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基础知识 | 奥尔菲


上期回顾
艺术学基础知识 | 蒂蕾西亚的乳房


科克托,法国诗人、小说家、艺术家和超现实主义戏剧大师。自少年时期就发表诗作,闻名于巴黎上层社会。戏剧、电影、绘画、散文、小说、评论样样在行,被称为“巴黎才子”。他与毕加索、纪德、布莱松等大师都有着密切的交往。深受布勒东、戴思诺等超现实主义诗人们的影响,他的创作,都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他执导了《诗人之血》、《奥尔菲的遗言》、《美女与野兽》等多部实验电影,另有诗集《阿拉丁之灯》( 1909)、独幕剧《奥尔菲》(1927)、小说《骗子手托马斯》(1923)和《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此外还有评论集和自传体散文《诗的批评》(1945)、《生存的困难》(1947)等。
科克托写过各种体裁的作品,但本质上仍是诗人。他的创作追求奇巧,被称为“耍弄文字的魔术师”。科克托在各种体裁的作品中所追求的是“诗”。除写抒情诗外,其他样式的作品他都称之为诗、如诗的小说、诗的戏剧等。人的悲剧、人对自由的追求等是他的创作中经常出现的主题。科克托自称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他是马拉梅、兰波等象征主义大师的追随者。1955 年入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内容梗概
奥尔菲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对妻子欧丽蒂丝也爱得情真意切,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然而自从奥尔菲从街上领回来一匹由魔鬼变成的马后,不但荒废了自己的创作,而且把美丽的妻子也冷落在一旁,整天与马泡在一起。玻璃匠赫特比兹对欧丽蒂丝十分同情,帮助她从女巫那里弄到一块毒药。妻子欧丽蒂丝企图通过对他们以前甜蜜的爱情生活的回忆,帮助他摆脱马的迷惑,可奧尔菲却置若罔闻,一味地反复咏叹和称赞由马蹄击出的所谓马的名句,这使欧丽蒂丝走向极端,决定同赫特比兹一起毒死那匹马,但是不小心中毒而死。
奧尔菲十分懊悔,赫特比兹感其真诚,让他带上死神留下的那双红手套,通过镜子这面死神来去所用的门,进入地狱,把欧丽蒂丝重又带回了阳间。但他却不能看她,这使奥尔菲十分痛苦。慌乱之中,欧丽蒂丝拉了他一下,奥尔菲失去了平衡,看了她一眼,使她再次进入地狱。紧接着一群女疯子以奥尔菲的一封以“欧丽蒂丝夫人将从地狱回来”开头的信件是对竞赛委员会诬蔑为由,直逼家门要取奥尔菲的性命,直到这时奥尔菲才醒悟到是那匹马害了他,但为时已晚,他被撕下头颅。
赫特比兹留下来向警察局长和法院书记澄清事实,却被视为罪犯。由于他既没有姓名,也没有干活的牌照,更没有固定的住所,这就更使他们对他的罪行确信无疑。这时欧丽蒂丝趁乱从镜中走出将他带走,丢弃在一旁的奥尔菲的头替他解围。荒唐的是“奥尔菲白的头”回答的竟是作者科克托本人的姓名、住址等。正当警察察局长和法院书记对该回回答表示很满意时,突然发现被告不见了。而此时赫特比兹正与奥尔菲 、欧丽蒂丝在另一个世界享受着丰盛的午餐。

剧作赏析
独幕剧《奥尔菲》呈现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奥尔菲》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神话中奥尔菲是个伟大的诗人和歌手,善弹竖琴,他的琴声可使野兽驯服,使山林岩石移动。他曾随伊阿宋航海去觅取金羊毛,并借助音乐战胜困难。结婚那天,妻子欧丽蒂丝被毒蛇咬伤,中毒而死。奥尔菲悲痛欲绝,他追到阴间,冥后珀耳塞福涅被他的琴声感动,答应他把他的妻子带回人间,但指出奥尔菲决不许在回去的路上回头看她。欧丽蒂丝的腿被毒蛇咬伤行走不便,奥尔菲不放心,禁不住回头看了她一眼,结果欧丽蒂丝又回到了阴间,奥尔菲本人也被祭酒神的女巫撕裂而死(一说他被宙斯用雷电击死)。
科克托对该神话故事进行了超现实主义的改造,大大增强了神话的荒诞色彩和非理性色彩。全剧13场戏展现了一个神奇怪诞的世界,如“马蹄叩诗”、“天使悬空”、“断头呼叫”、“镜中穿梭”、“死神与助手”等,而且演员与观众直接交流,观众可以参与演出,这对观众来说十分新奇。原本荒诞不经的事,在诗人所营造的超现实的独特的氛围里却获得了合理的依据,表现现代社会的荒谬性及其本质,和传统的故事情节相去甚远。
超现实主义戏剧《奥尔菲》中处处显示了理性的局限和无能,表现了非理性的巨大威力和胜利,张扬超现实主义文学独特的生命力。这个剧本本身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宣言的变体,超现实主义文学鲜明的功利性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