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究】印度人使用“牛粪”来防治病毒?别笑,这背后的科学原理让你目瞪口呆……


为什么制药大国印度,会通过吃“牛粪”来防治新冠?很好笑吗?其实,他们并不傻,是真的有点效果!现代科学研究称:病毒,对于粪便类物质极度排斥。这条研究进展,曾被诸多网友怒喷,但是,冷静下来,仔细思考,这背后暗藏玄机!

病毒不是一个完全的生命体。病毒的生存,甚至不需要氧气。那些对抗病菌的有机化合药物,很难对病毒奏效!可通过这次疫情,竟然从中医中药的方面能够战胜病毒,这不禁让人陷入沉思!有些人,可能就只会从单方面的角度来看:中草药本身就能抗病毒,并且中草药的复合成分比西药更复杂……而这样的见解,其实都还是比较表浅。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病毒,在世上需要的生存物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尝试给出一个大胆的结论:病毒,作为地球上极其原始、且极其简单的生物结构,它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元素单体”!也就是说:也许病毒不需要氧气分子,但需要氧元素的单体。也需要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等元素单体。我们试着大胆推论:因为牛吃草,经过牛肠道的分解之下,牛粪中有草的“类单体”存在!

举个最平常的例子:我们知道很多狗狗身上多少都会带有“狂犬病毒”,另外,狗狗是动物界中非常善于自救的动物!那狗狗是怎么自救的呢?方法真的让人类恶心,就是食粪!我们知道动物的先天行为,是通过基因遗传,形成记忆的!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祖传的“嗜好”,就是狗的祖先用来防治“狂犬病毒”才产生的!没有人去统计分析过:是否那些爱吃粪便的狗狗,更不容易患狂犬病?

说了这些,不是丧心病狂地鼓励、教唆人去用粪便,来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而是提示大家:病毒的解药,可能真的就是植物的“单体”成分!因此,贵为天虫的蚕的排泄物——蚕沙。其实,也只是“桑叶”分解物,里面或许就有桑的“单体”成分!而蚕沙其实是很干净的一种中药材,但由于中药学不重视这味药,很多药房也没卖,导致许多人都不知道它,一直被冷落、忽略。

青蒿素的提取,之所以会产生“抗性”,是因为它是人工提取,是物理提取!而植物“单体”,通过自然提取、生物天然分解,或许能够避免这个问题!而提取后的贮存,恐怕也和温度有极大的关系!

病毒,需要“单体元素”的一个有力佐证,是病毒会害怕温度较高的环境!为什么?是不是因为在低温情况下,自然中的“单体”成分比较多,所以在严寒冰川之下,病毒才能存活这么久?而温度升高,就会发生气化,会促进单体元素的化学合成?导致病毒失去合成自身的原材料,进而才会解体死亡呢?这同时给我们的暗示:自然界中的“单体”提取,要严格把控温度!但是,人类目前可能没有这种技术,或者说人类提取到的物质很容易产生“抗性”,也许还具有毒性,不能作为药物?因此,还需要依赖自然,依赖自然的这种生物肠道分解来实现!

为什么动物的粪便中的成分有可能能够提取出来对付“新冠”?其实这和里面一种很重要的物质有关——粪臭素。而粪臭素的主要成分就是“吲哚”。“吲哚”也是许多香水、香料中的必备成分,但其嗅觉反应是臭还是香,具体还是要取决于“吲哚”含量的浓度。

用这样子的观点,也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蚕宝宝在28℃以上的温度,很容易被病毒感染。极有可能是因为这个时候,蚕沙中的吲哚类成分都在挥发消失,所以容易失去保护,进而才会让蚕宝宝感染蚕病毒。

那么,这个“元素单体”又和中医的脏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怎么样把“病毒”、“单体”、“脏腑”这三者联系起来呢?其实不难,根据黄杰熙先生的观点,人体五脏对应着自然中最常见的五种气(具体见《气的发挥》一文):肺O₂,心H₂,脾N₂,肝(碳气),肾H₂O(水气)。 又根据病毒侵噬“元素单体”的理论, 则可以根据元素的规律,将病毒分为:嗜氧病毒、嗜碳病毒、嗜氮病毒、嗜氢病毒。接着进一步假设:若H病毒、O病毒,需由水道排解,那么是否可以反证:C病毒、N病毒,需经“谷道”而出,随大便而解? 那么,可以推论:H病毒和O病毒是通过氨水的作用排出体外,而C病毒、N病毒是通过“粪臭素”(吲哚)的作用排解而出的。

这背后的共同机理是:病毒害怕气化挥发作用!这个研究,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服用中药时,一定要趁热喝,并且煎煮中药的时间一定不可以太久,因为中药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气”!如果都挥发掉了,那就没有作用了……

而研究到这儿了,聪明的你知道我一直苦苦寻觅的植物“单体”是什么了吗?“踏破铁鞋无觅处”……没错,它就是“苯环”。诚实的中国汉字,曾用最朴素的造字结构(草字头+本),来提示我:这就是植物最基本的有机结构了。但是,我这个木鱼脑袋就是不开窍。但是,也是由于“苯环”和冠状病毒是“结构近亲”的缘故,二者都具有很强的致病毒性。但是,好在苯环是纯物理结构,所以很容易加以改造。化学上,只要在苯环上加上越多的基团,苯环的毒性就越小。当然,“粪便”中的“吲哚”成分,就是一个加工过的苯环了。

再继续深挖下去,我又思考到:为什么苯环结构,对于“新冠病毒”如此敏感?难道它们真的有“亲属关系”?假如,苯环真的就是植物“单体”;那么,是否可以理解“类单体”就应该是把“苯环”中的某一种元素去掉?再让“类苯环”进入人体后,与病毒竞争元素单体?或者认为,被修改后的“苯环”,能够可以吸附病毒?或是认为,苯环的芳香之气,可以“度化”病毒?

我的一个研究佛学的老师告诉我:病毒感染,可能是世上的“恶灵”融入苯环结构之后,对人类的报复……像DNA、RNA这些遗传物质,从神学角度来理解,属于“灵”的层面。他认为:病毒是人类世界、或者说是细胞生物界的恶灵。天地间,任何一种生物都想统治世界……而对付病毒,需要用“善”去度化。因为,病毒是不完整的!从佛学的角度来看:一样事物如果最终得到完全满足,就会羽化消逝。所以,或许吲哚类物质,满足成全病毒的条件,消除它的“恶魔”之性。

当然了,这是从更高的层面在观察了,有点“唯心主义”的味道在里面。但回归到中医“唯物角度”:只要能对病毒,产生气化反应的方式,其实都有治疗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发汗、芳香化湿、泡脚、推拿、针灸……这些所有的方法都能够取得疗效的原因!但需要注意的是:要让“气化”成为这个治疗的结果,才有效。而不是像说:酒精能挥发,所以喝点酒就能防治新冠病毒了。我们强调的“气化”,一定是:人体通过气化反应,把病毒带出人体,免除感染的过程。这在中医上当然也是一种“阴阳平衡”的体现,如果阴阳失衡了,又怎么能顺利气化呢?

总而言之,一物降一物!考虑到“新冠病毒”与“苯环”可能是“结构亲属”关系,另外,“苯环”可能就是植物的有机“单体”,因此,用它来加工、制造药物,对付病毒的概率非常高!至于具体的操作,必须走进化学实验室才能进行。现在的生物科学技术可以克隆出羊,可以人工合成病毒。相信也一定能生产出一种不包含特定元素的吲哚类成分、或者苯环结构,比如不包含氧元素的吲哚,或是不包含氧元素的“苯环”。试验这样的物质进入体内之后,能否可以自动与病毒识别,在发生挥发的作用后,把病毒从人体中度化掉。总而言之,病毒还是怕挥发气化……不要再让病毒“借苯还魂”了。

希望,我这些不成系统的粗浅见解,能触发到一些相关科研人员的灵感,进而可以顺利、及时地研制出对付新冠疫情的相关方案,以此来帮助国人、甚至是世界上的更多的人。愿早日渡过疫情劫难,回归到正常的生活!日后,顺从天意,发展中医,振兴中华!以此为戒,时时自省,警钟长鸣,与自然和平共处,爱护环境,守护安宁!


作者:谢子善(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