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头针刺激区定位总结(附急性脑血管病案)
小编导读:很多同学反映头针临床效果很好但是刺激区太多记忆起来有些困难,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头针,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最常用的头针刺激区的定位及主治,后附焦老治疗急性老血管病的医案一则,供大家学习。
头针刺激区大部分是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对应头皮区, 如中央前回是对侧肢体的运动中枢,它对应的头皮部位即为运动区。
为便于确定刺激区, 根据头颅外表的一些标志, 设两条标定线, 见图1。
前后正中线: 眉间和枕外隆凸顶点下缘的头正中连线。
眉枕线: 眉中点上缘和枕外隆凸顶点的头侧面连线。

一、运动区
(一)部位
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后0.5cm 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前缘相交处, 两点连线即是运动区, 见图2。

(二)主要作用
1.上1/5, 治疗对侧下肢瘫痪。
2. 中2/5, 治疗对侧上肢瘫痪。
3.下2/5 (言语一区), 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口水、发音障碍。
二、 感觉区
(一)部位
感觉区位于运动区平行后移1.5cm,见图3。
(二)主要作用
(1) 上1/5, 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后头痛、颈项痛和耳鸣、头鸣。
(2) 中2/5, 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
(3) 下2/5, 治疗对侧头面部麻木、疼痛等。

三、舞蹈震颤控制区
(一)部位
舞蹈震颤控制区位于运动区平行前移1.5cm, 参见图3。
(二)主要作用
舞蹈震颤控制区用于治疗对侧肢体不自主运动及震颤。
四、血管舒缩区
(一)部位
血管舒缩区位于舞蹈震颤控制区平行前移1.5cm, 参见图3。
(二)主要作用
血管舒缩区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皮层性水肿。
五、精神情感区
(一)部位
精神情感区在前后正中线旁2cm, 从血管舒缩区开始向前引4cm长。
(二)主要作用
精神情感区对某些精神情感障碍有一定疗效。
六、晕听区
(一)部位
从耳尖直上1.5cm 处, 向前后各引2cm 的水平线, 参见图3。
(二)主要作用
晕听区用于治疗同侧头晕、耳鸣、内耳性眩晕、皮层性听力障碍、幻听等。
七、语言二区
(一)部位
从顶骨结节引一与前后正中线之平行线, 从顶骨结节沿该线向后2cm 处往下引3cm 即是言语二区, 参见图3。
(二)主要作用
言语二区用于治疗命名性失语等。
八、语言三区
(一)部位
从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cm 长的水平线为语言三区, 参见图3。
(二)主要作用
言语三区用于治疗感觉性失语。
病案一则
王某, 男, 63 岁, 山西省运城市东郭乡东郭大队第4 队人。
主诉: 右侧偏瘫3 天。
病史: 患者于3 天前午睡起后感右手麻木, 很快活动受限, 到下午即不会写字、不能打算盘。 经两天对症治疗, 不仅无进步, 反而逐渐加重, 于1978 年9 月11 日来诊。
查体: 神志清楚, 咬字不真, 伸舌偏右。右上肢能抬平肩, 右手能伸100°, 屈指时食指距掌心2cm, 拇、食二指不能捏合。右手握力9kg (左手握力30kg), 右手持笔困难, 写字时, 右拇、食、中指将笔夹住, 写时手腕不会动, 仅靠肘关节来回活动使笔在纸上移动, 因此写的字不成样子, 见图4-1。

肱二头肌反射亢进, 霍夫曼征阴性。右下肢力弱, 偏瘫步态。血压正常。
诊断: 脑动脉硬化并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右侧不全瘫痪及不全运动性失语。
选区: 选左侧运动区及足运感区, 每天1 次。
疗效: 第1 次针刺后, 不仅控制了病情的发展, 而且体征有明显好转。右手立刻能伸屈正常, 握力变成16kg。右手拇、食二指可以捏合, 右上肢抬至160°。说话咬字真。第5次针后基本恢复正常, 右上肢抬高正常, 手伸屈灵活, 拇、食二指捏合有力, 右手握力20kg。右手写字时, 不仅有正确的持笔姿势, 而且能用正确的写字方法写出比较好的字, 见图4-2。第6 次针后说话咬字真, 右上肢肌力正常, 右握力30kg。右下肢肌力正常。

为了让大家掌握更多的头针知识,提升临床技能我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袋鼠医学邀请到了年过八旬的焦老亲自为大家传授头针,完整课程请至袋鼠医学查看课程详情或试听。

本文节选自《焦顺发头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由我社中医出版与袋鼠医学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