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
文字对我来说,就像冬日的暖阳,虽然不足以融化冰雪,但足够将我的世界点亮。
——题记
我认为一个拿着最低生活保障的居住在偏远市郊家庭会是一片灰暗,匮乏的资源和压抑的环境就是曾经最现实的写照。我们属于这座城市,可我们却被他孤立在外。
我儿时当然不会想这么多,只是觉得其他朋友不用像我一样每次回家都要走一个多小时,比我有更多的玩具,身边的人被家长逼着学画画,学乐器,而我很想学,父母却从不向我提起。
我也曾不懂事儿的向父母要过,现在想想,也许当初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母亲,以至于如今我和母亲对话,她都会说,感觉我小时候教育耽误了很多。可是大了谁不知道,生活谁又说得清,家庭的问题是压在每一个成员身上的重担,有福有难需要的是同舟共济,而不是互相责难。
这也导致了我有些自卑,我没上过幼儿园,直接去小学后在班里里也没有什么存在感。我也很羡慕那些被表扬的同学,获奖的同学,当干部的同学。
就在这时,第一缕阳光照射了进来。
记得大概是四年级的作文课上,班主任问我有没有在课外班学过作文写作,描写的很好。
因为儿时几乎没有朋友,更不要说什么电脑什么的,能帮助我打发时间的,只有书。
而我的父母,也酷爱读书,儿时印象最深的情景,就是一家人冬天回家后冻得直哆嗦却每个人拿本书在炕上看(有电视但是用的是小卫星,信号很差)。所以家境虽然不怎么好,但是我书还是没少看。
当时班主任让我在全班面前读我的作文,还一边讲解我的写作手法和优秀的句子。可能现在看来简直不值一提,但是对于自卑惯了的一个小学生来说,黑白色的世界,渐渐有了色彩。
而后直到毕业,我都是这样一个角色。
然而我本以为的会改变的初中生活,却让这本该苏春的世界,骤然进入寒冬。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最喜欢欺负别人的时候,这个时候,一个不爱说话的,有点自卑的,而且成绩好总被家长用他来说自己的人, 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这就是校园霸凌,这陪了我初中整整三年,偏偏这时这个人还喜欢一个女孩,自然被那个女孩当着全班的面臭骂了一顿。
现在想想这件事也不怪那个女孩,是我太不自量力了。
可在这时,我的作文,反而更加长进了,语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全学年的当做范文指导,也让其他班级的人都知道了我的存在,但是我宁可他们不去了解我的存在,因为初中时代是不会有一个人为受霸凌之人发声的,当身边的人都在做 一件事,都在说一件事,绝大多数人就会这么认为。
但是不可厚非的,伴随着我的知名度,我在学生眼里依然 除了受霸凌者,又多了一个身份:很会写作的受霸凌者。
如果问我现在怎么看那段时间,我只能说大多数的,都原谅了。因为我高一时过生日,礼物堆满了班级的两个阳台,我高中时不怎么社交,绝大多数的礼物,都是人们对于当初 的恶语相向的寥寥歉意。
而我刚入高中,因为画画和写文章,成为了班级里面的宣传委员。
初中同学们仿佛一夜间都长大了,大家再见了我,要么好似没有初中这段经历一般的,要么对我的格外的友善,反正大家绝口不提我初中时候的事儿,所以在高中的同学眼里我就是一个,写文章很好的人,这一个印象。
因为没了初中的顾忌,我对于写作更加纯熟了起来,班级的屋里屋外的板报上写着的署着我名字的小诗,班会上我独自上台朗诵的自己创作的诗,语文老师请我帮语文组写教案上的仿句题的例句等等。
同时我也开始作为班级的领颂,在各个场合领颂 。这时,我觉得自己好像不再是那个骨感的社会边缘的人,甚至是突然被曳入了社会的正中心,我突然变成了曾经对我们家视若罔闻的亲戚们的谈资,父母的亲朋在我父母面前盛赞我的时候我看得到父母会心的笑容。
就这样为了解决家境问题,父母拿起行囊外出打工,我交由祖父母照顾,就这样,文字直接的改变了我整个的人生。
大学,我在曲艺团,广播站,分别当上了团长部长,比起原来的自卑内向现在反而有些话痨。
当然兼职期间也做了游戏公众号的实习主编,那同样是难得的回忆。
虽然在网上,大家不像当初在学校那样的喜欢看我的文章,但是我的一生,早已与文字结缘。
正如我当时对b站最开始关注我的【仰望星空】 说的那样,只要还有一个人在看,我就会笔耕不辍。感谢每一个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