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 电负性及其应用

(关注我更多笔记不走丢~)
电负性
元素相互化合,可理解为原子之间产生化学作用力,形象地叫做化学键,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电负性的概念是由美国化学家鲍林提出的,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鲍林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理论计算,以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一般来说,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
电负性的大小也可以作为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他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