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概念的联结构成判

2022-01-09 18:14 作者:天地虽大任我游  | 我要投稿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有概念才能进行思维活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许多概念,但 是一个个概念并不能单独地表达完整的思想,也不能单独用来交流,这就必须把一个个概念恰 当地联系起来。概念的联结构成判断.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第二种基本形式。

第一节   判断概述

一、判断的特征

判断是人类思维的第二种基本形式.它必须以概念为基础。人类在实践中反映思维对象 的特有属性而产生概念.但是,作为知识结晶的概念.其自身无法展现出来.只有通过一个个概 念的有机联结.才能体现人类的思想活动。概念的联结过程就是判断的产生过程.所谓判断. 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例如:

“金属是导电体”

“上海不是中国的首都”

这就是两个判断前者断定“金属”具有“导电体”这一届性•后者断定“上海”不广中国 的首部”这一届性。

判断具有两个特征:

第一,判断对思维对象必须有所断定.这是一切判断最显著的特征和标志。 判断的“有所 断定”・是指对思维对象性质、关系等的肯定或否定。任何一个判断,无论多么简单或夏杂.总 是通过这种对思维对象的有所肯定或否定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第二.判断总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对思维对象又是断定.就自然有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 问题 。如果一个判断对思维对象的断定符合客观实际,那么.它就是一个真判断。如果一个判 断对思维对象的断定不符含客观实际.那么.它就是一个假判断。非真非假的情况是不存在 的。

判定一个判断是否真假。归根结底定依赖于实践.正如毛泽东所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 能是社会实践。”用实践标准判断真假其实是一个哲学认识论问题。形式逻辑不研究如何在 实践中辨别某个具体判断及其内容的真假.研究具体判断及其内容的真假是其他相关学科的 任务。形式逻辑是把判断的真假问题作为推理和论证的必要条件来考虑的.它只是研究判断 的形式结构之间的真假.以便恰当地进行判断、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

判断的两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为一个判断的真假,是受它是否正确地肯定 或否定事物的情况所制约的。这就是说.如果判断所肯定的情况是事物所具有的.那么此判断 是真判断;与此相反.即是假判断。如果判断所否定的情况.是事物所没有的.则判断是真的; 否则就是假的。所以,任何一个正确的判断.都有着这两个逻辑特征。

二、判断的表达

正如上一章所论述的“概念和语词密不可分",同样.判断和语句也是密不可分的。判断作 为思维形式.是不能离开语句时单独存在的.判断的形成和表达都必须借助于语句。语句是判 断的语言表达形式,而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二者统一在具体的思维表达中。

但是,正如概念和语词有着区别一样.判断和语句也是有区别的.判断和语句的性质不 同。判断具有全人类性,语句则具有民族性或区域性。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其内容是客观事 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对事物情况作出的断定,其思维的逻辑结构形式可以是相同的.不会 因民族习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语句则不同.它是一种语言形式.表现为一组声音(言语)或笔 画(文学),由于各民族的社会习惯不同.因而各民族使用的语言也就各不相同.这是二者的根 本区别。它们分别为两门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

判断和语句有着对应关系,但二者不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首先,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例如:

“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体。"

“没有任何一种金属不是导电体。

“难道有什么金属不是导电体吗?"

这是三个不同的语句.但表达的判断都是相同的。

对同一对象作出具有某一属性的断定,可以用不同的语句形式表达,或者思想内容一致. 但在不同场合采用不同语言形式(即不同的逻辑形式).既能提高逻辑表达效果,又能准确表达 思想。例如:

“只有勇于实践.才能获得真知

“如果不勇于实践.就不能获得真知。"

其次,相同的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例如:

“今天我要上课。”

这个语句就可以表达两个不同的判断。老师可以用来表达“今天我要讲课”这个判断.学 生可以用来表达“今天我要听课”这个判断。

再次,并非一切语句都表达判断。决定语句是否表达判断的根据.要看它是否具有判断 的两个逻辑特征。现代汉语中的陈述句.一般都包含着断定,也有一个真假问题.因而表达 判断。而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由于只是提出问题或表示某种愿望或抒发一些感情.没有作出什么断定.也就无真假可言.因此一般不表现为判断。但有的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也可以间接发达判断。例如.“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请您不要吸烟!”“国庆节日 的天安门是多么吸引人啊!“等语句,实际上也对事物作出了某种断定,因而它们也间接地表 达判断,

三、判断的分类和作用

《一〉判断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判断作如下分类:首先,按照判断是否包含模态词,判断可分为模 态判断(即包含模态词的判断)和非模态判断(即不包含模态词的判断).关于非模态判断,又 可以按照判断本身是否还包含其他判断.将其分为简单判断(即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和 夏合判断(即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关于简单判断.再按照所断定的是思维对象的性 质还是思维对象之间的关系,把它分成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关于复合判断,则按照组成复合 判断的联结词的逻辑性质不同.再将其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关于模 态判断.又按照模态词的不同.把它分为或然判断和必然判断。

(二)判断的作用

判断是人们认识事物和发达交流思想的重要逻辑手段,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情况作 断定。离开了判断.就不会有对事物的断定,也就谈不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要表达和交流思 想.就必须运用判断这一思维形式;否则.就无法交流思想,

判断是概念的继续.是对概念的说明.因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用判断形式去揭示.判断 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因为所谓推理.就是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

研究判断的不同形式.可以帮助人们遵照思维形式规律的要求.并依据不同类型判断的逻 辑特征.即运用不同种类的判断形式.作出恰当的判断,

第二节   简单判断

简单判断相对于复合判断而言,就是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通常由一个语句来表 达.简单判断可以分为牲质到断和关系判断

一、性质判断

(一)性质判断的含义

客观事物及其情况是复杂的.人们根据实践需要,可对它作出不同的判断.如果着眼于事 物及其情况的性质.就可作作出性质判断。所谓性质判断.就思维对象的性质有所断定的思 维形式。例如:

“所有的偶数都是能被2整除的。”

“有些企业不是国有的

这是两个性质判断。前者断定思维对象“偶数”具有“能被2整除”这个属性.后者断定思 维对象"有些企业”不具有“国有的”属性。

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四个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主项是指判断中表示思维对象的概念,如前例中的“偶数”、“企业”.主项在形 式逻辑中通常用拉丁文Subjccium(主词)的第一个字时“S”表示。

性质判断的谓项是指判断中表示主项性质的概念,如前例中的”能被2整除"“国有”。谓 项在形式逻辑中通常用拉丁文Praedicalun(宾词)的第一个字母“P”表示。

性质判断的量项就是在性质判断中表示主项数量的量词。量词有两种.即全称量词和特 称量词.全称量词是表示主项外延数量情况的语词.即表示主项指称的所有对象。在汉语中. 表示全称判断的量词有“凡"“所有”“一切”“任何”“每一个”等.有时在主项后面加“都”字,也 表示全称量词.如“作案人都是有作案时间的”。特称量词是表示主项部分外延的语词,即指称 主项的部分对象.在汉语中通常表达特称量词的语词是“有些”“有的"“一部分”等,特称 量词是不能省略的。必须强调的是.在逻辑形式中出现的特称量词“有些”或“有的”是在严格 意义上使用的.它指的是“至少有些”或“至少有的”的意思,而不是“仅仅有些”或“仅仅有的", 当作出判断“有些S是P”时.其意是指“至少有些s是p”.它并不意味着“有些s不是P”.由 此可见,它与人们日常生活语言中出现的“有些”或“有的”(往往指“仅仅有些”“仅仅有的”)是 有严格区别的.某一个性质判断的的量词是全称还是特称的.这称为判断的量。性质判断的主 项是单独词项时.就不需要量词来限定了。例如.“鲁迅是文学家”这样的判断称为单称判 断。

性质判断的联项.即联结主项和谓项的概念。通常用“是”或“不是”来表示.一般称之为判 断的“质”・在日常语言表达形式中,肯定的联项有时可以省略,上例中“所有的偶数都是能被 2整除的”.可以省略为“所有的偶数能被2整除”。否定的联项一般不能省略.

(二) 性质判断的分类

根据联项(“是”与“不是”)的不同.即从质上划分.性质判断可以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 断。肯定判断.就是断定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否定判断.就是断定事物不具有某种性质 的判断.根据量项的不同.即从量上划分.性质判断可分为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全称判断, 单称判断•就是断定一个特定的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单称判断的主项.一般是 由一个专有名词表达的单独概念表示。 特称判断.就是断定一类事物中至少有一个事物具有 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全称判断.就是断定某类事物的全部分子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 的判断。

把联项和最项(即质和量)结合起来作为根据进行划分.性质判断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一是单称肯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就是断定某一个特定的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其逻辑形式为:这个S是P.如“鲁迅是文学家”

二是单称否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就是断定某-个特定的事物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其逻辑形式为:这个S不是P,如“鲁迅不是科学家”

三是特称肯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就是断定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一个事物具有某种性 质的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的S是P。如“有的大学老师是博士”.

四是特称否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就是断定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一个事物不具有某种 性质的判斯。其逻辑形式是:有的s不是P.如“有的大学老师不是博士”.

五是全称肯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就是断定某类事物的全部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其逻辑形式为:所有S是P。如“所有的人都是有思想的”

六是全称否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就是断定某类事物的全部都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其逻辑形式为:所有s不是P.如“所有的大学生都不是文盲”.


概念的联结构成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