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小课堂||京剧词典之【武打】


看完了这次武戏直播,那些“武打套路”都看懂了嘛?给看直播的萌新们一些小知识。
可以再看看我们的之前京武会视频,一起来参与讨论,了解更多的“套路”,开打起来!

【武打】
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分把子功、毯子功两大类。
武打的一些套路、技术,连贯起来,化在戏里与情节相结合时,就有助于刻画人物,解释剧情,使观众在直观中得到艺术享受。
武打套路篇
【打出手】
武打表演特技。又称踢出手,俗称过家伙,简称出手。常和档子结合运用,但又是自成格局的武打套路。剧中主要人物同敌对数人相互抛、掷、接、踢武器,以表示惊险复杂的战斗场景。用2杆直至10杆抢不等。传统戏曲中,常用于以武旦为主角的神怪剧。
【打连环】
武打表演程式。双方交战,甲方把乙方打败,乙方上来一人又将甲方打下,甲方再上来一人把乙方打下,这样连续循环的打法叫打连环。此程式,除了表现双方战斗频繁激烈,渲染舞台气氛外,还可以给主要演员以喘息机会。以徒手形式进行,称手连环。
【档子】
武打表演程式。也称荡子。用以表现战斗场面和渲染战斗气氛。交战双方人数在三人以上的均称为档子。档子可灵活安排,名称根据人数而定,三人的称三股档,以此类推。也有根据双方所持兵器或对打中的某一特殊动作,或开打结束亮相时的画面而定名的。
【耍下场】
武打表演程式。亦称清场花。指武戏中,主要角色下场前持器械表演的一段独舞,用以显示剧中人的威武气概。
【萝卜头子】
武打表演程式。亦称削萝卜头子。一方主将立于台中,另一方众将士走大圆场,一个一个地在他面前走过,他连续削、打这些将士的头部或背部。
【一扯两扯】
武打表演程式。交战双方举着器械对阵,甲方走到上场门台口处,乙方则走到下场门,然后甲方从上场门台口处走至上场门,乙方则从下场门走至下场门台口处,用以表现剧中人互相对峙,窥测、寻觅袭击对方的机会。
【亮靴底】
戏曲表演程式动作。台步的一种。武将起霸出场后,开始的几步一般常用亮靴底,表示英武矫健。
【飞脚】
戏曲基本功。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攥拳,右手伸掌超越头顶,迈右脚,蹬劲,拎腰拧身,蹁左腿,右腿跟上,用左手掌击右脚心。在武戏中应用颇广。如《林冲夜奔》林冲的“走边”用飞脚表示夜间跃过山径。
【抢背】
戏曲毯子功。武戏的跌扑技术。身体向前斜扑,就势翻滚,以左肩背着地。是生活中遭受踢打而仆地的动作舞蹈化。习称“摔抢背”“走抢背”。武二花(如《长坂坡》许褚)应用较多。
【台漫】
戏曲毯子功。动作与漫子(斜身朝前腾空翻转)大致仿佛,但从台子上翻下。如《伐子都》公孙子都精神错乱后从三张桌子上翻下。
【旋子】
戏曲毯子功。甩臂、拧腰、旋腿,平身跃起,双脚落地。为武生必须具备的功夫。大多与“飞脚”、“扫堂”连续使用,如《恶虎村》黄天霸之“走边”;也可单独连翻,如《四杰村》余千之“走边”。
【劈岔】
戏曲毯子功。两腿劈开成“一”字形,表示马力不支而倒下,如《挑滑车》高宠连续挑车力竭仆倒的动作。有时也表示双方肉搏,互相扯倒,如《白水滩》十一郎与许起英的搏斗。
参考文献/京剧文化词典、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期待今年的京武会可以在剧场相见啊!!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 TIANCHAN YIFU THEATRE
福州路 7 0 1号
周信芳戏剧空间 QI SPACE
天钥桥路1198号
了解更多演出信息 请关注官方微博、微信
www.tianchan.com 天蟾官网及微信购票可在线选座
票务热线:021-6322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