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造行星

2023-08-08 16:39 作者:憨厚的布朗  | 我要投稿

1950年,荷兰科学家简·奥尔特推测在太阳系外沿有大量彗星。

2003年,科学家通过热力探测发现小行星90377。

2025年3月2日,旅行者一号能源耗尽并失联。

2047年8月11日,旅行者二号疑似被小行星击中失联。

2057年,米昂·科拉猜想提出并在三年后得到证实。

2061年,光速航行取得实质性突破,飞行器速度提升到光速的三十二分之一。

2069年11月9日14时,旅行者四号发射,这是继2034年旅行者三号发射以来人类第四次发射旅行者系列探测器。旅行者四号将会用高速捕获旅行者三号,并将其能源用作自身航行,帮助人类探测奥尔特云的存在与否。

2069年11月9日15时,我出生了。

2100年,新世纪到来同时迎来好消息,旅行者四号发现奥尔特云存在。

2112年,移民计划启动,人造行星计划作为其伴生计划同时启动并先于移民计划执行。

 

他们说我真的好幸运。

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人口锐减至50亿人,我的父母在抽签中获得了生育资格,于是我出生了,就在旅行者四号发射的一个小时之后。

护士们说,我肯定跟旅行者四号存在着一些微妙的联系,不然也不会那么准确。这句话有些玩笑的意味,毕竟在那个时间段出生的人肯定还有很多,一定有人的出生日期比我更加贴近旅行者四号的发射日期。不过这句话却是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父母的心中,即使是他们死的时候,都在不断地念叨着让我成为能够追上旅行者四号的人。

我深知我有能力,因为那个时候我报考了航天大学,并且以理论分最高分,实践分位居第二名留在了航天局工作。父母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热射病先后去世。一年之后,移民计划启动的时候,我看机会成熟,义无反顾地填写了参加航天员竞选的表格。

虽然明面上,我们参与的是移民计划的选拔训练,但是实际的训练中,我们的任务都是紧紧贴合另一个叫做“人造行星计划”的计划。这个计划要求航天员驾驶星核不断与奥尔特云当中的小行星发生碰撞,直至形成一颗新的行星为止,从而为后面的全人类星际移民开辟出通道。

我一直不知道人造行星为什么要通过人工来操纵形成,但是这是有利于全人类的任务,加上这还是父母的遗言,我必须去做。上级告诉我,人造行星的构建拥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适应操作流程之后的难度不会太高。简略点说就是,我们的飞船就是所谓的“星核”,星核首先在奥尔特云范围内以三十二分之一光速航行,捕捉小行星,使他们聚集成为一个大质量行星核。然后星核撤出行星核,在表面推动行星核继续捕捉小行星,表面逐步因为引力挤压为球体后二次撤出,在表面不断重复上述流程,直至满足行星或矮行星定义为止。最后,飞船在人造行星表面着陆,宇航员乘坐返程飞船回到地球,剩下的无人飞船利用燃料推动行星,使其成为流浪行星,在预定轨道离开太阳系,避免与人类相撞。人类在确定这些行星全部离开太阳系后再着手进行移民计划,努力向外移民。

人造行星计划一共要派遣10名宇航员,他们被命名为“先驱者”,五名先驱者驾驶星核,另外五人先进行冬眠,在预定的时间苏醒,并驾驶返程飞船将先前五人接回地球。计划内容一经公布,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反对声潮一片盖过一片,但最终有惊无险顺利开展。我有幸成为了先驱者中的一员,还是前五名先驱者。我对整个计划不感兴趣,因为我只想留在地球,但是一想到父母亲的遗言,这个计划就成为了我魂牵梦萦之物,我倒数着这个日子。虽然知道不可能,但是我还是幻想着,在一光年的奥尔特云里,我能够看到地球上的还在世的父母漫反射后到达我眼睛的光线。

现在,这个日子到了,地球正在以三十二分之一光速远离我,我和其他五艘飞船掠过火星,又在木星上进行了二次加速,到达了三十分之一光速。

三十五年过去了,当我睁开眼的时候,眼前仍然是那漆黑一片,还有一抹淡淡的紫色。先前的东西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不断从舷窗外掠过,甚至划过玻璃的小行星。我知道自己已经到达了奥尔特云,但是周边的一切都似乎在极力避免让我知道这一切。我曾设想过宇宙的空旷程度,但是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不知道一颗人造行星的形成需要多久,可能是一年,也有可能是十年。如果没有父母对我说过的那句话,我可能根本不会选择报考航空大学,即使报考了,或者说,甚至跟现在一样来到了这里,我也有可能会因为幽闭恐惧症自杀身亡。

“好了,开始了。”我对空无一人的飞船说。整个星核除去推进器是一个标准的球体。为了与人造行星的引力相抗衡,采取了特别加固技术,甚至能够穿过汹涌的大气层到达土星地表下十米深的高压区域——这是在我接受训练期间就已经实践过的。

来到驾驶室,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毕竟上一次来到这里已经是三十五年前。我不确定在这三十五年前发生了什么变化,希望只是进步,我甚至幻想着人类已经实现了光速航行,能够在三年之内就把我送回地球。

推动摇杆,飞船开始以最高速度沿预定轨道航行,每绕行太阳公转一圈,都要花费长达70年之久。不过人造行星的形成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毕竟奥尔特云的星体密度相比宇宙空间而言还是很大的了,我大概只需要移动很短一段距离就可以凑出一颗像模像样的行星,这可比太阳系形成初期岩石碎片们碰撞快多了。更何况,当整个人造行星的质量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可以自己吸引小行星坠落到地表上,成为它的一部分,到时候,整个行星的形成肯定要比我设想的还要快。我这样想着。

身边的事物飞速移动,我有些害怕它不能够及时转向。小行星撞击到星核上,星核自身制造的引力场让这些小行星紧紧地吸附在上面,只花了大概一天,当我从睡袋中醒来时,驾驶室前方的视窗就已经完全被岩石遮罩住了。我开始按照飞船人工智能的指示,将飞船逐步往后撤。还在有小行星撞击到星核上,不过这次带动了整个岩石块往内部坍陷,我似乎已经看到了这颗行星的雏形——跟月球长得相似的岩石行星,在它的表面有着跟欧罗拉一样的冰痕,在内部又是像水星一样的凝固的时光……我陷入遐想,再抬头,那颗我亲手制作的行星已经冒出了月球般的坑,并且我已经可以看到它的全貌了。

星核完全脱离行星雏形,进入第二阶段。星核的固定架从内部抽出,扣紧整个行星,任由小行星撞上来。我很害怕其中的哪一颗会突然之间高速冲刺,但是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望向舷窗外,除了高速移动的小行星、冰晶,还有远处的一个个小点。我凑近看,它们是天王星和海王星。一光年外,它们似乎已经是可以看到的唯二两颗系内行星了,除此之外,还有太阳,他此刻也是一个点。在飞船发射之前,我没有看到在飞船表面有着任何太阳能板,也许这个飞船的科技已经不需要那么落后的科技了吧。但是我的父母的记忆当中,太阳能板就是飞船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太阳与小的自己,与大的宇宙都紧密联系着,是宇宙最重要的一个点。人造的行星再怎么大,始终都是围绕着太阳运行的一个小天体。即使它在逃逸出太阳系之后,未来迎接它的行星系也会在它的表面看到太阳的痕迹。既然我的飞船是这颗行星的创造者,那么太阳自然早就在很早之前就在它的身上烙印了。

太阳对于太阳系内的人们就是一切,未来的未来,人们在新的行星系里,会不会想起太阳,我不敢确定,但至少我会,现在的我会,现在的人们会……想到这里,我伸了个懒腰,将目光转移回这颗人造行星上,一层巨大的岩石结构覆盖在了表面上,将整个飞船都淹没了一大半,我不禁怀疑在我沉思的时候,时间流速是平常的十倍,不然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主观时间里聚集那么多的岩石。亦或者,这个是奥尔特云的功劳,但是奥尔特云毕竟是太阳系的剩余造物,没有太阳系就没有奥尔特云……噢,抱歉,我又想到太阳了。这个哺育我,哺育人类文明的恒星才是真正的造物主,即使我这个无神论者都如此坚信。不然为什么希腊神话中会出现阿波罗如此传奇的形象?

“第二次撤出。”冰冷的机械声时不时冒出,把我吓一跳。我坐回驾驶舱内,开始按照刚才的流程进行着撤出。固定架收回,我此刻操控飞船与这颗行星保持着相对运动,以五米每秒的速度撤出。这颗行星已经初具雏形,通体圆润,表面布满正在准备冷却的岩浆。我为自己的造物震惊,未来如果在这颗逃逸的行星上有着新的生命,他们一定不会想过这颗行星是他们口中“外星人”的造物,它们只会在测定表面之后以为这是它们的行星系形成之初的一颗外来行星。至于外来恒星,那也是一个行星系的自然造物,怎么可能是人造的。我不禁被自己的想法逗笑。

第三次,第四次……

显示屏上面预估的星体质量还在不断增加,现在不光是飞船本身移动带来的质量增加,还有这颗行星自身的引力带来的小行星坠落。整个行星表面都是坑坑洼洼的小行星坑,我已经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地核带给我的沉重力量。这颗行星似乎已经比地球的质量大出不少,以至于我在飞船上面走动都感受到一阵沉重的引力。一抬头,不出所料,这颗行星已经到达了1.2倍地球质量,已经能够称作是一颗合格的行星了。与它对比,我的这个飞船只是很小一个,而我在飞船上居住的地方相比整艘飞船又是更小一个。而现在,距离我苏醒只过去了三天。

太阳系形成需要数十亿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被我用三天做到了。尽管行星表面还有涌动的岩浆,甚至没有大气层,肯定不适合生命生存,但是未来,肯定会的,我相信这颗行星的运气,它产自奥尔特云,光是这个位置就已经消耗了它所有的噩运,当第一滴雨水坠落到它的地面的时候,当第一个细胞,或者是病毒出现、分裂的时候,当第一颗种子埋藏在泥土中发芽的时候,它作为一颗行星的征途才刚刚开始。这一切的前提是将这个飞船固定在地表上,然后让比我大几百倍的发动机推动它,使它偏离原有的轨道,自太阳系中逸出就好了……

我想要给这颗行星命名,我不想让冰冷的代号束缚住它,就算必须要用代号命名,都必须要是我自己命名的代号,用上我喜欢的数字。这个想法有点不现实,但是这毕竟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行星,理论上来说,我绝对拥有命名它的权利。想到这里,我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计算机,想要给远在天边的地球写一封信,告诉他们我所做的,另外通知他们是时候派遣返航飞船接济我回到地球。电脑经过层层加密,我看不到除了政府之外的其他人给我发来的消息,但是至少,我的主观时间只过了三天,还不足以达到孤独寂寞的程度。这个飞船上面搭载着成熟的生态循环系统,足够支撑我的生存,只不过为了使人造行星脱离太阳系的需要,在飞船发动机全功率运行之后,维持这个生态循环系统运作的重核动力电池将会同步用于推进工作当中。理论上来说,我完全可以搭乘这部飞船回去,只不过这会消耗我的另外一个三十五年。我突然想到人类社会没准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派遣返航飞船用于接济我了,我只需要等待一会,就可以离开这里,回到地球了,去探访已经故去七十年有余的父母了。

我想他们了,说实话。冬眠已久,他们的离去对于我而言还在一年前。实际上,地球的年轮在我未察觉间又多了几十圈,如果我没有参与这个计划,此时此刻的我没准已经长出了皱纹了。

电脑正在缓缓启动,我需要知道返航飞船前来载我回程的具体时间。换算一下,最晚是三十五年之后,只需要冬眠一会就好了。况且这个只是最坏的结果,而最坏的结果基本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相信我的运气。

电脑的邮件很多,我清楚地球方面已经对我发送了很多封邮件,有的邮件现在搭乘着电磁波信号即将到达我的手中,没准当我返航的时候,我会碰巧接受到这些邮件,到那个时候,这些邮件就会成为的闲暇时候的聊资,也有可能会成为我怀念在人造行星上面的三天时光的一个契机。

我点开时间最近的一封信,它写于。

“敬爱的【数据屏蔽】同志:”

看来我的名字现在已经无人知晓了,包括我的亲人,不知道他们还好不好,是否健在。如果他们都在,我将会拜访他们,如果不在的话,请允许我到时候亲吻他们的墓碑,以表达我在时间横隔之下对他们的深深歉意。

“地球发生……政变?”

这句话是我亲自读出来的,我已经感觉到接下来的内容不对劲,轻轻盖上电脑后再打开,生怕自己看错。

“反对派合法处置了移民计划组织者以及参与者。现在向各位伟大的先驱者们宣布,移民计划无限期延期。”

我瘫坐在地上,一时间不知道应该怎么看待“先驱”二字。

人造行星表面的岩浆还在涌动,时不时还有小行星砸到它们的表面。我跟它保持着一段距离,但此时此刻,我感觉汹涌的岩石正要用那引力的触手将我淹没,带入那汹涌的高温高压岩浆当中永不脱身。

我将滚轮往下拉,试图找到四月一号的字样,或者说找到“愚人节快乐”五个大字,但是我清楚不会有。我难以想象宇宙的宏大与孤寂,以为它就是一个网,笼罩住我自己。但是没想到在宇宙的网让我窒息之前,人心就先脱离五脏六腑而出,掐住我的喉咙。我现在才想起来之前早已忘却的事情——这个计划一经公布的时候招来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反对。

那群反对派,想必现在已经坐上了国际政府的最高位置,开始指使着政府官员将移民计划的相关文件全部销毁了吧。

剩下的五名先驱者们,肯定早就已经解冻,回归正常生活,或者说被人道处理了吧。没想到,人道处理四个字,有一天也会用在人类身上,我实在无法理解。明明在三十五年零三天前,我还是一个怀揣着希望的三十岁中年人,而如今,我却落到了这个地步。

其他人呢?一定还在过着正常的生活,只是感叹着世事无常,政府易代的速度有点快吧。

只剩下我还有其他四个人了吧,在宏大的奥尔特云里。广义上,奥尔特云包裹着太阳系,将人类的出路堵住;实际上,人类包裹着奥尔特云,将我的希望堵住了。

我紧盯着灰黑一片的奥尔特云,死死盯住肯定不在那里的地球,死死盯住没准已经风化掉的父母的墓碑。

我没准还在跟奥尔特云里其他看到这条消息的先驱者们对视,这个的概率比较大。

宇航员的本性让我冷静下来,驾驶舱的空气第一次变得跟这宇宙一般死寂,但是我现在不得不呼吸,因为不呼吸,就没有生命。现在回去肯定是死路一条,因为我参与了移民计划,理论上来说,反动派肯定也会如对待在地先驱者们一样对待我们。在这颗行星上待着也不行,因为移民计划还有重启的可能,目前尚没有这颗行星的轨道数据,我这样做会导致这颗行星成为计划实施的大麻烦。

只剩下一条路了,我在这最后的时间里终于想起来了自己“先驱者”的名字。

我将飞船的固定架重新抽出,在这岩浆构成的地面上与这颗人造行星保持相对静止。飞船喷洒了一点冷却剂,将岩浆冷却成了黑曜石。它是我在周边区域可以获得的最牢固的材料,尽管很脆,但是飞船自身的设计让地面即使碎裂都可以在岩浆当中启动发动机。

我将生命循环系统停止,所有的能源都用在发动机的启动上,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只留下一盏灯,照耀着我,和未来的我的尸体。既然回程已经没有希望,那就让这颗行星承载着我的灵魂驶向远方。理想情况下,没准我会遇到一个高级文明,他们发现我的指纹,或者说发现我的肉身之后可以将我复活,不过那都是后话了。我将会用自己的身体与这颗行星达成一种奇妙的契约,这倒像是小时的我会做的事情。

整个飞船的电力系统都集中在发动机上了,轰隆的声音在真空中根本听不到,这倒是对我的一种保护,不至于让我在不到一个月的余生当中身心交瘁。剩下的电力只用于供应一盏应急灯,它的光线很微弱,但是足以让我看见。我摸索着抽出几张稿纸和一支笔,在上面书写着我不到三十五岁的传奇人生。如果我仍然在地球上没有来到奥尔特云,如果我没有参与制造人造行星的工程,我的实际年龄会增长一倍不止。

我想起我的爸妈了,唯一不遗憾的是,我陪伴他们一直到死,并且只是在三十五年之后就跟他们重聚了。三十五年,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小数目,当然对于我来说也是——我只度过了这三十五年中的四天,可能还不到呢。

我尽力地用轻快的笔触安慰自己,但是我的眼泪还是不由自主地滴到了纸面上。这种纸拥有独立电源,可以将纸上的文字转换成为信号发送到地球,这可能是我在整个星际空间留下的唯一痕迹了。这是一个先驱者的自传,来自奥尔特云的先驱者的自传,想想都酷,应该能卖很多本吧,虽然也就那几页,到达地球之后被政府扣留销毁了也不一定。

这颗人造行星始终跟我同在,生态循环系统当中还有一些蔬菜,这两个事情是我人生末尾最后的慰藉。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终于想到了我能够给这颗由我创造的人造行星起的名字。

就叫他奥尔特星吧,原生的,的确出自奥尔特云,这是小孩都知道的。多么准确的名字,还不掺杂一点点私人感情,的确适用于行星命名。一想到我有朝一日能够从一个宇航员变成给自己制造的行星命名的造物主,内心就特别激动呢。

行星径直行走,不带一丝偏移。几个小时之后,我已经看不到太阳了。

用一些“诗意”的语言来形容,这是一场奥尔特星云上的落日,此刻,我看着太阳落下,太阳也抬眼看着我消失在他的眼前,假如他是个人。

晚安。



人造行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