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靓蕾:当全职太太,是我最穷的8年

2021-12-23 15:03 作者:旺旺屋  | 我要投稿

王力宏离婚事件发酵至今;


痛骂当事人和心疼女方,似乎都显得不痛不痒。


只是我看到女方发的长文中,有这样一段内容:


李靓蕾以多年全职太太的身份,发出了一声叹息;


不仅为自己看错了丈夫而难过;


也为自己这些年的忍辱负重而不值。





因为当了全职太太,李靓蕾没有额外的收入。


用钱要看丈夫的脸色,也不敢开口说想要接济自己的父母。


她在家里的话语权越来越少;


对丈夫的不着家,也不敢置喙。


回想这些年的付出,在老公的缺席下,显得特别不值。


由此敲响了,让全职太太们“防患于未然”的警钟。





这些年,一提到“全职太太”,总是有很多话题。


先有校长张桂梅,反对女生成家后当全职太太;


后有全职太太离婚后,索要“家务补偿款”。


曾经有一对90后夫妻,决定离婚。


两人结婚五年,女方做了三年的全职太太。


在离婚诉讼中,女方提出了“家务补偿”的请求。


也就是在平分共同财产的基础上;


丈夫要对她全职三年付出的家务劳动,给出经济补偿。


最终的判决结果是,男方支付给女方,家务补偿款5万元。





此事件一出,很多网友发出质疑。


觉得,补偿太少,全职太太的付出没有被认可。


说实话,补偿这个东西确实很难被量化。


首先全职太太跟家政保姆不一样,她是这个家的主人;


在夫妻感情和睦的时候,她为家庭的所有付出,不光是为了丈夫;


也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觉得,补偿款更多的意义在于,实现离婚自由。


在财产分割之外,全职太太可以因为这个款项,去过渡到职场里;


也可以在心里上得到一些慰藉:


自己这几年的付出,并非落了个空无一物。


很多人认为,女人当全职太太,家庭一定经营得好;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如果丈夫不配合,不仅当甩手掌柜,还对内颐指气使,在外拈花惹草。


婚姻不仅不会稳定,还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再者,就算丈夫本本分分,老老实实;


全职太太要过的,还有自己这关。


就像《82年生的金智英》中的全职太太。


她的丈夫其实是个好男人,性格温和宽容,经济上压力也不算大;


但是金智英还是受不了全职太太的生活:


觉得生活的光渐渐地熄灭了,没有希望,也没有灵魂。


其实我特别能理解全职太太的焦虑。


演员刘敏涛从30岁起,当全职太太。


7年的主妇生活,她没了收入、没了自信、也没了自我。


当想吃一个冰淇淋,都要开口找丈夫要钱时;


她终于决定,终止这样一潭死水的生活。


很多人看来,全职太太最大的困局在于没有收入;


但我觉得,夫妻关系才是内在病因。


关系和睦时,“我养你”是浪漫承诺;


关系崩盘时,“被人养”是自断手脚。


只要夫妻关系出现裂痕,不论哪种身份,都难以自圆其说。


如果丈夫足够爱刘敏涛、在意她的感受;


不会连她想吃冰淇淋的心思,都察觉不到。


如果王力宏足够爱李靓蕾、想保全这个家;


不会三番两次地和异性越界,让妻子独自流泪。


我们总说,婚姻需要双方互相扶持、共同鼓励;


这里面不只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情感的。


在全职太太扛起经营日子的责任时;


职场丈夫,有没有做到感恩和怜惜。





我在瑞典旅游的时候,经常看到独自带娃的爸爸;


一手推着婴儿车,一手拎着购物袋,游刃有余。


而瑞典的女性收入,也达到了了男性的86%,居于全球前列。


你说,到底是瑞典女人能干,愿意出去工作赚钱;


还是瑞典老公负责,给了妻子选择身份的自由?


单纯谈选择,是没有什么对与错的;


我鼓励已婚女孩们努力工作,也尊重她们回归家庭的意愿。


但我害怕的,是她们没有选择的权利,而走入了一场困局。


最后外面职场回不去,家里老公不回来。


还要让“全职太太”的身份,为自己的不幸负责。


热播美剧《美国夫人》,就讲了一个替全职太太发声的故事。


她们不反对女人做哪种选择,而反对对立本身。


她们一早就意识到,保障全职太太的权益;


比不允许女性做全职太太,更有意义。



全职太太们应该负责自己的人生,也有权知晓其中的风险;


而最大的风险,不外乎是选没选对,一个可以托付终生的人。


幸福的婚姻都相同,无非是彼此体谅、付出、不离不弃。


无论是全职太太还是职场太太,她们首先都是作为一个妻子;


应当得到另一半的扶持和尊重。


如此,当我们提到全职太太时,才不会觉得这是一个高危行业。


如此,我们对婚姻本身,才会有更多的信心。

来源于:旺旺屋


李靓蕾:当全职太太,是我最穷的8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