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院)高分学姐考研备考经验分享
本站法律顾问郑重声明:本文章为原创,版权在格瑞斯教育旗下天津考研网,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目的复制与传播!
各位研友大家好,由天津考研网组织的在读学长学姐团队为大家提供考研专业课备考经验分享,接下来我们给学弟学妹们讲解一下南开大学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院)的考研整体概况和备考策略。
一、院系及专业介绍
学院概况: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成立于1993年,是南开大学留学生教育的重点单位之一,是国家批准的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八大基地之一,与多个国外孔子学院建立合作关系,遍布英国、葡萄牙、美国、巴西、日本等国家,为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学院每年都会公派研究生出国做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近年来该项目也面向学硕招募。
专业设置:汉院专业广泛,可分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学、文化三个主流方向,语言学下包括实验语音学、心理语言学、方言语法、方言音韵、现代汉语语法学、词汇学、语料库语言学、文字学等。
培养方式:学硕学制三年(提供住宿,三人间),第一年进行专业课学习,第二年实习,第三年撰写毕业论文;专硕学制两年(不提供住宿),第一年专业课学习,第二年实习并撰写毕业论文;学硕和专硕都可在第一年学习结束后申请出国做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志愿时长一年,需休学,回国后继续完成剩余学习。
二、导师信息及研究方向
郭利霞: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方言语法,代表著作:《近代汉语官话方言域外文献集成》
郭继懋: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法,代表著作:《汉语句法论集》《从功能差异看组合差异》
王吉辉: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词汇学,代表著作:《固定语研究》
温宝莹: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语音学,代表著作:《汉语语音习得研究》
夏全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代表著作:《实验语言学初探》
刘春陶: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方言音韵学,代表著作:《海南三亚崖城军话源流研究》
三、报考录取比例

报考人数逐年增长,但招生名额变化不大,2023年复试线375分,统招名额9个,但无人上线,考研难度逐年上升,竞争压力有所增加。
四、参考用书及复习资料
(1)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概论》王红旗,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概论》崔希亮,商务印书馆
(2)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
《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南开大学出版社
(3)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一、二册)王力,中华书局
《古代汉语基础》施向东、冉启斌,北京大学出版社
《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洪波,高等教育出版社
(4)课外参考书
《语法讲义》《语法答问》朱德熙 商务印书馆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刘珣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西方语言学流派》(修订版)刘润请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五版)陆俭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5)红宝书系列资料:学长学姐整理的知识点笔记以及历年真题和答案,冲刺阶段可以使用红宝卷,查漏补缺。
五、复习建议及指导
第一轮:主攻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做好习题巩固和笔记整理,定期总结。
第二轮:主攻对外汉语教学引论、西方语言学流派、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语法讲义,拓宽视野;练习真题,多查资料。
第三轮:复习巩固,全面总结,从点到面;关注热点
六、试卷整体分析
现代汉语(90分)
(一)题型设置(以2023年为例)
1、名词解释:20分,5*4分
2、分析题:40分,4*10分
3、论述题:30分,2*15分
现代汉语题型较为稳定,一般以名词解释、简答、分析、论述为主,每年会出现细微变化。
(二)考试难度
现代汉语难度中等,所考内容较为基础,除课本知识外,易涉及学术热点问题。注重考察现代汉语基本知识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古代汉语(60分)
(一)题型设置(以2022年为例)
1、简答题:15分,5分*3
2、解释字义:8分
3、通假字:4分
4、《氓》大意及韵脚:9分
5、断句及翻译:24分
古汉所考内容主要涉及通论知识、常见古代汉语语法现象、字形与六书的识别、字词翻译、断句及翻译,其中断句及翻译在古汉中所占比重最高,几乎每年必考。
(二)考试难度
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古代汉语难度略高,重在平时的积累与训练。
语言学概论(150分)
(一)题型设置(以2023年为例)
1、一至三题:30分,每题10分
2、四至五题:30分,每题15分
3、六至七题:40分,每题20分
4、八至九题:50分,每题25分
语言学概论往年以名词解释、简答、分析、论述为主,从2021年开始,题型出现较大变化,以论述为主,题量减少,单个题分值提高。
(二)考试难度
在三门课中,语言学概论难度最高,所涉内容很广,除课本知识以外,还涉及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学流派、导师学术研究热点等问题,备考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