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6):“源质与能量相对稳定的结合”

2022-07-07 12:09 作者:芙娜F伊斯卡-Official  | 我要投稿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论述过了能量对于源质的扰乱作用,也指出了在前述文章中能量对于源质的扰乱作用实际上只成立于能量极少的情况,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说明在我们人类一般情况下更容易接触到的能量更多一点的情况以及在这类情况下能量对于源质的影响以及源质与能量相对稳定的结合。

为了简化讨论的复杂程度,请允许我沿用《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4):“能量扰动”》中的模型进行讨论。我选取的模型为5X5的源质平面模型,沿用该模型进行讨论,于是有下图《4》-5:

图《4》-5

与之前的假设相同,在图《4》-5中所有源质是处于同一平面中位置不同的源质点,这些源质共同组成了一个5X5的正方形源质矩阵,在这其中我将最中心的源质成为第1层源质,第1层源质外围的8个源质称为第2层源质,第2层源质外围的源质称为第3层源质,同时这些源质两两之间还是距离相等(还是画得有点歪,大家理解我要表达的意图就行了,别的内容就别管了),同时在这三层源质组成的平面外围还有更多未被标明的源质层与处于其上的源质,并且因为这些未被标明的源质产生的源质引力作用,我们假定第3层源质在本次讨论中的位置固定不动,于是因为没有能量的干涉第1层源质源质与第2层源质受力平衡并在目前1、2层源质所处的位置静止且受力平衡。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图《4》-5中的第1层源质附近插入一小部分能量A于是有下图《6》-1:

《6》-1

发生偏移并在一定阶段后达到近似于下图《6》-2的状态:

《6》-2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图《6》-1与图《6》-2的配图完全照搬了图《4》-6与图《4》-8的配图,不过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图《6》-1、《6》-2与图《4》-6、《4》-8均为示意图,因此在这两张图中所有内容均只有指代作用不具实际意义所以作者可以照搬,不过在定义上这两张配图中被涌以橘黄色圆圈加上字母A标记的能量A不具相同的能量大小,出现在图《6》-1、《6》-2中的能量A的能量总量显著多于出现在图《4》-6、《4》-8中的能量A的能量总量,因此其具体产生的物理效应也会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是但能量A的能量总量极少时,能量A将不具备包裹源质的能力,而当能量A的能量总量略多刚好具备将源质完全包覆起来的能力时其在达到图《6》-2的状态之后系统不具稳定性它将继续发生改变并向下图《6》-3进行转变:

《6》-3

因为第1及第2层源质位置发生改变,由这些源质产生的源质引力组成的源质引力场也将发生改变,并且随着第1层源质的偏移,其移动的方向的源质引力总量大小将显著增加因此其将吸引并拉扯能量A使其被向第1层源质所在的位置方向移动并包覆第1层源质(视情况也可能一起包覆与第1层源质最近距离的那个第2层源质)并使得能量A阻隔源质源质引力的作用范围均匀地覆盖在被能量A包裹的源质周围如下图《6》-4:

《6》-4

其中第1层源质边缘以外,橘黄色圆圈以内部分即为能量A及其阻隔源质引力的作用范围,在能量A的作用下第1、第2层源质及其所受源质引力再次发生改变,它们的位置再次发生移动并在这个移动的过程中不断调试并建立一个新的平衡,形成一个新的稳定的源质引力场如下图《6》-5:

《6》-5

其中第一层源质回归原位,而第二层源质则围绕第一层源质组成了一个圆形阵列。

二维为圆,三维为球,以上过程在三次元的演变过程中第二层源质会形成一个球形阵列想必不用多说,不过这里必须指出在这篇文章中能量A所具有的能量是处于刚好能够包覆源质的情况并且被包覆的源质与周围源质之间只存在极小的能量极差(这是一个用于描述两个被能量包覆的源质之间覆盖这个两个源质的能量总量大小差异的概念,会在之后的文章中详细说明)的情况实际上如果能量A的能量总量大于刚好能够包覆源质的能量总量亦或是存在明显的能量极差的情况都不可能维持系统的稳定。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就将提及一个这种不稳定情况中的一个类型:能量在覆盖住源质后并在此之上多出了一小丁点的情况,这种情况将导致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被破坏并开始有规律地运动,并引出我的理论与现代量子物理接轨的第一个部分:自旋。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6):“源质与能量相对稳定的结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