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大佬的详情页最大的差距,并不在技法【杰视帮】
当你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恭喜,各位都成功熬过了双十一的海量设计项目。

但也祝福你们,因为接踵而来的,就是双十二、双旦节以及年货节的年末疯狂了。

最后这两个月我们往往在甲方鞭挞与运营催促的夹缝中生存,经常被怼到怀疑人生:
“我自认技法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我设计的详情页总是被打回重做?”
翻看我们的站酷,相信在技法上很多同学已经逐渐接近甚至超越了我们的页面水平。

那为什么拿着自信满满的作品,依然没法冲破甲方紧闭的心门?

作为一个技法无限趋近于0的战五渣,今天就从设计技法之外的角度跟大家聊聊,
如何在逻辑层面做好一张详情页。
在弄清怎么做之前先弄清为什么。我们先要搞明白,主图和详情页的作用是什么。


首先,是产品主图。
产品KV,作为一个产品的门面,并不只是作为一个花瓶撑场面。

好的主图是吸引客户的第一标准。
一张主图是否优秀的市场评判标准在于它是否能在两秒不到的时间里一击命中消费者内心,让消费者驻足停留,甚至形成最直接的转化。

而除此之外,主图的设计还有一个目的:
诱导潜在消费者去看产品的详情页。
之前也聊过,国内和国外的消费环境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相较于国外的清单式购买,国内更看重一个购物时【逛】的氛围。

这个氛围不仅发酵在线下购物,线上购物同样如此。
90%以上的用户点开淘宝往往没有什么明确的购买清单,并没有说我今天就用50块的兰博基尼优惠券买一辆蓝色的兰博基尼,买完就关闭淘宝。

大部分人打开淘宝的目的几乎和打开抖音的目的是一样的:
消磨时间。
就这么漫无目的刷啊刷,如果有吸引我的,就点进去看看;没有,也无伤大雅。
要的,就是古代帝王翻牌的满足感,讲究。

面对这部分讲究的消费者,要把他们转化成实打实的顾客,靠主图吸引他们点击就成了引发购物行为的第一步。
但这充其量完成了20%,要真正实现购物行为,更重要的,还是用详情页勾引消费者的手指戳戳点点,把钱包里的钱交出来。

所以,详情页的实质目的也呼之欲出了:
打消潜在消费者的焦虑。
换个更直白的说法,就是运营整天挂在嘴边的,提高转化率。
我们设计详情页的对标观众,不是同行设计师,不是店铺的死忠粉,更不是运营或者老板,是那群飘忽不定,可买可不买的【薛定谔型】消费者。

好,现在让我们放窄视野,这部分的用户,焦虑在哪里,犹豫在哪里?
产品质量如何?
产品竞争力在哪里?
产品相对价格如何?
产品功能性如何?
... ...
上述这些让潜在消费者摇摆不定的疑问,不正是产品详情页中应该逐个解答的问题吗?
你看,详情页的内容铺排不就敲定了?

OK。内容解决了,我们再来思考,怎样把这些内容排列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层层递进,诱人深入,最终达成购买的详情页?
现在市场上主流的详情页通常含10-15屏的内容,而根据大多数人的记忆习惯,最容易形成的记忆点往往在首尾的内容上。
所以,作为详情页的门面,首屏就显得重中之重。
首屏的设计往往有两种方式:直击痛点的发问和直铺功能的陈列。
在护肤品的详情页里经常能看到直击痛点式的首屏:

“皮肤干?”、“皮肤油?”、“肤色黯沉?”这类的灵魂发问往往能直击消费者的内心。
“卧槽,你在监视我?”
产生了这种动摇的好奇,消费者们也就顺其自然地接着往下看了,同时会产生很深刻的记忆:
“或许接下来会解决我的皮肤问题?”

根据痛点罗列产品功能卖点同样也是首屏的惯用手法。
比如惠普游戏本的详情页首屏:

针对游戏玩家最关心的三大参数:cpu、显卡和屏幕做出了最直接的解答,最直接地留住了潜在人群。
值得一提的是,惠普这款笔记本的详情页首屏考虑到不是所有玩家都认识硬件的型号,所以并行了一种更直白的方式。
这台电脑,玩逆水寒,贼流畅。

不论是设计病毒式传播文案,还是编一段能加深记忆的口号,亦或是运用数字、符号、联想化思维等方式,首屏的目的只有一个:
吸引关注,吊住胃口。

同样,开头把胃口吊起来了,中间的部分也要环环相扣。
有些朋友往往虎头蛇尾,10天的项目有9天都在抠首屏的细节,后面的内容草草了事。
这很容易给好不容易勾起兴趣的消费者形成产品空有一身华丽外壳的暗示,对产品的好感度大打折扣。

一款优秀详情页的中部,需要呈现给消费者的只有一点:
产品价值。
这个价值包括产品本身,产品的卖点、功能性、相对价格、参数以及其独有竞争力...
如果难以拿捏这些要点的孰轻孰重,不妨以首屏展现的痛点或功能性为核心,依次展开讲解,加强每一屏之间的逻辑性与通畅感。
光说不练假把式,空有文字的逼逼叨叨难免显得有些乏味,在这里,我们以外星人电脑的详情页为例做个赏析(别问为什么,问就是喜欢但买不起!)

首屏基于外星人一如既往强悍性能,又增加了全新的slogen——“让想象力再飞一点”,突出新一代产品性能的更进一步;
同时,超轻悍的标语也打破了外星人长久以来给人“笨重”的感受,和主观印象实现鲜明反差,引发潜在用户的阅读欲望。

吸引了足够的关注后,紧接着直接放出产品的核心参数与卖点,让人一眼就明白,这电脑配置,够烧(sao)!

接下来的中间部分,就是对功能性这一块的展开式讲解,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电脑小能手,直观的展示必不可少。

同时,还拓展了其他卖点,比如无色差的屏幕和完整的生态系统。

只要是自身的优点,大可一一罗列出来,但一定要根据受众注意一个主次关系。
外星人的潜在消费者大多是游戏发烧友,相较于炫酷的跑马灯,这类消费者更在乎的是显卡与CPU等于游戏有直接关联的内容。
所以这类详情页的前半部分大多是对性能的展现,后半部分才开始对绚丽的外观与完整的生态链做宣传。


其实到这里还远没有结束,最后是详情页升华情绪的杀招,刺激消费者购买欲的失乐园——尾屏。
尾屏的目的更加简单粗暴给我买!
首屏的诱敌深入和中部的全面狙击,一套组合拳之后不能学马大师传统武德点到为止,完成K.O.的上勾拳可要交给尾屏好好完成。

为什么选择我们?为什么现在选择我们?能否一锤定音,就看尾屏的水准了。

前面的部分都是在将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无限胀大,而尾屏的作用更像是将无限胀大的购买欲压缩于一点后,再猛地喷涌出来。
买吧!不仅是买,而且是现在就买!
要做到这样的升华效果,就需要设计者呼应首屏的痛点,进一步放大痛点,一针见血,给出当下购买的必要性。


讲了这么多,突然发现,我们好像默认了我们可以精准找到主产品的痛点与卖点。
如果找不到产品痛点怎么办?
给大家分享一个合理摸鱼的技巧:逛淘宝。
很多朋友已经学会了参考同类竞品的设计风格来决定自己详情页的风格走向。

其实,痛点同样可以靠同类参考。
在淘宝的商品页面下方,有一个【问大家】的栏目,很多买家会在其中询问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收集起来,不正是同类产品最被关注的痛点吗?

当然了,收集时要排除一些搞节目效果的。

好,设计详情页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了,现在知道如何下手了吧,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把运营做服!


什么?还想更进一步学习详情页的亿点点小细节?
设计师与详情页爱恨情仇,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
想培养商业逻辑,进阶自己技法的同学可以考虑我们~


过去,我们在做设计时,往往觉得详情页的逻辑和铺排是AE与策划的工作。
现在,随着工作难度与工作节奏的加快,后浪涌现与人工AI的发展要求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止与技法上的卓越,更是在整体的设计上有洞穿市场的前瞻性。

在越来越多的页面一味追求华而不实特效氛围下,一款内容清晰,逻辑明了的详情页更显得弥足珍贵。
不要舍本逐末于软件与科技的较真里,一个设计师最大最锋利的武器永远是自己的头脑,不要变成没有感情的做图机器。
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挖掘客户真正想看的亿点点细节,才是一个设计师的价值所在。

卓越的电商设计师,难以成为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但一定是一位洞悉市场的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