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2.9.7 产业后备军

2022-07-27 05:33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7、产业后备军[i]


  产业后备军就是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而产生的大量失业人口。

  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一个工人可以使用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从而可变资本相对地累进减少,而不变资本则相对地愈益增大。由于这个缘故,一方面,在业工人被新的技术设备排挤出来;另一方面,追加资本所能吸收的追加工人也相对地越来越少。于是形成了相对过剩人口,即产业后备军。

  虽然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但这并不排斥可变资本绝对量的增大。恰恰相反,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大,可变资本的绝对量也是会增大的。例如,原来总资本为6,000元,资本有机构成为1∶1,则可变资本量为3,000元;如果总资本增大到18,000元,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4∶1,虽然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了,但其绝对量却已增加,即由3,000元增加为3,600元。因此,产业后备军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在业工人绝对数量的减少,相反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业工人的绝对量也是会增大的。

  既然在业工人的绝对量在增加,为什么还会形成产业后备军呢?这是因为无产阶级的绝对量也在增加着。这种增加不仅是由于人口的自然繁殖,而且是由于随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随着激烈的竞争,会引起大量小商品生产者的破产而成为无产者;同时,童工和女工的广泛使用,也使无产阶级的队伍扩大。

  但不能由此就认为,过剩人口的产生是由于工人阶级绝对量增加的结果,如果这样认识,就会把相对人口过剩看成是绝对人口过剩了。我们说相对人口过剩,是指这种过剩人口只是同资本积累的需要相比才成为多余的,或如马老师所解释的,相对过剩人口“即超过资本平均价值增殖需要的人口”。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来看,人口的增加并无所谓过剩或多余。

  马老师指出: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或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而这种人口过剩又会反过来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条件之一。过剩人口所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是因为:(1)当生产高涨时期,需要建立新的生产部门或扩大旧的生产部门时,失业军可以保证对于所需要的追加劳动力的供给;(2)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使资本家可以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压力和剥削,保证自己取得廉价的劳动力。在业工人不得不接受苛刻的劳动条件和低微的工资待遇,因为这总比失业好些。资本家的口号是:“你不干吗?门口还有的是。”正因为如此,资产阶级是从来不愿真正消灭失业军的。

  产业后备军的增减,是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相适应的。在经济危机时期,失业军扩大,在生产高涨时期,失业军则减少。但总的说来,失业军是在扩大着。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每个工人所使用的生产资料也越来越多,同时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地、迅速地增加,但并不会由此而产生过剩人口。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利润。因此,新技术的采用只会减轻工人的劳动,而不会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成为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日的手段,成为排挤工人的手段。同时,社会主义生产是在日益扩大的基础上无危机地、迅速地发展着,这就要求提供日益更多的、大量的新工人,而不会感到人口的“多余”。此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消灭了私有制,没有生产者的竞争、分化和破产的现象,因而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那样产生出无产者来。社会主义积累所需要的追加劳动力,都是通过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来提供的。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119页。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2.9.7 产业后备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