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应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不应持有偏见

2023-03-13 02:43 作者:bili_95177177973  | 我要投稿

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医药越来越受到西医同道的关注,“西医学习中医”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这不仅有利于中医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也有利于中西医团结协作,但在此过程中也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西学中”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应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不应持有偏见。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医、西医对疾病的认识与诊治存在差异。前者注重整体、宏观,讲究辨证论治;后者注重局部、微观,重视逻辑推理。“西学中”人员一般已经具备良好的西医基础,对疾病的诊治有一套成熟且规范的思路与方法,可是面对相对深奥的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辨证”,常常心中持有偏见,不利于中医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第一条 符合《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原卫生部令第4号)和《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原卫生部令第52号)有关规定。 


第二条 试用机构是指符合《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第三条 试用期考核证明

在上班期间发现了很多疾病,并翻阅了很多参考书,不懂的也经常请教上级医师,但是在日常诊疗中发现,仍有很多疾病根本治不好。所以医学里有句话很出名—著名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有时是安慰。那有没有更好更先进的治疗技术呢?几年后,带着强烈的上进心,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刚开始去学习时,感觉大院里面的检查很先进,有脑电图,有血管造影,有核磁共振,有全身CT骨骼检查,有放疗,化疗,靶向肿瘤治疗,支架足植入术等。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但后来发现濠头是很大,但是现实意义却不大。怎么说呢,现在你去大医院看一看,你慢性咽炎了,慢性鼻炎了,慢性咳嗽了,慢性皮肤病,慢性哮喘了,慢性关节痛了,包括风湿类风湿关节痛,你去那里治照样治不好。


平时普通的抽筋吧,一般就是补钙,维生素D剂还有其他新药类似补钙的,但是很多人吃了还是抽。还有很多内科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病都是终身服药,一停都不行了。


而刚才说的高血压,糖尿病一直坚持吃药了,就能预防那些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吗,高血压那些吃药了,就得真的能预防脑血管脑疾病了吗,不能。


大病如癌症能治好吗,不能,而且多数放化疗之后生活质量更差。西医说白了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他不会去寻求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而是研究生病后的病理改变。


(一)报名时考生应当提交与报考类别相一致的试用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



应届毕业生报名时应当提交试用机构出具的试用证明,并于当年8月31日前提交试用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



考生报考时应当在与报考类别相一致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试用时间或累计(含多个机构)试用时间满1年。

”笔者认为,“西学中”人员首先应当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对中医药存有尊崇之心,在临床工作中做到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特别在中医优势病种方面,尽量运用中医药诊疗手段。有的患者在治疗时,即使开始效果欠佳,也要积极寻找原因,与中医同道一起交流、探讨,而不应一遇到困难便“改旗易帜”。

  应夯实中医药理论基础,不应浅尝辄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打好中医药理论基础,并且在临床上能够灵活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论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莎士比亚也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西学中”人员要培养学习中医药的兴趣,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笔者认为,期间应以跟名师抄方为契机,在临床上观察疗效,以行之有效的医案为切入点,将临床实践转化为理论,再将理论反复温习,由浅入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能够早日入门。但是,许多“西学中”人员常常喜欢寻求老师的验方、名方,希望能够达到快速入门的目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学贵有恒”,惟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学习才能夯实基础,否则便会“欲速则不达”。


应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不应持有偏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