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2.9.8 马尔萨斯“人口论”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8、马尔萨斯“人口论”[i]
马尔萨斯“人口论”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反动理论。《人口论》一书最初是1798年在英国出版的。这种反动理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十八世纪末,英国由于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已经显著地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生活急剧恶化,贫困和失业的人口大量增加,再加以连年对法战争,使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这一切不能不促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化。而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给英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劳动人民热烈地同情和拥护法国革命,同时加强了他们要求自由民主的斗争。反映当时人们对现存制度不满、对现存制度进行批判并提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进行改革的一些著作也随着先后出现,其中以英国的葛德文在1793年所著的《政治的正义》、法国的康多塞在1794年所著的《人类灵性进化的历史的考察》最为流行,并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有所影响。这一切都严重地威胁着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它们力图消除社会改革理论的影响并抑制革命的潮流。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就适应着统治阶级的这种要求应运而生,它成了资产阶级反对劳动人民的武器。
马尔萨斯“人口论”,如马老师所指出的,是对前人的言论“加以小学生样浅薄的、牧师样改头换面的剽窃”而凑成的东西。它的主要内容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即按1,2,4,8,16,32······的等比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则是按算术级数即按1,2,3,4,5,6,7······的等差级数增加。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是远远地落后于人口的增加,从而社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饥饿、贫困和失业的现象。马尔萨斯认为:解决这种矛盾的消极办法是堕胎,贫穷人实行节欲和不结婚;积极的办法是通过战争、饥馑、瘟疫、过度劳动等来消灭大量人口,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口和生活资料相适应。马尔萨斯最后得出结论说,贫困是对穷人的一种惩罚,因为他们生男育女,使人口繁殖的太快和太多,所以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贫困和饥饿应由他们自己负责,而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无关。
从以上所说,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极端野蛮的仇视人类的反动性质。这种“理论”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实际上在人类社会里,并不存在如马尔萨斯所说的那种抽象的一般的人口规律。劳动者的状况是依着不同的社会形态而不同的,马老师说:“每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它的特殊的历史上适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不曾受人类干涉的动植物界。”[ii]
马尔萨斯“人口论”中也引用了不少的统计材料,并以此来伪装其论点的“科学”性,但马尔萨斯的统计材料是片面的,是以一时一地的个别现象为依据的。例如他只根据美国某个时期人口增加的情况就断定人口每二十五年增加一倍,但对美国人口增加中移民的作用和其他原因以及别的国家的一般情况却故意避而不谈。
实际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失业、贫困和饥饿现象完全不是像马尔萨斯所说的那样由自然原因所造成,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实际生活也彻底地证明了马尔萨斯“人口论”虚妄的本质。在苏联,由于资本主义的消灭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早已消灭了人民的失业和贫困,苏联政府不但不感到人口的多余,反而鼓励人口的增加。我国在解放前人民的生活也是十分贫困的,反动派及其辩护人也说这是由于中国人口太多的缘故。但在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却日益得到改善。
例如,最近[-]提出的《全国农业发展制要》指出:“从1956年开始,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在五年或者七年内,解决城市中的失业问题,使现有的城市失业人口都获得就业的机会。”
但是,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还在捡拾着马尔萨斯的衣钵并把它改头换面形成为新马尔萨斯主义,为帝国主义对劳动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准备发动侵略战争服务。因此,在今天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和新马尔萨斯主义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122页。
[ii]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7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