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历史之利比里亚篇(第二期)
美国辉格党
(一)辉格党为美国在杰克森式民主时代的一个政党,前身是国家共和党。具体的说辉格党拥护国会立法权高于总统内阁的执行权,赞同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纲领。该党自选“辉格”为名,附和反对英国王室君主专权的英国辉格党,反对总统专断。辉格党党员中有许多杰出的全国性政治人物,如丹尼尔·韦伯斯特与威廉·亨利·哈里森以及亨利·克莱。包括哈里森在内,辉格党可以数出数名战争英雄,如扎卡里·泰勒与温菲尔德·司各特。在其存续的26年间辉格党曾选上两名美国总统——哈里逊与泰勒,两人皆逝于任内。另一名辉格党籍的总统约翰·泰勒于继哈里森之职上任四个月后即遭开除党籍,而其副总统米拉德·菲尔摩为辉格党最后一位担任全国性公职者。辉格党于1833年冬天至1834年之间由前民主共和党与国家共和党两党党员亨利·克莱与约翰·昆西·亚当斯等以及南方的州权拥护者如威利·颇森·缅甘等共组,在建党之初辉格党仅因反对安德鲁·杰克逊总统之政策而协同一致,特别是对其不经国会同意即自合众国第二银行结清政府款项感到不满。在拒行联邦法危机中因杰克森总统以民族主义反对南卡罗莱那而深受冒犯的南方人如约翰·泰勒等亦受辉格党所吸引,辉格党矢言维护国会至上之地位,以反对“安德鲁大帝”之施政,党名因此取自反对君权而支持英国国会掌政的英国辉格党。辉格党认为安德鲁杰克森总统行为反动为反对社会、经济、道德现代化的危险人物,由于杰克森整肃异已、否决境内改进、摧毁合众国央行,惊慌不安的地方蓄奴人士开始反击,他们主张美国国会而非美国总统代表美国人民之意愿。在控制参议院一段时间后杰克森的政敌们通过谴责案,通令谴责杰克森以行政权傲慢地僭越国会所代表的真实民意(此案后遭删除)。1830年代的争议核心为合众国第二银行,在历经1832年的亨利·克莱以及1836年多名候选人的混战后反对者终于在1840年团结一致支持孚众望的威廉·亨利·哈里森将军,证明全国性的辉格党足以赢得大选。1836年总统大选前辉格党并未成立有效的组织以推举出单一的全国性候选人,于是由各候选人自行从事竞选活动:威廉·亨利·哈里森在北方各州,休·劳森·怀特在南方州,而丹尼尔·韦伯斯特则在家乡马萨诸塞州,希望各辉格党籍候选人可累积足够的选举人团票以打破马丁凡伯伦的过半数支持。依美国宪法规定时在这种情况下选举应转由美国众议院进行,于是院中占优势的辉格党员即可选出最孚众望的辉格党籍候选人当选总统。此一策略未能奏效,但在将当年的副总统选举转入美国参议院中发挥作用。

(二)1839年辉格党首次召开全国性会议,并提名威廉·亨利·哈里森为总统候选人,哈里森因1837年经济大恐慌与其后的大萧条而得以极大的差距挫败凡伯伦连任的企图而获胜。哈里森任职总统仅31天成为第一位逝于任内的美国总统,其后由来自维吉尼亚的州权至上论者约翰·泰勒继位,他于1841年否决自己政党所提出的经济法案,并因此被开除党籍。辉格党的内斗与全国持续的复苏使该党激进的经济计划不再令人感到事关重大,终于导致1842年国会选举中灾难性的结果。1844年辉格党开始恢复元气,提名亨利·克莱参选,克莱以极的小差距败于民主党候选人詹姆斯·波尔克,其西向扩张(尤其是兼并德克萨斯)与自由贸易政策大胜克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对兼并的质疑。辉格党人不分南北地强烈反对美墨战争(包含辉格党籍国会议员亚伯拉罕·林肯在内),视其为毫无原则的土地霸占行为,但因1846年的威尔莫特但书而意见分裂。1848年辉格党因提名克雷或推行党的经济政策都成功无望,于是选择美墨战争英雄扎卡里·泰勒,且不采纳任何党纲。泰勒大胜民主党候选人路易斯·凯斯及反对蓄奴的自由之土党所提名的前总统马丁·范布伦。范布伦在纽约分散民主党的选票,使辉格党赢得该州,然而自由之土的党员们也让辉格党于中西部数州付出代价。泰勒若是活得够久,很可能提早十年引爆内战。他强烈反对1850年妥协,坚决以加利福尼亚州为非蓄奴州,并宣告将以军事行为防止各州脱离联邦。1850年7月4日泰勒染上严重消化不良(可能因伤寒或霍乱所致),五日后他成为第二位逝于任内的美国总统。副总统米拉德·菲尔摩于继位后支持1850年妥协,1850年协议使赞成与反对蓄奴的辉格党员分裂,而反对蓄奴者之力足以阻止菲尔摩于1852年获得党内提名。辉格党企图重演先前的胜利,提名甚孚众望的温菲尔德·史考特将军,却败于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皮尔斯。民主党于此次选举中可称大胜,皮尔斯于31州中赢27州,包含史考特的家乡维吉尼亚。俄亥俄州的辉格党籍众议员路易斯·坎伯为此败心烦意乱,呼号道:“我们完蛋了,这个党死到不能再死了!”越来越多的政治人士体认到该党难以翻身,例如说其伊利诺州的政治领袖亚伯拉罕·林肯脱党重执律师业。1854年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引爆这样的想法,南方的辉格党人逐渐转向支持该法案,而北方的辉格党人持续强烈反对。剩下的辉格党人大部份如林肯一般加入新成立的共和党,并强力抨击该法案,诉诸北方因该法案实质撤销密苏里协议而导致的群情激愤。

(三)另有些辉格党人受一无所知党反对“腐化”爱尔兰裔与德裔,保护本土文化的圣战所吸引,而于1854年加入该党。在南方中许多辉格党人成为无党籍人士,后于1855年至1859年间支持由一无所知党所改组的美国人党。若干辉格党人于1856年支持菲尔摩,他于三个月后宣布放弃本土论述,接受美国人党提名参选,对抗有引起内战危险的共和党提名人约翰·佛瑞曼。据史家分析称菲尔摩的支持者中86%来自南方于1852年支持辉格党的民意,他仅有13%的支持者来自北方,但已足够于宾夕凡尼亚州将共和党自顶端拉下。此后当时的观察家皆预言共和党将于北方取胜,而无人对萎缩的老政党有任何期盼,且自1856年后再也见不到任何辉格党的组织。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是1854年国会通过的取消限制奴隶制扩展到西部新开发地区的法案,19世纪以来美国领土迅速扩张,在密苏里河以西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地区中前往垦殖的人日益增多,要求建立新州。该地区在北纬36°30’以北,按密苏里妥协案(1820)规定时应以自由州加入联邦,但奴隶主凭借在政府和参议院中的优势,力图在这一地区扩大种植园、畜牧业,主张实行奴隶制。1854年1月23日参议院领地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党魁道格拉斯向参议院提交这一法案,宣布密苏里妥协案和1850年妥协案作废;奴隶制的实施不应受任何地域限制;新开发地区实行何种制度应留给当地居民或其代表决定,即所谓“平民主权原则”。这一法案引起全国长达4个月之久的争论,但在参议院中以37票对14票,众议院中113票对100票的多数获得通过。该法案规定堪萨斯准州延伸至北纬州以南(堪萨斯与科罗拉多大部),内布拉斯加准州包括密苏里河以西,北纬州与加拿大之间的地区。从此奴隶制的扩展不再受地域限制,不断推向北部。反对该法案的人于1854年7月组成共和党,工业化和奴隶制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酿成堪萨斯内战,最后导致南北战争。1860年许多未加入共和党的前辉格党人再组宪政联合党,仅提名全国性公职之候选人,该党在惧生内战之边境的各州拥有不容轻视的力量,其候选人约翰·贝尔在这场引发美国内战的四人竞逐中排名第三。领先二人为共和党的亚伯拉罕·林肯与南方民主党的约翰·布瑞肯里奇,北方民主党的史蒂芬·道格拉斯则排名第四在战争末期及战后重建时代。有些前辉格党人企图于南方再次组合,自称“保守派”并寻求与北方的前辉格党人重新联系,但他们很快地便被民主党所吞没。

(四)该党最终瓦解的原因在于是否同意奴隶制度扩展至新领土之争,党内为此争议产生极深的裂痕,因而于185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弃现任总统菲尔摩于不顾,改提名史考特参选。辉格党自此未曾再产生出任何一位总统,其票源流失至主张保护本土文化的一无所知党、反对蓄奴的共和党、甚至其所憎恨之民主党。辉格党在经济政策上立场一致,颂扬克雷对“美式经济体制”的愿景,即政府支持下的现代化市场导向经济,而教育与贸易将重于劳力与地权。辉格党寻求以保护性关税快速促进工业化,由新央行所主导的商业导向货币政策,及以公地放领募款进行的“境内改进”大计,尤其是道路与运河系统,辉格党同时也发起创立公立学校、私立学院、慈善机构以及文化团体。反过来说民主党遵循杰佛逊式之平等农业社会的理想,建议以传统农场生活使共和政体保持简朴,而现代化却受足以推翻民主的强力富裕阶级所威胁。民主党意欲美国秉持昭昭天命开疆拓土,而辉格党之愿景则大不相同:以增加多层次的复杂性如银行、工厂、铁路等来深化社会经济体系。一般说来民主党于制订中央政策上较为成功,而辉格党在通过州府层级的运河与铁路等现代化的建设案上较有成就。因摒弃组织紧密的民主党式习惯性政党效忠,辉格党始终受派系之争所苦。辉格党拥有新闻网络作为境内资讯体系,而其领袖为强而有力的纽约论坛之主笔荷瑞斯·葛雷利,在其全盛时期的1840年代辉格党曾因制造业发达的东北部与边境各州之强力支持而赢得49%的州长选举。然而随着事态之发展,民主党增长快速,而辉格党于越来越多次的地方选举中以微小差距落败。在票数接近的1844年选举后民主党广占优势,而辉格党仅能靠对手分裂来赢得全国性大选。部分是由于西部各州与爱尔兰天主教徒及德裔移民之政治重要性渐增,而他们多倾向于支持民主党。辉格党在社会经济范畴赢得全面胜利,对专业人士较具吸引力,银行家、股票经纪、工厂经营者、富农与大农场主大幅支持辉格党(北卡罗莱那的大农场主除外,他们通常较支持民主党)。一般来说商业与制造业兴盛的市镇与区域拥戴辉格党,民主党的铁票区则在各爱尔兰天主教区及德裔移民社区。民主党人通常揶揄辉格党做作的贵族气派以对穷人凸显自身的主张,支持辉格党的阶级同时也因基督教的复兴而注入道德成份,以道德主义攻击多项人、事、物(如受禁酒呼吁所影响者),以在民主党内寻求庇护。

(五)一无所知运动是美国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由本土美国人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因为该党党员奉命在回答时要回答“我一无所知”故名。一无所知运动这是由于人们害怕国家受到爱尔兰天主教徒移民的压迫而引起的,这些教徒常常被认为是美国价值观的敌人,并受罗马教皇的控制。运动主要在1854年到1856年间进行,致力于控制移民入境,虽然它的成功率微乎其微。少数主要领导者、过半数中产阶级和全体新教徒在奴隶制度问题上产生分歧,大部分人在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前进入共和党。在19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大量的爱尔兰和德国的天主教徒移民致使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的宗教信仰差异演变成一个政治问题,紧张的局势引起欧洲方面的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争论。在选举期间通常都会爆发宗教暴力事件,尽管天主教徒声称他们都是政治独立的,然而新教徒坚信教皇庇护九世镇压1848年自由主义革命,他是自由和民主的敌人。这些都与一个被鼓吹的阴谋论有关,阴谋论谣传教皇通过指定的爱尔兰人主教进行一系列的对移民的控制,去征服美国。1849年一个受誓约约束的名为“Order of the Star Spangled Banner”的秘密社团,由查尔斯·艾伦在纽约建立,它变成美国人党内一些群体的核心。对天主教徒移民的恐慌导致他们对爱尔兰裔美国人中的天主教徒的领导者民主党的不满,一些行动主义者组成秘密群体去协调选票并全力支持他们的候选人,支持当成员被问到他们的行动时他会回答说:“我一无所知。”这是他们被称为“Know Nothing”的原因。这场运动令他们赢得芝加哥、波士顿等主要城市的在1855年的选举,并带来马萨诸塞州议会和政府的控制权。在1854年春天“一无所知”控制着波士顿、塞勒姆和其他新英格兰城市,他们还在同年秋天的马萨诸塞州大选中赢得历史上的最大胜利。编辑罗伯特·康拉德是辉格党在费城的候选人,很快就被揭露为一个“一无所知”人,他承诺会打击犯罪、禁止酒吧周日营业和只任命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赢得压倒性的胜利。在华盛顿中“一无所知”候选人John Towers打败在任州长约翰·沃克·莫里,引起民主党、辉格党和自由土地党组成的“反Know Nothing党”的强烈反对。在纽约的一个四人参加的选举中“一无所知”候选人以26%的支持率排在第三名,1854年秋天选举结束之后他们声称已经在缅因州、印第安纳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历史学家们都不能肯定这一切,因为当时所有政党都处于混乱之中,废奴和禁酒令问题都与本土主义复杂、混淆地交错着。

(六)他们推选史提芬·帕弗里·韦伯和尼利·约翰逊分别出任旧金山市长和加州州长,但是他们仍然是一个非中央集权组织,发动一场非正式运动。1854年的选举结果对于“一无所知”人来说是多么的辉煌,所以他们正式地建立一个叫“美国人党”的政党,并吸引现在几乎不存在的辉格党成员和一大批民主党员,还有一批禁酒主义者。同年美国人党党员数目戏剧性地得到显著增长,从5湾增长到100万,这仅仅花几个月的时间。不过同一个党员除了投本党候选人的票外还会投民主党人或者共和党人的票,对党的忠诚令人疑惑。与此同时新的共和党以统治性的权力在北方州份崭露头角,只有极少数杰出的政治家加入美国人党,也只有极少数党领导在政治中拥有一个长时间的政治生涯。不包括在内的人只有印第安纳州的斯凯勒·科尔法克斯和马萨诸塞州的亨利·威尔逊,两人都成为共和党人和被选为副总统,其中一段党史是这样描述的:“一无所知”在1854年选举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第二党体系的瓦解,从根本上说是由辉格党的灭亡引起的。辉格党被长年累月的内部斗争和长期的党派之争削弱势力,最后几乎被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消灭。反奴隶制、禁酒运动和本土主义助长日益增强的反党情绪,这加速政党体系的瓦解。已经瓦解的第二党体系使“一无所知”得到的转移选票比本身得到的本土主义组织的支持选票还要多,这样使得他们在以前本土主义组织失败的地方重新取得成功。1854年部分美国人党员称他们偷并毁那块教皇庇护九世捐献出来制作华盛顿纪念碑的花岗岩,他们也接管这座纪念碑房屋互助协会并控制长达四年之久,那些发生在他们任期内的小小进展必须被取消和重做。1854年山姆·罗伯茨在旧金山建立一个“一无所知”支部,这个支部是用来反对中国、智利和爱尔兰移民,这些移民到美国之后都是在金矿工作。1855年李维·布恩属“一无所知”人,成功竞选芝加哥市长,不过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葬送该党的成功。同年俄亥俄州是唯一一个使该党实力增强的州,他们在俄亥俄州的成功似乎是因为他们成功拉拢移民,特别是那些害怕天主教的德裔路德会教徒和苏裔长老会教徒。在亚拉巴马州中“一无所知”是由一些前辉格党人、前民主党人和一些主张国家应当援助铁路建设的政治局外人组成的,在1855年的骚动中民主党人赢得那些不受阿拉巴马州“一无所知”保护的北方废奴主义者的支持。

(七)在1855年至1856年期间该党很快就在北方衰落,在185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一无所知”因为奴隶问题而败北。因为其中一个派别支持总统候选人美纳特·菲尔莫尔和副总统候选人安德鲁·杰克逊·唐尼尔森,他们获得23%的选民投票和马里兰州的八张选举人票,菲尔莫尔在宾夕法尼亚州没有得到足够的选票去阻止詹姆斯·布坎南进入白宫。大多数进入美国人党的反奴隶制人士在极富争议的德雷德·史考特裁决案发生之后加入共和党,美国人党中亲奴隶制的一派仍然在一些南方州份的州和地方各级仍然实力强悍,但是在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他们不再是一支重要的国家政治运动力量。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一无所知”南派从根本上说是和“一无所知”北派不同的,他们受本土主义或者反天主教主义的影响比保守的联邦主义的影响要小,“一无所知”南派大多数都是害怕民主党亲奴隶制极端主义者和北方反奴隶制共和党出现的前辉格党人。在路易斯安那州和马里兰州中“一无所知”争取到天主教徒的支持,不过历史学家Michael F. Holt则认为“一无所知”主义起初在南方发展起来,同样它也在北方——孕育着本土主义、反天主教主义和对不负责任的政客的憎恨——中发展起来,而不是保守的联邦主义。他还引用前田纳西州州长威廉·坎贝尔在1855年1月写的话:“我对支持他们那种观念的普遍态度感到很震惊,也就是说美国本土主义和反天主教主义,它无所不在。”只有少数的“一无所知”人是有钱人,大部分“一无所知”人都是工人或者小农民,他们的工作或者生活方式受到低成本劳动力和新移民经常出现的文化差异问题所威胁。1854年“一无所知”在北方州份选举中取得惊人的胜利,赢得马萨诸塞州议会的控制权,并在宾夕法尼亚州得到40%的选票。虽然大多数新移民定居在北方,但是本地人对他们感到仇恨和愤怒的情况是全国性的。最初美国人党在南方获得选票支持,吸引很多前南方辉格党人去投他们的票。不过在19世纪50年代没有任何政党能忽视奴隶问题,1855年美国人党分裂成北派(反奴隶制)和南派(亲奴隶制),分裂后很多投“一无所知”一票的人转去支持另外一个新政党。新政党拥有包含亲西部、扩张主义和反奴隶制度的政策的很多特征,这个政党就是于1854年成立的共和党。美国人党提出的政纲还包括以下内容:严格限制移民入境,特别是天主教国家移民;只允许本土出生的美国人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强制实行移民必须居住满21年才能申请入籍;只允许新教徒成为公立学校教师;强制实行公立学校进行每天阅读圣经;限制酒类销售。
史蒂芬·艾伦·本森
(一)史蒂芬·艾伦·本森 (1816年3月21日~1865年1月24日)是利比里亚第二任总统,1816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1822年移居利比里亚,在民兵中服过役,担任过利比里亚联邦总督布坎南的秘书。1842年~1847年任利比里亚联邦议会大巴萨州议员,1853年当选副总统,1856年~1864年任利比里亚总统。担任总统期间创建利比里亚第一所现代医院,熟悉当地土著居民的风俗习惯,是第一位能讲多种土著语言的总统,1865年1月在大巴萨州去世。史蒂芬·艾伦·本森执政时期利比里亚政府与土著居民矛盾重重,特别是在帕尔马斯角附近。1857年本森派前总统罗伯茨率领军队同格雷博人进行一场战争,马里兰州殖民地在这场战争结束后不久加入利比里亚共和国。与此同时本森总统继续致力于使利比里亚获得国际承认,在其努力下比利时(1858年)、丹麦(1860年)、美国和意大利(1862年)、挪威和瑞典(1863年)、海地(1864年)先后承认利比里亚。本森总统还非常重视教育,认为大众教育有助于利比里亚在世界各国中获得受尊重的地位,他建立著名的利比里亚学院。丹尼尔·巴歇尔·沃纳(1815年4月19日~1880年12月1日)是利比里亚第三任总统,利比里亚国歌词作者。1815年生于美国马里兰州,1823年随父母移居利比里亚并定居蒙罗维亚。1847年被选入众议院,1848年在众议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第一任议长。1863年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竞选总统获胜,此前曾任国务卿和副总统。1864年~1868年任利比里亚总统,1865年通过《进口港口法》。在总统任期内倡议民族团结,促成本杰明·安德森的内地探险。1878~1880年任副总统一职,1880年12月去世。沃纳任期内利比里亚比较重视发展外贸,1865年利比里亚国会通过保护税收的《港口法》,根据该项法律时外国商船被限制在利比里亚沿海的6个港口。这一时期利比里亚同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的贸易发展很快,外国公司在利比里亚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将土著居民统一到利比里亚的政治实体中也是沃纳政府一项明确的决策。爱德华·詹姆斯·罗伊(1815年2月3日~1872年2月11日)是利比里亚的第五任总统,真辉格党的创始人,利比里亚历史上首位非正常死亡的总统。利比里亚辉格党也称真辉格党,是利比里亚主要政党之一,最大的右派政党,是利比里亚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其政党名称源于美国辉格党。1869年美裔利比里亚人爱德华·詹姆斯·罗伊在克莱亚甚兰镇成立利比里亚辉格党 ,在利比里亚辉格党成立早期利比里亚辉格党的意识形态深受美国辉格党的影响。

(二)罗伊于1869年在总统大选中获得胜利,1870年当选总统,1871年因滥用贷款资金事件辞职。自1878年1月7日利比里亚辉格党的安东尼·加迪纳以辉格党党员身份当选总统起,从此利比里亚辉格党连续执掌利比里亚政权长达102年。直到在1980年4月的一次军事政变中利比里亚辉格党总统托尔伯特在军事政变中被杀害后辉格党失去权力,成为反对党,大部分美裔利比里亚人在80年代逃往美国。政变结束美裔利比里亚人及辉格党对利比里亚政权的长期垄断,塞缪尔·卡尼翁·多伊成为第一个当地土著(克兰族)黑人国家元首。之后多伊对利比里亚的独裁统治导致20世纪90年代的内战,使得利比里亚经济迅速崩溃。自1980年4月失去权力后利比里亚辉格党再没有产生一位总统,但利比里亚辉格党长期以来给利比里亚带来的美裔掌权传统对利比里亚的影响是深远的。利比里亚全国爱国党的查尔斯·泰勒总统,利比里亚首任女总统、联盟党的埃伦·约翰逊-瑟利夫总统 、以及人民党的阿莫斯·索耶总统等利比里亚总统都是美裔或有美国教育背景。爱德华·詹姆斯·罗伊(1815-1872),系伊博部族(主要生活在尼日利亚)后代,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纽华克市。1846年移居利比里亚,并取得利国籍。当选总统前曾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担任过众议院议长、大法官。1869年罗伊创建真辉格党,并作为真辉格党提名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并击败共和党候选人、在职总统詹姆斯·斯普里格斯·佩恩。1870年就任利第五任总统,也是利历史上第一位纯黑人总统,在位仅20个月。罗伊认为利比里亚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存在20多年,应像其他所有独立国家一样贷款和发行债券。1871年罗伊与英国一家公司签订向利贷款50万美元的协议,协议规定利比里亚需付30%的佣金,利息为7%,贷款期限为15年,但最后利实际得到的贷款只有13.5万美元。这是利比里亚历史上获得的第一笔国外贷款,但条件极为苛刻,预先扣除15年的利息,因此拿到手的现金不到贷款总额的一半。上述贷款事先未获得立法机构批准,外界称罗伊涉嫌侵吞部分贷款。罗伊还割让利比里亚部分领土给英国,此事引起利比里亚国内强烈的不满,罗伊被迫辞职并被判入狱,政权随即被共和党推翻。詹姆斯·斯基夫林·史密斯(1825年2月26日~1892年)是利比里亚第六任总统,1825年2月25日出生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1833年随父母到达利比里亚,父母于1834年死于疟疾。后随美国殖民协会返回美国, 在美国佛蒙特医学院求学,1848年获得学位,1848年返回利比里亚。1856年~1860年担任国务卿,后当选大巴萨州参议员。1871年当选总统,1872年卸任,是利比里亚在位时间最短的总统。1874~1884年担任大巴萨州州长,1892年在布坎南逝世。

(三)詹姆斯·斯普里格斯·佩恩(1819年12月19日~1882年1月31日)是利比里亚第四任和第八任总统,1819年12月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他是黑白混血人。他从小就受到基督教的影响,父亲是戴维·佩恩是一名牧师,戴维·佩恩于1824年被任命为执事。佩恩10岁时随家人通过美国殖民协会迁往利比里亚,佩恩长大后对政治和经济感兴趣,并成为这一领域的一个作家,后来佩恩开始为利比里亚政府工作。佩恩在1868年第一次当选为总统,第一次执政期间他努力去消灭在利比里亚境内的奴隶贸易,并取得一些成果,他还积极改善与美国黑人与利比里亚原住民之间的关系。1876年佩恩第二次当选为总统,面对着利比里亚国内的经济危机时佩恩试图实现农业现代化,并积极改善与欧洲国家间的关系。佩恩第二次执政后期利比里亚的对外出口量明显增加,1878年佩恩总统离任。1880年成为利比里亚卫理会的代表,第二年他成为利比里亚卫理会的主席,1882年1月佩恩在蒙罗维亚离世,离世前佩恩获得利比里亚神学院的博士学位。安东尼·加迪纳(1820年2月3日~1885年)是利比里亚第九任总统,1820年1月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1830年随父母移居利比里亚,定居在大巴萨州的布坎南。1847年任制宪会议大巴萨州代表,1855年~1861年任大巴萨州议员,1859年~1861年任众议院议长。1872年~1876年任副总统,1875年竞选总统失败,1876~1877年任大巴萨州负责人。1877年作为真正独立党的总统候选人担任总统,1878年~1883年担任总统。总统任期内利比里亚加入万国邮政联盟,1883年因重病缠身辞去总统职务,1885年去世。阿尔弗雷德·罗塞尔 (1817年8月25日~1884年4月4日)是利比里亚第十任总统,1817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1833年移居利比里亚,定居蒙特塞拉多州克莱-阿什兰。早期在利比里亚各地进行传教活动,1850年当选参议员。1872年~1876年任教育专员,1881年~1883年任副总统。1883年加德纳总统因健康原因辞职后继任总统,1884年4月去世。希拉里·约翰逊(1837年6月1日~1900年2月)是利比里亚第十一任总统,1837年6月1日出生于蒙罗维亚,在亚历山大高中接受教育,1857年毕业。曾任史蒂芬·艾伦·本森总统的私人秘书,主编过《利比里亚信史》。1867年起担任利比里亚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教授,1870年任内政部长。1871年~1874年任国务卿,1872~1873年再次任内政部长。1883年同时被真正独立党和共和党推举为总统候选人,结果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获胜当选总统。1884~1892年任总统,1885年与英国签署有关利比里亚西北边境的条约。1892年任职期满后被任命为邮政总长,1900年2月逝世于蒙罗维亚。
约瑟夫·詹金斯·罗伯茨
(一)约瑟夫·詹金斯·罗伯茨(1809年3月15日-1876年2月24日)是利比里亚的第一任(1848年1月3日-1856年1月7日)和第七任(1872年1月1日-1876年1月3日)总统,罗伯茨是非欧混血的自由人,自由“黑人”之子,有7/8强的白人血统。他成长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曾于诺福克学院及摩里中学就读。之后他搬到弗吉尼亚州彼得斯堡市,在家人的船公司工作。1829年,他和家人到利比里亚定居,在蒙罗维亚开了一间店铺。后给殖民地的白人总督、美国殖民协会成员托马斯·布坎南当临时助理。美国殖民协会企图使美国的获释奴隶返回非洲。1839年他成为利比里亚副总督,1842年托马斯·布坎南去世,罗伯茨被任命为该殖民地的第一任黑人总督。罗伯茨就任总督后,同马里兰殖民地总督勒斯沃姆就对外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等问题达成一致。联邦的建立增强了利比里亚的力量,但同英国的关系更加紧张,双方围绕土地和关税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甚至相互捕捉对方船只。1845年,利比里亚在巴萨湾捕获一艘未交进口税的英国商船,船长即向英国政府求援。在弗里敦的英国人立刻做出反应,派英国炮艇在大巴萨港捕获一艘利比里亚货轮,指控船主涉县奴隶贸易,并将货轮劫至塞拉利昂。罗伯茨总督向英国政府提出抗议,并呼吁美国殖民协会请求美国政府介入。美国政府就这一事件做出答复,请求英国政府注意美国在殖民运动中的特殊利益,请求英国承认利比里亚的主权。针对美国政府的请求,英国政府表示不能将一个慈善协会建立的商业性实体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来对待,因而无须遵守法律。面对英国的挑战,利比里亚联邦立法委员会要求美国殖民协会允许利比里亚成为独立国家。1846年1月,美国殖民协会董事会宣布:“此时,将自治政府的一切权利,包括对外交关系的处理权力,转入利比里亚人民手里是‘适当的’”10月7日,利比里亚立法委员会一致通过了这一决议。1847年7月16日,利比里亚联邦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和宪法,制定了国旗和国徽。1847年7月26日,他帮助利比里亚独立,成立利比里亚共和国,是为利比里亚之父。从此,利比里亚脱离了美国殖民协会。利比里亚的历史进入了第一共和国时期。

(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是第一个承认利比里亚共和国并与其建交的国家,由于南方奴隶主的反对,美国直到1862年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才承认利比里亚共和国。1847年5月8日马里兰殖民地居民也宣布投票独立,1857年马里兰加入利比里亚共和国。1847年1月利比里亚召开制宪会议,当时三个州的12名代表参加会议。7月28日制宪会议通过格林里夫起草的这部宪法,即《1847年宪法》。这部宪法的基础是《美国宪法》所反映的民主政府的种种理念,体现以下基本原则:中央集权、民众主权(按照被统治者者的意愿来统治)、有限政府(政府的权利由宪法明文规定)、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以及司法权至高无上。《1847年宪法》具体包括权利法案、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混杂条款,其中第五章包括禁制奴隶制度和保护妇女财产权的条文以及宣布只有非白种人才能获得利比里亚的公民权并在利比里亚拥有不动产的条文。1847年7月26日利比里亚《独立宣言》发表,9月27日通过全民公决,宪法获得通过。1848年约瑟夫·詹金斯·罗伯茨当选为利比里亚第一任总统,1849年访问英国期间他获得英国承认利比里亚为一主权国家。1852年访问欧洲大陆,又得到其他强国的承认。1856年起担任新成立的利比里亚学院院长,罗伯茨到英国时伦敦的主教和慈善家为利比里亚募集2000英镑,供其购买马纳河以北的加利纳斯地区及清除那里的奴隶贩子。回国后罗伯茨会晤当地的一些酋长,商讨购买土地事宜,但这一计划直到1856年才实现。1849年在美国轻型护卫舰和英国炮舰的协助下罗伯茨打掉西班牙在纽塞斯的奴隶贸易点,当场释放奴隶3500名,1849年葡萄牙、撒丁王国、奥地利、巴西、不莱梅、吕卑克及中欧的一些国家都承认利比里亚共和国。1857年罗伯茨率领军队同格雷博人进行一场战争,他的第一个任期结束后罗伯茨成为利比里亚陆军少将,后担任驻英国和法国的大使。1862年他创办利比里亚大学,并担任该大学的第一位校长。罗伯茨在1856年离任,但在1871年第五任总统爱德华·詹姆斯·罗伊因为试图除消下一届总统选举并借此连任,忠于共和党的势力遂发动政变,把罗伊罢免。罗伯茨作为共和党的领袖赢总统选举并再次成为利比里亚总统,虽然他的任期是到1876年,但在1875年已因病而无法履行职务,并在卸任不久后辞世。

(三)罗伯茨在位期间为利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及废除奴隶制、平息国内叛乱做了大量工作,罗伯茨称利比里亚是全世界尤其是美国和加勒比海地区受压迫黑人的国家,利比里亚共和国的成立足以证明黑人是有能力治理自己的国家的。为消除西方国家的不信任,寻求对利比里亚的承认,罗伯茨在1848年-1852年间两次出访欧洲,会见各国首脑,终于使利相继受到英、法等国的承认,1862年获得美国承认。在解决国内外事务的同时罗通过直接从各部落首领手中购买或与其签订友好协定的方式,不断扩大利的领土面积。约瑟夫·齐兹曼(1843年3月~1896年11月12日)是利比里亚第十二任总统,1843年出生于大巴萨州的埃蒂纳,在利比里亚学院接受教育。早年从事浸礼会的传教活动,后加入共和党从事政治活动。1881年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遭到失败,1883年竞选副总统也没有成功。1872年~1875年任大巴萨州税收征收员,1875年~1879年任国会众议院大巴萨州议员,1884年~1891年任地方法庭和民事法庭法官。1891年加入真正独立党并竞选总统获胜,1892~1896年任总统。任内于1892年同法国签署边界条约,确定利比里亚北部和东部的边界,1896年在任职期间去世。威廉·科尔曼(1842年~1908年7月)是利比里亚第13任总统,1842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1853年随父母移居利比里亚,在蒙特塞拉多州克莱—阿什兰定居。在当地的长老会教会学校接受教育,当过木匠、农民和商人。1877年~1879年任国会众议院蒙特塞拉多州议员,开始进入政界并曾任议长。1879年当选国会参议院蒙特塞拉多州议员,并任职到1891年。1891年5月当选副总统,1893年和1895年又两度当选副总统。1896年12月约瑟夫·齐兹曼总统去世后继任为总统,1897年和1899年两度当选总统,1900年因戈拉族武装派别之间的战争持续不断而辞职。1903年和1905年曾两度作为人民党的候选人又两度竞选总统,但未获成功,1908年7月辞世。加里森·吉布森(1832年3月20日~1910年4月26日)是利比里亚第14任总统,1832年出生于美国的马里兰州。1835年移居帕尔马斯角的马里兰殖民地,在哈珀的一位主教那里接受教育,后在卡瓦拉的一所教会学校任教。1851年~1853年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学习神学,后成为蒙罗维亚三一教派教长,曾经担任利比里亚学院教授。1892年~1896年任利比里亚学院校长,是该学院第一位由利比里亚董事会选举的校长,之后曾任教育专员、内政部长和国务卿。1900年11月科尔曼总统辞职后由于副总统雅各布·罗斯去世,副总统职位空缺,时任国务卿的吉布森便继任总统,并任职到1904年。任职期间同英属塞拉利昂的边界纠纷得到解决,1910年去世。
亚瑟·巴克利
(一)亚瑟·巴克利(1854年7月31日~1938年7月10日)是利比里亚第15任总统,1854年7月出生于巴巴多斯,1865年随父移居利比里亚。曾在利比里亚学院学习,1873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后任利比里亚学院数学和语言学教授。1874年任约瑟夫·詹金斯·罗伯茨总统的私人秘书,1880年成为律师。1883年任蒙特塞拉多州副斯库,1892年任邮政部长、代理国务卿。1896年~1903年任财政部长,1904年当选为利比里亚总统。1904年上台的亚瑟·巴克利总统提出对内陆地区建立统治的详细方案,从早年在政府任职开始起巴克利就意识到国内的虚弱,主权受到威胁。在他就任总统时巴克利发表的演讲指出前几任总统虽然获得大片内陆的土地,但没有将当地居民统一到利比里亚国中,因而失去加利纳斯河和卡瓦拉河的广大地区。因此他认为现在是将土著居民统一到利比里亚国内,以建立一个“国家有机体”的时候了。在演讲的第二部分中巴克利总统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他建议将土著非洲人分成两类:第一类由生活在森林地带的民族或氏族组成,他们太弱小而不能独立,必须依靠美裔利比里亚人或更强大的内陆民族,这些区域将建立永久性的行政单位,由政府任命当地酋长实现统治,负责收税和维持治安;第二类由更偏远的内陆民族组成,只要他们之间停止战争,保持商道畅通,就会受到利比里亚政府保护,政府将委派巡游专员对这些区域实行临时统治。巴克利的这一计划仿照英国在塞拉利昂的一些作法,进一步强化美裔利比里亚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中的统治地位。1905年巴克利的内陆统治方案成为法律并开始实施,但在实施中出现不少问题,如方案的每个环节上美裔利比里亚人的特权、非洲人的传统政治体制与利比里亚政府体制之间的矛盾,利比里亚派往内陆的政府官员大多缺乏工作经验且贪污腐败,甚至我行我素,对当地的非洲人横征暴敛,使勉强建立起来的行政单位形同虚设。在此情况下巴克利放弃先前的做法,决定对内陆地区实行军事统治。1907年巴克利在伦敦会见英国外交部非洲司负责人克拉克,克拉克提出愿意帮助利比里亚改革货币、司法体制和建立一支由英国军官训练并指挥的利比里亚边防军,巴克利接受这一建议。很快英国的财政顾问、军事顾问以及英驻利比里亚总领事各一名到利比里亚,当事实证明利比里亚边防军不是为了利比里亚的利益而是英国的利益而建立时《巴克利-克拉克协定》也就终止。

(二)失去英国政治支持和军事支持的利比里亚再一次转向美国寻求帮助,美国代表团访问利比里亚后建议美国政府给予利比里亚全方位的帮助。1912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利比里亚建立一支新的边防军,并成为利比里亚的常备军,1912年~1915年间这支军队先后镇压多起土著非洲人的反抗。1914年利比里亚又将新建立统治权的领土划分为几个区,并重新划定巴克利政府时期一些区的界限,每区派一名专员。整个内陆地区设立总专员,并对各区文、武官员的职责进行界定,但事实上边防军仍保留着军事和行政的双重职能。1912年巴克利卸任总统后曾多次担任利比里亚国务卿、财政部长、战争及内政部长等职,1930年任国际联盟调查团利比里亚方代表,1938年7月在蒙罗维亚逝世。丹尼尔·霍华德(1861年8月4日~1935年7月9日)是利比里亚第16任总统,1861年8月生于大巴萨州的布坎南,在蒙罗维亚接受教育,后入利比里亚学院学习。1884年任希拉里·约翰逊总统的私人秘书,曾任蒙特塞拉多州地方法庭和民事法庭书记员等职,1904年~1912年任利比里亚财政部长。1911年5月当选总统,1912年霍华德正式担任总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利比里亚虽然远离战场,但战争对其经济造成严重打击。战前利比里亚的出口贸易主要依赖德国和英国的航运公司,战争期间这些贸易几乎完全停止,利比里亚的货栈中堆满无法出口大正腐烂的农产品,急需的食品却无法进口。利比里亚的海关收人几乎下降一半,连贷款的利息也无法支付,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与此同时利比里亚国内也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一些地区爆发多起土著居民的起义,其中1915年克鲁族在锡诺州格林维尔发动的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为了镇压起义,利比里亚政府再次向美国求援,很快美国军舰就开到起义地点。在美国军官的指挥下美式装备的利比里亚军队残酷的镇压起义,处死72名起义领袖和骨干分子。美国随后取得担任利比里亚区级行政长官和内地总专员的权利,慑于美国动辄以取消援助相威胁,利比里亚政府只好答应,利比里亚政府事实上已成为美国的傀儡。在美国的压力下利比里亚于1917年8月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稍后还派遣一部分军队赴法国作战。1918年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遭到德国潜艇袭击,利比里亚海军唯一的一艘军舰“云雀”号被击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利比里亚作为战胜国的一员参加巴黎和会,并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成员。
(三)1920年霍华德总统卸任,在蒙罗维亚定居。1935年7月9日丹尼尔·霍华德在蒙罗维亚逝世,享年74岁。查尔斯·金(1875年3月12日~1961年9月4日)是利比里亚第十七任总统,1875年出生于塞拉利昂的弗里敦,后随父母移居利比里亚。曾在利比里亚学院接受教育,1907年~1912年任司法部长,1912年~1920年任国务卿。1919年代表利比里亚参加巴黎和会,1920年当选总统。1920年查尔斯·金当选为利比里亚总统,执政期间费尔斯通公司在利比里亚进行大规模的扩张。1926年查尔斯·金授予费尔斯通公司在利比里亚的特权,费尔斯通公司在利比里亚的活动,使利比里亚逐渐成为一个种植单一作物橡胶的国家,并在经济上完全依附于美国。在传统出口作物咖啡、油棕等产量大幅缩减的同时利比里亚却要大量进口自己过去能够生产的米、糖、谷物、豆类等,利比里亚的进口额由1926年的225.2万美元增至1928年的485万美元,而出口额由1928年的146.5万美元降至1929年的99.45万美元。1929年~1933年的世界性性经济危机同样给利比里亚带来灾难,1929年秋费尔斯通公司的减产裁员使得利比里亚成千上万人失业,利比里亚的国家预算锐减,财政赤字猛增。1930年利比里亚已经无法支付行政费用和偿还贷款,经济陷入崩溃。另外利比里亚当地居民的处境也十分悲惨,为了建造橡胶园,他们的土地被强行没收。克鲁族人的大部分土地被侵占后在1932年爆发新的起义,但很快被美国军舰和美国人指挥的利比里亚武装镇压。为了保证种植园的劳动力,在蒙罗维亚设有专门的劳动局,各地设有分局。每输送一名工人给橡胶园,费尔斯通公司就给当地的酋长和劳动局每天各付0.01美元。通过这种方式让成千上万的利比里亚人被赶进费尔斯通公司的橡胶种植园,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在此情况下利比里亚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20世纪20年代就有传闻说利比里亚存在着奴隶制以及土著居民被强征到西属伊莎贝尔和费南多波属地的可可种植园去做工,1927年人民党总统候选人托马斯·福克纳在竞选失败后去了美国。福克纳在美国举行一系列记者招待会,公开抨击查尔斯·金在总统选举中舞弊(为世界最大舞弊案,金号称得到23.4万票,而实际选民只有1.5万人)以及副总统艾伦·扬西在利比里亚边防军的帮助下对劳工实行强迫劳动,程度之严重,几乎与奴隶制不相上下。1930年4月以英国牙科医生卡斯波特·克里斯蒂为首的调查团开始工作,利方代表为前总统亚瑟·巴克利,美方代表为黑人查尔斯·约翰逊博士。

(四)调查持续4个月,并在帕尔马斯角、卡卡塔和蒙罗维亚举行听证会。最后调查团得出结论,奴隶制度在利比里亚并不存在。但是绝大部分从利南部各州运往费南多波和法属加蓬去的合同劳工,是一种同掠夺奴隶和买卖奴隶几乎无法区分的、犯罪性的强迫方法招募来的,而且把真正的去处隐瞒起来。调查团还指出这种情况最恶劣的例子发生在利比里亚东南部的韦达海滩,副总统扬西和利比里亚政府中其他高级官员以及各个州长官和区长官都曾批准在利比里亚边防军的协助下强迫招募劳工,用来修筑道路以利装船外运或从事其他劳动。9月克里斯蒂调查团的报告发表后立刻引起轰动,副总统扬西和总统查尔斯·金于年底先后辞职。1944年他被威廉·杜伯曼推为元老,1947年前往美国,成为利比里亚驻联合国的第一位代表。1952年退休,并开始退休生活,1961年逝世。埃德温·巴克利全名埃德温·詹姆斯·巴克利(1882年1月5日 - 1955年11月6日),是利比里亚政治家,利比里亚第18任总统。1882年出生于蒙特塞拉多州的布鲁尔维尔,父母是西印度群岛人。其父欧内斯特·巴克利曾担任国务卿,叔叔亚瑟·巴克利曾担任利比里亚第15任总统。埃德温·巴克利曾在利比里亚学员学习,1901年巴克利写了利比里亚爱国歌曲《永远的龙星》,1903年获文学学士学位。担任过巡回法庭法官和司法部长,1920年到1930年他出任查尔斯·金政府的国务卿。他于1930年12月当选为总统,次年1月就职。在任总统期间他于30年代初与荷兰、丹麦、波兰、德国等过签署特许权协议,193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影响利比里亚,1937年迫于美国的压力,利比里亚撤回与德国合作的投资者,并且与德国取消特许权协议。之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利比里亚随之成为同盟国天然乳胶橡胶(生产军需物资)的供给国,这成为除斯里兰卡外的唯一来源国。1942年利比里亚与美国签署防御条约,将战争物资提供给北非战场。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访问利比里亚,与巴克利就同盟关系进行谈判,这次谈判达成四项共识:美国在利比里亚建立军事基地,以用于北非战场的开辟;利比里亚重申并承诺继续提供天然橡胶给美国;驱逐在利比里亚的德国公民;利比里亚放弃中立国地位,加入同盟国行列,并宣布与德国和轴心国开战,利比里亚在1944年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1930年巴克利担任总统,但是英国和美国都拒绝承认利比里亚的新政府。英国想借此机会利用国联派遣一个委员会对利比里亚实行托管,要求利比里亚取消自己的独立地位,并接受国联的贷款,废止费尔斯通协议。
(五)巴克利总统对英国损害利比里亚主权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但原则上接受调查团的建议,并利用国联贷款解决经济困难。很快国联提出一个援助计划,但巴克利拒绝接受,因为接受就等于丧失利比里亚的独立地位。在非常不利的国际环境中巴克利总统认为只有得到美国的承认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1935年利比里亚同美国金融公司、花旗银行达成协议,当利比里亚年度收入不足45万美元时可暂停支付费尔斯通公司的贷款并降低贷款利息,从此费尔斯通公司获得更多的权利。美国人得到一定利益后承认巴克利政府。英国也于次年承认新政府。在巴克利的领导下利比里亚度过一次严重的危机,摆脱列强的政治控制,维护国家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利比里亚宣布中立,事实上这种中立纯粹是宣扬性质的。战争期间利比里亚允许美军利用其领土,修建大型空军基地、港口等军用设施,并同美国签订军事协定,两国总统还进行会晤。1944年1月威廉·杜伯曼总统上台后利比里亚放弃中立,对德国、日本及其盟国宣战。战时国际关系的变化使利比里亚的经济发生某些变化,美国垄断资本最终控制利比里亚经济,利比里亚成为美国原料产地。美国私人资本主要投向费尔斯通公司,大战刺激对橡胶的需求量,特别是日本占领马来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后橡胶更是成为紧销商品。在此情况下费尔斯通公司的橡胶种植面积从1940年的3.4万英亩扩大到1945年的5.6万英亩,产量增加1.5倍。1945年橡胶出口量达10.3万吨,全部运往美国。但橡胶的生产并没有促进利比里亚的经济发展,相反大战使利比里亚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食品及其他日用品供给匮乏,主要经济部门农业遭到严重危机,咖啡、可可、棕榈油、棕榈仁等传统农产品生产一落千丈。到大战结束时则陷于停滞,出口收入锐减,利比里亚失去外汇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这一时期民族资本虽略有发展,但规模小,发展速度慢。利比里亚民族资本趁国际市场上橡胶需求量的增加,有些趁机开辟新种植园,或者扩充原来规模不大的种植园,其中最大的一家属于前总统查尔斯·金。美国不仅靠费尔斯通公司扩大对利比里亚国内经济的控制,也逐步控制利比里亚的外贸。在任期间恢复利比里亚国际声誉,开始建造经济独立的基础。1944年1月巴利克离任总统职务,退出政坛,由威廉·杜伯曼接任总统。1943年巴利克做为美国国会的荣誉客人访问美国,并在卡萨布兰卡会议后再次会晤美国罗斯福总统。大约10年后曾作为自由党候选人再度竞选总统,但没有成功。晚年隐居在哈贝尔的私人寓所,1955年11月去世。
威廉·瓦坎纳拉特·沙德拉奇·杜伯曼(上期)
(一)威廉·瓦坎纳拉特·沙德拉奇·杜伯曼(1895年11月29日——1971年7月23日)是利比里亚政治家,利比里亚第19任总统。1895年11月29日威廉·瓦坎纳拉特·沙德拉奇·杜伯曼出生于利比里亚马里兰州的首府哈珀,美洲裔利比里亚人,他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早年在哈珀城就读小学,后前往马里兰州的卫理公会帕尔马斯角神学院、哈珀州立高级中学以及卡廷顿学院和神学院(今卡廷顿大学)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 1910年—1917年杜伯曼在利比里亚边防军中服役,他跟随边防军参加多次军事行动,并因表现优异而晋升为士官。退伍后被编入民兵部队,拥有上校军衔。1913年杜伯曼从卡廷顿学院和神学院毕业,获得学院授予的毕业证书。1914年—1917年杜伯曼担任哈珀市市议员,同时在业余时间担任教师和裁缝师,并开始在私人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法律。1917年杜伯曼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取得律师资格证,并前往哈珀城律师事务所任职,成为一名律师,不久后他前往黎巴嫩的贝鲁特学习国际关系史和历史学。在担任律师期间杜伯曼因热心为穷人服务,被称为“穷人的朋友”。1917年—1919年杜伯曼历任马里兰州遗嘱检验法庭记录员、税务局收税员和初审法院法官等职,这一时期杜伯曼加入真辉格党。1919年出任马里兰州检察院检察官,1923年杜伯曼当选为马里兰州国会参议员,不久后他担任查尔斯·金总统的顾问。担任参议员期间杜伯曼关心国家的经济发展,积极主张吸引外国资本家来开发利比里亚境内的各种资源。1924年—1926年杜伯曼同一些参议员提出议案,极力主张利比里亚政府给予美国费尔斯通橡胶公司100万英亩土地的租让权。1929年杜伯曼连任马里兰州国会参议员职务,同时成为副总统兼参议院议长艾伦·扬西的法律顾问。1931年辞去国会参议员职务,同年杜伯曼跟随利比里亚政府代表团前往瑞士日内瓦的国际联盟总部出席国际联盟大会,在大会上他坚持捍卫利比里亚的国家主权,反对国联理事会提出的托管计划。1934年杜伯曼再次当选为马里兰州国会参议员,1937年—1943年杜伯曼担任利比里亚最高法院大法官,1942年12月杜伯曼被真辉格党提名为下一年的总统候选人。1943年5月4日杜伯曼以真辉格党候选人的身份参加总统选举,当选为新一任利比里亚总统。

(二)1944年1月3日杜伯曼在蒙罗维亚的誓言宫正式宣誓就任利比里亚总统一职,同时出任真辉格党党首,成为真辉格党的最高领袖。他在就职典礼上宣布将建立一个“没有报复、没有偿还、没有仇杀,让消失的过去永远埋葬”的利比里亚,同时还宣布其雄心勃勃的“统一政策”和“门户开放政策”。1951年5月1日杜伯曼在总统选举中连任总统和真辉格党党首职务,次年1月7日正式开始新一届总统任期。1955年5月3日杜伯曼再次连任总统和真辉格党党首职务,次年1月2日正式开始第三届总统任期。1959年5月5日杜伯曼第三次连任总统和真辉格党党首职务,次年1月4日正式开始第四届总统任期。1963年5月7日杜伯曼第四次连任总统和真辉格党党首职务,次年1月4日正式开始第五届总统任期。1966年8月—10月杜伯曼总统因身体健康原因前往瑞士进行休假式治疗,1967年5月2日杜伯曼第五次连任总统和真辉格党党首职务,次年1月2日正式开始第六届总统任期。1971年5月4日杜伯曼第六次连任总统和真辉格党党首职务,6月20日杜伯曼因身体健康原因从蒙罗维亚乘坐飞机前往英国首都伦敦进行疗养。1971年7月18日杜伯曼前往伦敦市的哈雷街医疗中心就医,23日杜伯曼因前列腺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在哈雷街医疗中心逝世,享年75岁,25日杜伯曼的遗体搭乘英国皇家空军提供的VC-10客机从伦敦的希思罗机场启程,经过六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运抵利比里亚的蒙罗维亚罗伯茨国际机场。杜伯曼的遗体运抵蒙罗维亚后被先后安放在蒙罗维亚的总统府执政大厦和“百周年纪念馆”的誓言宫,后被移灵至“百周年纪念馆”附近的独立广场。1945年利比里亚国会通过宪法第七条修正案,给予内陆地区男性土著居民公民权和投票权,并在国会两院赋予内陆各省相应的代表席位。1946年5月利比里亚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给予女性美洲裔利比里亚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8年杜伯曼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对内陆地区土著居民的歧视行为属于违法行为。1963年杜伯曼政府颁布《劳动法》,规定除了农业工人外矿业工人和商业工人可以自由组织工会。1965年杜伯曼在内阁中设立信息、文化事务和旅游部,该部门主要负责国家信息传播、宣传国家文化和对外推广旅游资源等职能。1960年杜伯曼总统建立“国家领土重划委员会”,1963年杜伯曼政府颁布法令,规定从1964年起内陆地区的三个省(西方省、中央省、东方省)将被划分为四个州,与沿海五个州(蒙特塞拉多州、大巴萨州、锡诺州、大角山州和马里兰州)的地位平等。1964年利比里亚政府正式在内陆地区设立大吉德州、邦格州、洛法州和宁巴州,这一举措使利比里亚国内州的数目从之前的五个增加到九个。

(三)杜伯曼执政后重用在以往政府中没有影响力或权势,受到排挤但属于积极的政治家族的成员,杜伯曼总统为忠于他的人提供报酬丰厚的工作。他尊重美洲裔利比里亚人社区的信仰和习惯,积极参加一些有实力的社团组织并担任负责人,同时设立公共关系官员办公室,掌握对总统及其政策有异议人士的情况。杜伯曼通过扩充政府机构,支持和掌控青年、贸易和妇女等团体组织,控制新闻媒体和压制新闻自由等方式,使得自身的权力和对利比里亚政界的影响力得到增强。为了确保自己在真辉格党内的绝对统治地位,杜伯曼组织一个不公开的30人左右的“星期六下午俱乐部”,作为真辉格党统治集团的核心。他多次以阴谋政变的罪名来打击党内的其他敌对势力,政府罗织的罪名千奇百怪,甚至有人以“雇佣尼日利亚巫师诅咒总统”的罪名而遭到清算。为确保自己长期掌权,杜伯曼于1949年授权国会对1935年版《利比里亚宪法》中关于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第一届八年,第二届四年)的规定作出修改,新法令规定总统任期为四年,可以连选连任,没有任届限制。杜伯曼借此得以终身任职,成为利比里亚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杜伯曼为加强对民众的精神统治,在国内实行思想控制和制造个人崇拜,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神化。在利比里亚中杜伯曼被尊奉为利比里亚人民的大先知、最高酋长和神明,决策永远英明,地位永远伟大。20世纪50—60年代杜伯曼政府对不同政见者和反对派人士实行残酷的高压政策,政府实行秘密警察制度,在利比里亚国内建立四个特务系统和广泛的群众举报网络,对反对派实行严密监视,镇压进步力量,并对反对美洲裔利比里亚人统治地位的内地土著部落酋长和人民加以迫害。1955年6月22日杜伯曼躲过前总统埃德温·巴克利的支持者保罗·邓巴的未遂刺杀,之后杜伯曼开始对利比里亚国内的反对派势力进行残酷镇压,不久就有超过30人因涉嫌参与暗杀被逮捕。与此同时前内政部部长塞缪尔·戴维·科尔曼因在总统选举中支持反对党候选人而遭到杜伯曼政府迫害,他被指控参与谋杀现任总统,27日科尔曼和其子约瑟夫·奥赛罗·科尔曼在试图出逃时遭到军警的射杀。1961年利比里亚橡胶种植园的工人举行罢工运动,工人队伍行进至总统官邸,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反对薪金和晋升方面的歧视。杜伯曼总统许诺调查此事,但拒绝工人提出的将外国公司逐步淘汰出利比里亚的要求,而且政府随后还指责这起罢工事件是受到左翼势力的鼓动。1966年2月利比里亚工人举行大罢工,当年国会通过决议,授予杜伯曼总统为期一年的“特别权力”,以镇压工人运动。杜伯曼总统充分行使“特别权力”,严厉镇压这次大罢工。
(四)1968年8月当时的利比里亚驻肯尼亚大使亨利·法恩布勒(瓦伊族人)发表讲话,指责政府的独裁统治和镇压人民的暴行,杜伯曼随即以“叛国颠覆”的罪名判处法恩布勒20年有期徒刑,1971年杜伯曼又以企图“阴谋越狱”的罪名进一步的对法恩布勒加以迫害。1969年9月首都蒙罗维亚的两千多名商贩举行示威,抗议警察的暴行,遭到军警的镇压。同年12月利比里亚大学学生发起罢课,抗议政府增加学费。杜伯曼政府当即宣布在全国实行紧急法,出动军警镇压学生运动,并以“煽动骚乱”的罪名逮捕前国民警卫队总司令阿尔伯特·泰勒·怀特少将。杜伯曼的高压政策在统治集团内部引起一片反对之声,这些政策加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更加激起土著黑人的不满和反抗。杜伯曼在经济方面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向国外投资者提供较为宽松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国资本参与利比里亚的经济发展。利比里亚政府给予外国公司长期的土地租让权,并对其征收相对较低的利润所得税,同时保证外国公司享受不受限制地汇出收入的自由。这项新政策还向广大的内陆地区开放,一批为内陆的采矿公司和伐木业服务的公路、铁路和港口设施纷纷开工。1951年美国共和国钢铁公司在利比里亚的分公司开通通往博米山特许地的铁路,开始经蒙罗维亚输出铁矿石,1963年利比里亚-美国-瑞典矿业公司开通连接宁巴山特许地和布坎南港的铁路。20世纪40年代利比里亚开始在内陆地区开发金矿资源,1951年利比里亚政府开始在国内组织铁矿开采工作,1956年杜伯曼政府开始制定矿业法规,1958年利比里亚正式出台《金刚石工业法》。1961年利比里亚国家铁矿石公司开始在马诺河一带开采铁矿,1965年邦格矿业公司开始开采卡卡塔以北的邦格铁矿,1966年4月15日利比里亚正式颁布《投资优惠法》。杜伯曼力求利比里亚实现经济多元化,而不是将国家的经济建立在橡胶和铁矿资源的基础上(橡胶和铁资源占国家出口的90%)。杜伯曼政府成立农业部,积极推动农业的发展,政府鼓励农民培植热带农作物,同时对咖啡园、棕榈油和甘蔗等其他产业加以扶持。20世纪60年代在政府的支持下卡廷顿学院和利比里亚大学农林学院设置农业计划课程,1966年杜伯曼政府公开呼吁在利比里亚发展水稻种植业。杜伯曼执政期间利比里亚的基础设施开始得到完善,为了构建稳定的金融系统以及保证政府资金的充分利用,利比里亚政府先后资助成立利比里亚国际信托公司(1948年)、利比里亚银行(1954年)、利比里亚贸易和发展银行(1955年)、利比里亚发展和投资银行(1961年)等机构。

(五)为了促进对外贸易,杜伯曼政府1948年在蒙罗维亚的布什罗德岛修建西非首个自由港——蒙罗维亚自由港,1952年3月6日政府依照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成立现代化的海关机构——利比里亚海关局,隶属于财政部管辖。1948年利比里亚政府为增加外汇收入,开始实行船舶注册,杜伯曼政府在当年12月16日颁布《海事法》,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利比里亚登记注册,缴纳登记费,悬挂利比里亚国旗航行。由于登记手续简便,注册费用、收税少,而且蒙罗维亚自由港作为西非著名的现代化港口,设备齐全,还可免税转运,因此吸引众多外国船主。外国(特别是美国和希腊)商船都喜欢悬挂利比里亚国旗航行,利比里亚成为仅次于巴拿马的世界第二大方便旗舰国,外国商船登记税和货运税也由此成为利比里亚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1970年在利比里亚登记的外国商船达到3330万吨左右,居世界首位,利比里亚每年从外国商船登记中收入400万美元左右。杜伯曼的经济政策极大的促进利比里亚的经济发展,使利比里亚经济进入一个十分繁荣的阶段,他创造利比里亚经济史上的“黄金时代”,被誉为“利比里亚现代化之父”。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利比里亚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5%,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发展速度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60年代至70年代初利比里亚经济的增长势头依旧强劲,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4%-6%,利比里亚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50年的3600万美元增加到1970年的4.16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特别是美国)的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利比里亚,使之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在非洲的“橱窗”。1944年—1970年,主要来自美国的外国投资价值增加了200%。杜伯曼上台之时,利比里亚境内只有一家外国公司,即费尔斯通橡胶公司,到60年代初在利比里亚投资的外国公司已达到25家。截至1970年在利比里亚重要的经济部门中有40多个外国租让公司和企业,外国投资的有价证券总额达7.5亿美元,外国公司的产值占利比里亚国内总产值的一半左右。境外资本的注入使利比里亚经济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外国公司为成千上万的利比里亚人提供就业机会,将他们引入现代经济部门,同时也使利比里亚的本国公司从中受益。利比里亚的经济以农业和发展初级出口产品为主,铁矿砂、橡胶和木材的生产是利比里亚三大经济支柱。杜伯曼执政期间利比里亚的农业尤其是商业性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农场的经营范围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扩大,其数量从1941年的500个左右增加到1960年的5000多个,铁矿砂、橡胶和木材的出口量和附加值也出现大幅度的增长,铁矿砂出口值从1961年的2940万美元增加到1970年的1.59亿美元,橡胶产量在1946年首次超过4万吨,到1964年增加至4.3万吨,至1971年增加到8.4万吨。
(六)杜伯曼的经济政策不仅为利比里亚吸引大量的外国投资,还促进利比里亚外贸的发展。1950年利比里亚的贸易总额仅为3820万美元,其中利比里亚对美国的出口额以及从美国的进口额分别占利比里亚外贸总额的90%和70%。1970年利比里亚的贸易总额达到3.856亿美元,其中美国在利比里亚出口、进口中的份额分别降至20.9%和31%,利比里亚贸易伙伴多样化的格局在杜伯曼执政期间得以首次出现。杜伯曼执政期间利比里亚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1944年利比里亚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100万美元左右,到了1960年增加至3200万美元,到1970年又增加至7700万美元。由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大量增加,利比里亚于1952年清偿来自费尔斯通公司的500万美元借款(利比里亚政府于1926年所借),使利比里亚自1871年之后第一次完全摆脱外债,这是杜伯曼总统任职期间的重大政绩之一。至1971年利比里亚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种植园和胶液加工厂,铁矿砂出口量居世界第三,吸引外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美国资本超过4亿美元)。通过“门户开放政策”进入利比里亚的外国公司虽然为利比里亚民众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各方面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因,导致即使受过良好教育的美洲裔利比里亚人接受培训的机会也变得十分有限,更不要说土著非洲人,这使得在杜伯曼的经济政策下利比里亚人的晋升机会变得很少。杜伯曼政府大量引进外资使得利比里亚的经济、贸易和金融等均为外国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所控制,外资的租让权几乎遍及利比里亚各个经济领域,特别是在铁矿、橡胶和木材等经济部门尤为突出。在“门户开放政策”之下外国商人特别是来自黎巴嫩的商人在利比里亚建立一系列零售和批发商店,在很少有利比里亚商人竞争的情况下他们在利比里亚国内的大米贸易中充当经纪人的角色,先从内陆地区的农民手中购进大米之后再向城镇出售,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利比里亚国内中等水平以上的商业活动有一半以上控制在黎巴嫩商人手里。美国经济学界的部分人士指责杜伯曼总统所创造的“利比里亚经济奇迹”是“没有发展的增长”,他们认为利比里亚经济发展的好处都被美洲裔利比里亚人体制内的权贵们所瓜分,真正的民间私营经济并不自由,完全处在“联合经贸委员会”与“经济事务部”的管控之下。在民族事务方面杜伯曼实行“统一政策”,努力同化和统一全国各族人民,试图改善长期以来存在于美洲裔利比里亚人同全国其他各族人民之间的对立关系及社会、经济和政治差异,打破美洲裔利比里亚人社团和土著居民之间的堡垒来防止族体之间的冲突,并为土著居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开辟新道路。

(七)杜伯曼强烈反对使用“美洲裔利比里亚人”这个词语,他在演讲中说:“我们现在必须消除企图分裂我们人民的一切思想,美洲裔利比里亚主义必须被遗忘掉,我们大家必须开创一个正义的、平等的、公正的和全国各族人民(不论他们的部族、氏族、阶层、成分、信仰或经济地位如何)都有平等机会的新时代。”1944年杜伯曼正式提出“统一政策”,为安抚和拉拢内陆地区的各部族,杜伯曼亲自动身前往内陆地区视察,他接见各族酋长并认真的听取他们的意见,与酋长们就当地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向他们解释统一政策。为推进统一政策的实行,利比里亚政府设立统一特别理事会,用于研究特定地区统一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在全国多地设立“全国执行委员会及统一委员会”,并为其专门拨款,以推进相应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1945年—1947年杜伯曼在修改宪法和有关土著部族的法令中宣布给予拥有不动产的男性土著居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允许内地各省土著居民在国会中拥有自己的代表,开始吸收少数土著知识分子到政府当中任职。1949年杜伯曼政府修订《内陆管辖协定》,并将修订后的《内陆管辖协定》纳入到《利比里亚法典》当中,1951年杜伯曼政府给予女性土著居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杜伯曼正式提出民族一体化纲领”,同年他在蒙罗维亚首次召开有酋长和各级官员参加的全国行政会议,并在哈珀建立全国执行委员会及统一委员会。1956年利比里亚的土著居民历史上首次在国会中拥有自己的代表,当年共有12名土著居民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59年杜伯曼在蒙罗维亚再次召开有酋长和各级官员参加的全国行政会议,着重讨论加强民族统一和合作问题,决定把酋长在当地征收税款中的扣除数额从5%提高到10%,以增加酋长们的经济利益,会上有28名土著居民代表就土著居民地位问题发表意见。1963年政府在科拉洪建立全国执行委员会及统一委员会,同年颁布法令,规定从1964年起内陆的三个省将被划分为四个州,与沿海各州地位平等。1964年杜伯曼将长期受歧视的内地三个行省改为四个新州,它们同美洲裔利比里亚人比较集中和严密控制的沿海五个州一样享有宪法的平等权利,同年有8名土著居民当选为参议院议员。“统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模糊美洲裔利比里亚人与土著人之间的区别,而不是改变美洲裔利比里亚人主宰的规则。统一政策不是承认两种独立而平等的文化,也不是将两者融入到一个新的社会当中,而是鼓励土著非洲人逐渐融入到一个扩大的美洲裔利比里亚人群体之中。杜伯曼总统任命许多土著非洲人到政府部门工作,当这些人被吸进政府体系后就会被用来宣扬统一政策和被同化的好处,从而不会威胁美洲裔利比里亚人的统治地位。
(八)“统一政策”的同化效果有限,但利比里亚官方对土著非洲文化的广泛接受成为这一政策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 许多被美洲裔利比里亚人同化的土著非洲人又恢复他们的非洲名字,在公共场合穿非洲服装不仅被上层社会接受,而且还成为一种时尚,一些社会上层人士甚至以同土著非洲人有血缘关系为荣。另外作为民族统一的象征,杜伯曼政府于1964年在首都蒙罗维亚附近按照土著居民茅屋的样式建立肯德贾国家文化中心,招揽来自全国16个部族的艺术家在此居住表演,展示部落生活和文化传统,这些措施无疑对保护和展示土著非洲人的文化起了积极作用。杜伯曼政府将财政收入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并使之现代化,政府在首都蒙罗维亚铺设街道,安装公共卫生系统,修建大量的医院。1960年杜伯曼政府邀请洲际酒店集团在蒙罗维亚的城市至高点杜克尔山修建豪华酒店,1962年该酒店正式落成,同时被定名为杜克尔酒店并投入运营,这是利比里亚第一座国际规格的豪华大酒店,也一度是整个非洲为数不多的几座五星级大酒店之一。1947年为纪念利比里亚共和国建国100周年,杜伯曼政府在蒙罗维亚修建包含大量纪念碑和纪念堂等历史遗迹的“百周年纪念馆”。20世纪50年代杜伯曼政府对蒙罗维亚市区东部的首都山(政府机关所在地)进行大规模的翻修和改造工程,1957年—1958年杜伯曼政府对国会大厦进行翻修,1959年政府在首都蒙罗维亚建立市政厅,1961年—1964年杜伯曼总统利用以色列提供的资金和技术对位于蒙罗维亚的总统府执政大厦进行翻修和改造,1966年利比里亚政府在圣保罗河上游修建咖啡山水电站。杜伯曼政府重视交通事业的发展,政府修建连接国内各个城市几千公里的公路,还修建一条连接矿区和海岸的铁路线,以方便矿产品的运输及出口,对蒙罗维亚和哈珀等港口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改造工程。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利比里亚政府在梅苏拉多河上架起两座梅苏拉多大桥(分别是连接蒙罗维亚至普罗维登斯岛的大桥和连接蒙罗维亚至布什罗德岛的大桥),在圣保罗河上架起连接布什罗德岛至布鲁尔维尔的圣保罗大桥。1947年利比里亚开通与美国间的空中货运业务,不久后利比里亚政府将蒙罗维亚罗伯茨国际机场的管理权交给泛美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同意提供利比里亚-美国之间两周一次的定期航线服务、20世纪60至70年代政府对罗伯茨国际机场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工作,使之可以停靠各种型号的喷气飞机。杜伯曼政府重视利比里亚新闻事业的发展,主张成立新的新闻机构,他对支持自己的报刊媒体(如《利比里亚时代》、《今日利比里亚》“永恒之爱征服非洲”电台和埃尔电视台等)加以扶持,同时对部分反对真辉格党的媒体机构(如《每日听众》等)进行打压。

(九)1960年1月杜伯曼政府成立官方广播机构——利比里亚广播公司(LBS),当年其下属的广播电台正式开播,1964年1月利比里亚广播公司下属的电视台利比里亚国家电视台(LNTV)通过第6频道正式开播。杜伯曼政府积极邀请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两国的媒体机构入驻利比里亚,英国广播公司(BBC)、法国新闻社(AFP)和美国联合通讯社(AP)等媒体机构纷纷在蒙罗维亚设立办事处或派驻记者,1954年杜伯曼邀请美国传教团体下属的“永恒之爱征服非洲”电台入驻利比里亚。1962年杜伯曼政府允许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在蒙罗维亚建立非洲广播中心,该广播中心是美国在非洲最大的转播站,向全非洲和中东地区转播。在社会保障领域杜伯曼政府修订1943年的《工人赔偿与保护法》,将农业工人和工业工人的每小时最低工资分别提高到8美分和15美分。1958年利比里亚政府制定法律,规定将对在雇佣和晋升方面实行歧视制度的外国公司进行惩罚。1961年政府出台退休金权利法案,规定工作满25年或年满60岁的人可领取一定比例的退休金。1962年4月利比里亚政府开展该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普查的数据结果显示利比里亚全国总人口数量为101,6443人。杜伯曼政府重视利比里亚科教事业的发展,杜伯曼曾在1964年的总统就职演说中公开赞扬多位利比里亚人通过他们所写的小说、诗歌、剧本以及历史教科书对利比里亚的文学和艺术所做出的贡献。杜伯曼执政后将土著居民的教育纳入到利比里亚的教育体系当中,1948年杜伯曼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扫盲计划,1949年利比里亚政府重新开办卡廷顿学院。1951年杜伯曼政府颁布法令,将利比里亚学院改组为利比里亚大学,并在之后不断向大学提供教育经费,1952年杜伯曼政府创立利比里亚热带医学院。1958年政府颁布成立国家博物馆的法令,1961年利比里亚政府对国内各级学校体系进行重组工作。杜伯曼总统重视利比里亚体育事业的发展,成立国家体育委员会,后来该委员会在1982年改组为青年和体育部。杜伯曼政府的科教政策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1944年利比里亚全国只有187所学校、235名教师和约1.2万名学生,到了1958年利比里亚全国已拥有各级学校620所、1812名教师和约5.4万名学生。杜伯曼执政期间进行许多创新,他宣布对请愿的人开放总统官邸,规定利比里亚公民可以指定时间在他的住所门口约会见总统、杜伯曼还在乡村地区举行行政会议,以解决权力执行者与被执行者之间的分歧。
(十)1947年—1948年杜伯曼聘请美国堪萨斯城警察局的利昂·乔丹中士对利比里亚警察进行改革和重组,同时将警察部队正式以法令形式国有化,1956年正式成立利比里亚国家警察。1951年杜伯曼政府邀请美国军事代表团参与利比里亚边防军的指导建设工作,此后美国军事代表团长期留驻利比里亚。1956年杜伯曼政府颁布《国防法》,正式成立国民警卫队,同时开始将利比里亚边防军改组为利比里亚武装部队,并确立新的军衔制度,同年政府在利比里亚大学和布克·华盛顿学院成立预备役军官训练团。1957年1月26日利比里亚国会颁布法令,将每年的2月11日确定为“武装部队日”(建军日)。1959年利比里亚政府颁布《海岸警卫队法》,正式成立海岸警卫队,并组建海岸巡逻队。1961年利比里亚武装部队开始接受美国政府给予的军事援助,同时开始从美国购买教练机,并聘请美国教官为利比里亚训练空军飞行员。1962年杜伯曼政府将国民警卫队、海岸警卫队和民兵等军事组织统一划归到利比里亚武装部队,至1964年利比里亚国民警卫队陆军的总人数已超过3000人,包括三个步兵营和一个工兵营以及一个总统府警卫营,几乎全部配备美式装备。1965年杜伯曼总统任命毕业于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的乔治·托伊·华盛顿中将出任改组后的利比里亚武装部队的首位总参谋长,1970年利比里亚武装部队在国民警卫队陆军中成立航空单位,组建空中侦察部队,当年空中部队成功装备塞斯纳U-17C轻型飞机。至1970年利比里亚武装部队拥有陆军、海岸警卫队和空中侦察队建制,编制达5000人,其中陆军编制1个步兵旅,下辖5个营(3个步兵营、1个工兵营和1个炮兵营),海岸警卫队编制450人。同年武装部队又增编支持营,该营由医疗连、军乐队、仪仗队和宪兵队组成,利比里亚武装部队规模达到6300人。20世纪60年代利比里亚派遣数百人的加强连部队参加联合国刚果行动,杜伯曼执政后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除了继续保持和发展利比里亚同美国特殊的传统关系外还努力改变利比里亚过去相对封闭的状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非洲、亚洲和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接触。杜伯曼总统经常出席各种国际会议,频繁出国访问,以加强和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1959年1月杜伯曼政府在周刊报纸《利比里亚时代》上阐述其外交政策遵循的以下原则:维护和平,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不干涉别国内政;裁军,和平利用核能和热核能;同爱好和平的各民主国家合作,遵守联合国宪章;加强同所有非洲国家的友谊,支持非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十一)杜伯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利比里亚的对外政策是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谊,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加强合作,促进相互谅解,以便建立和平。杜伯曼政府认为每个国家的神圣职责就是争取和平及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利比里亚赞成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禁止核武器试验。杜伯曼执政时期利比里亚在30余个国家设立外交机构,25个国家也在利比里亚设立外交机构,这一时期利比里亚在许多国际会议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为了使国际舆论注意到利比里亚,每逢国庆和总统就职仪式,杜伯曼政府都要举行盛大庆典,邀请许多外国代表团参加。1947年利比里亚国庆100周年时蒙罗维亚连续不断的游园会、阅兵式和招待会长达3星期之久,1960年杜伯曼总统的第四次就职仪式时66个国家的代表应邀参加。1944年1月27日利比里亚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纳粹德国、大日本帝国等法西斯轴心国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4月10日杜伯曼派利比里亚驻美国总领事瓦尔特·沃克作为利比里亚政府的代表前往美国纽约,代表利比里亚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利比里亚由此成为第35个加入该宣言的国家。同年7月1日-22日杜伯曼总统派财政部长老威廉·爱德华·丹尼斯作为利比里亚政府的代表出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华盛顿山旅馆举行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布雷顿森林会议),代表利比里亚签署《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5年4月25日—6月26日杜伯曼政府派遣副总统克拉伦斯·洛伦佐·辛普森、国务卿加布里埃尔·拉斐特·丹尼斯和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莱缪尔·吉布森率领代表团作为利比里亚代表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旧金山会议),6月26日国务卿丹尼斯代表利比里亚签署《联合国宪章》,10月16日利比里亚政府派代表出席在加拿大魁北克城召开的粮食及农业组织第一届大会,参与发起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利比里亚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1947年3月6日利比里亚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月14日利比里亚加入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1948年6月24日利比里亚政府派代表出席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始成员国,12月11日利比里亚加入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1954年3月29日利比里亚加入日内瓦公约。1955年4月18日-24日杜伯曼政府派遣国务卿莫莫鲁·杜库利率领利比里亚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61年10月26日杜伯曼出席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举行的第16届联合国大会,并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言。
(十二)1962年3月28日利比里亚正式加入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64年利比里亚正式加入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同年6月杜伯曼总统出席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第16届会议和国际劳工组织第48届会议,8月18日杜伯曼出席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举行的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社会防卫问题专家组会议开幕仪式并发表讲话。10月5日-10日杜伯曼出席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的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1967年4月18日利比里亚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同年10月10日-25日杜伯曼派国务卿约瑟夫·鲁道夫·格莱姆斯出席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的77国集团第一次部长级会议。1970年9月8日-10日杜伯曼出席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杜伯曼执政期间积极发展同非洲各国间的关系,促进非洲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加强与非洲同胞之间的联系、作为非洲最早的共和国,利比里亚以其特殊身份对一系列非洲事务发挥着重大的政治影响,杜伯曼总统本人同海尔·塞拉西一世、克瓦米·恩克鲁玛、艾哈迈德·塞古·杜尔、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肯尼思·戴维·卡翁达、富尔贝尔·尤卢、哈吉·阿赫马杜·阿希乔、莱昂·姆巴、哈吉·奥马尔·邦戈·翁丁巴、朱利叶斯·坎巴拉吉·尼雷尔和乔莫·肯雅塔等非洲国家的领导人结下深厚的友谊。1958年4月15日-22日杜伯曼出席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召开的非洲独立国家会议,1959年7月15日-19日杜伯曼总统同几内亚总统艾哈迈德·塞古·杜尔和加纳总理克瓦米·恩克鲁玛等20位非洲政治家在利比里亚的桑尼奎利举行会谈,讨论有关建立非洲统一组织的问题,会后他们一致签署《桑尼奎利宣言》,并发表关于“非洲国家共同体原则”的重要文件,同年8月4日-8日杜伯曼在蒙罗维亚主持召开非洲独立国家会议。1960年6月14日-24日利比里亚代表团出席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非洲独立国家会议,1961年5月8日-12日在杜伯曼总统的倡议和主持下利比里亚同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象牙海岸(科特迪瓦)、突尼斯、喀麦隆、利比亚王国和埃塞俄比亚帝国等19个非洲非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首脑在蒙罗维亚举行会议(蒙罗维亚会议),这次会议是非洲统一组织成立大会的先声,会上重点讨论非洲的统一与合作问题, 会后20国宣布组成致力于非洲逐步统一的“蒙罗维亚集团”。“蒙罗维亚集团”确立非洲各国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重申加强相互间的经济、文化合作,特别是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不急于谋求政治上的统一,“蒙罗维亚集团”集团成立后杜伯曼积极推动“蒙罗维亚集团”与“卡萨布兰卡集团”实现联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