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视频删减内容|罗西里尼「战争三部曲」上篇

2021-08-20 23:08 作者:小玄儿の深夜聊碟  | 我要投稿

「以下是视频里的删减内容,由于信息比较碎片化,没能放入视频里。如果大家看完视频,对更多花边资料感兴趣,欢迎查看补充资料。」

  1. CC 在套装介绍中写道

    纵观电影史,毋庸置疑,罗伯托·罗西里尼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这套「战争三部曲」是罗西里尼在二战期间和战争结束后陆续创作的电影。

    虽然在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是他比较早期的电影,但是罗西里尼却为世界电影带来了极具震撼力、极具变革性的作品。从此开启了世界电影美学和理论的新篇章,那就是后续影响深远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更重要是的,罗西里尼凭借极简的美学、非专业的演员和反传统的叙事,用镜头捕捉了那些充满强烈情感的、极具冲击力的画面,轰动了当时的国际影坛。这三部电影分别在饱受战争摧残的意大利和德国拍摄,也成为了我们对二战后的欧洲最珍贵的影像纪录。

    同时悲剧和希望的主题,贯穿了罗西里尼的这三部电影。

    1945年,《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获得了第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1946年,《战火》获得了第2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故事奖提名。

    1948年,《德意志零年》获得了第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


  2. 1963年,导演罗西里尼在法国电视台的采访中,介绍这部电影的拍摄背景。

    他提到,这部电影拍摄的时候,意大利只有罗马城解放了。电影的剧本都是在意大利还在德军占领期间完成的。与其说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关于意大利人的反抗,罗西里尼自己说,这部电影更是关于最真实的意大利和意大利人。他说在见证和经历了二战后,我们没有钱,也不可能去拍摄一个虚构的故事,更重要是的正视当下,以及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


  3. 第四个特别收录内容是一部 2006 年的纪录片《Once Upon A Time…Rome,Open City》,介绍了影片的大时代背景。

    里面提到,同样是1945年,法国导演布列松刚刚完成了《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紧接着1945年的夏天,英美苏三国瓜分了二战后的胜利果实,世界的秩序被重新建立。

    5月8日除了亚洲战场之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终于结束了,同年8月美国两次使用原子弹强迫日本投降。同时也对前苏联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从而拉开了冷战的序幕。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就在这个 1945年的夏天诞生了。


  4. 在第五个特别收录内容里,2009 年电影史学家 Adriano Aprà 阿德里亚诺·阿普拉的视频采访,讲述了他长期研究罗西尼里和他的电影的一些观点。

    首先,1944年6月4日罗马城解放了,电影于1945年1月-6月拍摄完成,向全世界展示了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即没钱又没有胶片,两大困难横在罗西尼里和创作团队肩上,电影花了6个月才拍摄完成,因为中间经常要停下来去找钱和找胶片。

    非专业演员的使用和粗粒感的摄影,让这部电影呈现了纪录片一般的质感,当时的电力的短缺,也被电影真实的记录下来。这些负面的问题,反而促成了这部电影成为了影史经典。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剧本的完成度非常高,其次是罗西里尼对这部电影一直持批判的态度,在他看来《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其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剧作。而他的创新性在于使用真实的人物和场景,混合使用了专业演员和非专业演员。

    在电影的选角方便,更是彰显了罗西里尼独到的眼光。影片中饰演神父的男演员 Aldo Farizi 阿尔多·法布里齐 其实是一位喜剧演员。另外,里面饰演德国 Major Bergmann 军官的演员,则是一位音乐厅的舞蹈演员。

    罗西里尼用非常擅长用角色的第一镜高效的塑造角色,例如,影片中地下游击队的头领第一镜就在屋顶躲藏,德国军官在罗马的地图前指指点点,女主角 Pina 在面包店的骚乱中摔倒在地上,观众第一眼看到这些角色,会非常有代入感,而且一下子就知道这些角色的立场和性质。

    参与《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剧本改编的不仅仅有导演罗西里尼本人,四位编剧中还有后来著名的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影片中那个著名的神父把耶稣和裸女的雕像转向两边的桥段,就是费里尼鼓励罗西里尼保留在电影中的。从而让这部残酷的关于战争的电影,不乏温情与诙谐的生活瞬间。


  5. 如果你觉得《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故事,太过悲惨,共产主义者被酷刑折磨、无辜的妇女被当街射杀,神父在刑场上被枪毙。

    纪录片中提到实际上,在德军占领期间,报纸上就有刊登妇女被射杀的新闻,而光神父就枪毙了两名,而不说那些反抗法西斯的地下游击队被抓捕后的遭遇。

    罗西里尼丝毫没有掩盖战争的残酷,他能做的仅仅是为战后的意大利注入希望的种子。


  6. 最后是影片所在时代的价值观局限

    研究罗西里尼电影的学者也指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不难看出德国军官是一个男性同性恋者,而影片中为他出谋划策的伙伴是一位女同性恋者。这些把法西斯和反面角色与性取向的不同联系在一起的方式,照见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同性恋者的极大深度偏见和不认同。不同的性取向,意味着魔鬼的化身。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这确实是当时电影作品的一个巨大价值观局限。

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更多元的看片角度,这里也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补充。B 站也有很多搬运的特别收录内容的中文字幕版,例如:罗西里尼在莱斯大学访谈,大家可以参考。(2021年8月22日补充 —— 小玄儿)

视频删减内容|罗西里尼「战争三部曲」上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