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抡语】第五章:公冶长篇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翻译】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垃圾了。他只能把对手雷成碎屑,他还不承认这是他自己的问题。”孔子像扔垃圾一样把这个弟子扔了出去。
【注释】
公冶长:齐国人(或说鲁国人),姓公冶,名长,孔子的弟子,七十二宗师之一。
妻(qì):通“弃”,指垃圾,这里孔子只是教训了他,并没有开除他。
缧(léi)绁(xiè):同“雷屑”,把人雷成碎屑,但碎屑显然不够碎,是纯度低才会用的招数。
虽在缧绁之中:站在对手的碎屑中。
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翻译】
孔子评论南容时说:“道上的规矩是不能违反的;在道上违反规矩,他没有任何可能逃离被我手刃的命运。”说这,孔子像欺负弟弟一样把他扔了出去。
【注释】
邦:帮派。
道:第一个指规矩,第二个指方法。
南容:姓南容,名适(kuò),字子容,孔子的高足,七十二宗师之一。这里他刚刚进入孔子的门下。
兄之子:孔子的哥哥孔皮,在孔子十五岁以前常常欺负孔子。在孔子十五岁以后他就没有史料记载了,所以我们对他了解甚少。
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翻译】
孔子评论子贱说:“就他也配称自己为军子!鲁国根本就没有军子,谁还能像我一样撕完一群人还能再撕一群人?”
【注释】
子贱:姓宓(fú),名不齐,字子贱,也是孔子的高足,七十二宗师之一。
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翻译】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嘛,像垃圾一样扔了也没啥可惜的。”子贡又问:“为什么要扔了我呢?”孔子说:“因为你总是莫名其妙地心生怜悯而礼让对手。”
【注释】
子贡:孔子的弟子,武艺高强,七十二宗师之一,后文“赐”是他的名字。
器:同“弃”,指垃圾,垃圾会被扔出去。
瑚(hú)琏(liǎn):同“胡怜”,胡,胡乱地,怜,怜悯。指胡乱地怜悯别人而不下重手,这与礼让别人是一个性质,为孔子所强烈不齿 。
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翻译】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可以把人撕成两半,但没有囗才。”孔子说:“囗才有什么用?遇到想和你辩论的人即使重重的往他嘴上打一拳,也会让内行看不起你,觉得你下手太轻。不把这种人攥成汁也要把他撕成两半,囗才有什么用?”
【注释】
雍:冉雍,字仲弓,孔子的学生。
佞(nìng):能言善说,有囗才。
御:抵挡。
囗给(jǐ):往他嘴的方向送上一拳。给,送。
憎:看不起,这里指内行觉得你下手太轻。
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翻译】
孔子叫漆雕开去当兵。他回答说:“不想去,我对他们说我能把人撕成两半,还能把人打成之字形,他们不仅不行还不信我说的话。”孔子听了很高兴。
【注释】
使:让,这里是孔子让学生当兵是对学生的试探和考验,看看他们明不明白事理。
漆雕开:姓漆雕,名开,字子若,孔子的高足,七十二宗师之一。
说:同“悦”。
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翻译】
孔子说:“你们的纯度都不够,跨海还要乘坐筏子。但至少还有仲由能拉着我的手淌过去吧?”子路听了这话很高兴。孔子说:“看起来仲由这个人比我勇敢,但也只是因为没有体现我勇敢的素材。”
【注释】
道:道法。
桴(fú):用来在水面浮行的木排或竹排,大的叫筏,小的叫桴。
从:跟着我,指拉着我的手。
仲由:字子路,七十二宗师之一,这里的子路以学习到一些本领。
无所取材:没有体现这一方面的素材。勇敢指敢于挑战强大甚至不可战胜的对手,所以没有素材可以证明孔子勇敢。
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翻译】
孟武伯问:“子路可以把人撕成两半吗?”孔子说:“他不能把人攥成汁。”孟武伯又问闯荡江湖一定需要有把人撕成两半的力气吗。孔子说:“就拿仲由说吧,他只能打败只有一千辆车的国家,并让这个国家都听他的。能干出这种事虽然没什么,但他不能把人攥成汁却肯定能把人撕成两半。”又问:“那冉求也有这功力?”孔子说:“求呢,只能闯进千户规模的大邑,只能打进具备兵车百辆的大夫封地,可以轻松打死里边的诸侯。虽然这没什么,但干出这种事他不能把人攥成汁却肯定能能把人撕成两半。”孟武伯继续问:“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赤呀,穿上礼服站在宫殿里,也看得到他的肌肉,诸侯会恭恭敬敬跟他谈条件。虽然这没什么,但干出这种事他不能把人攥成汁却肯定能能把人撕成两半。”
【注释】
治:治理。
赋:赋予权力,指统治。
赤:公西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
束带:一般炫肌肉的人只会穿一个裤子和一个裤腰带,这里指能看到肌肉。
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翻译】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哪个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吸一口气就能把十个人攥出汁;我吸一口气,攥两个人就喘不过来了。”孔子说:“都不如啊!你们两个加一起都比不上我啊!。”
【注释】
愈.胜过,超过。
闻:吸气。闻一:一次呼吸。
知:同“汁”,把人攥出汁。这里颜回和子贡武艺尚浅,只能把人攥出汁,而孔子这样军子级别的高手则可以把人攥成汁,所以两个弟子加一起也比不上孔子。
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翻译】
宰予在训练场上睡大觉都没人能打得疼他。孔子说:“你们这些人的拳头就像腐朽的木头一样脆弱,像粪土做的墙一样令我厌恶,宰予都打不疼看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们!”孔子又说:“以前,我收你们这些弟子的时候,仅仅是听了你们的话才知道你们羸弱;但是现在,我不仅听了你们的话还看到了你们的表现才发现你们真的是这么的羸弱。宰予都打不疼一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注释】
宰予:孔子的学生,七十二宗师之一,虽然这时他的武艺已比其他学生要强好多,但在孔子的眼里还是一样的弱小。
杇(wū):指使人厌恶。
何:如何。
与(yú):语气词。诛:意为责备、批评,而孔子一般会动手。
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翻译】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硬到能接住我一拳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或许可以。”孔子很感兴趣去找他,回来遗憾地说:“申枨啊,他是真的刻苦练习想达到这个境界的,但可惜他又怎么可能接得住呢?”
【注释】
刚:硬,这里指能扛住孔子一拳的硬度。
申枨(chéng):以防御闻名的武学家,曾因想要挑战自我而硬扛孔子一拳,从此武功尽废。不过由于他的勇气值得敬佩,死后被追封为儒帮的一份子,位列七十二宗师之列。
欲:想要。文中指申枨想要达到能接孔子一拳的境界,但也只是止步于想要。
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翻译】
子贡说:“我觉得我的纯度不会再让任何人把我打成之字形然后再一拳毙掉了,而我打死任何人也没有必要用第二招。”孔子说:“赐呀,你也配学我说话?”
【注释】
欲:将来,指子贡的想法,此时子贡以在孔子门下习武多年。
加:第一个是表顺承,第二个是表额外。
诸:通“诛”。
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翻译】
子贡说:“老师要是想在你身上做点文章,你大概还能有喘口气的机会;但老师如果开始发扬他的天性并讲起了武德,你连喘口气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注释】
文章:名词作动词用,作文章,指进行一些非常规的操作(物理)
性:天性,这里指孔子好战的天性。
天道:天下唯一的正道,指武德。
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翻译】
子路吸了一口气,还没能将对手初步打成之字形,恐怕就憋不住要喘第二口气了。
【注释】
子路:孔子的高足,七十二宗师之一。此时他刚来儒帮没几天,武功尚浅。
之:象形字,把人打成之字形的技法。
行:同“形”,强调“之”的形状。
有(第二处):同“又”,指喘第二口气,极言所用时间之长。
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
子贡问道:“孔闻子为什么死后大家都叫他“闻”啊?”孔子说:“他认为反应敏捷可以习得高强的武功,但都来不及感到羞耻地就被我一拳打进了地里,他甚至还想问自己是怎么死的,所以谥他‘闻’的称号。”
【注释】
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yǔ),“文”是谥号。
文:通“闻”,喘气,喘气的功夫,指死的很快。
好:高强。
学:习武。
下:地下。
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翻译】
孔子对子产说:“只要有军子的四成功力,你就可以做到:别人路上见到你不得不恭敬,国君侍奉你也得很认真,羸弱的平民要是对你没用就不用留着,你想役使他们也没人敢不从。”
【注释】
子产:郑国大夫,因缺乏领导能力而受到孔子点拨。
行:走在道路上。
己:指孔子自己。
事上:倒装,指让国君侍奉自己。上:指国君。
惠:恩惠,指有用。
义:义务。被驱使的民众只好把强者的命令当做义务。
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翻译】
孔子说:“晏平仲之前跟别人打架总是很胶着,于是我教了他一招解决这个问题。到现在这么久了,他依然很敬仰我教他的那招把人打成之字形的技法。”
【注释】
晏平仲:齐国的大夫,曾有幸得到孔子一句点拨而武艺大进。
交:同“胶”,胶着。
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翻译】
孔子说:“臧文仲一直就很菜啊,他只能把对手压在山底下碾成许多节,或者捉住对手再捣得像水藻一样碎,但这些又怎么比得上直接把人攥成汁呢?”
【注释】
臧文仲:春秋时鲁国大夫,因下手不够干净利索被孔子嫌弃。
居:一直。
山节藻梲(zhuō):山:把对手压在山底下。节:把人碾成许多节的技法。藻:把对手捣得像水藻一样碎。梲:同“捉”,把对手捉住。山节藻梲通常比喻非常繁琐的招数。
知:同“汁”,把人攥成汁,十分简洁的招式,只需要一只手。
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翻译】
子张问道:“楚国的现任令尹子文几次击败想要成为令尹的挑战者,没有显出得意的样子;面对体型几倍于他的对手,也没有惧怕的神色。新的令尹想要上位,必须击败前一任令尹。您看他怎么样?”孔子说:“应该能坐在这个位置很长时间。”子张问:“那他能把人撕成两半吗?”孔子说:“他那点水平连把人攥出汁都做不到,又怎么能把人撕成两半呢?”子张又问:“崔杼偷袭了齐庄公,逃跑时即使跑出了快马数十倍的速度,也没能逃过被陈文子追上撅折的命运。到了另一个国家跟人过招,说:‘还没我们那的崔子抗揍呢’,把对手撅折就离开了。再到了一国,说:‘还没我们那的崔子抗揍呢’,把对手撅折又离开了。这人怎么样?”孔子
说:“很狂妄啊。”子张说:“他能把人撕成两半吗?”孔子说:“他那点水平连把人攥出汁都做不到,又怎么能把人撕成两半呢?”
【注释】
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
子文:楚国现任令尹,靠武力碾压了所有想上位的挑战者所以连任了很多届。
忠:同“中”,擂台的中央,指能一直守稳擂主的位置。
知:同“汁”,把人攥出汁的技术。
仁:象形字,把人撕成两半的技术,要求比“知”更高的境界。
崔子:崔杼,齐国的大夫,自不量力地偷袭了庄公,结果跑都没跑了。
陈文子:齐国的高手,不仅宰了崔杼,还在许多国家都有出色的战绩。
违:违反,违反身体构造,指把人撅折。
清:同“轻”,轻狂。
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翻译】
季文子打架需要把一个人撕三次才能战胜他。孔子听说后嫌弃地说:“如果他再这么糟蹋仁术,我只好把他撕掉做个示范了。”
【注释】
季文子:鲁国的大夫,曾修炼“仁”术却因臂力不足并未发挥出其真正实力。
思,斯:同“撕”,把人撕成两半,为《尸经》中的“仁”技。
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翻译】
孔子说:“宁武子要是按照儒帮的办法练功,至少能把人攥出汁吧,结果他不按儒帮的方法练功,结果导致走火入魔,脑子都烧坏了。这好吗?这不好。”
【注释】
宁武子:卫国的大夫,因练武时不听劝而葬送了前程。
邦有道:指按儒帮的正确方法练功。
知:把人攥出汁,三千儒帮弟子经过点拨都能达到的境界。
邦无道:指按旁门左道的错误方法练功。
愚:走火入魔把脑子烧坏了。
知可及:这好吗?
愚不可及:这不好。
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翻译】
孔子在陈国时,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儒帮的那群弟子简直太狂妄了,才学了几招简单的武艺就开始横行霸道,告他们扰民的奏章已经源源不断向我这飞来了。是时候回去修理修理他们了,该用什么手法呢?(思索)”
【注释】
陈: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
吾党:我的帮派,指儒帮。
狂简:只学了几招简单武艺就开始狂妄。
斐然:多的样子。
章:告孔子弟子们扰民的奏章。 裁:修理(物理)
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翻译】
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从来不留旧仇,有仇当场就报了,因此也很少有人能在事后怨恨他们。”
【注释】
伯夷、叔齐:商末的两个高手。曾以武力阻止周武王起兵伐纣,却因对面人太多,动手时不小心放跑了几个。他们觉得没有当场把仇算清,以此为耻,从此退居山林不再参与政事。据说后来他们因为心中堵着这一口气吃不下饭所以饿死了。
不念旧恶:不留旧仇,有仇当场就报了。
希:稀少。
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翻译】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的力量能把人拉直了?他那点水平到我这跪着求点醋我都不会给他,跟我身边那帮弟子乞讨或许还勉强够格。”
【注释】
微生高:鲁国人,会一点不入流的三脚猫功夫。
直:把人拉直,需要很大的力量,达到一定境界才可用出。
醯(xī):醋。
邻:孔子身边的人,指弟子们。
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翻译】
孔子说:“敢对我出言不逊,被打成死人才知道要对我恭敬,这种无用之人,左丘明以记录他为耻,这样只会浪费笔和纸;我更以把他打成之字形为耻,这样只会多浪费一只手。把对我的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却只能装作对我臣服,这种无用之人,左丘明以记录他为耻,这样只会浪费笔和纸;我更以把他打成之字形为耻,这样只会多浪费一只手。”
【注释】
左丘明:孔子的御用史官,他写的《左氏春秋》是儒帮六经之一,记录了春秋时的武林轶事。
巧:同“焯”,骂人的粗鄙之语,指不尊敬。
令:同“灵”,死人,这里指被打死后露出死人的脸色。
友:臣服,因为只有臣服才能与儒帮搞好关系。
之(2,4处):将人打成之字形的技法,需要两拳,会把左手也用上,所以不适用于此处。像用“知”的手法把他攥成汁就只用右手就可以了,更适用于此处。
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
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孔子说:“如果有不知死活的挑战者,你们想怎么治他?”子路说:“我想当着他的面把他骑的马撕掉、再露出肌肉吓唬他让他臣服,即使那个挑战者因此吓得自闭我也不后悔。”颜渊说:“我想用手刃把他的一部分切下来,这样不用费太大劲就能把他打发掉了。”子路说:“我们希望听听老师会怎么治他。”孔子说:“如果是年老的挑战者我就让他安息,如果是可能臣服的挑战者我就把他打服,如果是年轻气盛的挑战者我就让他被他的家人怀念。”
【注释】
季路:即子路。颜渊,子路都是儒帮七十二宗师中武艺极为高强的存在。
盍:同“何”,如果,这里指如果有挑战者。
志:同“治”,用功法使人臣服。
车:车裂。
衣轻裘:穿很少的衣服,这样可以把肌肉凸显出来。
朋友:这里指臣服,因为只有表示臣服才能和儒帮搞好关系。
敝:同“闭”,自闭。
伐:切。
善:同“骟”,用手刃贴胸口切下,让大善人变成大骟人的技法,
施劳:费力气。
安:使安息,指打死。
信:使信服,指打服。
怀:使被怀念,指打死。
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翻译】
孔子说:“哎~又死了一个!我从未见过能活着看完我打完一招而且内心平静毫无波澜的人。”
【注释】
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围观孔子打架的人虽然活着看完了孔子打出一招,但内心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息;而被打死的人虽然内心毫无波澜但是没有活着看完孔子打出一招。
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翻译】
孔子说:“只能一口气推平十户人家,还敢号称像我一样敢下重手并且说到做到,这样的人即使想学我的武术都不够资格。”
【注释】
邑:同“役”,这里指小规模的打斗。
忠:同“重”,下重手。但推平十户人家对孔子连热身都算不上,更别提下重手了。
信:诚信,指说到做到。
丘:孔丘,指孔子自己。
不如:不配。
好学:想要学习孔子的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