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专访flypig】4K 120FPS HDR下的厄瓜多尔

2020-04-24 10:59 作者:雷特世创  | 我要投稿

每一部精彩的作品的背后都会有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3月,OPPO 发布了一支专为FindX2 打造的4K 120FPS HDR 的演示片《TheOrigin 起源》。短片里的美,每一帧不仅让人觉得震撼,而且难以置信。在印象深刻的画面背后,每一帧也都是创作者们对于极致创作的追求。

这部演示片是由国内知名广告导演、KOL、Vlogger、摄影师—flypig(飞猪)执导的作品。大家可以关注他的新浪微博@flypig去了解他。

flypig 老师在执导时,同时还兼任了这部作品的摄影和剪辑,而短片中部分的镜头都是使用  Z CAM E2-F6 & Z CAM E2 拍摄的。

在机缘巧合之下,我们有幸采访到 flypig 老师,和我们一起聊聊在追求极致观感的短片背后,那些你绝对想了解的现场拍摄环境、场间趣事、后期流程以及使用 Z CAM 的心得体会。

如果你还没来得及看这部短片,一定要屏住呼吸感受这美轮美奂的画面~

【4K 120FPS HDR】OPPO FINDX2屏幕技术演示片——The Origin

“ 影片开始,是去年底的SpaceX发射;高佑思的希伯来语旁边”,是《创世纪》里「要有光」的那个章节;片尾的「The Origin」是第一版《物种起源》封面上的字。影片拍摄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是达尔文发现进化论「和上帝分手」的地方。开始的火箭,是人类冲向地外的最新尝试。而影片最后的海洋,是物种起源的初始。”——林嘉澍


以下是采访内容

雷特世创:这条影片应该是广告演示片史上第一次以4K 120FPS HDR 的规格完成的,可以分享一下为什么选择如此有挑战性的难度吗?

我不太确定这支影片是不是第一次以4K 120FPS 规格出街的演示片,可能别人也做过。我们在拍摄的时候,确实没找到其他同规格作品。话还是不能说得太满。

我们这次的客户是OPPO。OPPO Find X2 这块屏幕有一个非常高的标准,我们肯定是要去匹配这个标准。作为一个演示片,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把硬件发挥到极致。OPPO的屏幕可以达到120HZ,我们拍摄的时候就不能拍60FPS,在影像方面,虽然不少人已经难以分辨60FPS和120FPS的区别,但我们还是需要做到最高的标准来满足客户的要求。



雷特世创:我们通过您的微博了解到,影片有50%以上镜头是由 Z CAM E2-F6 和 Z CAM E2 完成,在这次拍摄中,还准备了3台RED摄影机,在配合使用上 Z CAM 更适合哪些场景?

flypig:Z CAM 外观比较小,它在对于一些对移动性要求比较高的场景拍摄时,我们会使用到。在很多快速移动的场景里,如果要动 RED,会慢一点,而 Z CAM 从云台上卸下来,我们可以小步快跑过去。并且我们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对画质进行过严格测试,Z CAM 和 RED 两种机器的颜色确定可以匹配上,画质也不相伯仲。

这种演示片正常的拍摄周期是需要很久的,而我们在厄瓜多尔拍摄的时候,时间非常短,除去路途上的时间,总共也就5天。我们拍了相当多的素材,整个行程是非常奔波劳累的。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我们拍摄的时候甚至没有时间去架三脚架。有时候我们的机器需要放在地上拍,有时候机器要架在团队成员的背包上面拍,但我又要求画面比较稳定。这种情况下,RED 可能就有点太重了,而 Z CAM 就非常轻便,更便于操作一些。

在120帧的前提下,轻微的抖动在最后的画面呈现都会变得很明显。这和24帧的画面不太一样。24帧的情况下我们会经常会追求手持的观感,是一种比较自然地抖动;但是在120帧的画面里,抖动会让观众极其不舒服。所以,我们要求就是画面稳定。

有的时候 Z CAM 会有一些奇特的优势,比如它体积小巧,我们可以把它放在一个很“尴尬”的角度里面拍摄;我看有一些电影拍摄把 Z CAM 绑在摩托车车头上(汤姆克鲁斯新片剧透警告)直接用很简单的办法就可以安装,而大型的摄影机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

我们在厄瓜多尔就接了一个监视器和一块电池搭配在 Z CAM 的机身上,可以做到很稳定、画质非常好、快速开关机、长时间录制等,这些都是 Z CAM 的优势。



雷特世创:虽然已经得知本片由 Z CAM 和 RED 合力完成,但我们在影片当中完全没有看出哪些片段由什么摄影机拍摄,除了分辨率、帧率和宽容度的指标可以完全满足需求以外,Z CAM 和 RED 在色彩风格匹配上是否需要调色师很多的工作?


flypig:如果你做得是一个 SDR 的演示片,色彩匹配上来说,相对比较容易一点;如果你做得是一个HDR的演示片,就会难一些。我们这次完全走的都是 ACES 的流程,先做  HDR 母版,再做 SDR 版本。这是一次比较新的尝试。

对于所有厂家来说,这些都是比较新的领域。我们在进入 ACES 流程的时候,确实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在同个场景中连着三个镜头,一个 RED 拍的,两个是 Z CAM 拍的,在镜头衔接的过程中,不能让观众看的时候觉得跳戏,我们在 HDR 画面匹配的过程中要求非常准确,这个工作是需要很细致,并且是非常耗时的。



雷特世创:请问飞猪老师对 Z CAM E2 电影机的 color science 和 skin tone 有什么评价?

flypig:在这次的演示片其实没有涉及到肤色问题,因为完全没有人类出现,所以这里暂不做评价。

RED 和 ARRI 两家,很多的色彩还原方法是 DaVinci Resolve 直接放在软件里的。Z CAM 这样的后起之秀,自己做了一个比较好的颜色插件,这个插件非常的好用,它可以让你以比较轻松的方式,完成色彩的调整。

而从实战的角度来说,在我们这个项目中,Z CAM 是可以和不同的机器匹配上的。色彩科学好或不好,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讨论起来可能就没完了。

但在这个价位上有这么一台机器,它的动态范围和色彩的捕获能力都是相当不错的。这已经是我们第二次用 Z CAM 来做 HDR 的项目,并且接入 ACES 流程了。在接入 ACES 流程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问题。它是可信赖、可用的色彩科学系统。

在做 SDR 的项目时,Z CAM 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它可以做到非常好的兼容性,用 Z CAM 插件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流程。而在ACES流程上,Z CAM 还是可以更加细化一些的。



雷特世创:抛开价格的巨大差异,只从画质来看,作为一台全画幅6K的电影机 Z CAM E2-F6,飞猪老师觉得和国际顶级电影机有什么差别吗?

flypig:在不考虑价格的前提下,和ARRI去对比,在一些极端的场景里面,比如动态范围极大的场景中,高光的信息量、高光的柔和程度,Z CAM 已经有90%的水平了,可能最后的10%还是具有挑战性的;但是在一个非极端的场景里面,拿 Z CAM 和 ARRI 进行对比,稍微调整一下画面的颜色,很多人肉眼是观察不出来的。

如果从电影机的角度的出发,很多话题不仅仅是说最后画面如何,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考量。举个简单的例子,Z CAM 用的是 HDMI 接口,没有 SDI 的接口,这点还是有缺憾的。比如 120 帧的时候不能用 ProRes 录制,也是遗憾。

但如果单从最终效果的角度上来说,特别是现在很多的广告片,不是在院线播放,而是在网上或电视上播放,那 Z CAM 在90%的场景里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雷特世创:可以和我们分享下,此次拍摄中有哪些比较有意思的场景吗?

flypig:所有影视作品的制作,你最后成片里看到的都是光鲜亮丽的结果,但是它的制作过程是非常艰辛的。比如说演示片里有一段很重要的画面是蜂鸟,我们在拍的时候,其实蜂鸟吸的花朵是我们提前带过去绑在木桩上面的。这不是一个随机的画面。我们需要提前知道蜂鸟密集出没的位置,提前把机位架好,一直往花里补充花蜜,让蜂鸟闻到味道来汲取这个花蜜。当地的工作人员和我们说,BBC 来拍摄蜂鸟也是这么来拍的。

还有就是一个场景就是的开场 SpaceX 发射的黑白镜头,这个画面是我们购买的素材,讲到这里还和 Z CAM 有段故事。这个作者我们是在 Z CAM 的 Facebook 群里联系上的。这两个镜头是 Z CAM E2 拍摄的,其他的镜头都是 Z CAM E2-F6拍摄。说来也巧,这个作者刚买 Z CAM E2 不久,就拿去拍摄火箭发射了,正好这个素材也是120帧拍摄的,所以我们就和作者沟通后选用了这个素材,可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了。

在厄瓜多尔拍野生动物的时候,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干扰到动物。在从厄瓜多尔进到加拉帕戈斯群岛之前,需要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安检,安检不仅会看你身上带了什么,还会检查你的鞋子底下会不会有岛外的植被;在面临动物的时候也会如此,导游会一直讲到不能惊扰到这些动物,在拍摄的时候全程只能蹑手蹑脚,不能打扰到动物睡觉,更不能碰到这些动物,尤其是不能给动物喂食,更不能用其他的方式惊吓到动物。

大海是物种真正的起源,加拉帕戈斯群岛更是启发了达尔文关于进化论的思考的地方,我们就想拍到有关物种起源的画面。所以,我们选定了蜥蜴入水的镜头。但是,拍蜥蜴和拍蜂鸟不太一样,蜥蜴是冷血动物,它需要温暖,喜欢在岩石上晒太阳,由于水中比较寒冷,所以它在水里待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当我们看到一个蜥蜴入水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会很兴奋地抓紧时间拿机器去拍摄这些珍贵的画面。

雷特世创:可以透露下面的计划吗?有没有更多如此高规格的影片分享给大家? 


flypig:之前听到消息说,Z CAM 出了很多的配件,我还是挺想找机会试一下的。因为我们这次去厄瓜多尔的时候 Z CAM eND(Z CAM 电子减光镜)还没上市,如果当时我们能带到厄瓜多尔去拍摄,其实可以省去非常多的麻烦事。
从技术上的角度来说,120FPS 的视频会涉及视频的下变换,我们需要由120帧下变换到24帧,摄影机的开角要开到360°;但这次我们带了15-20支的镜头,在这个过程我们都知道,去换 ND 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如果当时 eND 已经上市的话可以简化很多工作,我可能会完全用 Z CAM 来拍摄。

做这种高规格的演示片的成本确实非常高,但它的成本不在于摄影机本身,而在于整个团队的配备、拍摄的难度、后期的繁杂程度,在这些要求都很高的前提下,可能真的需要商业助力才会再次做这种类型的演示片,最主要还是要看还机会吧。

雷特世创:非常感谢飞猪老师的分享。喜欢飞猪老师作品的小伙伴,可以在新浪微博上关注@flypig。

【专访flypig】4K 120FPS HDR下的厄瓜多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