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工矿内燃化的先行者-中国铁路|资阳内燃机车厂|GK1(B)型内燃机车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工矿铁路牵引动力普遍以蒸汽机车为主,内燃机车数量较少且机型复 杂, 不少是六、七十年代进口的 。这些机车原非为工矿专用设计的,因此在牵引性能上,在适应工矿特殊的作业环境和要求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 特别是配件供应困难导致机车维护困难。因此研制一款国产的专用于工矿铁路的内燃机车显得十分必要。这便是本集故事的主角-GK1型内燃机车。
研制
为贯彻铁道部制定的铁路工业“面向全国”的战略,资阳内燃机车厂受铁道部和冶金工业部的委托并以其制定的设计任务书开始进行GK1型内燃机车的设计。

GK1型内燃机车采用一台Z12V190BJ型高速柴油机,装车功率790kW,轴式B-B,轴重23吨,机车最高运行时速35km/h(调车)/70km/h(小运转)。机车采用一台ZJ4011GY型液力传动箱,该传动箱具有液力换向功能并满足调车和小运转工矿的要求,同时机车的柴油机采用进气高效滤清、风源净化和预热等装置以满足高温、寒冷、多粉尘等恶劣环境并具备超速停车装置,当柴油机出现“飞车”现象时,这套系统可以立即切断柴油机负载以防止柴油机损坏。而机车也可以在-25~40℃的情况下工作,如有特殊订货可以使机车的工作温度调整为-40~50℃。
1989年10月,首批两台GK1型内燃机车(编号0001和0002)在资阳内燃机车厂下线。

试验
两台机车下线后配属鞍山钢铁公司试用并进行试验,鞍山钢铁公司在1989年12月组织了专门的试验小组对机车进行了十余项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1.GK1-0001号机车自立山调车场牵引35辆车(总重2500吨)开往草阳山站,途中以7km/h的时速通过9‰的坡道。
2.牵引17辆重渣罐车(约1300吨)上最大坡道27‰的矿渣山,机车以15km/h的时速通过9‰的坡道,牵引其17辆空罐车(与660吨)下山时仅使用液力制动就可以有效控制车速。


进过20个月的试用后,GK1型内燃机车的试验结果表明:机车能满足冶金工矿铁路的运用要求,具有牵引性能好、换向灵活、操作维护方便、使用可靠、适应性较强的特点。但GK1-0002号机车曾发生液力传动箱电机输出端齿轮破损,齿轮脱出和万向轴受损,经过修复改进后恢复正常运用。
运用
1980年代末期,资阳内燃机车厂开始批量生产GK1型内燃机车并配属部分路外工矿企业。












改进
随着GK1型内燃机车的运用,资阳内燃机车厂发现:由于各厂矿铁路路况以及牵引需要不同,每次订购机车总要厂方对机车重新设计,这就造成了生产成本增加、配件通用性差,也不利于运用部门的培训和维护工作。因此资阳内燃机车厂也开始对GK1型内燃机车进行模块化改进,研制了GK1B型内燃机车。
GK1B型内燃机车采用12V180ZJ型柴油机,装车功率790kW,机车轴式B-B,轴重23吨,调车最高速度35km/h,小运转最高速度70km/h。同时,GK1B型内燃机车采用模块化设计以及在柴油机、车架、车体、转向架、散热器-冷却风扇组、空正机-电机组、预热锅护、液力传动箱、车轴齿轮箱、电控柜、起动发电机等配件都可以与GK1型内燃机车通用。
1990年,首台GK1B型内燃机车在资阳内燃机车厂下线。

此后,资阳内燃机车厂开始批量生产GK1B型内燃机车。





结语
作为中国工矿铁路历史上第一款量产的机车,GK1和GK1B型内燃机车一起为厂矿企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GK1和GK1B型内燃机车也为后来GK1C和GK1C-B型内燃机车的研制奠定了基础。至于GK1C和GK1C-B型内燃机车,那就是后面的内容了……
——(完)——

参考资料:
《GK1型工矿内燃机车_韩宝仁》
《Z12V190BJ型柴油机在鞍钢调小内燃机车上的使用情况-李德福、扎世利、张雨晨》
《GK1型内燃机车-非人狂想屋》
《GK1B型内燃机车-非人狂想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