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偷走了粉兔子》,这个小女孩太灵了
这周看的电影是《元首偷走了粉兔子》。

顾名思义,可以猜到这是一部从孩子的视角来看二战期间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故事。

柏林的一家四口,爸爸是知名的剧评家,收入不错,妈妈是钢琴家,气质高雅,儿子懂事,女儿可爱,本来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惜他们生活在1930年代,而他们又是在柏林的犹太人。

在大选前夕,他们举家逃亡瑞士,在旅途上女儿从《名人录》看出一个道理,名人都有一个坎坷的童年,她当时还担心自己不可能出名了,因为她的童年一直是平安顺遂,但这一切从这一刻发生了转变。

他们先是搬到瑞士,瑞士是中立国,不敢发表可能得罪德国的剧评文章,爸爸无法卖文为生。为了生计,他们又搬到了巴黎,终于找到一家移民报刊愿意发表爸爸的文章,但稿费很有限,一家人在巴黎艰难度日。

最后,爸爸创作的拿破仑的剧本,被英国人重金买下,他们再次搬迁到了伦敦。

每到一处,言语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等开始慢慢融入当地的生活,又不得不离开。

在瑞士,男女分开上学,女孩儿不能走在教室中间,男孩喜欢女孩儿的示爱举动是扔石子,对柏林来的他们充满新奇。


到了巴黎,灯火繁华的大都市,他们却因为收入有限,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小女儿安娜在冬天里跳进许愿池里捡别人丢的硬币,未来路躲避缴房租,大晚上也不敢开灯,甚至不得不接受他人的施舍。


安娜有两个牵挂的人,一个是她的叔叔,经常送她礼物,给她写信,把一块怀表逗她吹开。这样一个可爱的人,因为祖母是犹太人,被迫害了。


另一个是她的保姆郝萍,一个慈祥的老人,非常疼爱她,在他们一家离开后,为了生计不得不找了别的家庭。

再有就是她的公仔粉兔子,在离开柏林时她带走了小狗公仔,把粉兔子留了下来。

在流亡的日子里,她经常想起这个粉兔子,但装有粉兔子的箱子被纳粹抢走了,就像片名一样,元首偷走了粉兔子。

这部电影底色是悲凉的,但他们一家人的相亲相爱,相互扶助,在艰难流亡岁月里的乐观相待,给影片增添了不少亮色。

最大的亮色就是小女儿的表演,这个小女儿太灵了,表演十分自然真实,就像她在日常的生活的样子一样。小女儿不仅十分可爱,还十分勇敢,敢于突破当时对女性的一些限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个当年说没有坎坷童年的人是无法成为名人的小女儿,在经历了一番坎坷童年后,绘画了《元首偷走了粉兔子》,成为了20个国家的畅销书,终于成为了名人。

我想这句话是有道理的,童年还是要受些坎坷的好,这样人长大后不会太天真、幼稚,对以后的人生很有好处。
我现在的生活充满了不顺,可能就跟童年太过顺遂有关。
当然坎坷不能太过,产生了童年阴影就不好了。

总之,这是一部好电影,推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