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观众梳理一下这部电影的细节
多数观众对日本的历史缺乏概念,而且片中不少台词的翻译也是有问题的。
故事的时代背景:
从日本战乱以及寻求仙药的大明皇帝的来看应该是日本战国时代中后期以及明朝嘉靖年间,故事的舞台应该在日本的北方,具体势力均为虚构。
关于无名身世:
无名应该是从南洋来日本进行贸易的欧洲人的后裔,荷兰人的概率大一些。
没有个人身世的记忆,幼年遭遇海难被救起的可能性很高。
身为异邦人并没有被当时的日本社会接纳,但由于很能打, 被大渡国领主的某位家臣赏识,与片中的虎杖将监一起收为麾下。期间与少主有过接触。
该家臣背叛领主,率部夺取了大渡国的统治权。无名作为该家臣的部下被迫参与了这次反叛。
作为赏赐给无名的功劳,新领主把斩杀前任领主的子嗣的任务交由无名。
无名无法接受背叛以及对孩子下手,但被迫完成了任务。事后无名离开大渡国远走他乡,同时用死去少主的钵卷(头带)封住了自己的刀,不愿再介入是非和纷争。
大渡国后来被灭国(无名买有大渡国纹章的马鞍时,独臂的女摊主谈到这个马鞍是从被毁灭的国家那里的东西,很不吉利。马鞍也是农民从落难武士手里抢来的)。
另外虎杖如何投靠现在这个国家的细节不详。
其他细节:
明朝的使者们需要用仔太郎的血完成仪式炼仙丹。由于期限很紧,向领主支付了大量的金钱(修寨子只要几百两,而明国使者支付了千两),也勾起了领主的好奇和贪欲。
所有明朝使者中,除了罗狼外都在服用一种具有兴奋剂效果的镇痛药。所以开头可以毫不犹豫的肉身挡箭以及拔箭。后面被上刑的时候眉头都没皱一下。
战国时代日语中的“南蛮”特指从南洋北上日本进行贸易的欧洲人,跟中国历史中的南蛮并非同一个概念。
关于两位异邦人主角
无名和罗狼都没有被各自的国家所包容和接受,缺乏归属和认同感。
同时他们各自也拒绝认同两个文明所处时代下的各种荒唐。
无名不能接受为了权力的争夺去背叛信任以及屠杀孩子,所以他为了前一个孩子而自责封刀,为了拯救仔太郎而重新拔刀。
罗狼不认同对漫长、无趣而又麻木的人生。所以他选择以生命为交换追求自己与高手过招的痛快。
每个灵魂都是被流放到这个世界,每个灵魂都生来孤独。被环境同化还是坚持自己是每一个人生来都要做的选择题。
就好像现在B站弹幕已经肤浅到面对这样一部作品停留在大明锦衣卫如何NB的层次,曾经的老用户在这里何尝又不是异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