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被芒果砸过头,不算来过广东

朋友们,入夏了。
风扇擦擦灰,空调开起来。
但对桂闽琼黔人民来说,这样的入夏仪式感还远远不够——
毕竟,没被芒果砸过脑门,算什么夏天?

北方朋友或许很难想象。
那些童年时还只是在教科书上看过的水果,诸如杨桃、杨梅、菠萝蜜,会稀松平常地出现在南方人的头顶。
然后挑一个巧妙的时机,掉下来。
南方人也将以疏松平常的态度,予以回敬(误),感慨一句“真好,又到了被水果砸天灵盖的季节”。
当然,这个“南方”的定义,是广东人眼里的南方,不是黑龙江人眼里的。

当深圳人表示,我们路边就有荔枝时。
没见过这架势的外地人,还会忍不住猜测是不是认错了品种,哪有路边种荔枝?

深圳人只是露出了大佬的微笑。
“山顶千门次第开”的荔枝,在一些公园里可是掉落得满地都是

河北人小文,毕业后到湛江工作。
小文的妈妈向来厨艺粗犷,从不刻意区分蔬菜的品种,因此在他眼里带叶的蔬菜只有三种——
大白菜、卷心菜、绿叶菜。
当来到湛江,看着一排排高大的行道树,小文自然而然地为它们归类:绿叶树。
直到结果季来了,小文发现那些“一样的”绿叶树上竟然长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果子。

见到这“全城果园”架势的第一天,小文热情地为芒果、菠萝蜜、杨桃分别写下了一篇朋友圈小作文。

到了第三天,脑门上多了一小块淤青的小文,尴尬而不失礼貌地感慨:
“哈哈,南方物种真是丰富。”
第58天,小文已经连刷了三小时的球鞋。
因为几枚熟透了的芒果在他走路时怦然砸下,现场爆浆,为小腿和球鞋裹上夏天的芬芳。

有的古早网络小短剧里,会虚构“水果从天而降砸晕坏人”的神奇情节。
只有南方人才知道,它所言非虚。

“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这句话在街头水果界体现得淋漓尽致。
被莲雾砸了头,会称之为生活中的小确幸。

丝毫看不出任何被砸头的苦闷,快乐地自嘲“莲雾公主”。

肤白貌美的杨桃更不用说,五角星星精巧可爱,甚至愿意站在树下祈祷、想被杨桃砸头。

龙眼、荔枝这种自带芬芳气息的圆滚滚小果子掉下来,还会让人心生怜爱。
“可怜的小东西,摔烂了真可怜”

要是遇上了木瓜,出于对其硬度的尊敬与害怕,没被砸到都要低头说一声“多谢木瓜哥”。
正所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投我以木瓜,得立刻去医院还未必能医保报销。

当镜头来到南方街头果树一霸——芒果的身上,人们的情绪瞬间变了。
一是因为芒果在行道果树里算种植广泛,与大家的恩怨情仇还挺悠长。
二是因为芒果“这小兔崽子”,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烦人症状。
青涩时期,个头小小,硬度却很大。
雨一下风一吹,能接连着往下蹦跶好几个。
稍微走的慢一点,就会被路边“伺机而动”的小芒果精准爆破。


别小看它的威力。
倘若说菠萝蜜是八十一次的大锤,青芒就是四十一次的小锤。
威力小点,但“胜在精准”。
要是树再长高一点,自由落体的青芒也能对汽车造成物理伤害。

等到快到秋天,成熟的芒果摔倒地上,汁水横流,又湿滑又黏腻。
再配上一双南方必备人字拖,人行道就成了滑冰场的天然平替——滑芒场。

这季节,停在芒果树下的车,就别想有一辆干净的。

每一种水果都有不同的脾气,其中最暴躁的自然是菠萝蜜。
哪怕是眼花的老奶奶,也能十米开外,看出这些比大头儿子还“大头”的物种不好惹。
工业科技引以为傲的钢铁外壳,在自然界之怒面前毫无招架还手的能力。
此时你只好蹲在路边,等保险公司的人赶来。
再顺便把它剥开吃掉,聊以解恨。
有人以为,菠萝蜜一般高高地挂在枝头。
但事实并非如此,它的生长架势就像深夜横窜在南京街头的野猪,在枝干上汹涌地冒出。
大大咧咧地生长在路边,坦然地接受两脚兽们敬畏的目光。
并随机抽取一台幸运车辆,来一次激情对撞。
我曾有幸目睹这一过程,下落的那0.01秒间,仿佛听到了一声堪比张飞喝断当阳桥的号叫——
“你菠萝蜜爷爷来了!”
为了阻止菠萝蜜爷爷发飙,有的城市会在菠萝蜜成熟前,由市政部门统一把果子打掉。
又或是在树上围一圈兜网,这一手段放在其他水果身上同样适用。
有的街头商家,会主动给快熟的果子装上铁框。
很难不怀疑,这是等着“菠萝蜜”熟蒂落,当场解剖吃掉。
事实上,不少小区或学校,的确会把自己区域内的水果负责摘下,或低价售卖或送给住客。
譬如深圳大学校区内的荔枝,就会被摘下分发给学生。
现实杀伤力与菠萝蜜齐名的,自然是海南的椰子。
估计每个人走在海南街头的外地人都忍不住胆战心惊地抬头,望一眼那小则四五米,高则数层楼高的椰树。
脊背冒出一丝冷汗,由衷地担心哪一天椰子就掉了下来。
哐当一声,把自个锤进了地里。
不久前,还出了“广东一男子被一片树叶”砸晕的新闻。
还以为是什么碰瓷艺术,点进去一看,打扰了,是这么大个的“树叶”↓↓↓
叶子来自路边的一棵大王椰子,椰树的一种,图中绿色部分是它的叶鞘。
足有几十斤重,还是从十多米的树冠上坠落。
看完这则新闻,再看一眼海南街头,恐惧又多了那么亿点点。
街头的椰子的确会掉,不少人都在分享过“差点被椰子”砸到的经历。
不过大多数的结局还挺和谐,带回家后砸开吃掉。

甚至还有广东朋友带着旅游时捡到的椰子回了家,煲汤。
当我询问海南的朋友,怕不怕被椰子砸到时。
她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不会,椰子只砸坏人。”
并甚至以更严肃的语气补充一句,“海南椰子当然不会砸海南人”。
当时我站在椰树林的景区,作为非海南人,头顶突然就生出了一股寒意。
事实上,海南当地的确有“椰子有眼睛、不砸好人”的说法。
但也只是民间趣闻罢了。
据一位椰口逃生的朋友介绍,椰子掉落前站在树下能听到特殊的类似于摩擦的“沙沙声”。
这时赶紧往旁边跑几步,就不会被砸到。
椰子在老化成熟、自然掉落前,大多数时候很少意外掉落。
再加上人工干预,譬如海口市市政会有意识地清理掉景观椰树的椰花,这样结果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街边都能随随便便地种活果树、还能结出满树果。
如此优越的气候条件,往往伴随着当地水果价格也惊人的低,轻轻松松水果自由。
不过别误会,水果摊上的水果,和行道树的水果是两回事。
街边的景观果树,一是长在路边吸收净化汽车尾气,二是为了防病害会喷洒大量农药,结出的果子并不能吃。
同时由于是绿化的树种,结出的果子也往往不好吃。
那些小区大院,又或是自家种的果树则另算。
据说在当地,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人,为了嘴馋,曾把拖鞋“上贡”给了家门口的果树。
喜欢归喜欢,果树作为行道树也有不少肉眼可见的麻烦。
前文提及的砸人,就算最常见的一项。
哪怕是莲雾这种人见人爱的小型水果,也会因为把车砸出一堆紫红色印记、令人烦躁。
大型水果要是真砸到人,那可是危险事故。
因此把果树当行道树的城市,往往需要费不少精力去提前打掉果子,或想办法减少坠果的危害。
譬如贴警示牌、围出小块禁止通行的区域等等。
类似于北京的“小心落柿”警示牌,via @问伊
尽管如此,仍会有疏忽的地区,地上慢慢腐烂的果肉能否及时处理也是一个问题。
要是收到了台风预警,那更不得了。
不少人会在台风过境前,赶紧把街道或院子里的菠萝蜜敲下树。
担心大风一刮,会来一场声势浩大、损失惨烈版的“大珠小珠落玉盘”。

台风过后,满街坠落的水果还会影响通行。
请自行想象一下满地芒果,汽车一辆辆地碾过的场景。

其实有不少被砸头的普通人。
疑惑于为什么不能换一换行道树的树种。
譬如换一个不会掉果子、砸头的。
可事实上,且不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因素,这些果树会被选为绿化树种、本就不是只为了结果时好看。
它们往往兼具树形高大优美、容易管理、寿命长等种种优点。

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往往都是当地的本土树种,适宜气候与环境,包括每年可能的台风与暴雨。
如果随便换一个外地树种,它们的根系、枝干就未必能对抗狂风暴雨,有被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的风险。
譬如当年的强台风“山竹”,虽然受灾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树木折损,但整体上抗住了暴风雨的席卷。

广州街头常见的榕树就是根系发达的代表,树根有时甚至会拱出地面,把没注意脚下的行人绊个趔趄
海南会把椰树作为景观树木种植,抗风也是重要原因。
尽管椰树的遮阳能力不太行,被不少当地人或游客抱怨。

或许,就没有哪个地方的行道树能完全令人满意,北京的银杏落果,深圳的木棉飘絮,桂林的桂花难扫……
但与此相对应的是,也听说哪个地方的人们,会真正讨厌它们。
其实大多数人,都挺自豪于家乡的那些水果行道树。
夏天时色泽鲜艳的水果挂在枝头,赏心悦目,还很有地方特色。

别的不说,冒昧问问,哪位朋友家的院子里有果树。
我单纯想交个朋友,没别的企图,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