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统一码字体前瞻及考据:MonuLast

之前做了个视频介绍 Monu Last 这个工具字体:

比如区分同形的字符“AΑА”是拉丁文、希腊文还是西里尔文的用途。Last 对那些保留区域(位于已定义区段但没字符的码位)也给了字形,所以名义字符数总大于统一码现有字符数。
在视频末尾我提到:接下来还会超前绘制统一码即将收录的字形(的黑体)。
那么这篇就是了。

不过,先看下更新。由于 Last 是每个区段取一最特别、不易混淆或著名的字作为样例,因此作如下修改。


因为会与汉字U+8279「艹」混淆,改成「邑|⻏」。
而汉字U+961D「阝」只有居左的「阜|⻖」,所以不会弄错啦。下文还会提到这个部首。
顺带一提,有些吹繁体字的段子像「乡」无「郎」都是些很低级的望文生义,因为「鄕」的中右部分原本就不是郎。


注音原来选的有点像婆罗米系文字,改成“注”的「ㄓ(zh)」,最常见的注音符号。
注音扩充同上原因,改成「ㆡ(zi)」。


笔画「㇠\㇈」因为看着像乙所以要更改。本打算选「㇡」但看着像「ㄋ𠄎」,「㇉」像「ㄅ」,「㇌」像「3」,再排除其它语言也有的笔画,只好选不存在类似一笔画汉字的「㇊」。关于查询一画汉字,参见[汉典总笔画索引](www.zdic.net/zd/bs/zbh/)
㋀的1更为Monu的“1”,以及其它微调。



胡万进印,嗯……


发现SourceHan2.003相对2.002汉字字形有放大……
虽然借用了Noto,但这2个字形都不在 NotoSansCJK\SourceHanSans 2.003 内。扩庚简化字「𰻝(biáng)」的⻌是不是有些特别?并非大陆规范字形哦。
而扩丙的字「𫑛(⿰戉⻏)」在下文会提到。

以下是统一码超13版字形。
就不重复诸如“我想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契丹小字黑体字形”之类的言论了,反正这块我做的都是第一个(心虚)
首先是[Supplementary Multilingual Plane](www.unicode.org/roadmaps/smp/)
↑以下提及的pdf见这个链接

契丹大字,参考 14234-n4631-khitan.pdf,22页,这个字大约是“契丹”。又见[古今文字集成](ccamc.co/khitan.php?kls=%EE%96%98)
之所以说得这么谨慎,因为契丹文假货太多了:

陈传江先生的《钱币上的契丹字》一书出版了。这是辽金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填补了契丹文字研究领域的空白。……经过了五年多的磨砺。从2011年11月第一次课题组会议,考察,调研,座谈,修改,一直在进行。直到2015年11月,呼和浩特的座谈会,听取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院副院长吴英喆及吉如何等专家的意见,陈传江又做了最后的修改,终于,付梓面世了。个中艰辛,可想而知……此书,最早是得到了当时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陈峻同志的关注。尤其是中国价格协会与内蒙价格协会的张魁主任,组织课题组,协助陈传江做了大量的工作。功不可没。国家机构积极慎重的支持和协助民间学者,开展学术研讨,使学术成果直接服务于机构专业,服务于社会需求。这是很有意义的举措……
可惜契丹钱多是假货,可搜索“钱币上的契丹字骗局”。甚至老外(魏安)都知道,写了相关博文喷陈传江等造假者:[BabelStone Blog : Fake Khitania](www.babelstone.co.uk/Blog/2013/01/fake-khitania.html)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 popularity of both Khitan scripts for forgers, but I believe the boom in fake Khitan objects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is largely down to the untiring work of two self-proclaimed experts, Pei Yuanbo 裴元博 ("Expert on Liao and Jin history, and connoisseur of cultural relics") and Chen Chuanjiang 陈传江 ("Collector, and researcher into Khitan writing") who have written a number of books for collectors that promote dubious items (《契丹文珍稀钱币考释图说》(2011), 《契丹文珍稀符牌考释图说》(2011), 《契丹钱树鉴赏与投资》(2011))…
女真文,见我先前动态。

然后是[Tertiary Ideographic Plane](www.unicode.org/roadmaps/tip/)
↑以下提及的pdf见这个链接

终于,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H,即将来临。我不知道U+3205D这个字什么意思,不过许多部首为見的字是带倒转(Turned↷)部件的,如「 𬢆(⿱⿰虎↩虎見)」「𮗙(⿺見↩鬼)」,可惜目前安卓看不到这2字(看Noto\Source什么时候支持……),可以复制到zdic.net查询。
汉字的倒转其实不少见,比如「悖」的异体字「𢨋(⿱或↩或)」、「幻」的异体字「𠄔(↩予)」……

先吐个苦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发布的古文字字体完全没法用。乱码而且字形糙得飞起,对我制作以下字形没有任何帮助。

其实我先前的动态里展现过,不过发现统一码篆书预计收录的可能是說文字头,所以改为「㣇\彖」
感觉說文解字(陳昌治本)的小篆书法似乎是最好看的,不过我没有模仿。
好像有人问,b站那个投币图标的币是篆书吗。首先「币」是简化字没小篆,而且图标造型很像「帀(zā,同匝)」,但「帀」的小篆也不这么写。
另,《說文解字》存在不少错误,下文提及。


上面说过“取一最特别(不易混淆)的字作为样例”,而甲骨文这个真的很难选。如我先前动态,实际上把「甲冎文」三个字的黑体都画了,但「甲」要么像十字架要么像田,「冎」看着像Z,所以剩个「文」字。
附: [「骨」的甲骨文为什么长这样? - 知乎]
「咼」字,即使是戰國秦簡,「冎」的四豎皆出頭,保持了和商周文字「冎」的對應。而《說文》小篆寫法完全是按隸書的逪誤反推。


金文,先前动态写过,不过还需要补充。
关于命名,据趙瑾昀:
「钟鼎文」也叫做「钟鼎彝器款识」。但是由于「钟鼎文」竝不能涵盖所有古铜器上的文字(除此之外还有鬲、簋、爵、尊、罍、盘、铙、镈等数十种青铜器),所以从清代开始,学者们有意使用「金文」(「吉金文字」的略称)来取代使用「钟鼎文」。
目前古文字界已经停用了「大篆」这个极不准确的术语,如非必要,建议各位不要使用。
关于时序,据[为什么金文比甲骨文更具原始性? - 知乎]
基本上我們認定甲骨文和金文屬於同期文字,金文因為是祭祀或銘刻用途,文字更莊重端正,甲骨文因為只是記錄占卜結果及其他相關信息,是存檔、記錄用途,再加上甲骨較青銅器難以細緻雕刻,甲骨文的字形更簡略更抽象。
但很多時候很多字在甲骨上和金文上是沒什麼差別的。
我理解是金文对应埃及圣书体,甲骨文才对应埃及僧侣体。


我揣测统一码可能会把戰国文字算一个区段,于是选了最有知名度的一个字——
楚系簡帛是出土于楚國的竹簡帛書的統稱,是迄今所見最早成體系的毛筆書跡。
左中图据:[楚 | 楚簡文字 | 開放古文字字形庫 | 古今文字集成](www.ccamc.co/cjkv_oaccgd.php?cjkv=楚&type=chujian)
右图据:[荆楚理工学院校徽在文化脉络上的继承-美研设计公司](www.logo2008.net/xiaohui/305.html)
高校徽标似乎给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板板正正,……而荆楚理工学院校徽却是的“另类”中的战斗机,不止活泼还很快乐。……因为当你第一眼看到时候就能清晰的识别这个汉字“楚”的小人,在那里happy的跳跃着。……
对文字或地理有研究的朋友有了解,楚简是一种战国时期的竹简,其文字具有商周金文大篆向秦汉隶书转折期的风格。以此形式构成“楚”字的校徽设计造型彰显了独特的人文气息,并且充分体现了荆楚理工学院的地理地域特色。
那么我们看看一般人的感想:[你见过最丑的设计是什么? - 知乎]
一直都觉得荆楚理工校徽就是个小丑脸
……我尽力了。

本文未完,还有鸟虫书……

和以前一样,下载会放在[Releases · MY1L/Unicode](github.com/MY1L/Unicode/releases)
如果对 Monu Last 的取字样例有什么意见建议请告诉我,字形可以查看上面旧的视频。
……接下来大概会做纳西东巴文。如[Unsupported Scripts](www.unicode.org/standard/unsupported.html)所述,这是少数尚未编码但在使用中的活文字,统一码在努力收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