交到朋友,反而树立了很多敌人。很多人都以跟他对抗为目标,保持距离。其他人三三两两的扎堆,只有他形单影只。这种趋势随着他展示出的才能越强,就越明显。
最后叶林不得不思考自己到底为啥参加奥数兴趣小组。并且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要当一个甘于人后的‘大聪明’!
简单来说,叶林就算是抢先得出答案,也不会第一个回答,用以避其锋芒。然后自己再通过暗示其他人解题思路的方式,来得到别人的需要和认同。从此以后,叶林终于开始作为一个不是那么聪明的人,被奥数圈子里的一些同龄人所接受了。
============================================》》》》
不过奥数兴趣班这种东西,也有它的局限性。大家最大的交集是奥数,但实际上都是来自不同的班级。渴望朋友的叶林发现,自己虽然在兴趣班里有了朋友,可是一旦脱离兴趣班,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交集还是太少了。
但这个时候,想要再结交班里的朋友,老问题就又来了。
错过了最佳交往时间的叶林,只好到处找机会,看看能不能加入到某一个小团体之中。
转机很快就来了,那是一次班级突击检查,叶林的同桌藏在课桌里的游戏机被翻出来,就推说是叶林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叶林本来是去上厕所去了。等到回来的时候,看到全班幸灾乐祸的看着自己的时候,叶林还莫名其妙。班主任黑着脸,拿着搜出来的游戏机说:“叶林,下课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等到叶林做到座位以后,同桌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游戏机被发现了,老师本来要叫家长。我说是你借我的。你成绩好,帮我顶这一次,算我欠你的。
叶林看完之后,本来想要拒绝。但是随即想到,自己这个同桌在同学里颇有面子,平时下课有七八个人围着他转。要是能够借着这个机会加入其中,也未尝不可。于是乎就答应了下来。
等到叶林去了班主任办公室以后,班主任虽然是上来一番说教。但考虑到叶林平时成绩不错。认错态度很好。竟然在叶林的央求之下,没有通知家长的情况下,就把游戏机还给了叶林。并告诫他,不许带游戏机来学校。下不为例。
==================================》》》》》
由此,叶林靠着这个意外的黑锅,竟然成功的打入了同桌建立的朋友圈。经常帮助同桌打掩护,背黑锅的方式,得到了认同。考虑到他平时成绩不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有的时候甚至会双标的轻易放过叶林。而这反过来竟然也成了叶林提升自己地位的纽带。
当然,这主要仅限于背黑锅的时候。由于叶林平时家教比较严,所以类似漫画书,游戏机这类东西,并没有办法大量购买,跟同学之间达成话题共享。有的时候,同桌甚至会恨铁不成钢的吐槽他,除了成绩好,真是无趣乏味的童年。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来到初三的时候。班级里开始有些同学到了青春期发育的年纪。几个比较早熟的同学,开始叽叽喳喳的讨论追星,恋爱的话题。
这个年纪的小孩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明明自己内心十分渴望,但是却又不敢表达。所以他们更喜欢通过起哄的方式,让别人起个头,给自己做个示范,探探路。
考虑到叶林当了2年的背锅侠,已经在班里非常有名。所以毫无意外的,这一次也成了众矢之的。
事情是由一封没有写名字的情书开始的。
有天早上,有个女生收到了一封信。然后多久,班里就传开了有人收情书,谈恋爱的事情。到了下午,这个事就兜不住了。
班主任是个急脾气,拿着要来的无名情书,在班级里搞批判大会。妄图以雷霆之势将这种趋势扼杀在萌芽之中。
班会上可以说是用声嘶力竭也不为过。从父母送孩子上学不容易,到早恋怀孕毁掉人生。有的同学忍不住压力,甚至痛哭流涕。问题已经从搞清楚到底是谁写的情书,转变成了大逆不道,应该把人抓出来斩立决的程度(当然主要是从氛围上讲)。
班主任的原话是:“假如这个同学自己不站出来,那么她就要召开家长会,把这件丑事宣扬出去,让学生的家长看看,他们含辛茹苦,饱含希望的孩子在学校里都干着什么蠢事!”
伴随着放学时间的到来,班主任内心也开始显得有些焦躁,扬言:“要是这个同学不主动站出来,就让大家都陪着他!要是家长问起来为什么今天放学迟了,你们就好好跟家长汇报!”
当然,话说到这个份上,傻子才会认账!
不过,伴随着放学铃响以后,班主任一副决不罢休的架势,再加上其他班级的学生充斥着走廊,甚至还有好事者在走廊上大声议论,驻足观看。那滋味确实是不好受。很多人甚至在内心祈祷着,赶紧让那个倒霉蛋出来受刑,别耽误了大家。
==============================================》》》》
距离放学差不多过了15分钟的时候,连走廊上的人都开始稀稀拉拉的变少。忽然从班级最后一排站出一个男学生,举手要说话。所有人好像都感觉终于要如临大赦一样,把目光转向了他。
这个学生叫张涵,是今天的值日生,也是叶林小团伙当中的一员。他举手跟老师说道:“老师我举报!”
班主任说:“讲!”
张涵:“我今天早上值日的时候,看到叶林来的很早。我就去打水了。等我回来的时候,就看到XXX好像收到了一封信。”
叶林听到这个话的时候,仿佛觉得有个炸雷忽然从头上忽的劈了下来。他本能的反驳道:“我是来得早,可是后来也来了不少其他同学,我来了以后就去打水去了!”
张涵说道:“承认了吧,叶林,你之前跟我说过,XXX学习成绩好,长的也漂亮,是你喜欢的类型!”说完,还不忘用讨好的方式跟叶林使劲挤了挤眼。
叶林刚想出声反驳,忽然觉得自己袖口猛地被扯了一下。他忽然回头一看,发现同桌在用手拉他。与此同时喊道:“承认了吧,叶林!我后来的,我也看到了!我一开始还不知道你鬼鬼祟祟的跑到人家那去干嘛,原来你是这种人。我们几个都觉得XXX长的不错,结果你竟然敢偷跑!写情书!你就活该被处分!”
同桌话虽然说的很大声,但是手却在老师看不到的地方,单手打了一个施礼的动作。与此同时,也挤眉弄眼的给叶林打暗号。
但这事毕竟兹事体大,叶林觉得,看刚才班主任那要吃人的架势,自己肯定要好不了。这个锅他实在是不好背。
班主任在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批判这件事以后,万没想到跳出来这么一出。或许是她的精力已经发泄的差不多了。也可能是觉得用早恋这种事搞得班级学习第一名,奥数达人情绪紧张,辍学,对她教师生涯的绩效来说也不是什么好看的故事。语气上顿时软了3分。
班主任用一种看似严厉,但跟之前的表达可以说是大相庭径的冷静口吻说道:“叶林,真的是你吗?假如有人诬告你,我给你做主!别以为我不知道他们平时怎么对你的。这种事很严重知道吗?我回头是要找家长谈的!”
换作是别人,找家长可能是天塌下来一样的大祸。但叶林的家长不仅是干部,而且还经常不在家。所以假如最终惩罚是找家长,对于叶林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别可怕的事情。况且,老师言外之意,自己过去帮同学顶黑锅这事不会有啥误会和后遗症。叶林忽然觉得,自己胆气壮了几分。
正值叶林这心头一松的功夫,他环顾四周,忽然看到收到情书的XXX用一种满含秋水的眼光看着自己,其他同学用某种热情而崇拜的眼光看向他的时候。
仿佛是受到了老僧棒喝一般的小和尚一样,叶林脑中忽然灵光一闪,他答道:“老师,是我。信是我写的,我喜欢XXX同学。”
全班忽然发出某种异口同声的“嘿!呀!”的低吟。
班主任的脸色,忽然间变得异常精彩。她用比刚才还要平静的声音说:“其他人都走吧,叶林留下。”
===============================================》》》》
叶林和班主任对话的内容,其实异常简单。大体的意思就是早恋不对,影响学习。老师 要家访。叶林表示认识到错误,痛哭流涕,没想到给大家添了这么大麻烦。请不要告诉家长。最后班主任不为所动,叶林垂头丧气,表示会跟家长说。请老师不要提自己平时犯的其他错误。
最后在班主任一脸高深莫测的表示,看你表现中。收场。
作为过来人我们其实都知道。这种事对于一个差生来说那可能是退学,记大过的杀鸡儆猴,家长不出点血肯定是完不了。但对于叶林这种苗子来说,那就不是个事。青春期萌动其实很正常,证明孩子长大了嘛。处理问题的差别,仅仅在于是用心疏导还是作为祭品震慑其他小孩而已。
要是有哪个老师,真的为了这点事毁了一个苗子,那校长为了学校KPI也不会放过她。
这件事对于叶林的实际影响,反而是在同学之间。首先,叶林彻底红了!虽然是作为某种负面典型被公布出来,学校甚至刻意压下了这事的影响。但是在孩子之间,却很快传遍了学校。即便是其他班的,也有很多人好奇的把叶林作为一个景点来参观打卡。他们要看看,那个在传言中敢正面刚老师,还大获全胜的传奇人物到底长啥样?
当然,这种说法很显然是有添油加醋的成分的。不过考虑到当天班主任的雷霆之势,只要没有全校通报或者退学,那就是大获全胜!很多男生,甚至遇到叶林以后,都会偷偷的在背后喊一句:“你真行,好样的!”
至于女生,那就更别说了。一个个看到叶林以后,都会忽然变得叽叽喳喳或者莫名安静,然后飞快的跑开。至于当事人XXX,在事情过去一周以后,甚至还写了一封信,跟他约定,要是上了大学还没有变心的话,可以当他女朋友!
至于谁写的那封无名情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故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