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低矮的瑞典S坦克虽然隐蔽性好,可你知道它怎么渡河吗?
S坦克作为主战坦克界的一股清流,虽然从没有参与过实战,但是凭借独特的造型和性能也被广大的军迷朋友喜欢,尤其在一些射击类游戏中也算是一个小明星。在实际使用中,S坦克低矮的造型虽然能够为它带来更好的隐蔽性,不过同样也限制了坦克涉水的能力。

主战坦克因为本身重量大,在没有额外辅助设备的帮助下几乎都不具备两栖能力,然而实际使用中却总会遇到山川河谷,人们不得不考虑坦克的涉水能力。大部分主战坦克虽然不具备两栖能力,但不经准备的情况下也能横渡一定深度的水域,或者安装通气筒等结构,再把炮口等地方密封,能将泅水深度提升到4、5米。
作为造型别致的S坦克,它的泅渡方式采用了围帐结构。早在二战时期,盟军为了将坦克在第一时间运送上滩头阵地,改装了包括M4在内的几款坦克,给它们安装上充气围帐,内有钢管支撑,配合排水泵和尾部的螺旋桨实现了坦克海上泅渡能力。

这种设计在当时可靠性还不是很高,抗风浪的能力差,围帐内渗水比较多。S坦克虽然是70年代服役的坦克,不过它也选择了这种泅渡方式。

需要泅渡时,需要先将坦克车身四周折叠起来的围帐升起,围帐是一种用合成的仿制尼龙材料制成的软气囊结构,与车身相连的地方安装在装甲边的防护槽里。整个围帐撑起来需要大约15~20分钟,在封闭了炮口等位置后,坦克就能缓慢驶入水中了。

与二战时的操控不同,泅渡的S坦克采用履带划水前进,航速为6千米每小时;驾驶员需要坐在围帐的后上方,通过与操纵杆相连的手柄远距离操控油门和转向,这操作挺考验驾驶员的操作水平的;在坦克内还安装有2台水泵,可以将渗入的水排出车外。

相较于常规布局的主战坦克,S坦克在没有准备的时候涉水能力略差,但是花点时间准备好后能够让坦克具备一定的“两栖能力”。

之所可以采用围帐方式泅渡,一方面是坦克本身的重量不大,围帐能够承受得了坦克的重量,要是像M1A2那样重达60多吨的坦克,估计下水没多久就沉水了;另一方面是瑞典自身的地理环境,对坦克的泅渡能力需求较高,这一点在设计之初就曾考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