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脊髓损伤的并发症?

2022-11-05 11:26 作者:亚联病  | 我要投稿

1、褥疮。脊髓损伤中并发褥疮者较多,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后,身体截瘫平面以下皮肤失去知觉,缺少保护性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皮肤汗腺等失去交感神经支配,血管扩张,皮肤营养失调,骨突出部位持续受压,致皮肤缺血,甚至坏死。

图片


2、便秘。脊髓损伤患者多有便秘,出现排便困难。脊髓损伤后,由于骶段脊髓的副交感神经中枢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缺乏胃结肠反射,结肠蠕动减慢,肠内容物水分过多吸收以及直肠排便反射消失而引起严重便秘。

3、泌尿道感染。脊髓损伤患者由于留置的尿管长期在体内刺激,导致膀胱防御机制减退,其感染率相当高。另外由于神经损伤可导致尿道的反复感染,尿道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失去协调配合,膀胱内大量残余尿,内压增高,尿液反流,肾盂积水或积脓,结石形成,最终造成肾衰竭。

4、呼吸道感染及肺炎。呼吸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的早期并发症。常见于颈脊髓损伤。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和吸入性肺炎。由于患者呼吸功能受限,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抵抗力差,长期卧床导致清理呼吸道无效。在颈4水平以上损伤的伤员,要警惕因损伤局部水肿、充血,使麻痹水平或合并肺水肿。

图片

5、肢体痉挛。脊髓损伤后痉挛状态是损伤平面以下反射弧高度兴奋状态,不仅肢体受到影响,而且腹壁、膀胱亦受到影响,血压、膀胱、肠道和阴茎勃起反射均受累。脊髓损伤后疾病恢复期,可表现为轻度或中度痉挛状态,应视为正常。但若过度增强,多意味着损伤平面以下躯体发生某种严重情况,如膀胱感染、结石、尿路阻塞;肛周脓肿或肛裂、压疮等。严重的痉挛状态可影响到患者的任何活动,哪怕是床单的轻微的移动,也会引起明显的痉挛。

6、高热。脊髓损伤患者汗腺麻痹,体热难以散发,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可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高达39~40℃以上。药物降温效果不明显,皮质醇类药降温不起作用,高热可呈持续性,患者在短时间内急剧消耗体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死亡。

7、低温。脊髓损伤患者也可并发低温。热别是在早期,低于35℃的体温,其预后比高热更严重。低温可导致心动过缓,心房、心室纤颤,出现意识不清,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凝血功能障碍,氧耗加大,导致多器官衰减,甚至死亡。

图片

8、疼痛。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中枢性疼痛起源于脊髓本身。表现在损伤平面以下呈扩散性的异常疼痛,常为烧灼痛、针刺痛、麻木痛、跳痛。

9、低钠血症。创伤性颈髓高位截瘫早期,尤其合并中枢性高热患者,常发生低钠血症,其原因是脊髓损伤后,感觉传导通路被中断,调节肾功能的特殊通道被阻断,持续地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分泌而引起多尿。同时早期使用大量的脱水利尿剂会增加水和电解质的排出,增加补液量后,使血液稀释,引起低血钠症。另外,颈髓损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缺氧及高碳酸血症使肺内小气道心房钠尿肽(ANP)增高,ANP水平越高,血钠越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10、性功能障碍。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出现性功能障碍。

图片

11、异位骨化。异位骨化是指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中形成新骨,是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

12、延迟性脊髓空洞形成。脊髓损伤后,其中央灰质可出现出血性坏死,以后逐渐液化,形成中央空洞。

13、深静脉血栓。脊髓损伤患者由于缺少活动,临床可出现深静脉血栓,容易导致患者肺栓塞而死亡。

14、应激性溃疡与消化道出血。颈椎水平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常因神经原性休克而表现为去交感神经样综合征,如胃酸分泌增加、胃肠道相对缺血与运动无力,容易并发应激性溃疡与消化道出血。


脊髓损伤的并发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