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四届体育彩票·红色日记征文大赛获奖作品揭晓

2023-02-19 15:30 作者:何视  | 我要投稿

2月18日,第四届体育彩票·红色日记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广州南沙图书馆隆重举行。本次大赛由广东省文化学会、广东省体育彩票中心、中共广州市天河区委宣传部、广东视窗、羊城晚报社、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广东省少工委办公室、广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中国体育报、凤凰网联合主办。

红色日记,成为红色文化品牌

本次大赛从2021年9月25日开始征稿,并在广州之外的深圳、佛山、韶关、中山、湛江、清远等十多个地级市设置分赛区,征稿历时近 10个月,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直辖市)来稿逾万封,来稿选题之丰富、领域之广泛,均超过前三届。新华网、人民网、南方网、金羊网、大洋网、凤凰网等上百家媒体做了报道。至今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历经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的“战疫”,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重大节点,活动产生广泛和积极的社会影响,成为一张靓丽的广东文化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作者郝鹏飞(笔名源上春树)以自己亲身经历基础上写下的50万字《大学生村官十年扶贫笔记》,网上点击率达50多万。本次大赛最年长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47军——曾参加过辽沈战疫平津战役已经100岁的高存善老战士。参与者年龄最小的为7岁。

佳作迭出,红色火炬接棒在行动 

征稿启事发布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与者踊跃投稿,大量优异的日记作品涌入大赛邮箱。为鼓励产出更多的优秀红色日记作品,本次大赛共设置特稿奖(5人)、最佳创作奖(5 名)、最佳研学奖(5名)、优秀组织奖(28个)、个人突出贡献奖(21人),优秀日记作品奖设特稿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63名(分成人组、中学生组、小学生组),优秀作品奖100名。“日记文化文脉深厚,是口述历史,是个体记忆的凝聚。它承载了历史的认知与铭刻时代的记忆,是抒发个体与国家民族情怀的重要载体。”颁奖会现场,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省政府参事室研究员周建平博士详细介绍了第四届活动的特点。

 

“讲好中国故事”,再上新高度 

每个时代都有最能够代表民族精神传承的人,他们的精神和事迹被记录下来,成为民族历史文化内核的一部分,时时为同辈乃至后人所忆,他们曾经走过的道路在不断地与时代精神融合,焕发出新生的活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红色精神传承者。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雷珵玮的《读〈彭士禄传〉有感》,乐昌一中学生刘颖的《赤心奔赴长征路,荣光谱写新篇章》,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倪诗喆《听百岁爷爷说过去的故事》等一大批佳作,记录了作者所见所思所感,追溯共产党人的初心,找寻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这些优秀日记主题鲜明,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朴素直白的表述,扎实的生活,能够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 


亮点一:名家给力,提升含金量。 

名家参与,红色文化热流涌动。如重大题材《长征》、《远东朝鲜战争》的作者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的《朝鲜战争创作谈》,章以武(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作家)的《文学创作要“心向上脚向下”》,著名学者、作家、广州大学罗宏教授的纪实《先人的湖湘:善化贺氏》,著名作家、南部战区的唐栋、蒲逊的《话剧〈共产党宣言〉〈爱人同志〉创作谈》,广东终身文艺成就奖获得者、《广东九章》的总策划黄树森等名人的来稿,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时代感强,体现很高的创作及研究水准。透过稿件,人们得以深度了解相关革命战争历史、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广东改革开放重大历史文化足迹,这批稿件大大提升了活动的学术、理论和文史研究价值。

 


亮点二:贴近生活,见证历史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次大赛涌现一批高质量的纪实作品和诗歌作品。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岗的长篇纪实《父亲的奥德赛》,上海作者纳兰泽云的《中国氢弹之父:一世隐身为国谋》,河南作者张鲜明的诗作《高于低——献给焦裕禄的诗》,广东作家刘迪生的《大河之魂》,广州作家谢友义的《赤魂·赤土·赤旗——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群雕》,广州作家顾偕的《风展红旗》等,这些笔记体现贴近现实,扎根热土,体现中国精神和文化力量,贴近生活,反映现实,讴歌英雄,体现作者高度的文化使命与责任感。

亮点三:研学升温,成果斐然 

本次大赛,研学作品大幅增加,质量得到提高。一批大、中、小学生的研学、调研笔记也投到了征稿邮箱。如华南师范大学周绮雯的《网格铁军助力治理新格局——生态网格化改革实践调研》,韶关学院邱晓燕撰写,陈腾滕教师指导的《赓续红色基因,探寻先师足迹——记坪石华南研学之旅》,汕尾东涌中学陈浠、林于捷、冯以涵、余文铠、李雨彤同学撰写,张嘉鑫教师指导的 《汕尾市东涌镇铜锣寨村红色遗址调研报告》, 广州市朝天小学黄蕴晴、徐梓淇、李昕诺、武宸瑶、黄乐茵、何文轩、陆敬文同学撰写,梁丽霞教师指导的《走读侨文化,寻访新成就》,广州市广中路小学 卢绎宇、徐发铨、卫子铭、蔡馨仪、金田雨、杨锦龙、黄琳浠同学撰写,卢陈冲教师指导的 《寻访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记广中路小学二(1)中队星火小队“汇星火成炬,聚梦想成光”红色立体研学》 ,这批作品,有组织有策划、调研深入、研学结合,教师悉心指导,具有较高的质量。

 


亮点四:启动第五届红色日记征文大赛,同时启动“红色日记展览馆”。 

周建平博士表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造社会主义文艺新辉煌,对于高扬国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坚信红色文化之根,才能真正实现文化

自信与文化自强,将讲好中国故事落到实处。

(启动仪式领导嘉宾)

(活动总导演何金德与周建平会长)

(周建平会长、艺术总监王少明与部分演员合影)

(周建平会长与部分获奖者留影)

附:《第四届体育彩票红色日记征文大赛获奖名单》

2022年11月6日颁发(同等奖项排名不分先后)

 

一 特稿奖(5名) 

王树增(北京,中国军旅作家),《〈远东朝鲜战争〉〈长征〉创作谈》

黄树森(广东终身文艺成就奖获得者、评论家),《广东九章》

章以武(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作家),《文学创作要“心向上脚向下”》

唐 栋、蒲 逊(南部战区,作家),《话剧〈共产党宣言〉电视剧〈爱人同志〉创作谈》

罗 宏(广州大学教授、作家),《先人的湖湘:善化贺氏》》

 

二 最佳创作奖(5名)

纳兰泽云(上海),《中国氢弹之父:一世隐身为国谋》。

张鲜明(河南),《高于低——献给焦裕禄的诗》

刘迪生(广东),《大河之魂》

谢友义(广州),《赤魂·赤土·赤旗——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群雕》

顾 偕(广州),《风展红旗》

 

三 最佳研学奖(5名)

《网格铁军助力治理新格局——生态网格化改革实践调研》,周绮雯(华南师范大学)

《赓续 红色基因,探寻先师足迹——记坪石华南研学之旅》,邱晓燕(韶关学院),指导老

师:陈腾滕

《汕尾 市东涌镇铜锣寨村红色遗址调研报告》, 陈 浠、林于捷、冯以涵、余文铠、李雨

彤,指导教师:张嘉鑫

《走读 侨文化,寻访新成就》,黄蕴晴、徐梓淇、李昕诺、武宸瑶、黄乐茵、何文轩、陆敬

文(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指导教师:梁丽霞

《寻访 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记广中路小学二(1)中队星火小队“汇星火成炬,聚

梦想成光”红色立体研学》,卢绎宇、徐发铨、卫子铭、蔡馨仪、金田雨、杨锦龙、

黄琳浠(广中路小学),指导教师:卢陈冲

 

四、一等奖(5人)

 

成人组(2人)

林 岗(广东),《父亲的奥德赛——家族记事》

郝鹏飞(陕西),《大学生村官十年扶贫笔记》

 

中学生组(2人)

雷珵玮(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彭士禄传〉有感》,指导教师:葛 菁

刘 颖(乐昌市第一中学),《赤心奔赴长征路,荣光谱写新篇章》,指导教师:郭桂花

 

小学生组(1人) 

倪诗喆(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听百岁爷爷说过去的故事》,指导教师:曾慧仪

 

二等奖(18人)

 

成人组(6人)

韩立鑫(山东),《回乡创业正当时》

杨建华(南部战区),《大医如水》

苏家杰(广州),《瑶山雄鹰与耍歌堂》

房春桥(广东清远),《井冈山日记》

庄海君(广东汕尾),《池兜村,红色的梦想》

陈耀国(广州新华学院),《〈红高粱〉的“红”——读〈红高粱〉有感》

 

中学生组(7人)

许智博(北京市海淀区育英中学),《读老舍的〈茶馆〉有感》

曹可盈(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苦难辉煌〉有感》

刘银川(辽宁省辽阳市第四高级中学),《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江俊言(广州市培正中学),《读〈百年巨匠:冼星海〉有感》

陆梦思(汕尾市城区凤山中学),《历史的长河不息》, 指导教师:庄海君

王梓妍(揭阳市实验中学),《朝为华夏暮成霜》

叶际秀(南雄中学),《请让我染上那抹红》

 

小学组(5人)

叶凌丰 (广州市海珠区后乐园街小学),《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读〈董存瑞炸碉堡〉有

感》,指导教师:黎绮文

陈誉乐(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华侨小学),《我心中的英雄》,指导教师:何湘琴

张国亮(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凤翔小学),《英雄故事伴我成长》,指导教师:郭芷薇

杨曼琳(汕尾市城区盐町头小学),《我最尊敬的文学作家——鲁迅》, 指导教师:郑晓琳

韩道梁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党的光辉照万代——〈闪闪的红星〉读后感》,

指导教师:张爱辉、黄秀娟

 

三等奖(25人)

 

成人组(10人) 

孙利芳(河南),《生命的姿态——读〈摇着轮椅上北大〉有感》

高 坚(内蒙),《〈第二次握手〉:一笔一画手抄的美丽人生》

王倩娴(华南师范大学),《周恩来,温柔的刀锋》

林依侨(华南农业大学),《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邹知琏 (广州大学),《一颗红心为理想,朵朵红梅向阳开——读〈红岩〉有感》

陈 琳(广州新华学院),《过去历史,恍如昨日》

黄冬晓(揭阳),《再读〈红岩〉——她在丛中笑》

刘海军 (清远),《中建岛上国旗红——记英德市退役老兵、英德市时代楷模巫瑞孔的戎马

岁月》

冯任明(南雄),《上朔村的红色印记》

王凤丽(广州),《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

 

中学生组(10人) 

刘心雨(山东省肥城市第三中学),《〈党的故事〉读后感》

孙雨蕊 (安徽省蒙城县庄子中学),《一本益书,一个良母——漫谈〈爱的教育〉》,指导

教师:葛亚夫

谭时信(广东华侨中学),《立报国志,做奋斗者》,指导老师:谢致欣

李思琪(深圳市科学高中),《观〈洪湖赤卫队〉有感》

田新春(汕尾市城区东涌中学),《英雄就在身边》,指导教师:洪妙玲

刘漫琪(揭阳华侨高级中学),《品时代之书籍,歌青春之乐章》

张小雯(南雄中学),《来时不忘前行路 共建时代新辉煌》

陈 曦(乐昌市第一中学),《藏在时光里的桨声灯影》,指导教师:杨 霞

李佳钰(中山君里学校),《建党百年,不忘初心》

蔡思楠 (汕尾市新城中学),《家乡的红色日记》,指导教师:张嘉鑫

 

小学生组(5人)

肖培隽(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路小学),《雷锋的故事》读后感指导教师:王志坚

黄梓润(汕尾市城区盐町头小学),《烈日下的建筑工人》,指导教师:杨舜裂

钟济桓(佛山市禅城区深村小学),《读〈罗登贤传〉有感》,指导教师:陈龙

郑芷妍(揭阳市榕城区砲台镇新市小学),《好生活,劳动创造》

李子宸(广州“小翎文学坊”),《我走在广州起义路》, 指导教师:欧阳活全

 

七 优秀奖(100名)

 

崔 鑫(北京),《夏天和羊》

纪福华(上海),《南雄日记》

曹卫东(上海),《星火点燃光辉历程——读〈世纪〉杂志党史专题选编〈星火〉》

赵凤玲(天津),《勇者无畏——一名社区工作者的抗疫日记》

王梦灵(江苏),《一个女人的海岛》

马济元(江苏),《那年,一个隆冬的黎明》

包逢祺(江苏),《革命精神永存我心——观红十四军纪念馆有感》

谢广森(浙江),《我的爷爷》

汪 志(甘肃),《二叔“更上一层楼”》

李 杰(山东),《爷爷的敢死队》

郝芸香(山东),《父亲的革命史》,

徐景春(山东),《徐爷爷的“红色日记”》

彭 震(山东),《军魂》

王纪强(山东),《南雄,字里行间一片情》

彭 波(山东),《特殊的纪念碑》,

牛 煌(河南),《矗立在微山湖畔的丰碑——〈铁道游击队〉读后》

高延萍(湖北),《爱的秀发》

葛白水(湖北),《吻你,硝烟散尽的老山》

汤礼春(湖北),《老红军的遗言》

苏立敏(河北),《闲庭落花》

耿建华(河北),《攻坚日记》

马丙贵(山西),《清风林抒怀》

邱明镭(辽宁),《寻找影像背后的精神力量》

赵 春(山西),《我的“哥德巴赫猜想”》

杨荣峰(湖南),《努力落细落小落实,建好家庭家教家风》

段乐三(湖南),《写红歌同上井冈山》

钱 海(云南),《梦想在南雄的变奏中开花》

崔同富(云南师范大学),《致敬——阅中共党史有感》

李木兰(海南),《致富之花》,

张雨倩(湖北),《走进“八办”》

杨毅帆(山西),《战火中的迁徙》

杨冬胜(湖南),《永远的〈马桑树儿搭灯台〉》

魏亚东(河南),《从〈愚公移山〉中找准奋斗坐标》

黄鹤权(福建),《我人生遇到的第一家书店》

王嘉禾(华南农业大学),《带着信念启程——读〈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教程〉有感》

刘晓莉(广州新华学院),《 “仨”生万物,信者得爱——〈我们仨〉读书心得》

黄泽敏(广州新华学院),《初心不改,信仰弥坚——读〈可爱的中国〉》

管诗雨(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937,延安对话〉:道阻且跻,意蕴深远》

刘 倩(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青春之歌〉读后感》

曾雯菲(韶关学院),《跨越八十七年的歌声》

陈敏丹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黄慧诚:犹记当年“军装绿”,无悔今日“志愿红”》

黄小芳(广州),《传承红色基因 展示环卫风采》

胡仁军(广州),《“党”我与你同在》

吴林峰(广州),《人生若只如初见》

林泽希(汕头),《繁荣昌盛兴业路》

李永忠(汕尾),《木棉花语唤初心》

刘敏铃(汕尾),《责任·那抹红》

卢记柳(汕尾),《城市变迁,砥砺前行》

郑舒茵(汕尾),《池兜村的红色肖像》

涂惜君(揭阳),《成人更需要成长》

杨 敏(揭阳),《〈今天〉明天》

李国英(揭阳),《征程——读〈七律·长征〉有感》

黄耿亮(揭阳),《阅读—诗意的栖息》

梁 妹(湛江),《中国式的浪漫》

刘光华(中山),《辣椒英雄》

谭国锋(江门),《吴有恒的故事》

刘长虹(佛山),《祖父日记四则》

毛笑平(增城),《过年》

唐坚贵(清远),《他是一头开荒牛》       

黄志超(清远),《青山埋忠骨,廖家接重托——廖文成祖孙三代守李谦墓的故事》

吴细汉 (乐昌),《踏遍青山“魂”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读王树增纪实文学〈长征〉有感》

黄东明(乐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引发的思考》

李慧珍(乐昌 ),《生在国旗下,不忘初心》

黄树材(南雄),《当红军歌代代传唱》

王 琨(南雄),《大部桥断想》

李光利(南雄),《红军入粤第一仗遗留标语调查笔记》

李凤梅(南雄),《一座纪念碑,几代红色情》

赖 昀(南雄),《水口战役》

陈至明(南雄),《水口战役,永远的丰碑》

郑名富(南雄),《感受水口 牢记那一片红》

何子轩 (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 ,《阅读经典,不忘初心——读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有感》

冯靖岚(广州五中滨江学校),《〈骆驼祥子〉读后感》

郭思涵(揭阳华侨高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导教师:黄佩如

蔡瑾珑(揭阳真理中学),《读的春天 中国的未来》

黄鑫栩(揭阳华侨高中),《这才是真正的永恒》,指导教师:陈泽英

杨紫灵(饶平县第二中学),《奋楫扬帆——观〈长津湖〉有感》

高晓桐(汕尾市城区凤山中学),《一抹红色一峥嵘》

陈思婷(汕尾市凤山中学),《我与党史那些事》

黄米蓝(汕尾市城区凤山中学),《红色文化改变生活》

刘蒋炜(南雄中学), 《探寻南雄红色遗迹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指导老师:刘嫔真

张 萍 (南雄中学),《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钟雯丽(南雄中学),《以梦想为帆,以奋斗为桨》

张心怡(乐昌市第一中学),《村子里的文化馆》,指导老师:龙寿喜

李安娜(乐昌市第一中学),《那逝去的书店书摊》,指导老师:杨 霞

王 馨(乐昌市第一中学),《承中华文化,谱时代乐章》,指导老师:陈爱明

成 瑶(乐昌市城关中学),《细嗅书卷芳香,静悟世间百象》 指导教师:彭兰凤

葛迎春(乐昌市城关中学), 《获取能量捷径 伴随自身永远》, 指导教师:黄香兰

罗美欣(乐昌市城关中学),《读书滋味长》, 指导教师:唐雪梅

王蓁蓁(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香港回归25周年有感》

黄橙紫 (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小学),《顽强不屈,奋发拼搏——读〈大麦地〉有感》,指

导教师:王颖瑜

梁颂雯(广州市海珠区大元帅府小学),《红岩》读后感

李翡翠 (广州市海珠区后乐园街小学) ,《牺牲小我,拯救大我——读〈狼牙山五壮士〉有

感》,指导教师:黎绮文

杨文瀚(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凤翔小学),《红色文化千古流传》,指导教师:袁依萍

姚可萱(佛山市大良镇华侨小学),《我心中的英雄》

梁菲羽(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华侨小学),《观看〈小兵张嘎〉有感》

蔡慧岚(汕尾市盐町头小学),《读〈红灯记〉的故事有感》

李梓妍(揭阳真理中学),《花开十月》,

王敏思(清远市清城区后街小学),《追寻80年前的故事》,

陈瑾瀚(揭阳市榕城区新兴学校),《红色烙印 永不磨灭》,指导教师:杨佳曼

李欣宜(揭阳师范附属小学),《任与担当》,指导教师:涂惜君

 

八 优秀组织奖(28个)

 

广东省文化学会乡村振兴研究院

广东天卷教育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省文化学会悦读文化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文化学会粤港澳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文化学会青少年文艺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文化学会艺术促进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

安徽省蒙城县庄子中学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广州新华学院中文系

广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乐昌第一中学

乐昌市城关中学

清远市作家协会

南雄市文化馆

韶关武江区文化馆

清远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

汕尾市城区凤山中学凤翼文学社

汕尾市新城中学

汕尾市城区东涌中学

汕尾市城区盐町头小学

广州市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三保洁所

顺德区大良镇凤翔小学

顺德区大良镇华侨小学

南沙文化馆

南沙图书馆 

个人突出贡献奖(21名)

高存善(中国人民解放军原47军100岁老战士)、包逢祺(江苏)、周其运(新疆)、葛亚夫(安徽)、孔虹(校长)、余伦会(校长),陈潘业(副校长)、林礼祝(校长),许荣文(校长)、庄海君、张嘉鑫、邓世博、黎绮文、谢云娥(校长)、廖丽霞(校长)、方柏、潘放、张文、李子亮、蔡康毅、洪妙玲

来源丨广东省文化学会

发布丨何媒工作室、何媒矩阵

图片丨何金德 汪嘉辉 

第四届体育彩票·红色日记征文大赛获奖作品揭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