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碰撞理论

杰哥 | 2-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 碰撞理论

0️⃣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 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为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体系中的化学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所以在测定化学反应速率时,任何一种与物质浓度(或质量)有关的可观测量都可加以利用。
- 可用于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的性质:只要该物质的性质容易测定且与化学反应速率成正比或反比,则均可用于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如气体体积、体系压强、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导电能力等性质都可用于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1️⃣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原理:Na₂S₂O₃ +H₂SO₄ ==Na₂SO₄ +SO₂ +S +H₂O

实验现象: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均变浑浊,滴加0.5mol·L⁻¹H₂SO₄溶液的试管先变浑浊
结论:若其他条件相同,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慢
2️⃣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若其他条件相同,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3️⃣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原理:2H₂O₂ =MnO₂= 2H₂O +O₂

结论: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 内因:参加反应物质的结构(化学性质、化学键强弱等),此为影响速率的主要因素。如:常温下F₂和H₂反应很快,N₂和H₂反应很困难。
II. 外因:
- 浓度:有气体参加或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增大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对于纯固体或纯液体的反应物,改变它们的量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固体反应物与溶液或气体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2.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压强是通过改变体积实现的)
①对于只涉及液体和固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
②恒温恒容时充入“无关气体”:
容器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③恒温恒压时充入“无关气体”:引起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3. 温度:升高温度,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速率都增大,降低温度,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速率都减小。(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大为原来的2~4倍)
4. 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反应历程中必定既包括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又包括使催化剂再生产的反应。催化剂通过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改变反应的活化能来改变反应速率。
5️⃣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
- 研究发现,大多数化学反应并不是经过简单碰撞就能完成的,而往往经过多个反应步骤才能实现。
例如,2HI == H₂+I₂,实际上是经过下列两步反应完成的:
2HI → H₂ +2I₂
2I· →I₂
每一步反应称为基元反应,这两个先后进行的基元反应反映了2HI == H₂ +I₂的反应历程(又称为反应机理)。
2. 碰撞理论的中心内容是:基元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的分子必须发生碰撞,反应速率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次数成正比,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大。
3. 把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
活化分子具有比普通分子(非活化分子)更高的能量。
4. 活化能:活化能是活化分子平均能量与普通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

5. 分子间的自由碰撞必然会有不同的碰撞取向。有效的分子碰撞,分子除了要有足够的能量,还要有合适的碰撞取向。结论就是,活化分子按照合适的取向所发生的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6️⃣利用碰撞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活化分子在反应物分子中所占的百分数是固定不变的。
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大,或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越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就越多,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快。
浓度效应:
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压强效应: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体积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压强对无气体参加的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
- P∝C

温度效应: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因此,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效应: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历程,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如图所示,有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比无催化剂时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了很多,这就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增大了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增大了化学反应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