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36 主观和客观

2023-01-09 12:22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36、主观和客观


  主观指人们的认识和思想;同主观相对的是客观,即被认识的对象。客观是不依赖于主观而独立存在的,是主观的来源;主观是客观的反映。在一定条件下主观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对客观起着决定的作用。

  客观事物总是作为过程向前发展的。任何一个过程都由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相互斗争而得到发展。人的主观反映客观也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曲折、复杂的。在革命实践中,主观同客观有时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其中有阶级的和认识的原因,如站在错误的立场上,用绝对化、简单化的方法,片面和表面地去认识客观事物,就会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要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周密思索,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才能逐步使主观符合客观,实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教员说:“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1]

  唯心主义认为主观决定客观,它夸大主观的作用,颠倒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形而上学认为主观不能反作用于客观,抹杀主观的能动作用。修正主义、机会主义都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历史上的右倾机会主义者,他们的思想落后于客观事物的发展,企图把历史车轮拉向后退;历史上的“左”倾机会主义者,他们的思想超过了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甚至把幻想当真理,把可能当现实,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鼓吹“从思想的形成过程来说,是从客观到主观”,“从办事情的过程来说,倒过来,是从主观到客观”。他完全否认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必须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把密切相联的思想形成过程和办事情的过程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这种“倒过来”的哲学,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注:

[1]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203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36 主观和客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