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大马凤主任:经常情绪低落就是得了抑郁症吗?

个人简介:
太原科大门诊主任,原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科主任,曾进修于中国医科大学心理科主任,从事精神科临床诊疗工作近30年,具有扎实的精神科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精神科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能精准诊断和治疗。多年来潜心研究,博采众芳,积淀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擅长运用传统中医诊疗技术与现代医学、心理学相结合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疑难精神疾病,疗效显著。获省级课题一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迄今为止,通过科学检查规范治疗已使众多患者恢复精神健康并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擅长领域:
擅长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治疗,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因不明、长期服药、复杂疑难性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和治疗方法。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再拆穿,抑郁症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抑郁症患者会感到疲惫、悲伤、空虚、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很多人深陷其中,痛苦不堪,甚至因抑郁而自杀。
现代人常常因压力或某些事情而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心情烦躁。
“医生我是得了抑郁症了吗?”经常有患者咨询类似问题。

如何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区别正常的抑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有无原因
正常人的情绪抑郁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的,即“事出有因”。
而抑郁症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精神刺激因素,但是常常有外人难以理解的不开心,给人“小题大做”的感觉。
2.持续时间
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的时限性,通常是短期性的,人们通常通过自我调适可以缓解。
而抑郁症的抑郁症状常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加重恶化,抑郁症的症状往往超过两周,有的超过一个月,甚至数月。
3.严重程度
前者忧郁程度较轻,后者程度严重,并且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更有甚者可能产生严重的消极自杀言语及行为。
4.症状表现
抑郁症往往伴有明显的躯体性症状和精神病性症状,如持续的顽固失眠、多种心理行为异常,同时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的不适感,检查又无异常,以上这些均是抑郁症的常见征象。
5.变化规律
典型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的变化规律。
许多病人常说,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因而不少病人在此时常常有自杀身亡的念头。
下午3~4时以后,患者的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没有毛病了。次晨又陷入病态忧郁的难熬时光。
6.发作倾向及家族病史
抑郁症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多反复发作,有既往史可供印证。此外抑郁症患者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史或类似的情感障碍发作史。
抑郁症发作主要表现
抑郁症可以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以下是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主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