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课:现代食品的生产、储备和食品安全。笔记。

2022-10-06 14:19 作者:不可执一而论  | 我要投稿

重点:

1.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2.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概况
(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2)实现: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生产量大幅度增长,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2.表现
(1)机械化
①前提: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②主要机械: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
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③各国特征: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
④历史意义: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
化转变。
(2)育种技术
①1930年,美国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②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③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④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
⑤影响: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3)养殖、畜牧业
①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②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是持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和现代工业装备的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产业,是把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把产前、产中和产后相结合,把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的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综合性产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相伴;科技和资本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的产量;农业从业人员大幅度下降;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粮食储备技术
(1)在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仓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
(2)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
①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②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③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
2.食品保藏技术
(1)古代: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2)现代
①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②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



冷链物流一般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冷链物流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1)有利于构建通畅高效的双向流通渠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2)促进优质工业消费品进入农村市场,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推动农村消费升级。
(3)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培育内生发展动力。
(5)冷链物流提高了食品的保鲜能力,方便了不同地域之间的食物输送,同时为食品的安全输送提供了保证,丰富人们的生活。


为什么中国会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

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与政策支持;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
③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作物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④中国粮食产量节节攀升。


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1)原因: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2)成就
①世界:各国政府都把解决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由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中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2.食品安全
(1)原因: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②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③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等。
(2)措施①各国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②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中国政府还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督、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1)生产经营者只顾追求自身利益,违背“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原则。
(2)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3)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4)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使食品安全生产没有落实到位。


绿色革命狭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发生在印度的“绿色革命”。

1967—1968年,印度开始了靠先进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绿色革命”的第一次试验,结果粮食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印度农业发生了巨变。广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人类适应环境,与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和活动。在19世纪和20世纪先后发生过四次农业革(Agriculturalrevolution),即19世纪90年代农业“机械革命”;20世纪初的农业“化学革命”;20世纪前半叶“杂交育种革命”,以及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第一次绿色革命。


农业革命或绿色革命形成的条件可以归纳为:

(1)农业重大问题、全球性食品危机出现。
(2)技术及生产工具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物科技日益成熟,需要传播与扩散。
(3)政策导向的利好推动。国际社会关于粮食增产与全球稳定、国际减贫等问题形成共识,并且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积极支持并参与农业重大问题的解决,技术主导大国(如美国)调整政策,为农业革命提供技术条件和政策支持。


同学们喜欢吃的辣条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化食物,工业化食物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工业技术明显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早晨的热粥被便利的冷食品取代。这说明(  )

A.食品的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下降
B.吃辣条就是支持国家工业化建设
C.工业化加工为我们创造了新食物
D.工业食品不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
根据材料“工业化食物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工业技术明显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早晨的热粥被便利的冷食品取代”等信息可知,工业化加工为我们创造了新食物,C正确。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于1999年1月在杭州宣布,当今农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超级水稻的培育技术将由中国人率先攻破。这种杂交水稻亩产量超过800公斤,技术难题目前已经基本解决,3-5年内将大面积推广生产,这是世界水稻育种的又一次新的飞跃。材料反映了(  )

A.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更新发展
B.科技发展导致农业商品化的提高
C.技术革命催生了新的产业部门
D.新技术革命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据材料“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于1999年1月在杭州宣布,当今农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超级水稻的培育技术将由中国人率先攻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更新发展,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从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而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由题干信息“最早”“化学添加剂”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化学工业的建立带来的结果,故C正确; A、B两项时期没有出现化学添加剂,应排除;D项不符合“最早”,应排除。

第三课:现代食品的生产、储备和食品安全。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