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铃木?“东瀛宝马”在华处境尴尬

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经创造了连续12个月下跌的“伟大”记录,销量不见起色,各种传闻倒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近日,网上有消息指出一汽马自达将会在现款车型生命周期结束之后退市,旗下车型的生产将转移到长安马自达。

一汽马自达只能销售,不能生产
一汽马自达,其实是一家非常尴尬的合资公司。一汽与马自达的合作仅局限于技术和销售,双方的合资公司没有整车生产资质。一汽轿车最早于2003年通过技术合作的方式引进马自达6轿车在一汽轿车长春工厂投产。
一汽与马自达2005年合资成立了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但这是一家没有整车生产资质的销售公司,故而在业务开展上很难掌握主导权。近年来马自达与一汽曾多次谈判,想要成立具有生产资质的合资公司,从而打破一汽轿车代工的局面,但这一谈判并未达成。

阿特兹“运动中级车”的定位其实很尴尬
在停产马自达CX-7、马自达6、马自达8以及马自达睿翼四款车型后,一汽马自达目前在售车型仅有CX-4和阿特兹两款,在市场上的存在感已经微乎其微。2018年一汽马自达销量为108,436台,同比下滑12.3%;今年1-4月一汽马自达销量为26,061台,同比下滑37%。
在竞争已经白热化的中国车市,敢于打造如此单一产品线的车企,除了马自达,恐怕也找不出第二家。一汽马自达公关传播室主任徐展威回应网上退市传闻称:“假的!我们正要官方辟谣,是这家自媒体断章取义,根本没有这回事。”

对比一下隔壁本田雅阁和丰田凯美瑞单一车型的月销量,一汽马自达能不着急吗?
不管一汽马自达是不是真的要退市,它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相比之下,难兄难弟长安马自达也好不到哪里。被寄予厚望的长安马自达CX-8四月份销量仅为89辆,今年前四个月的累计销量也不过591辆,CX-8面临着停产的风险。
2019年1-4月,马自达累计销量69,385台,同比则下滑32%。针对销量的持续下滑,马自达中国公关部部长晏兴隆表示,马自达的整体战略是不会变的,不以销量论英雄,更不会降价。

如果不降价,就只能让销量下降
中国汽车市场活跃着200多个汽车品牌,蛋糕只有这么大,有人多吃一口,必然有人会少吃一口,而坚持不打价格战的马自达,无疑是把自己的那一口拱手让人。虽然马自达官方声称不打价格战,但旗下的经销商却坐不住了,已经有多家长安马自达经销商对CX-8进行降价销售,降幅均在一万以上,而随着“国六”临近,阿特兹的价格也出现了大跳水。


说好的不降价呢?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长安马自达执行副总裁付远洪在面对销量下降的质疑时表示:“我们深感产品在营销层面有所欠缺,接下来要加强这方面,将产品价值传递给用户,也会努力让经销商不管从提高车型的保值率、售前售后的服务等方面最大化地提升。”也就是说,付远洪认为长安马自达的销量下降罪在营销。
但这个锅实在不该营销来背,反倒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身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马自达在造车理念上一直追求极致的运动化,甚至为此牺牲了一部分车辆的舒适性和乘坐空间,但在更看重实用性的中国市场,运动从来只是加分项,而不是决定购买项。

昂克赛拉的舒适性和空间大小都不能让用户满意
即便是个性化极强的奔驰宝马,也在不断迎合市场需求,这一点从不断加长的轴距以及前驱车型的推出都能看出一些端倪。企业终究是要盈利的,不赚钱的企业哪里有资本强调自己的独树一帜?
在马自达之前,铃木也很执拗,坚持为喜欢大空间的中国消费者提供空间局促的小型车,结果与市场背离,最终销量下滑严重,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铃木的前车之鉴依旧警钟长鸣,马自达为何充耳不闻?

铃木众多车型当中没有一款超越紧凑级的
也许有人觉得马自达的坚持难能可贵,但如果这份坚持导致马自达销量持续下跌,甚至面临着退市的风险,那这份坚持又有什么意义呢?中国汽车市场的洗牌已经开始,强势品牌必定越强,小众品牌必将面临生死考验。
面对销量持续下跌的困窘局面,马自达一直在强调价值营销,却从来不敢正视自身产品存在的短板,与其说是对运动的坚持,倒不如说是腐朽的固执。而经销商对于旗舰车型CX-8的降价,让马自达的价值营销成了黄粱一梦。马自达会是下一个铃木吗?起码现在看起来很有可能。

固执,对马自达来说或许不是一件好事
我们在这
汽车头条 |今日头条 | 一点资讯| 微博 | 企鹅号 | 搜狐号 |
网易号 | 车家号 | 大鱼号 |Bilibili|喜马拉雅|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