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古小说钩沉》 青史子 语林郭子 笑林 俗说 小说1 鲁迅全集
《鲁迅全集》━古小说钩沉
目录
1、青史子
2、语林
3、郭子
4、笑林
5、俗说
6、小说1
《古小说钩沉》是鲁迅先生于1909年秋至1911年底辑录的古小说佚文集,共收自周至隋的散佚小说36种,编入1938年版《鲁迅全集》第八卷。
《古小说钩沉》取材来源广泛,有见于《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著录者,有见于《隋书·经籍志·小说家》著录者,有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著录者,有见于上述三志“小说家”之外著录者,还有不见于史志著录者。
作品中引用及用以参考的古书共80种左右,所辑内容非常丰富。鲁迅先生对材料的取舍非常审慎,而且重视去伪存真,务求有科学依据。本书最早编入1938年版《鲁迅全集》中,后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入全集单行本“著述之部24”,鲁迅全集出版社于1939年出版。单行本的版本还有:大连光华书店1947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版。
古小说钩沉
青史子
古者胎教之道 二字依《新书》引补: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新书》引作王后有身之七月而就蒌室,太史持铜而御户左,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太卜持蓍龟而御堂下,诸官皆以其职御于门内 太卜已下依《新书》引补 。比及三月者 比及二字《新书》引作此 ,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史缊瑟 《新书》引作抚乐 而称“不习”;所求滋味者 《新书》引无者字 非正味,则太宰倚斗而不敢煎调 《新书》引有已上五字,又倚作荷 ,而言曰 《新书》引无言子 :“不敢以待 《新书》引作诗 王太子。”太子生而泣,太史吹铜曰:“声中某律。”太宰曰:“滋味上某。”太卜曰:“命云某。”然后为王太子悬弧之礼义:东方之弧以梧,梧者,东方之草,春木也,其牲以鸡,鸡者,东方之牲也;南方之弧以柳,柳者,南方之草,夏木也,其牲以狗,狗者,南方之牲也;中央之弧以桑,桑者,中央之木也,其牲以牛,牛者,中央之牲也;西方之弧以棘,棘者,西方之草也,秋木也,其牲以羊,羊者,西方之牲也;北方之弧以枣,枣者,北方之草,冬木也,其牲以彘,彘者,北方之牲也。五弧五分矢,东方射东方,南方射南方,中央射中央,西方射西方,北方射北方,皆三射;其四弧具,其余各二分矢,悬诸国四通门之左,中央之弧亦具,余二分矢悬诸社稷门之左 太卜曰至此已上依《新书》引补 。然后卜王太子名: 《大戴礼记》引作然后卜名 上无 《新书》引作毋下放此 取于天,下无取于坠 《新书》引作地 。中无取于名山通谷,无拂 《新书》引作悖 于乡俗。是故君子名难知而易讳也。此所以养恩 《新书》引作息 之道也。 《新书》引有也字。《大戴礼记·三保傅篇》贾谊《新书》十胎教杂事
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居则习礼文,行则鸣佩玉,升车则闻和鸾之声,是以非僻之心无自入也。在衡为鸾,在轼为和;马动而鸾鸣,鸾鸣而和应;声曰和,和则敬,此御之节也。上车以和鸾为节,下车以佩玉为度,上有双衡,下有双璜,冲牙玭珠以纳其闲,琚瑀以杂之,行以采茨,趋以肆夏,步环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古之为路车也:盖圆以象天,二十八橑以象列星,轸方以象地,三十辐以象月。故仰则观天文,俯则察地理,前视则睹鸾和之声,侧听则观四时之运,此巾车教之道也。 《大戴礼记·三保傅篇》
鸡者,东方之牲也,岁终更始,辨秩东作,万物触户而出,故以鸡祀祭也。 《风俗通义》八
语林
娄护,字君卿,历游五侯之门。每旦,五侯家各遗饷之。君卿口厌滋味,乃试合五侯所饷之鲭而食,甚美。世所谓五侯鲭,君卿所致。 《书钞》引作君卿之为也。《广记》二百三十四。《书钞》一百四十五
胡广本姓黄,五月生,父母置诸瓮中投之于江;胡翁见瓮流下,闻有小儿啼声,往取,因以为子。遂登三司 《御览》四百八十八 。广后不治本亲服,世以为讥。 《御览》三百八十八
张衡之初死,蔡邕母胎孕;此二人才貌相类,时人云:“邕是衡之后身。” 《御览》三百六十又三百九十六。《六帖》二十一
陈元方遭父丧,形体骨立,母哀之,以锦被蒙其上。郭林宗往吊,见锦被而责之。宾客绝百许日。 《御览》五百六十一又八百十五。《事类赋注》十
傅信字子思,遭父丧,哀恸骨立,母怜之,窃以锦被蒙其上。林宗往吊之,见被,谓之曰:“卿海内之俊,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郭奋衣而去。自后宾客绝百许日。 《御览》七百七
傅信忿母 二字《御览》一引作贫 ,母羸病,恒惊悸,傅信乃取鸡凫灭毛,施于承尘上;行落地,母辄恐怖。 《书钞》一百三十二。《御览》七百一又九百五十一
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见,令高足弟子传授而已。融尝算浑天不合,召郑玄,令一算,便决,众咸骇服 《御览》七十五 。及玄业成辞归,融心忌焉;玄亦疑有追者,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欲敕追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 《御览》三百九十二 竟以免。 《御览》六百九十八
孔嵩字仲山,南阳人也,少与颍川荀彧未冠时共游太学。彧后为荆州刺史,而嵩家贫,与新野里客佣为卒。彧时出,见嵩,下驾。执手曰:“昔与子摇扇俱游太学,今子为卒,吾亦痛哉!”彧命代嵩,嵩以佣夫不去。其岁寒心若此。嵩后三府累请,辞不赴。后汉时人。 《类林杂说》五。案:首尾皆王朋寿语
魏郡太守陈异尝诣郡民尹方,方被头以水洗盘,抱小儿出,更无余言。异曰:“被头者,欲吾治民如理发;洗盘者,欲使吾清如水;抱小儿者,欲吾爱民如赤子也。” 《御览》三百六十四
孙策年十四,在寿阳 三字《广记》引有 诣袁术,始至 二字《广记》引有 ,俄而外通:“刘豫州备来。”孙便求去,袁曰:“刘豫州何关君?” 《御览》引作何若 答曰:“不尔 二有《广记》引有 ,英雄忌人。”即出,下东阶,而刘备从西阶上。但得转顾视孙足行 《广记》引作:但转顾视孙之行步 ,殆不复前矣。 《御览》三百八十三。《广记》一百七十四。《续谈助》四
管宁尝与华子鱼少相亲友,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挥锸如故。与瓦石无异;华提而掷去。 《初学记》十七
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观武侯,乘素舆,著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军 已上亦见《初学记》二十五。《六帖》十四。《事类赋注》十五 ,众军皆随其进止。宣王闻而叹曰:“可谓名士矣!” 《书钞》一百十八又一百三十四又一百四十。《类聚》六十七。《御览》三百七又七百二又七百七十四
蜀人伊籍称吴土地人物云:“其山巍以嵯峨,其水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 《世说·言语篇》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云云,注云,案:《三秦记》《语林》载蜀人伊籍称吴土地人物与此语同,今据以改写
孙休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往夕还。群臣莫不上谏曰:“此小物,何足甚耽?”答曰:“虽为小物,耿介过人,朕之所以好也。” 《广记》四百六十一
豫章太守顾劭,是丞相雍之子,在郡卒。时雍方盛集僚属围棋,外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意不变,而心了有故。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州之遗累,宁有丧明之责邪?”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御览》七百五十三
魏武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辄斫人不觉,左右宜慎之。”后乃阳冻眠;所幸小儿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莫敢近之。 《御览》七百七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当坐;乃自捉刀立床头。坐既毕,令人问曰:“魏王何如?”使答曰:“魏王信自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闻之,驰遣杀此使。 《御览》七百七十九又四百四十
杨修字德祖,魏初弘农华阴人也 《学林》引无已上十一字 ,为曹操主簿。曹公至江南,读《曹娥碑》文;背上别有八字,其辞云:“黄幼妇。外孙蒜臼。” 《学林》引作齑臼,下放此。《草堂诗笺》三十节引蒜亦作齑 曹公见之不解,而谓德祖:“卿知之不?”德祖曰:“知之。”曹公曰:“卿且勿言,待我思之。”行卅里,曹公始得,令祖先说。祖曰:“黄色丝,‘绝’字也 《诗笺》色丝下重有色丝二字,无也字,下三解语法并同 。幼妇少女,‘妙’字也;外孙女子,‘好’字也;蒜臼受辛,‘辞’字也。谓‘绝妙好辞’。”曹公笑曰:“实如孤意。”俗云:有智无智隔 《学林》引作校,《诗笺》亦作校,《类林杂说》四引与《诗笺》同 卅里,此之谓也。 《雕玉集》十二。《学林》七。案:《学林》云出《魏志》注,今未见之
董昭为魏武帝重臣,后失势。文明世,人为卫尉 《御览》三百九十二引作董昭失势久,为卫尉 ,乃厚加意于侏儒。正朝大会,侏儒作董卫尉啼,面言昔太祖时事,举坐大笑,明帝怅然不怡,月中以为司徒。 《御览》四百八十八
何晏字平叔,以主婿拜驸马都尉 已上依《御览》一百五十四引 。美姿仪,面绝白,魏文帝疑其著粉;后正夏月,唤来,与热汤饼,既啖 《书钞》引作以面啖之,《御览》引作赐以汤饼 ,大汗出,随以朱衣自拭,色转皎洁,帝始信之。 《类林杂说》九引作何晏字平叔,貌甚洁白,美姿容,明帝见之谓其著粉。因命晏,赐之汤饼,汗出流面,以巾拭之,转见皎然。帝方信。《初学记》十九又二十六。《书钞》一百二十八又一百三十五。《御览》二十一又三百六十五又三百七十九又三百八十七又八百六十。《事类赋注》四
辛恭静见司马太傅,问:“卿何处人?”答曰:“西人。”太傅应声戏之曰:“在西颇见西王母不?”恭静答曰:“在西乃不见西王母,过东已见东王公。”太傅大愧。 《类聚》二十五
夏侯太初从魏帝拜陵,陪列松柏下,时暴雨霹雳,正中所立之树,冠冕焦坏,左右睹之皆伏,太初颜色不改 《世说·雅量篇》注 。景王欲诛夏侯玄,意未决,间问安王孚云:“己才足以制之不?”孚云:“昔赵俨葬儿,汝来,半坐迎之。泰初后至,一坐悉起:从此方之,恐汝不如。”乃杀之。 《续谈助》四
王经少处贫苦,仕至二千石,其母语云:“汝本寒家儿,仕至二千石,可止也。”经不能止。后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流涕辞母曰:“恨昔不从敕,以致今日。”母无戚容,谓曰:“汝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何负哉。” 《御览》四百四十一
刘灵 《类林》作伶,下同 字伯伦 《类林》下有沛国人也四字 ,饮酒一石,至 《类林》下有醉字 酲复饮五斗。其 《类林》无此三字 妻责之,灵 《类林》有谓妻二字 曰:“卿可致酒五斗 《类林》此下有并脯羞之类 ,吾当 《类林》此下有咒而二字 断之。”妻如其言 此四字《类林》作妻信之,遂设酒肉致于夫前 。灵咒曰:“天生刘灵,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莫 《类林》作不 可听。” 《类林》末有于是复饮,颓然而醉八字。《类聚》七十二。《类林杂说》
嵇中散夜灯火下弹琴,忽有一人;面甚小,斯须转大,遂长丈余 已上《书钞》八百九亦引 ,黑单衣皂带 《御览》引作革带 。嵇视之既熟,吹火灭,曰:“吾耻与魑魅争光。” 《类聚》四十四。《御览》五百七十七又八百七十。《六帖》十四
嵇中散夜弹琴,忽有一鬼著械来,叹其手快,曰:“君一弦不调。”中散与琴调之,声更清婉。问其名,不对。疑是蔡邕伯喈;伯喈将亡,亦被桎梏。 《御览》六百四十四
嵇康素与吕安友,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来,值康不在。兄喜出迎,安不前,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悟,康至,云:“凤,凡鸟也。” 《广记》二百三十五
陈协数日辄 二字《御览》引有 进阮步兵酒一壶 二字《御览》引有 。后晋文王欲修九龙堰,阮举协,文王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 《水经注》十六。《御览》七十三
胡母彦国至湘州,坐厅事断官事。尔时三伏中,傍摇扇视事;其儿子光从容顾谓曰:“彦国复何为自贻伊戚?” 《御览》七百二
邓艾口吃,常云“艾艾”。宣王曰:“为云‘艾艾’,终是几艾?”答曰:“譬如‘凤兮凤兮’,故作一凤耳。” 《御览》四百六十四
钟士季常向人道:“吾少年时一纸书,人云是阮步兵书,皆字字生义;既知是吾,不复道也。” 《续谈助》四
满奋字武秋,体羸,恶风,侍坐晋武帝,屡顾看云母幌,武帝笑之。或云:“北窗琉璃屏风,实密似疏。”奋有难色 已上依《类聚》六十九引又《书钞》一百三十二引云:晋武帝有琉璃屏风 ,答曰:“臣为吴牛,见月而喘。”或曰:是吴质侍魏明帝坐。 《御览》七百一
孟业为幽州,其人甚肥,或以为千斤。武帝欲称之,难其大臣,乃作一大秤挂壁;业入见,武帝曰:“朕欲试自称,有几斤?”业答曰:“陛下正是欲称臣耳,无烦复劳圣躬。”于是称业,果得千斤。 《御览》八百三十又三百七十八
诸葛靓,字仲思,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曰:“卿字仲思,为欲何思之?”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御览》四百六十四
陈寿将为国志,谓丁梁州曰:“若可觅千斛米见借,当为尊公为佳传。”丁不与米,遂以无传。 《类聚》七十二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之,曰:“人皆以洪笔为锄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默为稼穑,以礼义为丰年。” 《事类赋注》十五
苏易简《文房四谱》一云:“晋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吴中旧姓何如?’答曰:‘吴府君圣朝之盛佐,明时之俊乂;朱永长理物之宏德,清选之高望;严仲弼九皋之鸿鹄,空谷之白驹;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陆士龙鸿鹄之徘徊,悬鼓之待槌,此诸君以洪笔为锄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墨为稼穑,以义礼为丰年。’”注云:“出《刘氏小说》,又出《语林》。”
裴秀母是婢,秀年十八,有令望,而嫡母妒,犹令秀母亲役。后大集客,秀母下食 《类聚》引作犹令秀母亲下食与众宾,今依《御览》 ,众宾见,并起拜之。答曰:“微贱岂宜如此?当为小儿故耳。”于是父母 《御览》引作大母 乃不敢复役之。 《类聚》三十五。《御览》五百
夏少明在东国不知名,闻裴逸民知人,乃裹粮寄载 四字《御览》引有 ,入洛从之。未至家少许,见一人著黄皮裤褶,乘马将猎。少明问曰:“逸民家若远?”答曰:“君何以问?”少明曰:“闻其名知人,从会稽来投。” 《书钞》一百二十九 裴曰:“身是逸民,君明可更来。”明往,逸民果知之;又嘉其志局,用为西门侯。于此遂知名。 《御览》四百四十四又六百九十五又八百三十二
李阳性游侠 《御览》引作李阳大侠 ,士庶无不倾心。为幽州刺史,当之职 二句《御览》引有 ,盛暑,一日诣数百家别,宾客与别,常填门 《御览》四百七十三引作列宾客填门 ,遂死于几下。 《世说·规箴篇注》
中朝有人诣王太尉,适王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因往别屋,见李寅平子,还谓人曰:“今日之行,举目皆琳琅珠玉。” 《御览》八百三
王夷甫处众中,如珠玉之在瓦石。 《御览》八百三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 《续谈助》四
和峤诸弟往园中食李,而皆计核责钱;故峤妇弟王济伐之也。 《世说·俭啬篇》注
刘道真年十六,在门前弄尘,垂鼻涕至胸 《御览》三十七 。洛下年少乘车从门过,曰:“年少甚塠。”刘便随车问:“为恶为善尔 当有夺误 。”刘曰:“令君翁亦塠,母亦塠。” 《御览》三百八十五
刘道真遭乱,自于河侧牵船。见一老妪采桑逆旅 四字《御览》引作棹橹,下放此 ,刘谓之曰:“女子何不调机利抒,而采桑逆旅?”女答曰:“丈夫何不跨马挥鞭而牵船乎?” 《书钞》一百三十七。《类聚》二十五。《御览》四百六十六又七百六十九
道真尝与一人共索袢草中食,见一妪将二儿过,并青衣。调之曰:“青羊将两羔。”妪答曰:“两猪共一槽。” 《类聚》二十五
刘道真子妇始入门,遣妇虔,刘聊之甚苦,婢固不从,刘乃下地叩头,婢惧而从之。明日语人曰:“手推故是神物,一下而婢服淫。” 《海录碎事》七引子妇至甚苦十二字仅作一求字,推作椎。《类聚》三十五
贾充问孙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憎其颜之厚也。” 《御览》三百七十五又三百六十四
吴主孙皓字孙宾,即钟之玄孙也。晋伐孙皓,皓降晋,晋武帝封皓为归命侯。后武帝大会群臣,时皓在座,武帝向皓曰:“朕闻吴人好作汝语,卿试为之。”皓应声曰:“□。”因劝帝酒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作臣。 阙 汝 阙 春。”座众皆失色,帝悔不及。 《类林杂说》五
王武子与武帝围棋局,孙皓看。王曰:“孙归命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其君者,则剥其皮。” 一引作则剥之 乃举棋局,武子伸脚在局下 《御览》三百六十五又四百九十 ,故讥之。 《御览》七百五十三
王济字武子,太原人,又魏舒字阳元,济阴人,二人善射,名重当时,并仕晋。 《类林杂说》九
王武子性爱马,亦甚别之 《蒙求》注引无此二句 ,故杜预道王武子有马癖。和长舆有钱癖 杜预道已下二句亦见《御览》八百三十六引 。武帝问杜预:“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 《世说·术解篇》注,李瀚《蒙求》注,《事类赋注》十引云:杜预尝谓:“王武子有马癖,和长舆有钱癖,己有《左传》癖”
王武子葬,孙子荆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座曰:“卿常好驴鸣,今为君作驴鸣。”既作,声似真 哭毕至此已上《世说》注引作既作驴鸣,今依《御览》引补 ,宾客皆笑 《御览》三百九十一引云吊王武子,客正哭,见孙子荆驴鸣,变声成笑 ;孙曰:“诸君不死,而令武子死乎?”宾客皆怒 《世说·伤逝篇》注《御览》三百八十八又三百八十九 。须臾之间,或悲,或怒,或哭。 《御览》四百八十二又五百五十六
戴叔鸾母好驴鸣,叔鸾每为驴鸣,为乐其母。 《御览》三百八十九
中朝方镇还,不与元凯共坐;预征吴还,独榻,不与宾客共也。 《世说·方正篇》注
洛下少林木,炭止如粟状,羊琇骄豪,乃捣小炭为屑,以物和之,作兽形。后何吕之徒共集,乃以温酒;火热既猛,兽皆开口向人,赫然。诸豪相矜,皆服而效之。 《御览》八百七十一
羊稚舒 琇 冬月酿酒,令人抱瓮暖之 《海录碎事》六引至抱瓮下云速得味好。亦见《书钞》一百四十八《御览》七百五十八暖之并作为暖 ,须臾复易其人。酒既速成,味仍嘉美 《御览》二十七引作速成而味好 。其骄豪此类。 《续谈助》四
刘实诣石崇,如厕。见有绛纱帐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实遽反走,即谓崇曰:“向误入卿室内。”崇曰:“是厕耳。” 《世说·汰侈篇》注 实更往,向乃守厕婢,所进锦囊,实筹 《御览》七百四引云:石崇厕内两婢持锦囊,实筹也 。良久不得,便行出。谓崇曰:“贫士不得如此厕。”乃如他厕。 《御览》一百八十六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佳丽藻饰,置甲煎沉香,无不毕备 《御览》七百十九引云:石崇厕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 ;又与新衣,客多羞不能著。王敦为将军,年少,往,脱故衣,著新衣,气色傲然。群婢谓曰:“此客必能作贼!” 《御览》一百八一六又五百
石崇恒冬月得韭齑,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王恺乃密货帐下都督;云是捣韭根,杂以麦苗耳。豆难煮,豫作熟豆,以白粥投之。 《御览》八百五十五又八百五十九
石崇与王恺争豪,穷极绮丽,以饰车服。晋武帝,恺甥也,每助恺。以珊瑚高三尺许,枝柯扶疏,世间罕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瓦碎 《类聚》七十 。恺声色俱厉,崇曰:“此不足恨。”乃命取珊瑚,有三尺光彩溢目者六十七枚。恺怅然自失。 《御览》七百三
潘石同刑东市,石谓潘曰:“天下杀英雄,卿复何为?”潘曰:“俊士填沟壑,余波来及人。” 《世说·仇隙篇》注
潘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初学记》十九引作每行于道,群妪以果掷之,尝盈车 ;张孟阳至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投之亦满车。 《世说·容止篇》注。《御览》七百七十三又七百七十七引云:张载,字孟阳,甚丑,每出,为小儿掷瓦
盈车
士衡在坐,安仁来,陆便起去。潘曰:“清风至,尘飞扬。”陆应声答曰:“众鸟集,凤皇翔。” 《续谈助》四
陆士衡在洛,夏月忽思竹篠饮,语刘实曰:“吾乡曲之思转深, 《事类赋注》四《御览》二十一引云:陆机夏在洛,忽思东头竹篠饮,语刘宝曰:“吾思乡转深矣。” 今欲东归,恐无复相见理。”言此已,复生三叹。 《御览》八百六十一
陆士衡为河北都督,已被间构,内怀忧懑;闻众军警角鼓吹 二字《类聚》引有 ,谓其司马孙掾 《世说·尤悔篇》注引作陆士衡为河北都督,闻警角之声,谓孙丞 曰:“我今闻此,不如华亭鹤唳。” 《书钞》一百二十一。《类聚》六十八。《御览》三百三十八又四百六十九
宗岱 一引作宋岱 为青州刺史,禁淫祀,著《无鬼论》甚精,莫能屈。后有一书生葛巾修刺诣岱,与谈论,次及《无鬼论》,书生乃振衣而去曰:“君绝我辈血食二十余年,君有青牛髯奴,所以未得相困耳;奴已叛,牛已死,今日得相制矣。”言绝而失。明日而岱亡。 《御览》五百又五百九十五又八百八十四又八百九十九
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向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书钞》七引《语林》云:答长安近日,其文不全,今以《世说·夙慧篇》补之
晋明帝年少不伦,常微行,诏唤人以衣帻迎之。涉水过,衣帻悉湿。元帝已不重明帝,忽复有此,以为无不废理;既入,帻不正,元帝自为正之,明帝大喜。 《御览》六百八十七
晋成帝时,庾后临朝。诸庾诛南顿王宗,帝问:“南顿何在?”答曰:“党峻作乱,已诛。”帝知非党,曰:“言舅作贼。当复云何?”庾后以牙尺打帝头云:“儿何以作尔语。”帝无言,惟张目熟视,诸庾甚惧。 《书钞》七引《语林》止问南顿何在一句,今以《困学纪闻》所引《殷芸小说》补之
初温峤奉使劝进,晋王大集宾客见之。温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尽惊。既坐,陈说九服分崩,皇室弛绝,晋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无主,闻者莫不踊跃,植发穿冠。王丞相深相付托,温公既见丞相,便游乐不住,曰:“既见管仲,天下事无复忧。” 《世说·言语篇》注
钟雅语祖士言 《御览》引作祖士言,与钟雅相调,钟语祖曰 :“我汝颍之士,利如锥;卿燕代之士,钝如槌。”祖曰:“以我钝槌,打尔利锥。”钟曰:“自有神锥,不可得打。”祖曰:“既有神锥,必有神槌。” 《类聚》二十五 钟遂屈。 《御览》四百六十六
庾公道:“王尼子非唯事事胜于人,布置须眉,亦胜人。我辈皆出其辕下。” 《御览》三百六十六又三百七十四
王平子从荆州下,大将军 《书钞》引作王敦 因欲杀之,而平子左右有二十人,甚健,皆持楯马鞭。平子恒持玉枕,以此未得发 五字依《书钞》引补 。大将军乃犒荆州文武二十人,积饮食,皆不能动。乃借平子玉枕,便持下床。平子手引大将军带绝,与力士斗甚苦,乃得上屋上。久许而死。 《世说·方正篇》注。《书钞》一百三十五。《御览》八百五
顾和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州门外;周侯饮酒已醉,著白袷,凭两人来诣丞相 已上十六字,《世说·雅量篇》注亦引有,已醉二字据补 。历和车边。和先在车中觅虱,夷然不动。周始遥见,过去,行数步,复又还,指顾心问曰:“此中何所有?”顾择虱不辍,徐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也。” 《御览》九百五十一
周伯仁过江,恒醉;止有姊丧,三日醒,姑丧,三日醒。 《御览》四百九十七《世说》注引作伯仁正有姑丧三日醉,姊丧二日醉,当误 大损资望。每醉,诸公常共屯守。 《世说·任诞篇》注
周伯仁在中朝,能饮一斛酒;过江日醉,然未尝饮一斛 《书钞》一百四十八引云:周伯仁在西彭日饮一斛,过江未尝饮斛 ,以无其对也。后有旧对忽从北来,相得欣然;乃出二斛酒共饮之。既醉,伯仁得睡,睡觉,问共饮者何在?曰:“西厢”。问:“得转不?”答:“不得转。”伯仁曰:“异事!”使视之,胁腐而死。 《御览》四百九十七
周伯仁被收,经太庙,大唤宗庙之灵,以矟刺落地,骂曰:“王敦,小子也。” 《书钞》一百二十四
庾公乘马有的卢 此句依《世说》补 ,殷浩劝公卖马 《世说》作或语令卖去,注引《语林》 ,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庾云至此已上并见《世说·德行篇》
庾公欲伐王公,先书与郗公曰:“老贱贼专欲辀张 已上三句《书钞》引作庾公与郗公曰 ;殿中将军,旧用才学之士,以广视听;而顷悉用面墙之人也 亦见《书钞》六十四引 。是欲蔽主之明。便欲勒数州之众,以除君侧之恶。今年之举,蔑不济矣。” 《御览》二百三十九
殷浩于佛经有所不了,故遣人迎林公。林乃虚怀欲往,王右军驻之曰:“深源思致渊富,既未易为敌;且己所不解,上人未必能通;纵复服从,亦名不益高;若佻脱不合,便丧十年所保。可不须往。”林公亦以为然,遂止。 《世说·文学篇》注
大将军王敦尚武帝女,此主特所重爱,遣送王,倍诸主。主既亡,人就王乞;始犹分物与之,后乞者多,遂指库屋数间以施。 《御览》四百七十七
谯王丞作相州,过大将军,曰:“卿才堪廊庙,自无闲外。” 《书钞》七十
王大将军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便以如意击珊瑚唾壶,壶尽缺。 《书钞》一百三十五
晋王敦与世儒议下都,世儒以朝廷无乱,且唱兵始,自古所难,谏诤甚苦。处仲变色曰:“吾过蒙恩遇,受任南夏;卿自同奸邪,阻遏义举,王法焉得相私。”因目左右,令进。世儒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自古多士,岂有如此举动。”言毕流涕。敦意乃止。 《御览》四百二十八
大将军,丞相诸人在此时,闭户共为谋身之计。王旷世宏来,在户外,诸人不容之;旷乃剔壁窥之曰:“天下大乱,诸君欲何所图谋?”将欲告官。遽而纳之,遂建江左之策。 《御览》一百八十四
大将军收周侯,至石头,坐南门石盘上,将戮之,送己褥与周。 《御览》七百八
大将军刑周伯仁,以步障绕之,经日已具。王曰:“周伯仁子弟痴,何以不知取其翁尸?”周家然后收之。 《御览》七百一
简文帝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令左右拂;见鼠行之迹,视以为佳 已上五句《御览》七百六又九百十一亦引有时字,及视以二字据补。《书钞》一百三十三引同又十二引坐床生尘句 。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版打杀之。意不悦,门下起弹;辞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 已上七句《御览》三十九引作有参军见鼠,以手板格煞之,抚军谓曰 ,无乃不可乎?” 《续谈
助》四
许玄度出都,诣刘真长,先不识,至便造之。一面留连,摽刘贵略无造谒,遂九日十一诣之。许语曰:“卿为不去,家将成轻薄京尹。” 《类聚》五十又五十五引云刘真长谓许玄度曰:“卿为不去,我将成轻薄京尹。”《世说·宠礼篇》注引作玄度出都,真长九日,十一诣之,谓曰:“卿尚不去,使我成薄德
二千石。”
许玄度将弟出都婚,诸人闻玄度弟,朝野钦迟之;既见,乃甚痴,便欲嘲弄之。玄度为之解纷,诸人遂不能犯 《御览》引有此句一引作玄度为解而获免,《类聚》引作玄度为之作宾主相对 。真长叹曰:“许玄度为弟婚,施十重铁步障也。” 《书钞》一百三十一类聚二十五。《御览》七百一又八百十三
刘道生与真长言,一时有名誉者,皆宗真长。 《书钞》九十八
仲祖语真长曰:“卿近大进。”刘曰:“卿仰看邪?”王问何意?刘曰:“不尔,何由测天之高也!” 《世说·言语篇》注
刘真长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桓公云:“时有入心处,便咫尺玄门。” 《类聚》五十。《御览》六百十五
刘尹见桓公每嬉戏,必取胜,谓曰:“卿乃尔好利,何不焦头。” 《世说·识鉴篇》注
宣武征还,刘尹数十里迎之。桓都不语,直云:“垂长衣,谈清言,竟是谁功?”刘答曰:“晋德灵长,功岂在尔?” 《世说·排调篇》注
刘真长始 《御览》引有始字 见王丞相,王公不与语。时大热,以腹熨石局 《类聚》五 ,曰:“何乃渹?” 吴人以冷为渹 刘既出,人问:“见王公如何?” 《御览》三十四 真长云:“丞相何奇,止能作吴语及细唾也。” 《世说·排调篇》注《御览》引作刘曰:“未见他异,唯闻作吴语耳。”
刘真长与丞相不相得,每曰:“阿奴比丞相条达清长。” 《世说·品藻
篇》注
刘真长病积时,公主毁悴。将终,唤主;主既见其如此,乃举手指之云:“君危笃,何以自修饰?”刘便牵被覆面,背之不忍视。 《御览》三百六十五
孔坦为侍中,密启成帝不宜往拜曹夫人。丞相闻之曰:“王茂弘驽痾耳!若卞望之之岩岩,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峰距,当取尔不?” 《世说·赏誉篇》注
苏峻新平,温庾诸公以朝庭初复,京兆宜得望实;唯孔君平可以处之 已上亦见《书钞》七十六 。孔固辞,二公逼谕甚苦。孔敖然曰:“先帝大渐,卿辈身侍御床,口行诏令;孔坦尔时正璅臣耳,何与国家事?不可今日丧乱,而猥见逼迫;吾俎豆上腐肉,任人截割邪?”庾愧不能答。 《御览》二百五十二
孔君平病困,庾司空为会稽,省之;问讯甚至,为之流涕。孔慨然曰:“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而反作儿女相问?”庾闻,回还谢之,请其语言。 《御览》七百三十九
陶侃,字士行,丹阳人也。鄱阳孝廉范逵宿侃舍,侃家贫,母为截发为髲待之;无薪,伐屋柱炊饭;斩荐以供马。逵感之,乃为侃立声誉,于是显名。侃仕至大 阙 晋时人。 《类林杂说》八。案:首末并王朋寿语
陶太尉既作广州,优游无事。常朝自运甓 砖也 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之,陶曰:“吾方致力中原,恐为尔优游,不复堪事。” 《御览》七百六十七
康法畅造庾公,捉尘尾至彼。公曰:“尘尾过丽,何以得在?”答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御览》七百三
庾翼为荆州都督,以毛扇上成帝。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夔牙先聆其音;翼之上扇,以好不以新。” 《类聚》六十九 季恭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御览》七百二
王□为诸人谈,有时或排摈高秃,以如意注林公云:“阿柱,汝忆摇橹时不?”阿柱乃林公小名。 《书钞》一百三十五
诸人尝要阮光禄共诣林公,阮曰:“欲闻其言;恶见其面。” 《世说·容止篇》注
林公云:“文度著腻颜,挟《左传》,逐郑康成,自为高足弟子;笃而论之,不离尘垢囊也。” 《世说·轻诋篇》注
谢兴在中朝,恒游宴,还家甚少。过江不复宿行,后一宿行,家遣之,乃自叹曰:“不复作乐,日分在朝,与阮千里总章重听一典,六日亡归,今一宿行而家业纸也。” 《书钞》一百五。案:家遣之已下有讹夺字,《唐类函》引作谢兴在中朝,恒游宴,还家甚少,偶与阮千里总章中听一典,六日亡归,亦臆改
谢尚字仁祖,酒后为鹆舞,一坐倾笑。 《六帖》九十五
谢镇西著紫罗襦,乃据胡床,在大市佛图门楼上 《书钞》引无此句 ,弹琵琶,作《大道曲》。 《书钞》一百二十九。《类聚》四十四又七十。《御览》五百八十三又六百九十五
谢公云:“小时在殿廷,会见丞相,便觉清风来拂人。” 《世说·容止
篇》注
谢安谓裴启云:“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 《世说·轻诋篇》
谢安目支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俊逸。 《世说·轻
诋篇》
谢太傅问诸子侄曰:“子弟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其生于庭阶也。” 《类聚》八十一又六十四。《初学记》二十七
有人诣谢公别,谢公流涕,人了不悲。既去,左右曰:“客殊自密云。”谢公曰:“非徒密云,乃自旱雷。” 《御览》四百八十九
羊因酒醉,抚谢左军谓太傅曰:“此家讵复镇西?”太傅曰:“汝阿见子敬,便沐浴为论兄辈。” 《世说·赏誉篇》注
太傅府有三才:裴邈清才,潘阳仲大才,刘庆孙长才。 《御览》二百六
王太保作荆州 三字《御览》引有 ,有二儿亡;一儿欲还葬旧茔,一儿欲留葬。太保乃垂涕曰:“念故乡,仁也;不恋本土,达也;唯仁与达,吾二子其有焉。” 《书钞》九十二。《御览》三百八十七又五百五十六
雷有宠,生恬,洽。 《世说·惑溺篇》云: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颇预政事,纳货蔡公,谓之“雷尚书”。注引《语林》云云
苏峻新平,帑藏空,犹余数千端粗练。王公谓诸公曰:“国家凋敝,贡御不致;但恐卖练不售,吾当与诸贤各制练服之。”月日间卖遂大售,端至一金。 《御览》八百二十八
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悦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 已上依《世说·政事篇》补 名颙,时官在都,预王公坐 《世说》注引《语林》 ,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悦,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及数胡人至此已上并依《世说》补 。
丞相拜司空,诸葛道明在公坐。指冠冕曰:“君当复著此乎?” 《世说·识鉴篇》注。《御览》六百八十四有乎字
明帝函封与庾公信,误致与王公。王公开诏,末云:“勿使冶城公知道。”既视表,答曰:“伏读明诏,似不在臣;臣开臣闭,无有见者。”明帝甚愧,数月不能出见王公。 《书钞》一百三。《御览》四百九十一又五百九十三
何公为扬州,有葬亲者,乞数万钱,而帐下无有。扬州常有 胡恩切〇一引作粝 米,以赈孤寡,乃有万余斛;虞存为治中,面见,道:“帐下空素,求粲 一引作粜 此米。”何公曰:“何次道义不与孤寡争粒。” 《御览》二百五十八又四百二十六。《书钞》三十八引无葬亲二句,末云何名宏,字以道,盖永
兴注
阮光禄闻何次道为宰相,叹曰:“我当何处生活?” 《世说·品藻篇》注
王仲祖有好仪形 《御览》引作少有三达 ,每览镜自照曰:“王文开那生如馨儿?” 《御览》引作王开山那得此儿 时人谓之达也 《世说·容止篇》注 。又酷贫,帽败;自以形美,乃入帽肆就帽妪戏,乃得新帽。 《御览》八百二十八
王仲祖病,刘真长为称药,荀令则为量水矣。 《御览》七百三十九
桓宣武外甥,恒在坐鼓琵琶;宣武醉后,指琵琶曰:“名士固亦操斯器。” 《御览》五百八十三
桓宣武性俭,著故,上马不调,裩败,五形遂露。 《御览》六百 九十六
桓宣武与殷刘谈,不知其不堪 五字《御览》引作不如甚 ;唤左右取黄皮袴褶,上马持矟数回 《书钞》一百二十四 ,或向刘,或拟殷,意气始得雄王。 《御览》三百五十四
桓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司马宣王刘越石一辈器;有以比王大将军者,意大不平。征苻犍还,于北方得一巧作老婢,乃是刘越石妓女。一见温入,潸然而泣:温问其故,答曰:“官家甚似刘司空。”温大悦,即出外。修整衣冠,又入,呼问:“我何处似司空?”婢答曰:“眼甚似,恨小;面甚似,恨薄;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宣武于是弛冠解带,不觉惛然而睡,不怡者数日。 《御览》三百九十六
罗含在桓宣武坐,人介与他人相识,含正容曰:“所识已多,不烦复尔。” 《御览》四百九十八
袁真为监军,范玄平作吏部尚书,一坐语袁:“卿此选还,不失护军。”袁曰:“卿何事人中作市井?” 《类聚》四十八。《御览》二百十五
丞相尝曰:“坚石挈脚枕琵琶,故自有天际想。” 《世说·容止篇》注
刘承允少有淹雅之度,王庾温公皆素与周旋;闻其至,共载看之。刘倚被囊,了不与王公言,神味亦不相酬。俄顷宾退,王庾甚怪此意未能解,温曰:“承允好贿,被下必有珍宝,当有市井事。”令人视之,果见向囊皆珍玩,正与胡父谐贾。 谐贾卖鬻,《御览》七百四
谢万就安乞裘,云畏寒。答曰:“君妄语,正欲以为豪具耳!若畏寒,无复胜绵者。”以三千 一引作十 斤绵与谢。 《御览》六百九十四又八百十九
王蓝田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 王述也 ,投于地。 《御览》七百六十
王蓝田少有痴称,王丞相以门第辟之。既见,他无所问,问来时米几价?蓝田不答,直张目视王公。王公云:“王掾不痴,何以云痴?” 《御览》二百四十九又四百九十
王蓝田作会稽,外自请讳,答曰:“惟祖惟考,四海所知;过此无所复讳。” 《书钞》九十四。《御览》五百六十二
孙兴公作永嘉郡,郡人甚轻之。桓公后遣传教,令作敬夫人碑,郡人云:“故当有才!不尔,桓公那得令作碑?”于此重之。 《御览》五百八十九
褚公与孙绰游曲阿后湖,狂风忽起,舫欲倾;褚公已醉,乃曰:“此舫人皆无可以招天谴者,唯兴公多尘滓,正当以厌天欲耳。”便欲捉掷水中。孙遽无计,唯大啼曰:“季野,卿念我。” 《类聚》九。《寰宇记》八十九。《御览》六十六引有,注云:褚公,褚彦回,季野褚公字也
王太尉问孙兴公曰:“郭象何如人?”答曰:“其辞清雅,奕奕有余,吐章陈文,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书钞》九十八又一百
王长史语林道人曰:“真长可谓金石满堂。”林公以语孙兴公。兴公曰:“语不得尔,选择正可得少碎珠耳。” 《御览》八百三
晋孝武好与虞啸父饮酒,不醉不出。后临出拜,殆不复能起;帝呼人上殿扶虞侍中。啸父答曰:“臣位未及扶,醉未及乱,非分之赐,所不敢当。”帝美之,敕左右疏取其语。于是为风俗。人相嘲调,辄云:“好语疏取。” 《类聚》四十八又二十五。《御览》二百十九
毛伯成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蒲芬 《御览》引作萧芳 艾荣。” 《文选》颜延年《祭屈原文》注。《御览》九百八十三
王中郎以围棋为手谈,故其在哀制中,祥后客来,方幅会戏 《世说·巧艺篇》注。《水经注》二十二引云: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或亦谓之手谈,又谓之为棋圣,《类聚》七十四引云: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棋为手谈,《御览》七百五十三引云: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亦以为手谈,《海录碎事》十四引略同。《水经注》或亦谓之作:支公以围棋为
桓野王善解音,晋孝武祖宴西堂。乐阕酒阑,将诏桓野王筝歌;野王辞以须笛,于是诏其吹笛奴硕 《初学记》十六云:古之善吹笛者,桓子野及奴硕。注见《语林》《六帖》六十二同 ,赐姓曰张,加四品将军,引使上殿。张硕意气激扬,吹破三笛,末取睹脚笛,然后乃理调成曲。 《类聚》四十四
晋孝武祖宴西堂,诏桓子野弹筝,桓乃抚筝而歌怨诗;悲厉之响,一堂流涕。 《书钞》一百十一
向世闱歌桓子野一闻而洞歌。 《书钞》一百六。案:有讹夺
张湛好于斋前种松柏 《世说》注引无柏字 ,养鸲鹆;袁山松出游,好令左右作挽歌 二字《书钞》引作《行路难辞》 ;时人谓:“张屋下陈尸,袁道上行殡。” 《世说·任诞篇》注。《书钞》、九十二。《御览》三百八十九又五百五十二
有人目杜宏治标解甚清令,初若熙,怡容无韵,盛德之风,可乐咏也。 《世说·赏誉篇》注
王敬仁有异才,时贤皆重之。王右军在郡迎敬仁,叔仁辄同车,常恶其迟;后以马迎敬仁,虽复风雨亦不以车也。 《世说·赏誉篇》注
右军年十三,尝谒周顗 四字依《晋书》补 ,时绝重牛心炙 《书钞》一百四十五引《语林》 ,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坐客至此已上并依《晋书》补
王右军少尝患癫,一二年辄发动。后答许掾诗,忽复恶中,得二十字云:“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泠涧下濑,历落松竹林。”既醒,左右诵之,读竟,乃叹曰:“癫,何预盛德事邪?” 《御览》七百三十九
王右军目杜宏治,叹 《御览》引有叹字 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初学记》十九。《御览》三百六十五又三百六十六又三百七十九
王右军为会稽令,谢公就乞笺纸;检校 二字《类聚》引有 库中,有九万枚,悉以付之 《类聚》五十八引作有九万笺纸,悉以乞谢公,《书钞》一百四引作谢公就王右军乞笺纸,检有九百万,悉与谢公 。桓宣武曰:“逸少不节。” 《初学记》十二。《御览》二百五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御览》三百八十九
王子猷居山阴,大雪夜眠觉;开室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徬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溪,即便夜乘轻船就戴;经宿方至,既造门,不前便返;人问其故,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类聚》二。《初学记》二。《御览》十二。《事类赋注》三。《草堂诗笺》十八节引
王子敬在斋中卧,偷入斋取物幞装,一室之内,略无不尽。子敬卧而不动,偷遂复登厨,欲有所觅。子敬因呼曰:“偷儿,石漆 二字《书钞》引有 青毡,是我家旧物,可特置不?”于是群贼始知其不眠,悉置物惊走。 《御览》三百六十一又七百八。《书钞》一百三十四。《六帖》九十一
王子敬疾笃,兄弟劝令首罪;答曰:“无所应首,唯遣郗家女,以为恨。” 《御览》六百四十一
殷洪乔作豫章郡守,临去,郡下人因附书百余函。至石头,悉掷水中 《书钞》一百三 ;因咒之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达书邮。” 《类聚》五十八。《御览》五百九十五
殷公北征,朝士出送之,军容甚盛,仪止可观;陈说经略攻取之宜,众皆谓必能平中原。将别,忽驰逞才,自槃马,遂坠地。士以是知其必败。 《御览》四百八十九
桓玄不立忌日,止立 《御览》引作政有 忌时 《世说·任诞篇》注 ;每至日,弦歌不废。 《书钞》九十四。《御览》五百六十二
桓玄字信迺;沛国龙亢人也。晋时为部公,与荆州刺史殷仲堪语次,二人遂相为嘲,玄曰:“火燎平原无遗燎。”堪曰:“投鱼深泉放飞鸟。”次复危言,玄曰:“矛头淅米剑头炊,百岁老翁攀枯枝。”堪曰:“井上辘轳卧小儿。”晋末安帝时人。 《类林杂说》五。案:首尾皆王朋寿语
祖约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常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并当不尽,余两小,以置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甚闲畅,于是胜负始分也。 《御览》三百八十九
范启云:“韩康伯似肉鸭。” 《世说·轻诋篇》注。《海录碎事》八引末六字,首作《说林》云
任元褒为光禄勋,孙翊往诣之,见门吏凭几视之,孙入语任曰:“吏凭几对客,不为礼。” 已上十字《御览》引有 任便推之。吏答曰:“得罚体痛,以横木扶持,非凭几也。”任曰:“直木横施,植其两足,便为凭几;何必孤鹄蟠膝,曲木抱要也。” 《书钞》一百三十三。《御览》七百十。《事类赋注》十四
范信 《书钞》《事类赋注》《御览》引并作范汪 能啖梅,人常致一斛奁,留信食之,须臾而尽。 《类聚》八十六。《御览》七百十七又九百七十。《事类赋注》二十六。《书钞》一百三十五引云范汪至能啖散梅,人致一斛奁。留信待严啖还奁之
王东亭作《经王公酒垆下赋》。 《世说·文学篇》云:裴郎作,《语林》载王东亭作《经王公酒垆下赋》。甚有才情。赋佚不传。今存其目
诸阮以大盆盛酒,木杓数枚也。 《御览》七百六十二
董仲道常在客宿,与王孙隔共,语同行人曰:“此人行必为乱。”后果为乱阶。 《御览》三百八十八
贤者国之纪,人之望,自古帝王皆以之安危,故《书》曰:“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昔者周公体大圣之德,而勤于吐握,由是天下之士争归之;向使周公骄而且吝,士亦当高翔远去,所至寡矣。 《初学记》十七。《御览》四百二
淮北荥南河济之间,有千树梨,其人与千户侯等。 《事类赋注》二十七
大夫向而立。 《广韵》二十四盐注
报至尊。 《书钞》七太子
魏张鲁有十子,时人语曰:“张氏十龙,儒雅温恭。” 《小学绀珠》七
茶博士 王楙《野客丛书》二十九云茶博士见《语林》
郭子
魏明帝世,使后弟毛曾与夏侯太初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御览》四百四十七
时目夏侯太初:朗如明月入怀。 《御览》四百四十七
许允妇是阮德如妹,奇丑,交礼竟,许永无复入理;桓范劝之曰:“阮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宜察之。”许便入见,妇即出提裙裾待之;许谓妇曰;“妇有四德,卿有几?”答曰:“新妇所乏唯容,士有百行,君有其几?”许曰:“皆备。”妇曰:“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许有惭色,遂雅相重。 《初学记》十九。《六帖》二十一。《御览》三百八十二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帝遣虎贲收允,妇出阁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允至,明帝核之,允答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愿陛下检校,为称职与否?若不称职,臣宜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 二字《书钞》引有 其人,于是乃释允。旧服败坏,诏赐新衣。初被收,举家号哭,允新妇自云:“无忧,寻还。”作粟粥待之。须臾允至。 《类聚》四十八。《书钞》六十又一百四十四。《御览》八百五十九
孙秀降晋,武帝厚存宠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穆 《御览》引有此句 。蒯尝妒,乃骂秀为“貉子”;秀大不平之,遂出,不复入。蒯氏自悔责,请救于武帝。时大赦,群臣咸见,既出,帝独留秀,从容言曰:“天下旷荡,蒯夫人可得从其例不?”秀免冠谢,遂为夫妇如初。 《类聚》五十二又三十五。《御览》六百五十二
贾公闾女悦韩寿,问婢识否?一婢云:“是其故主。”女内怀存想,婢后往寿家说如此。寿乃令婢通己意,女大喜,遂与通 《御览》五百 。与韩寿通者乃是陈骞女 《世说·惑溺篇》注。 骞以韩寿为掾,每会,闻寿有异香气,是外国所贡,一著衣,历日不歇;骞计武帝唯赐己及贾充,他家理无此香;嫌寿与己女通,考问左右,婢具以实对,骞即以女妻寿 《御览》九百八十一 。未婚而女亡,寿因娶贾氏,故世因传贾充女。 《世说·惑溺篇》注。案:二说不同,盖前一说是世俗所传,后一说则郭氏论断也
王汝南少无婚处,自求郝普女 郝氏,襄城人,父匡,字仲时,一名普,洛阳太守 。司空以为痴 司空昶也 ,会无往婚对其音乐,便许之。 《御览》四百九十
王东海初过江 王丞,字安期,东海内史 ,登琅邪山叹曰:“我由来不愁,今日直欲愁。” 《类聚》三十五 太傅云:“当尔时形神俱往。” 《御览》四百六十九
王安期为东海太守,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王曰:“与众共之,鱼何足吝。” 《御览》四百九十九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貌,尝同行,人谓之连璧。 《初学记》十九。《御览》三百八十
冀州刺史杨准二子,乔字国彦,髦字士彦,清平有识 一引误作杨淮字彦清 ,俱总角为成器。准与裴乐广友善,遣见之。谓准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广谓准曰:“乔自及卿,髦尤精出。”准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论者皆许之。 《御览》四百九又四百四十四
王浑与妇钟氏共坐,见武子从庭前过,浑谓妇曰:“生儿如是,足慰人意。”妇笑曰:“若使新妇得配参军,生儿故可不翅如此。”参军是浑中弟,名沦,字太冲,为晋文王大将军,从征寿春,遇疾亡,时人惜焉。 《御览》三百九十一
王浑妻钟,生女甚贤明,令武子为妹择佳婿,而未有其人。兵家子有才,欲以妻之;独与母议:初不告,事定乃白。母曰:“诚是地也,自可贵,要当令我见之。”于是武子令此兵与群小杂处,使母微察之。母曰:“刑衣者汝可拔乎?”武子曰:“是。”母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非长年不足展其才用;观其形骨,恐不可与婚。”数年,果死。 《御览》四百四十四
王武子,卫玠之舅也,语人曰:“昨与吾外甥并坐,炯然若明珠之在我侧,朗然来映人。”后卒,人谓之看杀。 《初学记》十九
孙子荆上品状,王武子时为大中正,谓:“访闻此人,非卿能拔。”自为之目 已上十八字依《御览》引补 曰:“天下英博,亮拔不群。” 《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注。《御览》二百六十五又四百四十七
王夷甫雅尚玄远,又疾其妇贪,口未尝言钱。妇欲试之,夜令婢以钱绕床,不得待。夷甫晨起,见钱阂之,令婢举阿堵物。 《类聚》六十六
王夷甫妇,郭太宁女,才拙而性刚,聚敛无厌。夷甫患之 以上四句亦见《御览》四百九十二 ,而不能禁。时其乡人幽州刺史李阳,景都大侠,犹汉之楼护 护字君卿 ,郭氏甚惮之。夷甫骤谏之,乃云:“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景亦谓不可。”郭氏乃为少损。 《御览》六百二十七
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悉至,皆坐连榻;羊稚舒后至,曰:“杜元凯乃复以连榻坐客?”不坐而去。 《书钞》一百三十三。《御览》七百六
陆士衡初入洛,张公云:“宜诣刘真长。”于是二陆既往,刘尚在哀制,性嗜酒,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 《齐民要术》十引此句作长柄瓠 ,卿得种不?”陆兄弟殊失望,乃云悔往。 《御览》三百八十九
陆士衡诣王武子,武子有数斛羊酪,指示陆机曰:“卿东吴何以敌此?”机曰:“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御览》八百六十一又八百五十八。《书钞》一百三十五
卢志于众中问陆士衡:“陆抗是卿何物?”答曰:“如卿于卢毓。”士龙失色,既出户,谓兄曰:“何至于此!彼或有不知。”士衡正色曰:“我祖父名播海内,宁有不知?”识者疑两陆优劣,谢安以此定之。 《御览》三百八十八
满奋字武秋,高平人,畏风。在武帝坐,北窗作琉璃扉,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问之 一引作帝乃笑之 ,对曰:“臣若吴牛,见月而喘。” 《御览》一百八十八又八百九十九
刘道真 刘宝,字道真,高平人,安北将军 少时,渔钓而惫于草泽,善歌啸,闻之者无不留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进之。道真食尽,了不谢 已上亦见《御览》三百九十二 。妪见其不饱,又进一,又食半,余半还之。后道真为吏部郎,妪儿为小令史,道真乃超用之。儿不知所由,问母而后知之;于是赍牛酒以诣道真。道真笑曰:“去去!无可复相报者。” 《类聚》九十四又十九。《六帖》六十二。《御览》二百十九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匹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 《书钞》六十八 。当时以为美谈。 《御览》六百四十二又八百二十
周叔治为晋陵 汉字叔治,光禄大夫西平贞侯弟 ,周侯仲智送之 周侯,名,字伯仁,仲智名嵩,次弟也 ;叔治将别,泣涕不止,仲智恚之曰:“困人及妇人别,惟知啼。”便舍去。周侯独留,与饮酒言语,临别〔流〕涕,抚其背曰:“阿挐自爱。” 《御览》四百八十九
周伯仁道桓茂伦:“钦奇历落,可笑之人也。”或云是谢幼舆言。 《御览》四百四十七
将军王敦起事,丞相导率诸兄弟诣阙请罪;值周侯将入见,诸王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伯仁 二字《御览》引有 以百口赖卿。”周侯直过不应。苦相申救,既许,周大悦,饮酒。及出,诸王犹在门,又呼,
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 已上十三字《书钞》引止作一曰字,此依《御览》 杀诸贼奴,当取一金印如斗大系肘。” 《书钞》一百三十一。《御览》六百八十二
郗太尉晚节绝好谈论,既非所经,而甚矜之。 《书钞》九十八
王丞相性俭节,帐不甘果,盈溢不散,入春烂败 已上亦见《御览》九百六十四 ,都督白之,公令拾去,敕云:“不可使大郎知!”大郎名悦,字长豫。 案:二句是注。《御览》四百三十一
王丞相云:“雒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 王丞,字安期,阮瞻,字千里 ,我亦不推此二人,唯共推王太尉夷甫也。” 《御览》四百四十七
王丞相治扬州廨舍,案行而言:“我正为次道理此耳。”何次道少为王公所知重,故有此叹。 《御览》二百五十五
王丞相言:“刁元亮之察察 刁协字元亮 ,戴若思之岩岩 戴渊字若思 ,卞望之峰炬,并一见我而服也。” 《御览》四百四十七
王丞相拜司空,廷尉作两角髻,葛裙拄杖,临路边窥之;叹曰:“人言阿龙超 导小名赤龙 ,阿龙故自超。”不觉步至台门。 《御览》三百九十四
王公有幸妾姓雷,颇与政事,纳货;蔡公谓之雷尚书。 《御览》二百十二
庾公名位渐重,足倾王公;时庾亮在石头,王公在冶城,忽风起扬尘,王公以扇拂之曰:“元规尘污人。” 元规庾亮,字王公,王导也。《类聚》六。《六帖》三
王丞相未令不看事。 《书钞》三十六。案:文有讹捝
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曰:“安石必出与人同乐,亦何得不与人同忧。” 谢安石也。《书钞》一百十。《初学记》十五。《御览》五百六十八有注
人问谢太傅;“王子敬可与先辈谁比?”谢答曰:“阿敬近王刘之间。” 王修,刘真长。《御览》四百四十七
王子敬问谢公:“嘉宾何如道季?” 嘉宾郗超:小名庾龢,小名道季 答云:“道季诚抄撮清悟,嘉宾故自胜;桓公称云 桓温也 :锵锵有文武。” 《御览》四百四十七
桓公问孔西阳:“安石何如文度?”孔思未答,反问公谓何如?答曰:“安石居然不可陵践。” 《御览》四百四十七
何次道 充字次道 尝诣王丞相,以尘尾礭床,呼何共坐,曰:“来来! 二字《御览》引有 此是君坐。” 《御览》一引作此君子坐也。《书钞》一百三十四。《御览》三百九十二有注又七百三
王含为庐江 含字处宏,敦兄也 ,贪强狼藉。王敦欲护其兄,故于众坐中称:“家兄在郡,为政定善?庐江人咸称之。”时何充为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为之反侧,充神意自若。 《御览》四百九十二又四百二十八
刘真长云:“见何幼道饮酒,人倾家酿。” 何唯,字幼道也。《书钞》一百四十八
刘尹道桓温:须如反蝟毛,眼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一流人也。 《御览》三百六十八
琅邪诸葛亡名面病鼠瘘,刘真长视之,叹曰:“鼠乃复窟穴人面乎?” 《书钞》一百五十八。《御览》三百六十五
王右军道刘真长:“树云柯而不扶疏。” 《御览》四百四十七
许侍郎顾司空俱作王丞相从事,尝夜在丞相许戏,二人欢极。丞相便使入己帐中眠。顾至晓犹展转不得熟寐;许上床便大鼾。丞相语诸客曰:“此中亦难眠处耳。” 《御览》六百九十九又三百九十三
时有为王遵主簿,检校帐下,遵说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间事。” 《书钞》六十九
海西时,朝堂犹暗,惟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之举。 《书钞》七十
初荧惑入太微,寻废海西;简文既登祚,复入太微。帝恶之,时郗超为中书郎,在直,引超入曰:“天命修短,故非所计,当无复近日事不?”超曰:“大司马方外固封疆,内镇社稷,必无若斯之虑。臣为陛下保之。”简文因诵庾仲初诗曰:“士痛朝危,臣哀主辱。”其声甚凄怆,郗受假还东,帝曰:“致意尊公 超父愔,字方回 ,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身不能以道匡衡,思患豫防;愧叹之深,言何能譬。”因泣下。 《御览》四百六十九
简文云:“谢安南 名奉,字宏道 清泠如其弟 弟名躬,字宏远 ,学艺不如孔严。” 严字彭祖。《御览》四百四十七
晋抚军云:“何平叔巧累于理,嵇叔夜隽伤其道。” 《续谈助》四
佛经以为祛治神明,则圣可致。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然陶冶之功故不可。” 《续谈助》四
王长史求东阳 王濛字仲祖 ,抚军不肯用 晋太宗简文皇帝先为抚军大将军 。王后疾笃,临终,抚军哀叹曰:“吾将负仲祖!”于此乃命用之。长史曰:“人言会稽王痴,真痴也。” 会稽王,简文先封也。《御览》七百三十九又四百九十
王仲祖、谢仁祖同为王公掾,在坐,长史云:“谢仁祖能作异舞。”王公命为之 《书钞》一百七 ,谢便起舞,神意甚暇。王公熟视。谓诸客曰:“令人思王安丰。” 安丰,王戎封也。《御览》二百四十九
王仲祖酒酣起舞,刘真长曰:“阿奴今日不复减向子期。” 《书钞》一百七
王仲祖云:“真长知我,胜我自知。” 《御览》四百四十四
人有问王长史 王仲祖也 江群从兄弟者,王答云:“诸江皆能自生活。” 《御览》四百四十七
刘王共在南酣宴,谢镇西往尚书墓还,是葬后三日。诸人欲要之,真长云:“仁祖应来。”便遣要之,果即回驾;诸人迎之,把臂便下;裁得脱帻,酣宴半坐,乃觉未得脱衰。 《御览》五百四十七
王长史病已笃 王仲祖也 ,寝卧,灯下转尘尾而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满四十!”及亡,刘尹临殡,以犀柄尘尾著棺中 《御览》一引作以璧柄尘尾置柩中 ,因恸绝。 《御览》三百九十三又七百三。《书钞》一百三十四
范玄平 汪字玄平 在简文坐,谈欲屈,引王长史 王仲祖也 曰:“卿助我!” 三字《类聚》引有 王曰:“此非拔山之力所能救。” 《书钞》九十八。《类聚》五十五。《御览》六百十七
张凭举孝廉,出京,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欲诣刘真长,乡里及同举者咸共哂之。张遂径往诣刘,既前,处之下坐,通寒暑而已。真长方洗濯料事,神意不接,良久,张欲自发,而未有其请。顷之,王长史诸贤来诣,言各有隔而不通处,张忽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便足以畅彼我之怀。举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遂清言弥日,因留宿,遂复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前去,我正尔往取卿,共诣抚军。” 抚军简文 张既还船,同侣笑之曰:“卿何许宿远?”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至,遣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既同载,俱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语,咨嗟称善,数日乃止,曰:“张凭劲粹 《御览》一引作勃窣 ,为理之窟。”即用为太常博士。 《御览》六百十七又二百二十九。《书钞》六十七。《类聚》四十六
许玄度在西州讲,韩王诸人并在坐。林公每欲小屈,孙兴公曰:“法师今日如著敝絮,在荆棘间行,触地挂碍。” 《书钞》九十八
梁国杨氏子,年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有杨梅,孔指示儿曰:“此贵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类聚》九十一又八十七。《六帖》二十又九十九。《御览》三百八十五又四百六十七又五百十八又九百二十四。案:《御览》四百六十四引作杨修,字德祖,孔君平作孔文举,《金楼子》又以为杨周七岁时事
孙安国 盛字安国 往殷中军许共语 殷名浩也 ,往反精苦,宾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尘尾,毛悉堕落,满飡饭中。宾主遂至暮忘飱 《书钞》一百三十四。《御览》七百三 。殷方语孙卿曰:“公勿作强口马!我当并卿控。”孙亦曰:“卿勿作冗鼻牛,我当穿卿颊。” 《御览》三百九十
殷浩作扬州尹行 《御览》引作殷浩好作扬州刘君行 ,日小暮,便命左右取被幞;人问其故,答曰:“刺史严,不敢夜行。” 《类聚》七十。《御览》七百七
殷中军废后,恨简文曰:“上人著百尺楼上,担梯将去。” 《初学记》二十四
陶公自上流来 陶侃字士行也 ,赴苏峻之乱,含怒于庾公;庾公谓必戮己,进退无计。温公乃劝诣陶公:“卿但径拜,必无他,我为卿保之。”庾殊未了,而不得不往;乃从温言诣陶 已上六句见《御览》引 。至便拜,庾风姿雅润,陶见拜,不觉自起止之曰:“庾元规何缘拜陶士行。” 《书钞》八十五。《御览》五百四十二
庾公为护军,属桓廷尉为索一柱吏;桓后遇见徐宁而知之 宁字安期,东海人 ,致与庾公而称云:“是海内清士。” 《御览》四百二十六
世中称庾文康为丰年玉,庾稚恭为荒年谷。 《御览》四百四十七
庾道季云:“蔺相如虽千载死人,凛凛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在九泉下。” 《类聚》二十二。《御览》四百四十七
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杯,拍浮酒池中,可了一生哉!” 《御览》九百四十二
桓公 宣武也 年少至贫,尝樗蒲失数百斛米,齿既恶,意亦沮;自审不复振,乃请救于袁彦道。桓具以情告 已上《世说》注引作桓公樗蒲失数百斛米,求救于袁耽 ,袁在艰中,欣然无忤;便云:“大快 《御览》引有欣然句,次作便即俱去出门云 ,我不但拔卿,要为卿破之。我必作快齿,卿但快唤。” 已上四句《世说》注引作我必作采卿,但大唤 即脱其衰,共出门去。觉头上有巾帽,掷去,著小帽 已上五句《世说》注引有之 。既戏,袁形势呼咀 音恒咀相呼 慨牡 二字《御览》引有 ,掷必卢雉;二人齐叫,敌家震惧丧气,俄倾获数百万。 已上二句《世说》注引作故家顷刻失数百万也。《世说·任诞篇》注。《御览》七百五十四
桓大司马病笃 桓温字元子也 ,谢公省病 谢安字安石也 ,从东门入;桓遥瞩而叹曰:“吾门中不久复见如此客。” 《御览》四百五
卫晨为桓公长史,温公甚重之。每宴,率尔提酒脯以就卫相对也。 《书钞》一百四十四
孙兴公道曹辅佐云:“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袴;非无文采,然酷无裁制。” 《书钞》一百二十九。《御览》六百九十五
祖士少道右军:“王家阿菟 菟,羲之小名吾菟 ,何缘复减处仲?”右军道祖士少:“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王子猷说:“世目士少为清迈,我家亦以为澈朗。” 《御览》四百四十七
承指辟王蓝田为掾,庾公问丞相:“蓝田何似?”王曰 《书钞》六十六 “真独简贵,不减父祖;然旷淡处故当不如尔。” 三句原捝,今依《世说·品藻
篇》补
光禄王蕴指厅前擗曰:“我尝在下得残盘冷炙。” 《书钞》一百四十五。《御览》七百五十八引云王光禄曰:“正得残槃冷炙。”
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类聚》十七。《御览》三百六十七
王佛大曰:“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和亲也。酒自引人入胜地耳。” 《书钞》一百四十八
谢万尝诣王恬,既至,坐少时,恬便入内。谢殊有喜色,谓必厚供待。良久 已上三句《类聚》引有 ,沐头散发而出;既亦不复坐,乃倨坐于胡床,在中庭晒发,神色傲上,了无惭怍相对 《类聚》引作了无酬对意 ,于是而退。 《书钞》一百三十五。《类聚》七十
谢哲字颖豫,陈郡人也,美风仪,举止蕴藉,而襟怀豁然,为士君子所重。 《御览》三百八十
萍之依水,犹卉植地,靡见其布,漠尔鳞被;物有常托,孰知所自。 《御览》一千。案:文是郭景纯萍赞,疑《御览》误题也
笑林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广记》二百六十二
齐人就赵人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乃知向人之愚。 《广记》二百六十二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皇也!”路人曰:“我闻有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 《广记》四百六十一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蜋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蜋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给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御览》九百四十六
汉司徒崔烈辟上党鲍坚为掾,将谒见,自虑不过,问先到者仪,适有答曰:“随典仪口倡。”既谒,赞曰:“可拜。”坚亦曰:“可拜。”赞者曰:“就位。”坚亦曰:“就位”。因复著履上座,将离席,不知履所在,赞者曰:“履著脚。”坚亦曰:“履著脚。”也。 《御览》四百九十九
桓帝时,有人辞公府掾者,倩人作奏记文;人不能为作,因语曰:“梁国葛龚先善为记文,自可写用,不烦更作。”遂从人言写记文,不去葛龚名姓。府君大惊,不答而罢。故时人语曰:“作奏虽工,宜去葛龚。” 《御览》四百九十六。案:《后汉书·葛龚传》注云龚善为文奏,或有请龚奏以干人者,龚为作之,其人写之,忘自载其名,因并写龚名以进之,故时人为之语曰:“作奏虽工,宜去葛龚。”见《笑林》与《御览》,引异
某甲 《广记》引作魏人 夜暴疾,命门人钻火。其夜阴瞑,不得火,催之急 《广记》引作督迫颇急 ,门人忿然曰:“君责之亦大无道理!今暗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我当得觅钻火具 《类聚》八十。《御览》八百六十九 ,然后易得耳。”孔文举闻之曰:“责人当以其方也。” 《广记》二百五十八
赵伯公 《类林》作翁 为人肥大,夏日醉卧,有数岁孙儿缘其肚上戏,因以李子八九枚内肶脐中。既醒,了不觉;数日后,乃知痛。李大烂,汁出,以为脐穴 《雕玉集》引作脓 ,惧死,乃命妻子,处分家事,泣谓家人曰:“我肠烂将死。”明日,李核出,寻问,乃知是孙儿所内李子也。 《御览》三百七十一又九百六十六。《雕玉集》十四。《类林杂说》十
伯翁妹肥于兄,嫁于王氏,嫌其太肥,遂诬云无女身,乃遣之。后更嫁李氏,乃得女身。方验前诬也。 《类林杂说》十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广记》一百六十五
姚彪与张温俱至武昌,遇吴兴沈珩于江渚守风,粮用尽,遣人从彪贷盐一百斛。彪性峻直,得书不答,方与温谈论。良久,敕左右:倒盐百斛著江水中。谓温曰:“明吾不惜,惜所与耳!” 《广记》一百六十五。《御览》八百六十五
沈珩弟峻,字叔山,有名誉,而性俭吝。张温使蜀,与峻别,峻入内良久,出语温曰:“向择一端布,欲以送卿,而无粗者。”温嘉其能显非 已上亦见《类聚》八十五,《御览》八百二十,《续谈助》四 。又尝经太湖岸上,使从者取盐水;已而恨多,敕令还减之。寻亦自愧曰:“此吾天性也!” 《广记》一百十五六
吴国胡邕,为人好色,娶妻张氏,怜之不舍。后卒,邕亦亡,家人便殡于后园中。三年取葬,见冢土化作二人;常见抱如卧时。人竞笑之。 《广记》三百八十九
平原陶丘氏,取勃海墨台氏女,女色甚美,才甚令,复相敬。已生一男而归,母丁氏,年老,进见女婿。女婿既归而遣妇。妇临去请罪!夫曰:“曩见夫人,年德以衰,非昔日比。亦恐新妇老后,必复如此!是以遣,实无他故。” 《御览》四百九十九
汉人有适吴,吴人设笋,问是何物?语曰:“竹也!”归煮其床篑而不熟,乃谓其妻曰:“吴人辘,欺我如此!” 《笋谱》下。《绀珠集》十一
吴人至京师,为设食者有酪酥,未知是何物也,强而食之,归吐遂至困顿。谓其子曰:“与伧人同死,亦无所恨;然汝故宜慎之。” 《类聚》七十二。《御览》八百五十八
南方人至京师者,人戒之曰:“汝得物,唯食,慎勿问其名也!”往诣主人,入门内,见马矢,便食之;觉恶臭,乃止步。进见败弃于路,因复嚼,殊不可咽。顾伴曰:“且止!人言不可皆信。”后诣贵官,为设 一引作馔 ,因见视曰:“汝是首物 一引作戒故昔物 ,且当勿食。” 《御览》六百九十八又八百五十一
太原人夜失火,出物,欲出铜,误出熨,便大惊怪。语其儿 三字《类聚》引有 曰:“异事! 二字《类聚》引有 火未至,已被烧失脚。” 《书钞》一百三十五。《类聚》七十二。《御览》七百五十七
平原人有善治伛者,自云:“不善,人百一人耳。”有人曲度八尺,直度六尺,乃厚货求治。曰:“君且□。”欲上背踏之。伛者曰:“将杀我!”曰:“趣令君直,焉知死事。” 《续谈助》四
某甲为霸府佐,为人都不解。每至集会,有声乐之事,己辄豫焉;而耻不解,妓人奏曲,赞之,己亦学人仰赞和。同时人士令己作主人,并使唤妓客。妓客未集,召妓具问曲吹,一一疏著手巾箱下。先有药方,客既集,因问命曲,先取所疏者,误得药方,便言是疏方,有附子三分当归四分。己云:“且作附子当归以送客。”合座绝倒。 《御览》五百六十八
有人吊丧,并欲赍物助之,问人:“可与何等物?”人答曰:“钱布谷帛,任卿所有尔!”因赍一斛豆置孝子前,谓曰:“无可有,以一斛大豆 已上十四字据《广记》引补 相助。”孝子哭唤奈何,己以为问豆,答曰:“可作饭!”孝子复哭唤穷己曰: 《广记》引作孝子哭孤穷奈何,曰:“造豉。”孝子更哭孤穷曰 “适有便穷,自当更送一斛。” 《类聚》八十五。《广记》二百六十二
人有和羹者,以杓尝之,少盐,便益之。后复尝之向杓中者,故云:“盐不足。”如此数益升许,盐故不咸,因以为怪。 《御览》八百六十一
甲买肉过都,入厕,挂肉著外。乙偷之,未得去,甲出觅肉,因诈便口衔肉云:“挂著门外,何得不失?若如我衔肉著口,岂有失理。” 《御览》八百六十二。《书钞》一百四十五
有甲欲谒见邑宰,问左右曰:“令何所好?”或语曰:“好《公羊传》。”后入见,令问:“君读何书?”答曰:“惟业《公羊传》。”试问:“谁杀陈他者?”甲良久对曰:“平生实不杀陈他。”令察谬误,因复戏之曰:“君不杀陈他,请是谁杀?”于是大怖,徒跣走出。人问其故,乃大语曰:“见明府,便以死事见访,后直不敢复来,遇赦当出耳。” 《广记》二百六十
甲父母在,出学三年而归,舅氏问其学何得,并序别父久。乃答曰:“渭阳之思,过于秦康。”既而父数之:“尔学奚益?”答曰:“少失过庭之训,故学无益。” 《广记》二百六十二
甲与乙斗争,甲啮下乙鼻。官吏欲断之,甲称乙自啮落。吏曰:“夫人鼻高耳口低,岂能就啮之乎?”甲曰:“他踏床子就啮之。” 《广记》二百六十二
伧人欲相共吊丧,各不知仪。一人言粗习,谓同伴曰:“汝随我举止。”既至丧所,旧习者在前,伏席上,余者一一相髠于背;而为首者以足触詈曰:“痴物!”诸人亦为仪当尔,各以足相踏曰:“痴物!”最后者近孝子。亦踏孝子而曰:“痴物!” 《广记》二百六十二
有痴婿,妇翁死,妇教以行吊礼。于路值水,乃脱袜而渡,惟遗一袜。又睹林中鸠鸣云:“鸪鸪!”而私诵之,都忘吊礼。及至,乃以有袜一足立,而缩其跣者,但云:“鸪鸪!”孝子皆笑。又曰:“莫笑莫笑!如拾得袜,即还我。” 《广记》二百六十二
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梦五藏神曰:“羊踏破菜园!” 《绀珠集》十三
俗说
有人指周伯仁腹曰:“此中何有?”答曰:“此中洪洞,容卿等数百人。” 《御览》三百七十一
阮光禄大儿丧,哀过,遂得失心病 《类聚》二十四 。服除后,经年病瘳。 《御览》七百四十一
谢安小儿时便有名誉,流闻远国。慕容垂 《御览》引作廆,注云一作慕容垂也 饷谢白狼眊一双,谢时年十三。 《书钞》一百二十。《御览》三百四十一
谢万作吴兴郡,其兄安时随至郡中。万眠常晏起,安清朝便往床前,叩屏风呼万起。 《御览》七百一
谢万与太傅共诣简文 此句依《书钞》引 ,万来,无衣帻可前,简文曰:“但前,不须衣帻。”即呼使入。万著白纶巾,鹤氅裘履,板而前。既见共谈,移日方去 二字《书钞》引有 。大器之。 《御览》四百七十五。《书钞》九十八
刘真长少时居丹徒,家至贫,织芒履以养母 《御览》四百五十八 。剧方回数出南射堂射,刘往市卖履,路经射堂边过。人无不看射,刘过,初不回顾。方回异之,遣问信,答曰:“老母朝来未得食,至市货履,不得展诣。”后过,剧呼之使来,与共语,觉其佳。 《御览》六百九十八。《书钞》一百三十六
晋哀帝王皇后又有一紫磨金指环,至小,可第五指著。 《书钞》一百三十六。《初学记》十
晋简文集诸谈士夜坐,每自设粥。 《书钞》一百四十四
释道安生便左臂上一肉,广一寸许,著臂如钏,将可上下。时人谓之印手菩萨。 《御览》三百六十九
谢仁祖年少时,喜著刺文袴,出郊郭外。其叔父诮责之,仁祖于是自改,遂为名流。 《御览》六百九十五。《书钞》一百二十九引至郊,郭文作水
谢仁祖妾阿妃,有国色,甚善吹笛。谢死,阿妃誓不嫁。郗昙时为北中郎,设权计,遂得阿妃为妾。阿妃终身不与昙言。 《类聚》四十四
王子敬学王夷甫呼钱为“阿堵”。后既诏出赴谢公主簿,过会下,与掷散。当其夕,手自抱钱,钱竟。明日已后云:“何至须阿堵物?” 《御览》八百四十九
殷仲堪在都,尝往看棋,□从瓦官寺前宅上,于是袁羌与人共在窗下围棋。仲堪在里问袁《易》义,袁应答如流,围棋不辍。袁意傲然,殊有余地;殷撰辞致难,每有往复。 《类聚》七十四
顾虎头为人画扇,作嵇阮,都不点眼睛,便送还扇主,曰 《御览》一引作扇主问之,顾答曰 :“点眼睛便欲能语!” 《御览》一引作那可点睛,点睛便语。《书钞》一百三十四。《御览》七百五十又七百二
桓大司马在江陵,每欢宴,恶桓瑊答为嘲弄;司马每嗔瑊时,使就兄索食。 《书钞》一百四十三。《御览》八百四十九引云:桓瑊性啖犬,大司马每嗔瑊时从兄索食
桓温平蜀,以李势女为妾。南郡主甚妒 《类聚》三十五 ,不即知之。后知,乃拔刃往李所,因欲斫之。见李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发,敛手向主,神色闲正,辞甚凄惋。主于是掷刀,前抱之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善之。 不即知至此已上并依《世说·贤媛篇》注引《妒记》补
桓灵宝在南州时,自讲《庄子》七篇,一日更说。 《书钞》九十八
桓玄作诗思不来,辄作鼓吹,既而思得云:“鸣鹤 《御览》引作鹄 响长阜。”叹曰:“鼓吹固自来人思。” 《书钞》一百三十。《类聚》六十八。《御览》五百六十七
桓玄在南州,妾当产,畏风,应须帐,桓曰:“不须作帐,可以夫人故帐与之。” 《御览》六百九十九
桓宣城丧后,家至贫,孔夫人疾患,须羊解神,不能得。桓温以弟买得质羊,羊主家富,谓桓言:“仆乃不须买得郎为质,但郎家贫,幸可为郎养买得郎耳!”车骑冲也。后江州出射堂射,羊主东边看,车骑犹识之,呼来问:“公识我否?”答云:“不识。”桓公曰:“我是昔日买得郎也。” 《御览》四百三十二
桓石虎是桓征西儿,未被举时,西出猎,石虎亦从猎围中射虎,虎被数箭,伏在地。诸将谓石虎曰:“恶郎能拔虎箭不?”石虎小名恶子,答曰:“可拔耳!”恶子于是径至虎边,便拔得箭;虎跳越,恶子亦跳,跳乃高虎跳。虎还伏,恶子持箭便还。 《御览》八百九十二
桓豹奴善乘骑,亦有极快马。有一诸葛郎,自云能走与马等。桓车骑以百匹布置埒,令豹奴乘,与诸葛竞走,先至者得布。便俱走,诸葛恒与马齐;欲至埒头,去布三尺许,诸葛一透坐布上,遂得之。 《类聚》八十五。《御览》三百九十四又八百二十
桓豹奴病劳,冷,无毡可卧,桓车骑自撤己眠毡与之。 《书钞》一百三十四。《御览》七百八
王僧敬神明俊彻,为一时之标。桓玄时集聚宾客,莫有出其右者。王在坐,都不复觉有余人;坐无王,便觉殷仲文,谢益寿为佳。
王僧敬兄弟列坐斋中,见之若神;小人从户前过,皆肃然毛竖。 《御览》三百九十三
桓玄取羊欣为征西行军参军。玄爱书,呼欣就坐,乃遣信呼顾长康,与共论书至夜,良久乃罢。 《御览》七百四十七
谢仁祖 《书钞》一引作景仁 为豫州主簿,在桓温 《书钞》引作桓玄 阁下。桓闻其善筝,使呼之;既至,取筝与弹;谢即理弦抚筝,因而歌《秋风》,意气殊异。桓以此知之,取谢引诣府。 《书钞》一百十又七十三。《类聚》一百六十五又五百七十六
桓玄宠丁期 《御览》引作丁牛期 ;朝贤论事,宾客聚集,恒在背后坐 三句《御览》引无 ;食毕,便回盘与之 已上亦见《御览》七百五十八 。期虽被宠,而谨约不敢为非。玄临死之日,期乃以身捍刃。 《类聚》三十三
宋祎是石崇妓绿珠弟,有国色,善吹笛 亦见《书钞》一百十 。后入晋明帝宫 已上亦见《类聚》十八 ,帝疾患危笃,群臣进谏,请出宋祎。时朝贤悉见帝曰:“卿诸人谁欲得者?”众人无言,阮遥集时为吏部尚书,对曰:“愿以赐臣!”即与之。 《类聚》四十四。《御览》三百八十一又五百六十八
宋祎死后,葬在金城南山,对琅琊郡门。袁山松为琅琊太守,每醉,辄乘舆上宋祎冢,作《行路难》歌。 《御览》五百九十七
王东亭尝之吴郡,就汰公宿别,汰公设豆藿糜,自啖一大瓯,东亭有难色,汰公强进半瓯 《御览》八百五十九 。须臾,东亭行帐,果炙毕备。 《书钞》一百四十三
王孝伯起事,王东亭殊忧惧。时住在募士桥下,持药酒,置左侧;语其所念小人俞翼,令在门前:“若见人骑傧从来,汝便可取酒药与我。”俄有行人乘马过,翼便进酒,王语翼:“汝更看,定非官人!”王语翼:“汝几杀我!” 《御览》四百六十九
陶夔为王孝伯参军,三日曲水集,陶在前行坐,有一参军督护在坐。陶于坐作诗,随得三五句,后坐参军督护随写取。诗成,陶犹更思补缀,后坐写其诗者先呈,陶诗经日方呈。王怪,收陶参军,乃复写人诗?陶愧愕不知所以。王后知陶非滥,遂弹去写诗者。 《御览》二百四十九
王庆孙为襄阳都督,后之镇,尔时沔中蛮盛,断道,缚得王去。将还家,语王云:“汝是贵人,试作贵人行看。”驱逼不得已,王便行。蛮以其贵人,不堪苦使,令与妇人共碓下舂。 《御览》八百二十九引《俗记》
有人诣谢益寿云:“向在刘丹阳坐,见一客殊毛。”谢曰:“正是我家阿瞻!”瞻多须,故云耳。 《御览》三百七十四
郗僧游青溪中,泛到一曲之处,辄作诗一篇。谢益寿见诗笑曰:“青溪之曲,复何穷尽?” 《御览》六十七引作青溪中曲复何可穷。《类聚》九。王楙《野客丛书》二十九引泛到作泛舟,曲下无之字,诗一篇作一篇诗,见诗笑曰作见其诗而叹曰,无穷字
王高丽年十四五时,四月八日在彭城佛寺中,谢混见而以槟榔赠之。执王手,谓曰:“王郎,谢叔源可与周旋否?” 《御览》九百七十一引《风俗记》
殷伯仁 《书钞》引作伯弟 为何无忌参军,在浔阳与何共樗蒲,得何百万便住,何守语求决,不听 三句《书钞》引无 。何大怒,骂殷曰:“戆子敢尔!取节来。”殷犹傲然,谓何曰:“朝廷授将军三千羸兵狗头节”以威蛮獠 已上《书钞》一百三十亦引狗头节作杓竦节 ,乃复拟议国士,异事!”何便令百人收殷付狱中。殷啸歌自若,经一日,遂恚死。 《御览》六百八十一又七百五十四
羊元保作吏部郎,被召见,后有传诏来;始入门,其儿灵孙年十许岁,见传诏,语其父曰:“儿知也,正当围棋耳!” 《御览》七百五十三
司马郎君时贵,好作妓堂,然香烟熏之,屋为之黑。 《书钞》一百十一
徐干木年少时,尝梦乌从天上飞 四字《御览》引有 ,衔伞树其庭中,如此三过衔来,作恶声而去。徐后果得三伞,遂以恶终。 《书钞》一百三十四。《御览》七百二
毛泰买一玉窪,八十八分。 《御览》七百五十九
荀介子为荆州刺史,荀妇大妒,恒在介子斋中,客来便闭屏风。有桓客者,时为中兵参军,来诣荀谘事;论事已讫,为复作余语。桓时年少,殊有姿容。荀妇在屏风里,便语桓云:“桓参军,君知作人不?论事已讫,何以不去?”桓狼狈便走。 《御览》七百一
车武子妇大妒,夜恒出掩袭车,车后呼其妇兄颜熙夜宿共眠,取一绛裙挂著屏风上。其妇果来!拔刀径上床发,欲刃床上人。定看乃是其兄,于是惭羞而退。 《御览》六百九十六
张敷 《御览》讹邀,今依《类聚》 从彭城还,请假当归东,傅亮时为宋台侍中,下舫中与张别。张不起,授两手著舫户外,傅遂不执其手,熟视张面曰:“楂故 《类聚》引有故字 是梨中之不臧者!”便去。 《御览》六百三十四。《类聚》二十九
傅亮北征,在黄河中,垂至洛,遥见嵩高山,于时同从客在坐问傅曰:“潘安仁《怀旧赋》云‘前瞻太室,傍眺嵩丘’,嵩丘太室是一山,何以言傍眺?”傅曰:“有嵩丘山,去太室七十里,此是书写误耳。” 《类聚》七
何承天颜延年俱为郎,何问颜曰:“藿囊是何物?”颜答曰:“此当复何解邪,藿囊将是卿?” 言腹中无所有,纯是藿,此是世俗相调之辞也,《御览》七百四
江夷为右仆射,主上欲用其领詹事,语王准:“卿可觅比例。”准对曰:“臣当出外寻访。”准后见,主上问:“近所道事,卿已得例未?”准曰:“谢琰右仆射领詹事,琰即谢公之子,恐夷非其例。”事遂不行。 《类聚》四十九。《御览》二百四十五
谢仆射陶太常诣吴领军,坐久,吴留客作食。日已申,使婢卖狗供客。比得一顿食,殆无复气力可语。 《御览》四百五又四百八十五
刘柳为仆射,傅迪为左丞,傅大读书,而不可解其义 已上二句亦见《书钞》九十八 ;刘唯读老庄而已。傅道刘云:“止读十二卷,何足本人?”刘道傅云:“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 《御览》六百十六
京下刘光禄养好鹅,刘后军从京还镇寻阳,以一只鹅为后军别;纯苍色,颈长四尺许,头似龙。此一只鹅,可堪五万,自后不复见有此类。 《御览》九百十九引《俗记》
齐沈僧照别名法朗,攸之之孙也。记人吉凶,颇有应验。尝校猎中道而还,左右问何故?答曰:“国家有边事,须还处分。”问:“何以知之?”曰:“向闻南山虎啸知耳。”俄而使至。 《御览》
小说
齐鬲城 《广记》引作南城,《绀珠集》作历城 东有蒲台,秦始皇所顿处。时始皇在台下,萦蒲以系马,至今蒲生犹萦,俗谓之“始皇蒲” 已上亦见《广记》四百八。《绀珠集》引无末句 。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 《绀珠集》引作神人鞭之流血,石皆赤色 。阳城山上石皆起立东倾,如相随状 已上亦见《绀珠集》二,末作有趋赴之状 ,至今犹尔。秦皇于海中作石桥,或云:“非人功所建,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感其惠,乃通敬于神,求与相见。神云:“我形丑,约莫图我形,当与帝会。”始皇乃从石桥入海三十里,与神人相见。左右巧者潜以脚画神形,神怒曰:“速去!”即转马,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 出《三齐要略》原本。《说郛》二十五
秦始皇时,长人十二,见于临洮,皆夷服,于是铸铜为十二枚以写之。盖汉十二帝之瑞也。 《广记》一百三十五
荥阳板渚津原上有厄井,父老云:汉高祖曾避项羽于此井也,为双鸠所救。故俗语云:“汉祖避时难,隐身厄井间;双鸠集其上,谁知下有人?”汉朝每正旦辄放双鸠。或起于此。 《说郛》二十五。《广记》一百三十五
汉高祖手敕太子云:“吾遭乱世,当秦禁学问,生不读书,又不自喜,谓读书无所益。洎践阼以来,时□□书,乃使人知之者作之,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又云:“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邪?吾以汝是元子,早有立意,兼群臣咸称,如有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自为汝大事也。今定汝为嗣。”又云:“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吏人也。”又云:“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汝诸弟。”又云:“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诸子皆足自立,哀此儿犹小也。” 出《汉书》《高祖手敕》。《说郛》二十五
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府库,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九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盘龙,以口衔灯,灯然则鳞皆动,烂炳若列星而盈室。复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于筵上,琴瑟笙竽,各有所执,皆点缀华彩,俨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有绳大如指,一人吹管,一人约绳,则琴瑟笙竽等皆作,与真乐不殊。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玙之乐。” 《绀珠集》二引此二句 玉笛长二尺三寸,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嶙相次,吹息则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管”。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见肠胃五藏,历然无碍,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羽并将以东,后不知所在。 《说郛》二十五。出《西京杂记》上
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浮云”,一名“赤电”,一名“绝群”,一名“逸骠”,一名“飞燕”,一名“绿”,一名“龙子”,一名“麟驹”,一名“绝尘”,号九骏。有求宣能御马,代王号为王良,俱还代邸。 出《西京杂记》。《说郛》二十五
汉武帝尝微行,造主人家,家有婢国色,帝悦之,仍留宿,夜与主婢卧。有一书生,亦寄宿,善天文,忽见客星将掩帝座甚逼,书生大惊,连呼咄咄,不觉声高;仍入,见一男子持刀将欲入,闻书生声急谓为己故,遂缩走去,客星应时而退。如是者数遍。帝闻其声异而问之,生具说所见,帝乃悟曰:“此人必婢婿,将欲肆其凶恶于朕。”仍召集□门羽林,语主人曰:“朕天子也。”于是禽拿问之,服而诛。后帝叹曰:“斯盖天启书生于扶佑朕躬。”乃厚赐书生。 出《幽冥录》。《说郛》二十五
武帝时,长安巧手丁缓 案:出《西京杂记》上。今本作丁谖 者,为恒满镫,七龙五凤,杂以芙蓉莲藕之奇。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机环运转四周,而炉体常平,可致之被褥,故以为名。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能自然转动。又作七轮扇轮,大皆径尺,相连续,一人运之,则满堂皆寒战焉。 《说郛》二十五
孙氏《瑞应图》云:“神鼎者,文质精也。知吉凶,知存亡,能轻能重,能息能行,不灼自沸,不汲自满,中生五味。王者兴则出,衰则去。”《说苑》云:“孝武时,汾阴人得宝鼎,献之甘泉宫。群臣毕贺,上寿曰:‘陛下得周鼎。’侍中吾丘寿王曰:‘非周鼎。’上召问之,有说则生,无说则死。寿王对曰:‘周德者始于天授,成于文武,显于周公;德泽上畅于天,下漏于三泉,上天报应,鼎为周出。今汉继周,德□显行,六合和同,至陛下之身而逾盛,天瑞并至。昔秦始皇亲求鼎于彭城而不得,天昭有德,神宝自至。此天所以遗汉,乃汉鼎,非周鼎也。’上曰:‘善。’”魏文帝《典论》亦云:“墨子曰:昔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以精神于昆吾,使翁乙灼自若之龟。鼎成,四足而方,不灼自烹,不举自灭,不迁自行。”《拾遗录》云:“周末大乱,九鼎飞入天池。”《末世书论》云:“入泗水。”声转谬焉。 《广记》二百二十九
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检头。自此宫人检头,皆用玉簪,玉倍贵焉 《西京杂记》上有之无末二句 。又以象牙为篦,赐李夫人。 《广记》二百二十九
汉武以杂宝妆床屏帐等,设于桂宫,谓之“四宝宫”。 《绀珠集》二。《海录碎事》七引作谓四宝宫也
成帝设云帐、云幄、云幕于甘泉宫紫殿,谓之“三云殿”。 出《西京杂记》上。《说郛》二十五。《绀珠集》二
汉成帝好蹙鞠,群臣以蹙鞠劳体,非尊者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刘向奏弹棋以献,上悦,赐之青羔裘、紫丝履,服以朝觐 《广记》二百二十八。《广记》所引一事出《西京杂记》上,刘向原作家君 。或言始于魏文帝时,宫中妆奁之戏,帝为之特妙,能用手巾角拂之。有人自言能,令试之,以葛巾低头拂之,更妙于帝。 《绀珠集》二
魏武少时,常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至。”庐中人皆出观,帝乃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动,帝复大呼:“偷儿今在此!”绍惶迫,自掷出,俱免。魏武又尝云:“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云:“汝怀刃密来,我心必动,便戮汝,汝但勿言,当后相报。”侍者信焉。遂斩之。谋逆者挫气矣。又袁绍年少时,曾夜遣人以剑掷魏武,少下,不著;帝揆其后来必高,因帖席卧床上,剑果高。魏武又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辄斫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慎之!”后乃佯冻,所幸小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莫敢近之。 《广记》一百九十
魏武将见匈奴使,以形陋,不足怀远国,使崔季珪代当之,自捉刀立床头。事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使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王闻之,驰杀此使。 《广记》一百六十九
晋咸康中,有士人周谓者,死而复生。言天帝召见,引升殿,仰视帝,面方一尺,问左右曰:“是古张天帝邪?”答云:“上古天帝,久已圣去,此近曹明帝也。” 《绀珠集》二
晋明帝为太子时,闻元帝沐,上启云 《续谈助》引作晋明帝启元帝 :“臣绍言:伏蒙吉日沐头,老寿多谊,谨拜贺表。”答云:“春正月沐头,至今大垢臭,故力沐耳!得启知汝孝爱,当如今言,父子享禄长生也。”又启云 《绀珠集》引无臣绍言至此 :“沐伏久劳极,不审尊体何如?”答云:“去垢甚佳,劳不极 《绀珠集》引作身不劳 也。” 出《晋敕》。《续谈助》四注云:此卷并秦汉晋宋诸帝。《绀珠集》二
凌云台上,楼观极盛。初造时,先秤众材,俾轻重相称,乃结构;故虽高而随风动摇,终不坏。明帝登而惧其倾侧,命以大木扶之。未几颓坏。 《绀珠集》二
晋成帝时,庾后临朝,南顿王宗为禁旅官,典管籥。诸庾数密表疏宗,宗骂言云:“是汝家门阁邪?”诸庾甚忿之,托党苏峻诛之。后帝问左右:“见宗室有白头老翁何在?”答:“同苏峻已诛。”帝闻之流涕。后颇知其事。每见诸庾道:“枉死。”帝尝在后前,乃曰:“阿舅何谓云人作贼,辄杀之?人忽言阿舅作贼,当复云何?”庾后以牙尺打帝头 《纪闻》引有头字 ,云:“儿何以作尔形语?”帝无言,唯大张目,熟视诸庾,诸庾甚惧。 出《杂语》。《续谈助》四。《困学纪闻》十三
宣帝 案:疑是宣武之误 问真长:“会王如何?”刘惔答:“欲造微。”桓曰:“何如卿?”曰:“殆无异。”桓温乃喟然曰:“时无许郭,人人自以为稷契。” 出《杂记》。《续谈助》四
简文在殿上行,右军与孙兴公在后,右军指谓孙曰:“此是啖名客。”简文闻之,顾曰:“天下自有利齿儿。”后王光禄作会稽,谢车骑出曲阿视之,孝伯时罢秘书丞,在坐,因视孝伯曰:“王丞齿似不钝。”王曰:“不钝颇有验。”
简文集诸谈士,以致后客前客,夜坐每设白粥,唯然灯,灯暗,辄更益炷。 出《世说》。《续谈助》四
佛经以为祛治神明,则圣可致。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冶之功,故不可经。” 出《郭子》。《续谈助》四
简文帝为抚军,所坐床上尘,不令左右拂,见鼠行之迹为佳。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打杀之,意不悦。门下起弹,辞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出《语林》。《续谈助》四
晋孝武帝即位时,年十三四 《续谈助》引作晋孝武年十三四时 ,冬天昼日不著复衣,但著单裙衫五六重,夜则累茵褥。谢公云:“体宜有常,陛下昼过冷,夜过热,非摄养之术。”帝曰:“夜静故也。” 二字《御览》引有 谢公叹曰:“上理不减先帝。” 出《世说》。《续谈助》四。《御览》二十七
孝武未尝见驴,谢太傅问曰:“陛下想其形,当何所似?”孝武掩口笑云:“正当似猪。” 出《世说》。《续谈助》四
武帝尝于殿北窗下清暑,忽见一人,著白□黄练单衣,举身沾湿,自称是华林园中池水神,名淋涔君,语帝:“若能见待,必当相佑。”帝时饮已醉,便取常佩刀掷之,刃空过无碍。神忿曰:“已不能佳士见接,乃至于此,当知之。”居少时而帝暴崩。 出《幽明录》。《续谈助》四
宋国初建,参军高纂启云:“欲量作东西堂床六尺五寸,并用银度钉,未敢专辄。”宋武手答云:“床不须局脚,直脚自足,钉不烦银渡,铁钉而已。” 出《宋武手敕》《续谈助》四
郑鲜之、王智、傅亮启宋武云:“伏承明旦见南蛮,明是四废日;来月朔好,不审可从群情迁来月不?”宋武手答云 《绀珠集》引仅作答云 :“劳足下勤至,吾初不择日。” 出《宋武手敕》。《续谈助》四。《绀珠集》二引有帝视为答尚在其家二句
介子推不出,晋文公焚林求之,终抱木而死。公抚木哀嗟,伐树制屐。每怀割股之恩,辄□然流涕,视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言,将起于此。 出《异苑》。《续谈助》四注云此卷并周六国前汉人。《绀珠集》二。《说郛》二十五
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唯有一剑,县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俄而飞上天。《神仙经》云:“真人去世,而多以剑代其形,五百年后,剑亦能灵化。”此其验也。 出《世说》。《续谈助》四
老子始下生,乘白鹿入母胎中,老子为人:黄色美发,长耳广额,大目疏齿,方口厚唇,耳有三门,鼻有双柱,足蹈五字,手把十 《说郛》引作千 文。 出顾玄□《濑乡记》。《续谈助》四。《说郛》二十五
襄邑县八十里曰濑乡,有老子庙,庙中九井。或云每汲一井,而八井水俱动。有能洁斋入祠者,须水温,即随□而温。 出《郭子》。《说郛》二十五
颜渊子路共坐于门,有鬼魅求见孔子,其目若日,其形甚伟。子路失魄口噤,颜渊乃纳屐拔剑而前,卷扯其腰,于是化为蛇 《广记》引作于是形化成虹 ,遂斩之。孔子出观,叹曰:“勇者不惧,知者不惑,仁者有勇 《广记》引作智者不勇 ,勇者不必有仁。” 《广记》引作有智《说郛》二十五。《续谈助》四。《广记》四百五十六
孔子尝使子贡出,久而不返,占之遇鼎,弟子皆言无足不来;颜回掩口而笑。孔子曰:“回笑,是谓赐必来也。”因问回:“何以知赐来?”对曰:“无足者,盖乘舟而来,赐且至矣。” 《海录碎事》十四节引末作鼎无足,其乘舟来耶,果然 明旦,子贡乘潮至。 《说郛》二十五。《绀珠集》四
子路颜回浴于泗水,见五色鸟。颜回问子路曰:“由识此鸟否?”子路曰:“识。”回曰:“何鸟?”子路曰:“荣之鸟。”后日,颜回与子路又浴于泗水,更见前鸟,复问由:“识此鸟否?”子路曰:“识。”回曰:“何鸟?”子路曰:“同之鸟。”颜回曰:“何一鸟而二句?”子路曰:“譬如丝,煮之则为帛,染之则为皂,一鸟而二名,不亦宜乎?” 《说郛》二十五
孔子尝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与共战,揽尾得之,内怀中;取水还,问孔子曰:“上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杀虎持虎头。”又问曰:“中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杀虎持虎耳。”又问:“下士杀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杀虎捉虎尾。”子路出尾弃之。因恚孔子曰:“夫子知水所有虎,使我取水,是欲死我。”乃怀石盘,欲中孔子。又问:“上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杀人使笔端。”又问曰:“中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中士杀人用舌端。”又问:“下士杀人如之何?”子曰:“下士杀人怀石盘。”子路出而弃之,于是心服。 出《冲波传》。《说郛》二十五
秦世有谣云:“秦始皇,何强梁!开吾户,据吾床;饮吾浆,唾吾裳;飡吾饭,以为粮;张吾弓,射东墙;前至沙丘当灭亡。”始皇既焚书坑儒,乃发孔子墓,欲取经传。墓既启,遂见此谣文刊在冢壁,始皇甚恶之。及东游,乃远沙丘而循别路,忽见群小儿攒沙为阜,问之:“何为?”答云:“此为沙丘也。”从此得病而亡。或云:“孔子将死,遗书曰:‘不知何男子,自谓秦始皇。上我之堂,据我之床,颠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 《说郛》二十五
安吉县西有孔子井,吴东校书郎施彦先后居井侧,先云:“仲尼聘楚,为令尹子西所谮,欲如吴未定;逍遥此境;复居井侧,因以名焉。” 出山谦之《吴兴记》。《续谈助》四。《说郛》二十五
鬼谷先生与苏秦张仪书云:“二君足下:功名赫赫,但春华到秋,不得久茂;日数将冬,时讫将老。子独不见河边之树乎?仆御折其枝,波浪激其根,此木非与天下人有仇怨,盖所居者然。子见嵩岱之松柏,华霍之树檀,上叶干青云,下根通三泉,上有猿狖,下有赤豹麒麟,千秋万岁,不逢斧斤之患 《说郛》作伐 ,此木非与天下之人有骨肉,亦所居者然。今二子好朝露之荣,弃 《说郛》作忽 长久之功,轻乔松之求延,贵一旦之浮爵。夫女爱不极席,男欢不毕轮,痛夫,痛夫!二君,二君!”苏秦张仪答书云:“伏以先生秉德含和之中,游心青云之上,饥必噉 《说郛》作啖 芝草,渴必饮玉浆,德与神灵齐,明与三光同,不忘将书,诫以行事。仪以不敏,名闻不昭,入秦匡霸,欲翼时君,刺以河边,喻以深山,虽复素暗,诚衔斯旨!” 出《鬼谷先生书》。《续谈助》四。《说郛》二十五
张子房与四皓书云:“良白 宋吴开《优古堂诗话》引至篇末张良白 :仰惟先生,秉超世之殊操,身在六合之间,志凌造化之表。但自大汉受命,祯灵显集,神母告符,足以宅兆民之心。先生当此时,辉神爽乎 吴引作于 云霄,濯凤翼于天汉,使九门之外,有非常之客,北阙之下,有神气之宾,而渊游 吴引作潜 山隐,窃为先生不取也。良以顽薄,承乏忝官,谓 吴引作所谓 绝景不御,而驾服驽骀。方今元首钦明,文思百揆之佐,立则延企 吴引作首 ,坐则引领,日仄而方丈不御,夜寝 吴引作眠 而阊阖不闭。盖皇极须日月以扬光,后土待岳渎以导滞;而当圣世,鸾凤林栖 吴引作棲 ,不翔乎太清,骐骥岳遁,不步于郊莽, 吴引作薮 非所以宁八荒慰六合也。不及 吴引作不得 省侍,展布腹心,略写至言,想料翻然不猜其意。张良白。”四皓答书云:“窜蛰幽薮,深谷是室,岂悟云雨之使,奄然萃止?方今三章之命,邈殷汤之旷泽,礼隆乐和,四海克谐;六律及于丝竹,和章 《说郛》作声 应于金石,飞鸟翔于紫阙,百兽出于九门。顽夫固陋,守彼岩穴,足未尝践阊阖,目未尝见廊庙,野食于丰草之中,避暑于林木 《说郛》作泉 之下;望月晦,然后知三旬之终,睹霜雪,然后知四时之变,问射夫,然后知弓弩之须,讯伐木,然后知斧柯之用。当秦项之艰难,力不能负干戈,携手逃走 《说郛》作奔 ,避役山草,倚朽若立,循水似济。遂使青蝇盗声于晨鸡,鱼目窃价于隋珠,公侯应灵挺特,神父援策,盖无幽而不明也。岂有烹鼎和味,而愿令菽麦厕方丈之御?被龙服襄,而欲使女萝上绀绫之绪?恐汨泥以浊白水,飘尘以乱清风;是以承命倾筐,闻宠若惊。谨因飞龙之使,以写鸣蝉之音,乞守兔鹿之志,终其寄生之命也。” 出《张良书》。《续谈助》四。《说郛》二十五
晋简文云:“汉世人物,当推子房为标的,神明之功,玄胜之要,莫之与二。接俗而不亏其道,应世而事不婴□,玄识远情,超然独迈。” 出《简文谈疏》。《续谈助》四
樊将军哙问于陆贾曰:“自古人君,皆云受命于天,云有瑞应,岂有是乎?”陆贾应之曰:“有。夫目,得酒食;灯火花,得钱财;午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小既有征,大亦宜然。故云:目则咒之,灯火花则拜之,午鹊噪则喂之,蜘蛛集则放之。况天下之大宝,人君重位,非天命何以得之哉?瑞宝信也。天以宝为信,应人之德,故曰瑞应。天命无信,不可以力取也。” 出《西京杂记》下。《广记》一百三十五
湘州有南寺,东有贾谊宅。宅有井,小而深,上敛下大,状似壶,即谊所穿。井旁局脚食床,容一人坐,即谊所坐也。 出盛弘之《荆州记》。《续谈助》四
谊宅今为陶侃庙,时种甘犹有存者。 出庾穆之《湘州记》。《续谈助》四
汉董仲舒尝梦蚊龙入怀中,乃作《春秋繁露》。 出《西京杂记》上。《广记》一百三十七
汉文翁当起田,斫柴为陂,夜有百十野猪,鼻戴土,著柴中。比晓,塘成,稻常收,尝欲断一大树,欲断处去地一丈八尺,翁先咒曰:“吾得二千石,斧当著此处。”因掷之,正斫所欲。后果为蜀郡守。 《广记》一百三十七
汉武帝见画伯夷叔齐形像,问东方朔:“此何人?”朔曰:“古之愚夫。”帝曰:“夫伯夷叔齐 《广记》引有此句 ,天下廉士,何谓愚夫邪?”朔对曰:“臣闻 二字《广记》引有 贤者居世,与时推移,不凝滞于物。彼何不升其堂,饮其浆 六字《广记》引有 ,泛泛如水中之凫,与彼俱游,天子毂下,可以隐居 二句《广记》引有 ,何自苦于首阳乎?”上喟然而叹。 出《朔传》。《续谈助》四。《广记》一百七十三有末句
汉武游上林,见一好树,问东方朔,朔曰:“名‘善哉’。”帝阴使人落其树。后数岁,复问朔,朔曰:“名为‘瞿所’。”帝曰:“朔欺久矣,名与前不同何也?”朔曰:“夫大为马,小为驹,长为鸡,小为雏,大为牛,小为犊,人生为儿,长为老;且昔为‘善哉’,今为‘瞿所’,长少死生,万物败成,岂有定哉?”帝乃大笑。 《广记》一百七十三
武帝幸甘泉宫,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目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朔视之,还对曰:“此‘怪哉’也 《海录碎事》二十二节引作朔对曰:“此虫名为怪虫。” 。昔秦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果秦故狱 《广记》引作信如其言 。又问:“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果糜散矣。 出《朔传》。《说郛》二十五。《广记》一百七十三
扬雄谓:“长卿赋不似人间来。”叹服不已。其友盛览问:“赋何如其佳?”雄曰:“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以成质。”雄遂著合组之歌,列锦之赋。 《绀珠集》二
杨雄梦吐白凤皇集于玄上。 《绀珠集》二
俞益期豫章人,与韩康伯道:“至交州,闻马援故事云:交州在合浦徐闻县西南,穷日南寿灵县界。传云:‘伏波开道,篙工凿石,犹有故迹。’又云:‘此道废久壅塞,戴桓沟之,乃得伏波时故船。昔立两铜柱于林邑岸,岸北有遗兵十余家,居寿灵之南,悉姓马,自相婚姻,今二百户,以其流寓,号曰马流。言语犹与中华同。’” 出俞益期《笺》。《续谈助》四注云此卷并后汉人物
袁安父亡,母使安以鸡酒诣卜工,问葬地。道边遇三书生,安以鸡酒礼之,毕,告安地曰:“当四世为贵公。”别行数步,顾视皆不见。因葬其地,后果位至司徒,子孙昌盛,四世三公焉。 出《幽明录》。《续谈助》四
袁安为阴平长,有惠化。县先有雹渊,冬夏未尝消释,岁中辄出,飞布十数里,大为民害。安乃推诚洁斋,引愆贬己,至诚感神,雹遂为之沉沦,伏而不起,乃无苦雨凄风焉。 《广记》一百六十一
崔骃有文才,其县令往造之。骃子瑗年九岁,书门曰:“人虽干木,君非文侯,何为光光,入我里闾?”令见之,问骃,骃曰:“必瑗所书。”召瑗,将诘所书,乃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出《世说》。《续谈助》四
胡广以恶月生,父母恶之,藏之胡卢,弃之河流。岸侧居人收养之。及长,有盛名,父母欲取之。广以为背所生,则害义,背所养,则忘恩,两无所归。以其托胡卢而生也,乃姓胡。 《海录碎事》七引两背字下皆有其字,以其二字无,胡下有名广《绀珠集》二
马融历二县两郡,政务无为,事从其约。在武都七年,在南郡四年,未尝按论刑杀一人。性好音乐,善鼓琴吹笛,笛声一发,感得蜻蛚出吟,有如相和。 善鼓琴以下亦见宋吴聿《观林诗话》,引笛声作之声,脱感字及如字,蛚作
,出《融别传》。《续谈助》四。《广记》二百二
郭林宗来游京师,当还乡里,送车千许乘,李膺亦在焉。众人皆诣大槐客舍而别,独膺与林宗共载,乘薄笨车。上大槐坂,观者数千人,引领望之,眇若松乔之在霄汉。 出《膺家传》。《广记》一百六十四。《续谈助》四
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膺居阳城时,门生在门下者,恒有四五百人。膺每作一文出手,门下共争之,不得堕地。陈仲弓初令大儿元方来见,膺与言语讫,遣厨中食。元方喜,以为合意,当得复见焉。 《广记》一百六十四
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 已上亦见龚颐正《续释常谈》引,首膺上有李字 ,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 《广记》一百六十四
膺为侍御史,青州凡六郡,唯陈仲举为乐安视事;其余皆病,七十县并弃官而去。其威风如此。 《广记》一百六十四
下接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