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餐能成为风靡全球的高端餐饮?【食录】

【为什么法餐能成为风靡全球的高端餐饮?】


被迫改变饮食习惯
00:50
- 远征:公元前58年——公元前51年,凯撒发动8次远征,将高卢【包括现在法国地盘】纳入罗马版图
- 高卢饮食习惯:烤肉、面包、啤酒
- 被改造:模仿罗马饮食习惯【鹰嘴豆粥、烤鱼、烤蜗牛、各种瓜式蔬菜】
- 引入:波尔多地区引入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

转变
01:41
- 饮食习惯:17世纪中起的晚膳,任然用煎烤炖煮的老传统,重盐重酸,花里胡哨的的香料

- 改革前奏:1666年法国诗人布瓦洛《怪异的饭菜》抨击滥用香料,备菜繁杂;提倡原汁原味,即法兰西烹饪

- 法兰西烹饪:对意式烹饪做减法和加法,出于政治目的,必须剔除意大利和中世纪的烙印
烹饪方式减法
- 做法:终结滥用香料的传统,因航海大发现,香料逐渐平民化,肉桂、丁香、肉豆蔻、生姜逐渐被摒弃
- 改革:路易十四的厨师开始,很少使用香料,仅用一些本土的迷迭香、黑松露、百里香、桂叶等
当时观点
- 东方香料是“食物的谎言”,掩盖食材自身的原味;
- 从食物中凝练出的汤汁才是最好的调味品;
- 路易十五御厨总管索瓦•莫兰“新烹饪的技巧在于获取食物中营养而不油腻的汁液,几种食物混在一起烹调,每一种食物的味道都能品尝出来。”

烹饪方式加法
- 耗费好几个钟头熬制浓汤,用火腿汁、蘑菇汁、奶油汁、牛肉高汤来增香
- 加热成橙红色的黄油来增色,黄油取代盐和糖

- 记载:1674年《烹饪艺术》55%的菜式和80%的汤汁都含有黄油
- 烹饪突破:挖掘新食材
- 新食材:中世纪忽视的食材;航海时代带来的新物种
新食材新尝试
- 鹅肝被引入路易十六的宫廷
- 路易十四喜欢吃蔬菜,对豌豆和花椰菜更加,在凡尔赛宫开垦出法国第一蔬菜“种植基地”
改变烹饪方式
- 炖煮由瓦罐烧煮改为方砖灶炉

- 法餐形成本地特有风格:松露、鹅肝、牡蛎、红酒

改革的阻力
06:12
- 改革初期:在欧洲宫廷不受待见,路易十四表妹帕拉蒂公主也表示不接受法餐

局面扭转
- 旧时代的【君主胡吃海塞表示国力强盛】权力表形式逐渐转变
- 面对新贵和资产阶级的权力僭越,皇室开始围绕食物创造系统化、艺术化的餐桌礼仪

新的餐桌礼仪
- 禁止:18世纪开始全面禁止用手抓去食物
- 用餐工具:餐叉叉取食物
- 用餐种类:浓汤、头盘、烤肉配蔬菜、中间菜、尾食五道
- 摆放位置:菜品必须对齐

- 摆放形式:方形、菱形、人字形、金字塔形


- 用餐方式:分餐制流行
- 餐盘材质:因战争原因,贵金属可作为军饷,当时瓷器广泛使用,
- 官窑诞生:法国官窑塞弗尔制造与利摩日制造

影响
- 餐盘的数量增加,盘中食物逐渐减少,同时餐盘精致的花纹,让盘中食物更少,孕育出法式装盘
- 逐渐由滑稽式表演转为交响乐式的琴师奏乐
- 皇室用新的身份和制度抵抗新兴资产阶级的权力僭越
- 精致优雅的法餐也逐渐流行于欧洲宫廷


烹饪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
09:10
皇室开支
- 1686年凡尔赛宫的膳食开支达到103.37万利弗,约为4.1亿
- 对比2021年度英国王室总开支7.2亿

- 18世纪末严重的旱灾,暴露了波旁王朝财政困境
- 土地颗粒无收,面包价格大幅上涨

平民收支
- 1788年占家庭收入的一半
- 1789年占家庭收入的80%

革命的延续与改良
10:02
- 时间: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四年后路易十六被砍头。
延续
- 19世纪名厨安托万•卡雷姆【法餐是欧洲外交的护花使者】
- 1862年墨西哥人在战役打败了法国,庆功宴吃的是法餐

- 1889年,日本明治天皇邀请800位宾客前往东京新皇宫赴宴,餐宴为法餐

第二次烹饪革命
卡汉姆
- 《法餐烹饪技巧》规范统一法餐理念
- 汉姆提出德国酱、白酱、褐酱、丝绒浓酱,四大母酱
- 通过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汲取灵感,创造处多层结构的大型蛋糕


艾斯考菲尔
- 古典法餐接轨现代的引路人
- 发展出五大母酱,荷兰酱、贝夏酱、褐酱、丝绒浓酱、番茄酱
- 借鉴工厂流水线,创造“烹饪生产线”流程,厨师有固定的任务

影响
- 打入欧美各国上流社会
- 延续优雅和传统,更加系统化、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
- 法餐的需求和法餐厨师的地位在全球也不断提升
风靡的原因
- 将用餐者的身份、社会中的位置以及所处社会在世界中的位置划分开

素材和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