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买下恩师豪宅遭非议,多年后回应:我只是为了报恩!
近些年,德云社可以说是红得发紫,从欢乐喜剧人到各种吐槽大会,再到影视剧,我们都能看到德云社成员的身影。而郭德纲曾这样说:“人活着就为名利二字,挺好,我就是为了挣钱。我吃得好、穿得好、日子过得好,我才能好好说相声...”

但最近我们看到直播、短视频非常火,但我们根本就看不到德云社的成员在各大平台上搞直播。有人对此质疑说:“说相声的人,张口就是段子,就是相声,倘若借助互联网,岂不是自己砸自己饭碗吗?”
但我觉得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主要原因还是艺德!
郭德纲七岁学艺,15岁开始闯荡北京城,三次无功而返。可即便是多年后在北京小有名气,但是因为没有权利的老前辈的提携,德云社创办多年,都没有多大的成绩,直到郭德纲碰到了他的恩师侯耀文。
这才让郭德纲有了立足之本,算是有了饭折。要知道,当年侯耀文收郭德纲的时候,他已经30多岁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侯耀文先生也是顶住了外界很大的压力,这也是郭德纲为何如此感激侯耀文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在《过得刚好》这本书中,郭德纲有章节专门介绍他的恩师,在2007年6月23日也就是侯耀文收他为徒的第三年,老先生就因病去世。当时郭德纲正在安徽参加节目,在接到恩师去世的消息后,他犹如五雷轰顶一般。
但作为艺人,他还是坚持着把节目做完,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北京。哭了一路的他,甚至跪趴在玫瑰园,哭声响彻整个悼念会场,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在恩师去世后,关于师傅的遗产问题,又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最后即便是被外人唾骂,他依然坚持买下了师傅的别墅,并将钱一并交给了师妹。多年之后,郭德纲这样说:“我只是为了报恩!感恩师傅知遇之恩!”
尽管在多年之后,他最得意的门生,曹某金出走德云社,甚至大闹他的生日宴,他也没有留下一滴泪,甚至没有在公开场合说过徒弟的一个不字!

在《郭德纲好》这本书中,他这样说到:“人没了,日子还得过,相声还得说。中国相声,现在的真实状况是国破山河在。
许多人不爱听,这是实话。有人在忙着当官,有人在忙着晋级,有人在忙着说谎,有人在忙着害人。抱歉,这些我不会。但是,我会说相声!”
这本书周末的时候看了一天,读了很上头,因为在书中,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或许就是为何郭德纲为何那么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吧。从郭德纲先生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这里抽取三点,与大家共勉!
1、读书,丰富大脑,启迪人生
郭德纲说:“我没有别的爱好,除了说相声,就是看书。如果没有演出,在书房里,一呆就是一整天!”
古人总是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虽然是对书籍的认可,但更多的还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描述让人们对书籍产生欲望和想法。

但倘若一个人把看书当作创作收益的来源,他的阅读质量一定会大打折扣,因为你在读书的时候考虑的不是书中的内容,而是它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收益。
读书尽管可以让我们赚取更多的金钱,但我们更应该需要从书中丰富自己的大脑,启迪自己的对人生的思考。
2、一切名利皆虚妄
而对于名和利,郭德纲也有自己的见解!
他说一切名利皆虚妄,想要过得好不仅仅需要钱,而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和前卫的思想。没有这些思想根基,即便是拥有很多财富,也很难找寻到人生的意义。
3、是非恩怨,看淡皆可接受
郭德纲在相声圈里风风雨雨40多年,他经历过的事情太多了,同行排挤,徒弟出走,甚至还有外行人教他如何说相声的。
他对此回应:“人生在世,无非是让别人笑笑,偶尔也笑笑别人!”
在当下浮躁的社会,郭德纲的确是一个能够跳出圈层的一个人,利用更高的视角看当下,不论是心境还是认知都要比一般人高出一筹!
风风雨雨四十载,郭德纲把47岁的人生过出了74岁的滋味儿,他在自传中自嘲自宽解道:我争者人必争,极力争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极力让者未必失。
真放肆不在饮酒放荡,假矜持偏要慷慨激昂。万事留一线,江湖好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