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懒惰贪玩是大多数人的天性,为了提高成绩,有的学校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会用粗暴强硬的手段直接禁止娱乐。
俗语有云:堵不如疏,强力的压制有可能会引起激烈的反弹,因此我相信现在大多数人的做法是规定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才可以娱乐,我自己也采用过限制电子产品的电量的方法来减少自己的娱乐时间。不过上述做法从本质上是通过某种外部手段来限制对象的娱乐时间,使对象被动地接受学习。有没有什么办法,使得我们主动地去学习呢?那就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对学习的态度是比较抵触的呢?
这或许是与我们潜意识里对学习的刻板印象有关,从小父母或者老师就不停地教导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一词跟“轻松”完全不沾边,它的意思是“尽力地使出自己的力气来做某事”,久而久之我们可能就形成了学习是辛苦的刻板印象。而我们的教育制度更是非常鼓励学生去过悬梁刺股般苦行僧的生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网上有一句高三誓师标语“三年卧薪尝胆欲酬壮志;百天刻苦攻读誓闯雄关”。这跟《荆轲刺秦王》中的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下有多少人会喜欢学习,对学习有兴趣呢?
有句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喜欢地理,那你可能会轻而易举地说出各国的首都;如果你喜欢历史,那么背诵历朝历代表是一件游刃有余的事;如果你喜欢玩游戏,那么游戏中人物的各种技能甚至不需要刻意记忆都能了如指掌。如果我们的兴趣是学习,效率岂不会事半功倍?。
诚然,想在一朝一夕内把学习培养为兴趣是天方夜谭,一个人思想的转变是需要时间的。
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大致分三步:
① 经常暗示自己“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1】
② 思考下各学科有什么优点:学语文是体验中华文化魅力的好机会,学好数学可以处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好了英语就能和外国人对话等等。研究发现,表情会反作用于心情,当我们学得不开心的时候,试着做出微笑的表情,心情也会有所改善,对学习的产生好感的可能性越大。
③ 配合各种学习方法,使得我们的学习更容易。
一段时间后,我们对待学习的抵触就会大大减少。学习就算不会变成一项爱好也会习惯化,,像吃饭睡觉一样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学习效率因此会有不少的提升。
参考资料
【1】心理暗示. (n.d.).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F%83%E7%90%86%E6%9A%97%E7%A4%BA/791046?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