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作为戏剧理论家的彼得·布鲁克

2022-07-05 22:45 作者:初登场debut  | 我要投稿


2022年7月3日,英国著名戏剧家、电影导演彼得·布鲁克因病逝世,享年97岁。他出生于1925年的伦敦,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他早期是正统舞台的领袖人物,曾任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导演,后来转向了跨文化的戏剧实验。他既是现代主义戏剧的集大成者,又是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先驱。

他的戏剧理论著作《空的空间》,以一种檄文式的方式,构建起独具开放性的舞台空间概念:“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空的空间》于80年代末传入中国,不久便对中国戏剧界造成深远影响,至今仍是戏剧人与戏剧学生不可绕开的一本理论著作。

我们不妨借由回顾他的戏剧理论,以缅怀这位戏剧大师。


任何戏剧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一定的时代背景。

在20世纪的英国,传统的戏剧活动乃是伦敦西区主流剧场的商业化活动,它们大多由英国中产阶级资助,并为其演出。到了50年代后期,电影和电视业对英国的商业娱乐性戏剧造成强烈冲击。商业化的娱乐剧场逐渐失去其养尊处优的地位,缓慢地走向消亡,这一冲击的过程也使得戏剧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的本体意义。


彼得·布鲁克正是反思戏剧本质的一员,并从对“僵化戏剧”的批判开始。

“僵化戏剧”,与商业戏剧密切相关。彼得·布鲁克认为,戏剧的基本要素(剧本、剧作家、演员、观众、评论家)共同造成了戏剧格式或风格的固定化。其中,“按照写下来的”去演的戏剧观念便是罪魁祸首。僵化戏剧在大型歌剧、悲剧、莫里哀、布莱希特,甚至莎士比亚的优秀作品中都能找到立足之地。而观众、学者、剧作之间的共谋与纵容,便是当下僵化戏剧大行其道的基础。

而反对僵化戏剧,则要求戏剧是一种非常灵活(flexible)、永远流动(shifting)、不断变化与创新的即时艺术(The Immediate Theatre),这也成为了彼得·布鲁克不断探索的目标与准则。


探索戏剧,流行于60年代前后,强调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历史意义,与“传统戏剧”相对立。英国20世纪的戏剧革新运动,从广义上都可归为探索戏剧的范畴,其共同特征是非主流或反现实主义幻觉剧场,反商业化娱乐戏剧,在戏剧观念上主张严肃的思想性,在演剧形式上强调戏剧形式的创新。20世纪英国探索戏剧从萨满教巫术、非洲原始部落舞蹈、现代电子技术中获取灵感,不仅改变了戏剧的历史传统,而且大大拓展了戏剧的表现方式和社会参与。彼得·布鲁克就是这个时代探索戏剧家的典范。

他秉持着反剧本、反语言、反文化的世界主义戏剧追求。若戏剧被局限在特定的语言、文化小圈子里,只会日益狭隘。只有依靠一种全世界各民族都能接受的形体表演与语言之外的声音,才能获得解放,建立一种世界的戏剧。

彼得·布鲁克的探索既是对传统戏剧惯例的偏离,也是在后现代多元文化的语境下解构与重构戏剧惯例。他的探索形式包括了:剧场空间一体化与戏剧表演的仪式化。这些都体现在他于60年代受阿尔托理论影响后的残酷戏剧实践,同样体现在他70年代后的跨文化戏剧实践上。


1970年,彼得·布鲁克离开了伦敦和莎士比亚剧团,在巴黎创立国际戏剧研究中心,他的戏剧观得到新的拓深。

戏剧的普世语言。彼得·布鲁克提倡创造一种新的戏剧,能够描绘所有人类现实与想象层面,超越现存语言与文化的狭隘界限。“通过戏剧超越不同的阶级与民族,这些当代分裂和隔膜人类的观念,使人们能够到达巴别塔之下的文化,不仅可以平等地与所有人讲话,而且可以交流那些无形的经验层面”。在《奥尔加斯特》中,他寻求超越逻各斯,创造一种非理性的本能语言。但演出的不甚成功,使他将探索的目光转移。

空的空间。他的这一戏剧理论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和东方禅宗哲学的双重影响。体现“空的空间”的戏剧原理是极简主义,表面上是减少戏剧工具到最基本需要,实质是为了剥除文明和习俗的重负,使戏剧能够从零开始,还原戏剧到它的最本质。空荡荡的舞台也成为彼得·布鲁克自1962年《李尔王》之后的戏剧特点,他减少布景和道具。到了1970《仲夏夜之梦》时甚至采用极具实验性的白色布景。

《仲夏夜之梦》剧照(图源来自剧焦Theatre)

跨文化戏剧。彼得·布鲁克在后期聚焦于跨文化戏剧上,主张超越西方文化的局限,打破认为的障碍,实现人类戏剧体验的同一性。兼收并蓄和事物的转化、变形等舞台修辞手法,可体现在他的《摩诃婆罗多》中。他将印度神话变为长达9小时的舞台剧,创下历史之最。

《摩诃婆罗多》剧照

任何完结总是令人伤感的。但彼得·布鲁克留下的戏剧精神和理念,则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与思考的无价之宝。也正如他于《空的空间》结尾一处所写道:

当你读到这本书的时候,它已经过时了。对我来说,这本书是凝结在纸张上的练习。但戏剧与书籍不同,它有个特点:总可以重新开始。在生活中,重新开始是个神话,因为生活永远不能倒带。落叶一去不回,时钟不会倒转,我们只有一次机会。而戏剧总要从零开始。


参考书目

《空的空间》,(英)彼得·布鲁克著,王翀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

《西方戏剧理论史》,周宁,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更多西方剧场及戏剧理论内容,
请关注初登场相关课程
初登场部分课程在知乎、B站、微博等平台

请去相应APP搜索:初登场debut 

班主任:马老师(🆔 zebravo2)
初登场 
戏剧影视学  选专业选学校

戏剧与影视学真题   励 志 文 章 

中传883哲学  中传883文学  中传883媒介与社会 

中传883文明史  中传783主题写作  中传材料评议 

北电导演   北电摄影  北电制片管理 北电管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验

中国电影资料馆 上海戏剧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西北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电影考研复试  广播电视考研  艺术学概论 

导演研究课  电影史导学课   拉片课   编剧考研 

电影考研导学课  影视热点整理  模拟真题  剧本写作 

学术杂志分析 每年重点剧

复试课  复试英语  复试科研设想 




作为戏剧理论家的彼得·布鲁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