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又背锅?村里儿童沉迷手机,其实更多的是这个原因
| hello~我是你们的der(得儿)一个爱好数码、喜欢谈论时事热点,挖掘性价比东西的宅,der友们点个关注叭!

不知道专家们是不是太闲了,最近又盯上了乡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
对于村里儿童沉迷手机,有人说这是坏事,容易让下一代变“废”;有人说是好事,顺应时代发展让乡村儿童也能见多识广;还有人觉得这不关手机的事,在于用它的人怎么选择......总之大家对村里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事意见不一。
所以今天 der 也和大家聊聊,乡村留守儿童沉迷智能手机,到底好不好?

适当使用手机,有助于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对于很多村里的留守儿童而言,不仅长期没有父母陪伴,还受环境制约无从娱乐,而且家中老人也没什么文化知识,只能懵懵懂懂的在村里呆着。
但智能手机所带来的便捷,却能同时解决上面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以前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交流,要么是打电话、发短信,要么就是等过节的时候见面。
有了智能手机,留守儿童可以随时微信与父母聊天,分享生活琐事,还可以直接视频通话,无需跨越万里也能见面,这种“无形之间的陪伴”,可以弥补以前留守儿童缺失的父爱母爱,无疑是件好事。

很多人总嫌弃农村的环境,因为不像城里:无聊可以去逛逛大商城、运动可以去篮球场足球场、想学习可以去少年宫、图书馆......大多数农村的教育公共场所建设还不完善,最多也就前几年篮球运动的带动下,很多村子都建了篮球场,就连广西的贫困山村也省吃俭用抠出来一块场地,但很快就沦落为城里人回村的“停车位”了。
虽说可以和以前一样,在村里大家一起玩抓人游戏等,但手机所提供的娱乐方式门槛低、还更好玩,玩游戏再也不用凑够人数,只需捧着手机,躺床也好、吃饭也好都能玩上。
既不用花钱买其它东西,也不用花费更多精力,只需花那么点点流量,难道这不是村里留守儿童“性价比最高”的娱乐方式吗?

再说了,以前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不发达的时候,der 经常看到很多留守儿童要么偷钱上网吧、游戏厅,要么聚在一起打群架......严重点的还会上街做违法犯罪的事,扰乱社会秩序,这类新闻放在以前可是家常便饭。
看看现在大家有了手机,虽说一些土嗨的精神小伙视频没什么营养,但也会有一些知识科普、高新科技、手工创意等视频在上面,对于长期在村里的留守儿童而言,无疑开阔眼界,也能学会很多有用知识武装自己,不用再像以前村里的孩子出大城市一样懵懵懂懂。
更重要的是,通过手机他们与城市里的孩子一样获得更多知识,促进社会文明,而不是无所事事出去社会到处惹麻烦。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好自然有坏。
过于沉迷手机,容易受网上不良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孩子过早的接触手机,面对手机上数不胜数的网络内容,难免分辨其中的不良信息,尤其是心智不成熟、好奇心更重的留守儿童,他们对外面的认知尽在这个小小的窗户中,一切都信以为真。
像一些没有营养的游戏、短视频,为了流量和赚钱,它们难免会灌输一些不好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沉迷于手机的留守儿童们。像抖音上面很多人都好像不用上班一样,天天吃喝玩乐开跑车开派对,还有美女陪伴,自然会对村里的留守儿童造成一个心理落差,甚至模仿起来,走向极端。

一个很现实的事,就是我们过年回村里的时候,总能看到很多留守儿童窝在一堆玩着吃鸡,甚至还有的天天去小卖铺蹭电蹭网,见到长辈也不打招呼,甚至叫回家吃饭也不愿意回,脑子里只有游戏。
der 还和一些留守儿童聊过,发现他们懂得可能比你还“丰富”,也许他们并不是很懂一些词的意思和使用场景,对着长辈也张口“奥力给”的喊,自己还一脸自豪。
而且,长期沉迷手机,der 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年纪小小就近视戴眼镜了。

到底是谁的锅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沉迷手机就是百害无一利,尤其是村里的留守儿童,大好的青春年华不应浪费在这上面,应该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有句话说的挺有道理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实际上很多成年人同样对手机很沉迷,甚至有的父母玩得比自己孩子更起劲,又能怎么以身作则的让别人信服呢?

抛开这些不说,手机也只是手机,技术无罪,关键在于人怎么去用。
回看十几年前很多家长天天喊着“网瘾害人”,觉得电脑害了下一代。殊不知像 80 年代的电视机、90 年代的小霸王、街机等,这些与现在的手机一样,本质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大家总喜欢把这些东西作为理由套在留守儿童的一些问题上。
难道没有电视、没有街机、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他们就会怪怪听父母的话吗?说到底就是对孩子教育的缺失。

乡村留守儿童沉迷智能手机到底好不好?
其实 der 觉得并不差,至少沉迷手机不是百害而无一利,某种程度上还能满足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至于那些说不好的小伙伴,估计与孩子的沟通和教育仍需加强吧,真不怪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