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该如何评价一款“意识流”作品的世界观架构

2021-03-28 12:04 作者:響_Mechoes  | 我要投稿

在《虚拟世界的世界观架构如何才能显得真实?》一文中,我概述了虚拟世界的世界观塑造应该做到哪些方面,以显得更加真实。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一款“非意识流”的作品之上的逻辑,对于一款“意识流”的作品,我们更应该从其表达特殊性入手去建立世界观的评价体系。


一、世界观为“意识流”服务: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在“意识流”的作品中,构建拟真的虚拟世界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人物的意识与情感的发展变化才是主轴。尽管在《哈利波特》中也存在诸如“爱的魔法”之类带有唯心的要素,但《哈利波特》整体上仍然属于“非意识流”的异世界作品,J·K·罗琳在书中尽可能构建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巫师世界体系,比如现代巫师也需要到专门学校学习魔法,也需要为考试就业而发愁。

而在《EVA》这样的作品中,“意识流”的部分就相当的明显了,具体来说就是“小孩才能驾驶驱动的战斗兵器”,“神秘而异常强大的使徒”等等这样的要素体现,在《EVA》中每一次的使徒来袭都有可能导致人类灭绝,而关键的战斗兵器EVA却又掌握在几个情绪极度不稳定的孩子手里,使得动画最后呈现出的效果既虚幻难以令人信服,却又充满张力魄力十足。尽管对于许多看似不合理的要素动画都有着看似合理的解释,但总体上像《EVA》这样的“意识流”作品,世界观的塑造是为“意识流”的主体内容而服务的,所以其真实性要排到第二位。

所以相比较于“非意识流”的作品,我们不应该对“意识流”作品世界观塑造的真实性有过多的苛求,而应该着重评价其对“意识流”内容服务的衬托功能。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发电设施一般都会远离市中心,但在《最终幻想7》中米德加城市在居民生活区周围放满了发电设施魔晄炉,其目的在于将巨大的工业设施与普通民居放在在一起形成视觉反差,强化高科技低生活的朋克要素。


二、“要素明示”的作用:

虽然说“意识流”作品有其表达上的特殊性,我们不应该单从世界观塑造的真实性来评判其世界观塑造的水平,但很多时候“意识流”的要素往往是广泛存在于文艺作品中的,“意识流”与“非意识流”的区隔很多时候并不是那样明晰。所以这里我希望提出“要素明示”与“要素暗示”的概念,以更好将“意识流”作品与“非意识流”作品做区分。

好的“意识流”作品会在一开始就强化和异化作品中的部分要素,例如《EVA》中的“红色海洋”,《进击的巨人》中的“高墙”,从作品的最开始就“明示”观众其所塑造世界的异常。而在“非意识流”作品中,虽然一些描写异世界的作品在开始同样会使用到要素强化与要素异化的做法,但是区别于“明示”其做法更接近于“暗示”,例如在《哈利波特》开始时会以麻瓜的视角描绘神秘人倒台后的变化,之后哈利波特童年时其周围也会发生奇异现象,这些做法更倾向于以普通人视角来切入,慢慢深入异世界的世界观塑造。

所以“要素明示”与“要素暗示”是“意识流”作品和“非意识流”作品最大的区别,“非意识流”作品要塑造真实可信的异世界,通过平凡生活中的“要素暗示”来慢慢展开异世界的世界观显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在“意识流”作品中,“要素明示”能够快速在观众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为之后异常的世界与故事发展埋下种子。简单来说,面对《进击的巨人》中一个“高墙环绕”的世界,同时拥有始祖巨人的艾伦一人就可以毁灭世界,这时再去探讨设定上的合理与不合理就完全偏离了作品的“意识流”本质。

该如何评价一款“意识流”作品的世界观架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