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氢燃料车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落了下风?

今年5月中旬的G7峰会上,以丰田为首的日本车企公开反对全面电动化,认为电动车不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好方向,扬言要在这股电动车浪潮中“逆势拼搏”。 在“碳中和”进程全面深入、电动化已成为趋势的今天,随即遭到丰田集团海外股东的抵制。4月卸任丰田汽车社长一职的丰田章男靠倒戈电动化才在6月14日的丰田年度大会上获得连任。
燃油车时代的巨头丰田,在新能源车发展路线上曾坚定地选择氢燃料车,不仅因其掌握了全球大量氢燃料电池专利,还源于将氢能战略与供应链发展体系上升到了日本的国家战略层面。丰田章男反对全电动的理由有三:第一,电池材料稀缺;第二,用来充电的电力并非完全来自可再生能源;第三,废旧电池很难妥善回收利用和处理。
说实话,在这三条理由里,第二条多多少少还存在一些争议,其它两条明显让人觉得是为丰田投入巨大的氢燃料车站台。
1. 关于电池的伪命题
丰田章男的这三条理由前后衔接,分别对应电池的生产制造、生命周期内的使用以及再回收利用。环环相扣,看似无懈可击,实则不堪一击。

首先,电池材料的稀缺是一个伪命题。从正极材料区分,动力电池目前有两大材料体系:磷酸铁锂和三元锂,其中,磷酸铁锂是铁基材料,三元锂是镍基材料,为了平衡镍的高活性,会加入锰、钴进行中和,所以,动力电池涉及到的五大材料分别是铁、镍、锂、锰、钴。
铁、镍、锰从来都不存在短缺问题。至于锂,虽然去年曾经因为供需失衡导致碳酸锂价格疯涨,但是,进入今年以来,随着供需失衡的缓解,碳酸锂的价格迎来了雪崩,所以,锂资源也不存在稀缺性。
如果非要找出来一个存在不确定性的材料,那就是钴。但这并非因为它的全球储量不够,而是80%的钴储量都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属于“冲突矿产”。这个地方军阀林立,混战不断,而且在挖矿的过程中存在童工雇佣和奴役等一系列违反人权的问题,如果站在道德的高地,本着“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的原则拒绝使用刚果民主共和国产的钴,那这一项是有可能存在短缺的。
三元锂电池行业一方面通过低钴化和无钴化摆脱对冲突矿产的依赖,另一方面,则通过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积极应对这个问题。
接着这个话题,再来看看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水平到了什么境地。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的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评估,2022年,国内相关企业在电芯外壳、极耳用的铜铁铝材料上的回收率超过了98%,在正极材料上,镍钴锰的综合回收率超过了98%,铁锂回收率超过了95%。

随着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的提升,有望在未来几年之内实现对电池材料接近100%的回收再利用。实际上,在智能手机领域,苹果已经承诺将在2025年实现在电池中使用100%再生的钴(手机电池以钴酸锂电池为主,含钴量更高),所以,从技术的角度,废旧电池的回收根本不是值得顾虑的问题。
即便最终无法实现100%也不会带来大问题,因为矿产这个东西很邪门,用的越多,发现的就越多,在我从小到大成长的这几十年里,一直在被灌输着一个“大道理”-石油只能用30年了!三十年过去了,据说到现在,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还够用完这个世纪的,是不是很神奇?就是这么地不可理喻!

最后,丰田提出的第二条理由的本质是可再生能源、绿电问题。
为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完全转向绿电是应有之义,但是这显然是个无法一蹴而就的时间问题。不过,即便以中国2021年71%的灰电(火力发电)占比进行计算,根据精进电动联合创始人蔡蔚的说法,一辆A级电动车的碳排放也能降低42%。而且,发展电动汽车本身就是促进电力结构优化的必要途径。

如上文所述,丰田抵制全面电动化的三条理由最多成立半条!
拿着若干年前的技术数据忽悠大众,丰田当然有着自己的目的,它的目的可谓“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也是老和尚头顶的虱子-明摆着滴,就是为了兜售自家的氢燃料电池。
2. 氢燃料电池落败的原因
和电动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很不如意。网上有一种说法,说是因为丰田手里掌握了全球90%的氢燃料电池专利,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中美联手做局,选择在电动车的技术路线上发力,放弃了氢燃料电池,搞得举国发展FCEV的日本一脸懵逼。
只能说,有意传播这种观点的大V很懂得撩拨网民的情绪,但是,FCEV在汽车市场的折戟与这种说法差了十万八千里。
FCEV之所以无法在乘用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能量转换效率低、氢燃料电池系统太复杂两大原因。
2.1 整车效率过低
对于一个飞速发展了40多年的经济体来说,效率始终有着很高的优先级;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效率往往决定着个人命运的差异;对作为交通工具的乘用车而言,效率则决定了不同技术路线的命运。
根据欧阳明高院士在今年电动汽车百人会上的发言,从可再生能源发电到车轮的能量传递链来看,纯电动车(BEV)的效率是77%,燃料电池车效率是30%,电合成燃料内燃机汽车效率是13%。从甲醇汽车的13%到FCEV的30%,再到纯电动车的77%,不同动力体系下的能源转换效率差异显而易见,换做您是帮助国家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专家团成员,您会提出什么样的意见?当然是坚持走电动化路线!

对于个体而言,反正花的都是自己的钱,有些人可能真的不在乎效率的高低;但是,站在国家的层面,面对每年新增2000多万辆汽车的大盘,肯定要选择效率明显高出其它竞争技术的路线。
FCEV之所以被中美两大市场摒弃,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相较于纯电动汽车而言,FCEV的复杂度提升得不是一点半点。
2.2 系统太复杂
博世中国区总裁陈玉东曾在采访中谈到,为何在情势还不明朗时就积极拥抱、推动汽车的电动化?陈总说,自己搞发动机标定出身,看过电机以后觉得,那么简单的电机就能干这么复杂的发动机干的活,发动机怎么可能不被电机淘汰?!
这句话可以套用在BEV和FCEV的竞争里。
BEV的动力结构非常简单,电池包+电机,完事!看看蔚来ET7的电动平台,如此简约,如此优美!

再看看FCEV的动力结构,在电池+电机之外,还多了70MPa氢瓶、燃料电池发动机、直流变换器。

且不说这个70MPa氢瓶比最近引发热议的常压油箱、高压油箱压力高出了整整三个数量级,单单这个燃料电池发动机,其复杂程度就堪比燃油车时代的内燃机。因为,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结构是下图这个样子滴。

燃料电池发动机里面有燃料电池堆、发动机控制器、包括过滤器+增湿器+空气压缩机+减压阀+背压阀在内的空气系统、包括氢气喷射器+减压阀+氢气循环泵+排氢阀在内的氢气系统和由节温器+冷却泵组成的热管理系统,这里提到的每一个零部件,单拿出来其中一个,就横跨机械、化学、物理、电气等多个学科,复杂程度让行业内的从业者备受折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