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棍”的精神之园
经过几个星期的思考,将近几个月的写作,《神棍》这一短篇小说终于“杀青”。由于本人的懒惰和时间方面的不充裕,导致断续创作,所幸最后没有“烂尾”。这是继《卷王》之后“校园怪谈”系列的第二部作品,里面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我想可能还有点隐晦。所以我打算再写多一篇文章,讲述我如何创作的《神棍》,或者说,“神棍”的精神之园到底是怎样的。 神棍具体是怎样的一个人?我的答案是,神棍确有现实原型,而且就我所见的还不少。他们终日将自己封闭起来,极似契诃夫笔下“装在套子里的人”。他们几乎排斥一切新的事物,包括他们自己的思想也排斥新的思想方法。他们反对尘世的“俗”文化,即各种“俗话”“俗活动”“俗思想”等,认为这都是灯红酒绿的坏东西,而以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去对待现实生活,并认为自己要保持精神上的“纯真和正直”,做“出淤泥而不染”的人间隐士。由此,他们心理上和行动上蔑视大多数人,而以我为尊,即文中的“正常”与“不正常”之辩。这类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未必信仰道教,却十分崇拜老庄之道,常常认为世界上虚无的,个体要保持逍遥,总是幻想要脱离尘世,寻个世外桃源隐居,但未必又有勇气去做……这种世界观几乎要成为一种他们自己的宗教,一种他们自己独立的排外的封闭不前的固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不善言辞也不乐意言辞,终日形影相吊;往往做出一些不为常人理解的举动(因为他们也不理解常人);很多时会为了某件事死磕到底,这便是他们的“原则”,即上文“纯真和正直”——但由于他们日久封闭,做出来的事或又未必被承认是纯真和正直。一句话,他们并不活在正常人的世界里,而是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 至此,我们对神棍是何种人有了个大致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慢慢解析一下小说内容。 小说开头是“我”和神棍多年后遇见的场景。“老板,来包,压缩,饼干”这段语音描写表现了他不善言辞的特点,所以“我”会“很是耳熟”。“瘫坐”和“刀疤”为下文埋下伏笔,也是“我”能认出神棍的重要原因。神棍被认出后,“眼神慌张中透着颓唐”。就是说神棍自己的那套久久行不通后,又不愿改变,只能麻木地在人间“隐居”。而当他被认出,且“我”是喊他的外号,他的那层“套子”便被击破,于是乎慌张;他“一头肮脏的散发和一身破旧不堪的衣服”而碰见“我”,所以颓唐,亦是麻木的一种表现。 开头是属于倒叙,接下来是“我”的回忆部分。“我在中考考赢了卷王”即《卷王》的内容,有兴趣可寻阅。然而神棍和卷王都很卷,虽然“我”学习不比他好,但“我终日春风满面”,神棍却念叨“当年辉煌”。这里的解释,我放后文。关于神棍的“卷”我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讲他冲出教室去抢位,这里的“动作指导”是我一个姓何的同学,但他不是这类人。第二件事是写他的读书,这里的“动作指导”便是衡中学霸了。“他每读一句,好像要将平生的力气都泄出来,把半截命都一头扎进书本里”这个句子我想嘲笑或讽刺什么,各位都明白,我不必明说了。第三件事即是神棍用刀子解困。这里呼应了开头的“刀疤”,通过对鲜血的描写突出了神棍“自律”且“卷”的形象。 然而他真的自律吗?不。你知道他在卷什么吗?——他们飞快地抢冲凉位,回到教室不还是发呆?他读书声音真是大得不得了,你问他又有几句入了脑?刀子刺伤的皮肤,难道就可以变成聪明药吗?谬矣!这和我在《卷王》中幽幽地发问:“你真的在卷吗?”,所反对的是一样的。 神棍是可怜之人,然必有可恨之处。文中所说神棍以不道德的方式霸占冲凉位,其实是我欲以此说明神棍这类人不一定善良且正直——客观上是如此的。他们可能主观上并不险恶,甚至心灵很纯洁,但由于他们长年累月将自己封闭起来,已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已不在乎了,所以做出来的事不一定就是好的——或者说对大多数人都不好。这其实也可以上升为“正常”与“不正常”之辩。 神棍会为了某些事死磕到底。死磕到底,意味着不懂变通,就是傻。神棍傻到宁愿饿进医院也不找父母、不找老师同学帮忙(其实这也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一方面,他是遵守“不麻烦父母”的原则,这很明显是孝的道德原则。可是他这样做,和鲁迅先生所厌恶的“二十四孝”有何区别呢?另一方面,他不找老师同学,是因为他不善言辞,也是因为他“看不起”众人。神棍的“套子”,愈来愈厚,愈来愈重了。 当“套子”被撕破时,他最真实的面目便毫无保留地显现出来。神棍站在石像讲话的场景和内容是全文的精华,深刻突出和揭示了小说主题。所以我用了几个星期去完成这几百个字的内容——因为它太重要了。神棍用脸摩石像的举动恰好反映出他的道家信仰。而当他的信仰被嘲笑、受到挑战时,必然引来精神上物质上滔天的怒火。须知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地位可等于生命。 神棍的讲话内容我已写得很明显了,在此不必一一解释。对于神棍的寻死,其实是一种精神反过来毁灭物质的体现。文中“一只鹏从庄子肩上坠落”,既是用《庄子》的典故写出他的精神形象,也是隐晦地重申他的精神信仰。 但是神棍寻死并未成功,他被道长救了回来。我觉得这样的情节安排蛮有意思,只是为了荒诞而荒诞。道长救了神棍,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毁了他:对于他这种人,活着是一种酷刑,死亡才是唯一的慰籍——这大抵有一种“则无聊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的感觉。 当“我回过神来”,神棍走远。仍然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没人知道他会爬向何方。最后一段话表达了我的态度:对这种一生如蝼蚁和蜉蝣的人来说,着实可怜,故我怜悯;然而他一生都意淫在自己的幻想里,又是可恨。但是我想,这种人既不会收下我的怜悯也不会收下我的恨意罢。 《神棍》的小说内容解析差不多到这了,然而可能有人会问,你又不寄生在他们这些人的脑子里,你怎么知道他们的思想? 因为我就是“神棍”! 或者说,我以前是“神棍”。以前的我,活脱脱是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在一段时间里,我封闭、内向、不善言辞、举止怪异、厌世嫉俗,常常怀念或向往着过去存在和不存在的一些事。文中所谓“当年辉煌”则是我怀念以前有段时间混得风生水起,而如今缩头缩尾的感慨,事实上我所见过的这类人大都有这种特点。只是后来,幸运的我已几乎摆脱了“神棍”这一形象,我几乎可能已成为正常人。我感谢我的好朋友们,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包括伤害过我从而使我转变过来的人。所以我写这篇小说,也是为了反省和警醒自己,我想这是我写这篇小说一个最大的收获。 写这篇小说时,我尚未看过《装在套子里的人》,只是震惊多年前这位外国作家竟能和我想到一块去;不过他的格局比我大多了。写到现在,我已将我想说的都一并倾出来了。想起我之前写的一首长篇诗歌叫“疯子之歌”,觉得很符合意境,那就把它的序章摘下来吧。 序章 夜, 疯子咬破指头, 在漆黑的天幕上作诗。 凝固的血在月下发紫。 而天上哪有什么字啊! ——正如他的泪水与哀号淹没风中…… ——2023年3月10日,写于南山 2023年5月23日,改于随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