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二次元手游玩家的“沉没成本”心理
胡乱分析一下。。。。。。

今天想到了我之前这个帖子,我觉得手游玩家,准确来说是二次元手游玩家普遍拥有“炒股心理”,尤其是与单机系玩家相比。
理由,
“沉没成本”对于一个游戏来说是纯粹的心理问题,如果理性思考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对于一个游戏谈沉没成本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这个现象又确实存在,该如何解释?
1,氪金量过大,难以舍弃。
纯白嫖的人有几个会有“沉没成本”心理?
2,游戏时间过长。
除了煌一波的情况外,一个手游玩家玩腻一款手游通常需要六个月以上,玩一个游戏一玩就是数年的也是大有人在。
而一个单机游戏的通关时间短则半天,长则一周,即使是那些可玩性很高的也很少会达到手游的持续游玩时间级别,
当然,这其中有手游常常会有卡玩家进度的原因在里面。
总之,因为手游玩家的单个游戏的长游玩时间使得他们往往会对一个游戏投入更多的感情因素。
3,手游的后续更新更加频繁。
因此手游玩家更容易关注游戏的后续内容,进而产生一种对于游戏的“养成心态”,
这种养成心态如果更进一步的话就会变成对于游戏公司的“养成心态”。
4,二次元类手游较为特色的“厨力”内容。
对角色投入超过对于游戏本身的感情是二次元类游戏是一种常态,
我无意批评这种本末倒置的状态,因为会做出这种判断的人大概是没搞懂xp也是游戏的一部分,更可以是游戏玩法的一部分(手动滑稽😏)
但,
二次元手游玩家对角色的感情是容易与对游戏甚至对于游戏公司的感情混淆的。
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游戏公司会主动利用玩家对于游戏角色,游戏本身和游戏公司的感情容易混淆这点进行谋利。
5,社交绑定。
很多手游会有各种公会之类的社交系统,
玩的更花的会与游戏之外的论坛,社区等绑定,通过游戏外活动将玩家转换为某些网络平台上廉价的宣传资源。(不知道你听说过“玩工”这个称呼不)
总之,
与上诉理由类似,玩家对于游戏的感情与其他相关内容的感情有混淆。
。。。。。。。。
同理,其他游戏如果满足以上条件的话同样容易出现类似的“炒股心理”,这并不是二次元手游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