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当代研究生的真实生活?(内含独门通关秘籍)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严禁转载和抄袭,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 写在前面的话 /
考研杂谈,考研过来人和你聊考研。

20届萌新逐渐走上学术科研(秃头)之路,21届萌新也正式进入了备战期,别的不多说,就一个字,冲!就完事了!
今天来聊聊大家都很熟悉的话题,那就是研究生生活,还有人要来报名小苏科普小课堂嘛,干货满满,车不等人,还不快来!
研究生平常干什么呢?该怎么利用规划呢?读研到底能收获什么?不仅20刚入学的同学想知道,21考研er也很好奇叭!
回想起小苏在考研的时候,就会通过学长学姐介绍的研究生生活描述景象来激励自己!
关于研究生生活和攻略,小苏今天一次性来解答~
考研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对考研的疑问,或者你有希望我们创作的文章/内容/视频,可以随时联系小苏(微信:①lqll_1998②xiaozhushou_123),文末有各专业QQ考研交流群的群号,各专业微信考研交流群由于有的群超过200人并且发二维码容易过期和招来“小广告”,直接加小苏微信会拉你进群。

01
研究生真正的生活
总体来说,研究生生活和本科生活是有一定区别的,虽然也要修完相应的课程学分,但除了课程以外还有导师任务和各种项目,尤其是部分工科专业和医学大类,为了获得数据,在实验室呆上好几天都是常事,小苏将研究生生活具体分为课程篇、导师篇、课余篇,各位考研er和准研究生们自取食用啦~
1.课程篇
萌新们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首要大事就是解决课程问题,制定好培养计划,在制定计划时,大部分导师不会干预学生的选课自由,最多在此基础之上提提修改意见。当然,有个别导师会要求学生必选哪几门课,如果在选课上与导师有不同的想法,小苏建议:可以与导师协商,表述清楚自己的理由,实在不行的话,还是遵从导师意见哦~
选课结束后的一到两周会开始正式上课,研究生课程一般来说都是四节连上,也就是整个上午或下午。进入新班级免不了要自我介绍,小苏刚入学的时候,也就做了XXX个自我介绍,紧接着就是课程分组,研究生课堂喜欢采用小组讨论模式,大部分课程最后不仅要提交个人论文(或者考试),还需要小组或个人做课题pre,非常锻炼人的合作能力以及演讲能力。
小苏TIPS:在课程成绩上各位萌新们也不要掉以轻心,评定各类奖学金时,课程成绩有一定占比,上课多与老师互动,说不定能拿个更高的分数哦!关于中特、马克思相关课程,研究生基本上必修,一般来说是闭卷考试,期末还是要好好背诵的。关于英语课程,高校会有免修政策,要求一般是考研英语达XX分,或六级、雅思、托福等英语等级考试达XX分,大部分高校免修英语按85分计算,符合免修条件的萌新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算算性价比,考虑是否要免修。
2.导师篇
导师,研究生生活中的一大重量级人物,不同于本科时的无拘无束,读研生活中无论是大到研究方向,还是细到疫情期间出校报批,都与导师密切相关,大部分事宜都需要先告知他,且征得同意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在学业上,导师分两种,一种是勤劳督促型,另一种则是放养型。
勤劳督促型导师
勤劳督促型的导师任务会较多,日常上课加上导师各类项目任务,生活很快就会充实起来,用小苏“名言”来描述的话——“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不是在图书馆(实验室),就是在去图书馆(实验室)的路上。”虽然非常忙碌,但是跟这类导师也有优点,第一是有具体的研究方向,不容易迷失自我;第二是实践项目多,外来收入渠道增加;第三是学术项目级别高,容易发表好刊物。
放养型导师
选择放养型导师的话,研究生生活会相对比较悠闲,这类导师普遍放手培养,研究方向、研究进度等基本不做太多干涉,学生可以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领域钻研,强制性压力会减小很多。当然,从另一面来看,跟这类导师没有确定的研究方向,不够自律的同学容易虚度时光,发表好刊物的难度会相对增加,这些同学一般选择在企业实习,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总之,导师没有孰好孰坏,萌新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导师类型。
报账
在生活上,报账是大部分研究生无法逃开的话题,是与财务老师之间的终极PK,小苏在这里祝各位萌新们,报账路途一帆风顺!

师门聚餐
师门聚餐也是研究生生活中的一大社交活动,如果导师喜欢热闹,迎新过节、庆祝大事必聚无疑,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课题组也有“中秋博饼”。关于师门聚会,小苏建议能去最好还是要去,一是能熟悉各种餐桌、酒桌礼仪,为进入社会(成为社畜)打基础,二是多向同门师兄师姐讨教学业工作上的问题,总能get到一些师门秘笈~
小苏TIPS:不要惧怕导师,除非是遇到原则性问题,尽量不要跟导师发生冲突。
3.课余篇
在学术之余,尤其是放养型导师的学生,会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可以考虑校外实习、校内研究生会、兼辅、学生助理、班干部等职位。
关于校外实习(医学除外),是为了提早积累实践经验,丰富求职简历,部分公司的实习薪资也是很可观的,当然有部分同学是不合适出校实习的,譬如导师不同意、课程很满。
关于校内职位,可以尝试担任班干部或者研究生会学生干部,有利于提升管理能力,拓展人际社交圈;兼辅要求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学生助理一般不做要求,两个岗位均为辅助行政老师处理学院学生相关工作,有一定的学校补贴,工作内容相对校外实习较为轻松。
读研的生活也不仅仅是学术和工作,在忙碌中也要抽空调节一下情绪和压力。部分同学研究生学校和本科学校不在同一地域,来到一座新城市,自然是要出去吃吃喝喝,也不要忽略了学校食堂以及附近的小摊小贩,多去试试指不定也会发现惊喜。研究生都跟着导师各自学习,除了上课,其他时间与同班同学交往都不会太多,刚开学可以组织一场团建,能让彼此之间相互熟悉起来,或者跟其他院有联谊意向也是可行的哦~
小苏TIPS:各类学术竞赛也可以多多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奖项含金量是很高的。
02
如何规划研究生生活?
许多萌新都在问,该怎么规划好研究生生活呢?小苏在这里教大家以目标导向出发,分为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微观目标。

宏观目标
首先以宏观目标为导向,入学之后就自身情况做一定分析,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可分为升博和就业两种。
升博
关于升博,也就是继续走学术科研道路,在硕研生活当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做学术、发文章、申项目,文章和项目的级别当然是越高越好。
就业
关于就业,企业可大概分为事业单位(公务员)、国企、外企、民企,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单位,需要做不同的准备。
未来想进入体制内和国企工作的萌新们,第一是注意在研究生生活中培养自身的党性,已成为中共党员的萌新们可以尝试竞选兼辅或是党支部书记等职位,还没来得及入党的萌新们可要抓紧时间了,硕士入党较之于本科会简单一些,在入党过程中也可以竞选团委、研究生会、班长、团支书,丰富学生干部经验,这也是加分项哦。第二是最好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要挂科,成绩排名靠前有很大优势,甚至有部分国企要求应聘者成绩排名为专业前30%;不同于事业单位和国企,外企和民企更加看重实践经验,在学习之余,萌新们可以尽早去各类大厂积累实践经验,尤其是寒暑假要充分利用起来,意向单位为外企的萌新们还要努力提升口语能力。
中观目标
其次以中观目标为导向,把时间范畴限定为一个学期。譬如研一第一学期的课程任务肯定相对较多,那么导师的任务该花多少精力去完成,课余工作与娱乐该占比多少,这些都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来确定,在宏观目标的统筹下,选择对个人而言收获最多、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微观目标
最后以微观目标为导向,时间范畴定为一周,基于宏观、中观目标,制定详细到每天的行动计划,小苏建议千万不要养成拖延的习惯。
小苏TIPS:关于体制内工作,硕研考公是副科级别待遇,各省份每年都有针对985高校、清华北大的定向选调和人才引进,比起国考、省考来说,这类选调的竞争压力会小很多,待遇也普遍比考公好一些,但是要求为中共党员,或者有1年以上的学生干部经验,部分要求两者兼具。
03
读研,能收获什么?
除了“读研要干什么”,“读研能收获什么”又是一大高频问题,读研真的值得吗?小苏想给你们一个绝对肯定的回答:值得!
首先是实质性回报,包括在更高等级的学府学到的知识,科研过程中发表的学术论文、排名靠前的成绩等,可能会有萌新疑问,“这些回报在本科时也是有机会获得的呀?”那么接下来小苏就总结一下读研的隐性回报。
隐形回报
第一是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学术研究需要大脑持续活跃的参与,俗话说的好,学术最重要的就是问题意识,尤其是隶属文学大类萌新们,做学术能很快提高人的批判思维能力;
第二是信息检索整合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搜商”,撰写文献综述要搜集大量文献,同时还需将其分类整合进行述评,长期的学术培训非常锻炼“搜商”,这类能力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十分重要;
第三是更广阔的眼界和人脉。能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进入硕研阶段的各位萌新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身边的同学个个卧虎藏龙,优秀同伴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予反向激励,简而言之就是大家都这么厉害,我也不适合做five(别骂了在努力了);好的平台能提供更高端更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人脉资源,在论文书本里常见的学术大佬要来学校开讲座是常事,甚至学界业界大牛是自己导师这也是常事,更好的平台开拓更广阔的眼界,更好的人脉带来更优质的工作机会。
读研能收获到的不仅是表层的实质性回报,更多的是个人综合能力上的隐性提升,无论是21届考研er,还是20届萌新,都请保持热情,抓住机遇,努力前进吧!希望考研er们都能考上理想院校,体验研究生生活!
对于研究生生活,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欢迎在文末留言区告诉小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