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饭,高颜值,萌妹纸横扫美帝9个CS硕士的申请小结

- 背景介绍
● 本科:北京邮电大学
● GPA:90/100
● TOEFL:106(26)
● GRE:154+170+3.5
● 推荐信:UCLA小老板+清华+北邮
● 论文:CV和ML相关各一篇水会
- 录取情况
● UCLA CS
● UCSD ML&DS
● Cornell IS
● Duke ECE
● Brown ECE
● CMU MSIN
● NYU CS
● Wustl CS
● NEU IS
1有关三维
相比于大部分学校,我们学校电子院的给分很一般,在出国申请算GPA的时候排名会显得更有说服力。不过GPA的计算最后都是加权平均,所以不必担心某几门课学得不好,只要总体成绩均衡,GPA都是没问题哒。另外感觉比较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必要一定按照每门课的老师的节奏走,学会聪明地选择重要性排序,把时间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2有关英语
我从大二开始就在考GRE,断断续续考了两年还没有到325,申请的时候内心有点虚,但从结果上看应该过线了就可以。GRE真的不建议像我这样拉太长战线,每一次都几乎是重新开始,后来看到3000的词汇全身都在拒绝。建议两个月左右强攻,单词关过了之后会发现GRE比TOEFL还要简单的!
对于TOEFL,个人经验对于阅读、听力、写作而言,刷题比上课更加重要,因为需要摸索出属于自己记录信息的方式。口语有一些套路,可以多听听课程或者过来人的经验。在此支一个歪招,对于讲不出很多句子且总是断断续续的同学,在休闲时多玩几盘线上狼人杀,每轮说满计时的时间,养成信手拈来自信地胡说八道的能力。亲测有效。
3有关科研
本科的研究大多数还是学习,多读论文,复现别人的工作之后看看能不能插进去自己新的想法。这一方面感觉选择老师非常重要。因为还要顾及GPA、英语和本科间其余活动,对于没有很高科研抱负的同学,建议找一个不太push的老师,不然很容易在线崩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一种自己push自己的习惯,对课业和心态都有裨益。另外寻找外校导师的过程中,海投很重要,面试之后了解这个实验室的节奏也很重要。我其实参加过两个清华的实验室,但只有一个做到了最后,因为另一个的节奏不太搭。放手和开始都需要勇气的~
4申请季总结
申请季的日常就像是翻滚过山车,每天都在因为不同的考量而纠结和不安。这种状态持续了三四个月,到申请季马上就要结束的今天才因为收到了女神UCLA而告一段落。
我的三维并不占优势,出身北邮电子院强转CS是最大的弱点,GT的分数在过线不被刷掉的程度。另外作为MS的申请,手里有两篇一作的水会似乎并没有帮上太大忙,唯一的亮点就是大三暑假参加CSST做了一段暑研。
当时UCLA CSST项目的介绍是一次偶然在世毕盟讲座听到,后来发现北邮根本不是合作院校,知乎上说GPA没过3.6就没戏(我们专业的第一名因为压分都不足3.6)。虽然可能就是个捐钱的举动,我还是硬撑着认真写了一版cv和essay,由世毕盟的native expert team老师改过,且附上了排名证明试图辩解。后来大约是因为我的顽强,很意外地进了面试。
但面试之后没有抱什么奢望,因为面试遇到的同学都是各个专业的国奖或者硬核的科研操作者,而我当时什么都没有。老师问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和其他学生比,我为什么要录你。已经了解竞争者的水平之后,我自暴自弃地和他开玩笑说,因为我会做饭鸭。当时老师笑的很开心,以至于我被录取之后都在怀疑他们是不是缺厨子,不过去了才发现UCLA的宿舍并没有厨房。
在洛杉矶的十周,大约是我大学四年最自在的时候。那边遇到的人们,比所有的课程、科研都更为珍贵。我非常感谢两个室友,还有一路抱过的大腿们,是他们支撑当时并不太会coding的我度过了CS下的时光。良师益友这个词,足以涵盖CSST的全部意义。
说回来我的申请季,除了家人和朋友以外,我非常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姐姐,还有带我入门的G老师。我是一个藏不住情绪的人,而且在第一个offer之前,拿着三封拒信度过了将近两个月。那时候我身边所有的同学里只有我一个,连能不能出国都没有答案。我很频繁地和培训师姐姐交流,焦虑的情绪让每一天都过得不太好,而老师每一次的安抚都能让我再撑一会儿。在三月初我依旧没有offer,打算补申一波的时候,老师很及时给了我还在开放申请的学校名单,定心丸之后稍稍放松。
我清晰记得第一个offer来的那天,我被毕设报告逼到凌晨三点才能睡觉,而七点钟的时候还要爬起床去实习。万万没想到如此丧的一天,我同时收到了杜克、康奈尔、CMU的offer,实在是人生如戏。之后其他几个学校也陆陆续续有了消息,我也根据每天不同的讯息试图做出更好的选择:虽然录取的学校都很赞,但是课程设置或是地理位置总是不能两全其美,我内心还是偏爱加州多一些。身边的人问我的时候,我说我要等UCLA和UCSD的CS,一直等到4月15号截止的那一刻。时间一天天过去,UCSD也发来了CS的拒信,同学都开始劝我放弃,“凉凉”变成了聊天记录里经常出现的词汇。而且因为985 211的学校划分,我的本科在申请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当时我想,既然现实已定,那么除了心怀希望别无出路。感恩上天眷顾,女神UCLA的offer在四月初已经快发完的时候,忽然拉了不认命的我一把。因为申请季的等待期太过于压抑,收到结果的时候也没有感受到真正的狂喜,只有一种大学四年终于可以画上句号的轻松。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5关于世毕盟
除了刚刚提到我最爱的培训师姐姐之外,世毕盟在文书、面试方面也给了我很大帮助。Mentor哥哥是CMU INI的master,在选校和有关CMU的信息上帮忙整理。文书的大部分修改是咨询师帮我一遍遍过,最后给GGU国外的语言老师润色,感觉成稿简洁且逻辑性强。CV比较注重的是格式,按照模板还比较好操作,而PS很多细枝末节甚至是不成文的潜规则,在老师修改之前我完全没有想过。GGU提供的大量可参考的文书和架构让我在11月初就完成了初稿,之后剩下很多时间推敲。
在面试方面,不论是暑研的面试还是申请季的面试,GGU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攻略”和大概题目范围。我是一个很怯场的人,但GGU提供的模拟面试帮助我克服自己哆哆嗦嗦的状态,找到一个面试之前“开始我的表演”的切入点。
另外,因为GGU里有很多优秀的案例,基本上对于每个学校和项目都能持有充足的经验,梳理起来的时候也比较系统整齐。我自己本科是EE,一开始申请的时候毫无头绪,目标是除了EE之外什么都能学。我曾经一度想申请传媒相关的行业,但经过认真的讨论和筛选,还是定了CS、DS、IS的主要方向。ECE是为了稳妥选了一些对我的本科友好的学校,最后申请季所有申的ECE都给了offer,感觉在幸运之余,选校很重要。
很开心当时选择了GGU,虽然一直喊着“老师”,实际上已经把老师们当成了朋友。在每一个好的坏的消息背后,是我们共同的分担和成长。申请季可能这几天就告一段落,不过这段苦涩又甜蜜的日子会是我人生中很斑斓的一段风景。
最后想说,决定申请出国之后的路上,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遗憾和无能为力的事情。所以在申请季的最后一刻之前,都不要随意放弃希望(奢望也行),有时候老天就是会眷顾一下倔强的阿Q们。祝愿大家荆棘路上偏遇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