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阶级斗争论*,米哈伊尔·巴枯宁,1870年

2023-08-25 10:00 作者:黑色玉兰花  | 我要投稿

*本文译自英译本,英译本原文见无治主义图书馆英文版面(https://theanarchistlibrary.org/library/mikhail-bakunin-the-class-war)。本文简明扼要地反映了巴枯宁通过对1848年十二月政变中两个敌对阶级的激烈斗争的分析而表达了自己立场坚定的阶级斗争观,深刻揭露了小资产阶级在阶级斗争中的反动立场,并要求小资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事业与资产阶级的世界相决裂而投入工人事业与工人的世界。全文由译者自译,英文翻译水平较差,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教。全文注释均置于文末

  除了蒲鲁东[1]与路易·勃朗先生[2]外近乎一切研究1848年革命[3]与1851年十二月政变[4]的历史学家,以及资产阶级激进主义最为光辉灿烂的作家们,维克多·雨果[5]们、奎诺[6]们,等等,都曾对十二月事变的可耻罪行与罪人们大做文章;但他们从未放下身段去涉足六月事变[7]的可耻罪行与罪人们。然而很明显的是十二月事变不过是六月事变的致命后果与它大张旗鼓的重蹈覆辙。

  为什么要对六月事变默不作声?是因为六月事变的幕后凶手都是资产阶级共和派中曾在道义上或多或少是帮凶的上述作家吗?在原则上的帮凶因此间接地是他们行动的帮凶。这一原因很有可能,但还有一个确定的原因。六月事变的可耻罪行仅仅打击工人们,革命的社会主义者们,因此是那一切令人敬而远之的作家们所维护的原则的自然而然的敌人与该阶级眼中的陌生人。十二月事变的可耻罪行打散了资产阶级共和派[8]们,这些令人敬而远之的作家在社会上的难兄难弟与在政治上的同道中人。此外,他们自己也曾是它的受害者。因此他们对十二月事变的可耻罪行极为敏感,而对六月事变的可耻罪行漠不关心。

  有一条普遍的规则:一个资产阶级,无论他是多赤诚的共和派,都会被另一个甚至是痴迷的帝国主义者的资产阶级的灾祸而比被一个工人、一个人民群众的厄运更为深受震撼、幡然悔悟、坐立不安。在这种差别中无疑有着不公,但这不公并非有备而来的。这是本能的。它起源于那在人们身上起着比他们的思想与政治信条大得多的作用的生活习惯与环境。环境与习惯,他们生存、发展、思想与活动的方式;他们这一切社会关系何其多种多样,却又何其有规律地集合于同一目的;这一切表现着在社会上相同的目的并构成资产阶级世界的生活的利益的相异,在属于这个世界的人之间建立起比任何在一部分资产阶级与工人们之间可能出现的团结一致更为无比地现实、深厚,更为毋庸置疑赤诚相待的患难与共。没有任何政治观点的分歧足以胜过资产阶级的利益共同体。没有任何政治观点的表面一致足以胜过分裂资产阶级与工人的利益的敌对。信条与观念的共同体是且必须永远是附属于阶级利益与刻板印象的共同体。

  生活支配思想并决定意志。这是一个当我们期望理解社会政治现象时绝不应忽视的真理。如果我们期望在人们之间建立起一种赤诚相待而完全的思想与意志的共同体,那我们恰巧会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中,或一个利益共同体中发现它。而就他们各自实存的唯一条件而言,因为在资产阶级的世界与工人的世界间,——一个是剥削者的世界,另一个是牺牲者与被剥削者的世界——我断定如果一个在资产阶级的环境中出生与生长的人期望赤诚相待、无比坦率地成为工人的朋友与兄弟,他必须放弃一切他过去曾生存的环境;并且摆脱他一切的资产阶级习气。他必须同他与资产阶级世界的情感联系、它的浮华与野心相决裂。他必须背叛它并变成它的敌人;声明那势不两立的斗争;并使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人的世界与事业当中去。

  如果他对正义的激情过于微弱以至于不能激发他如此毅然决然与无所畏惧,那就别让他自欺欺人和欺骗工人。他永远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并且在每一次紧要关头必然证实是他们的敌人。他的抽象思想,对正义的白日做梦,当被剥削者的世界里波澜不惊时,会轻而易举地在沉思时影响他。但当停火对峙被你死我活的冲突所取代时,就会让斗争的时刻到来,他的利益会迫使他效劳于剥削者的阵营。这会重蹈覆辙于许多尚未脱去对资产阶级世界的依恋的善良的共和派们与社会主义者们。

  社会上的血海深仇就像宗教上的不共戴天。它们是紧张激烈且刻骨铭心的。它们并不像政治上的勾心斗角那般浅薄庸俗。这一事实说明资产阶级民主派们[9]所表露的对波拿巴派[10]的纵容[11]。这也解释了他们对抗社会主义革命者们的心狠手辣。他们出于经济利益的压力而对比前者的憎恨远小于对后者的憎恨。因此他们与波拿巴派联合起来以形成一个对抗被压迫群众的人共同的反动派。

[1]即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Pierre-Joseph Proudhon,1809-1865),法国经济学家,无政府主义创始人,第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曾在法国1848年革命后作为国民议员而反对路易·拿破仑。——中译者注

[2]即让-约瑟夫·查尔斯·路易·勃朗(Jean Joseph Charles Louis Blanc,1811—1882),法国历史学家,社会革命家,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临时政府,后因六月起义失败逃亡英国伦敦研究历史。——中译者注

[3]即1848年欧洲革命(1848-1851),期间法国二月革命更是将革命推向高潮,并在法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与共和国。——中译者注

[4]即路易·波拿巴或拿破仑三世在1851年年末进行的一场政变,推翻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建立起拿破仑三世的威权统治与君主立宪制。——中译者注

[5]即维克多·玛丽·雨果(Victor Marie Hugo,1802-1885),法国知名作家、政论家,曾在二月革命胜利后四处奔走宣传革命胜利,并热烈维护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二月政变后转而攻击路易·拿破仑的君主统治。——中译者注

[6]此人由中译者在中外网查询后并无资料,故自音译其名。——中译者注

[7]即二月革命四个月后巴黎工人举行的六月起义,其激烈反对资产阶级共和国与“国家工场”,并要求建立社会共和国,被资产阶级强烈敌视,并最终被镇压而惨遭屠杀。——中译者注

[8]即资产阶级反对七月王朝的革命派中较为保守的一派,以拉马丁为首,要求建立共和国与扩大选举权。——中译者注

[9]即资产阶级革命派中比共和派更为激进的一派,以赖德律-洛兰为首,在共和派的诉求的基础上要求实现普选权并实现社会改革。——中译者注

[10]即临时政府中以农民为选民主体并以路易·波拿巴为首的政治派别,这一派在卡芬雅克镇压六月起义后迅速崛起,表明临时政府转向对革命的反动。——中译者注

[11]即路易·波拿巴在卡芬雅克镇压六月起义并确立共和派的统治后,软弱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纵容路易·波拿巴逐步夺取共和派的政权,不幸的事,随着路易·波拿巴的上台,民主派被他的秩序党迅速击败并逮捕。——中译者注

阶级斗争论*,米哈伊尔·巴枯宁,1870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