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演讲作业,但是是整活与专业对口

[文中有一部分借鉴了一下虾哥6419次的视频,文案写的特棒!]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本文跟6437/8没啥关系主要写小票车和扶贫]

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中国声音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这是明朝思想家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写到的,意思是说我们在富贵的环境中,要知道贫穷困苦人家的艰难。如今高铁的票价已经堪比飞机,很多人付不起这个对他们来说昂贵的价格,所以绝大多数农民、工人和低收入群体仍然会选择票价便宜的低等级列车。国铁既考虑到了城市中高速移动的需求增加了高铁车次,也不忘人民,保留了一批在全国列车中速度最慢、设施最少的扶贫小慢车。
不是因为它是扶贫车所以差,也不是因为差所以就用来扶贫,这些车早在几十年前就奔跑在了铁路上,车厢是最老的那种没有空调的非空绿皮车,1块钱的票价很对得起这样的环境。在这些扶贫慢车行驶的线路上,可能只有它这一趟客运列车,有的可能还是沿线群众唯一的出行方式,停靠的小车站能小到只是几块石头做标记或者干脆就是一片空地的乘降所。为了方便乘客上下车,列车并不会严格按照时刻表运行,当客流大时会等乘客都上车后才发车,而一些小站则可以“先上车后买票”,最低一块钱的车票就像公交车一样便宜。

几块钱的车票不多,就算客流爆满也不一定能回得来本,这些绿皮车在今天完全是亏本运营,一趟车下来的车票钱甚至都不够支付机车燃油费。国铁自创建以来就秉持“人民铁道为人民”的理念在扶贫为民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大凉山地区,当地的铁路部门为了能让村民带牲口上车专门改装了一些车厢用于动物运输,在贵州,车厢变成了菜市场,客运组在车厢里贴起了卖菜告示,拆除了几排座椅为村民存放或售卖自己的山货腾地方,小慢车为山区百姓带来了生意,带他们走向致富路。
有人说,脱贫就是要更富、更快、更高效,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发展快固然是件好事,一些非空绿皮升级成为了更快更舒适的空调车或者动车,但是即使我们能付得起几十块钱的车票,对于成渝线山区带牲口乘车的山民,燕山深处背山货赶集的农民还有大兴安岭林场的职工来说,出行的路将会变得更加艰难。所以,我们的铁路不只有京沪高速线350千米每小时的智能动车组,也有着以120千米每小时蜿蜒在山间的非空老绿皮,这些或快或慢的车共同组成了营业里程达14.6万公里的中国铁路。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论语》中孔子的志向,我想这就是中国铁路给百姓带来的幸福,住高楼大厦和享荣华富贵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准,幸福也可以是山间绿皮车里的人间烟火。
文章写的不好,将就看吧,下边附赠两张烂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