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何为弹性以及利用弹性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相关问题

2023-03-04 19:19 作者:龙门大富翁  | 我要投稿

李宇坤

在经济学中,规律是普遍的经验总结,但并不排除例外。需求规律:价格与需求反相关;供给规律:价格与供给正相关。当然,这是建立在其他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给定,而仅仅考虑价格的基础上的。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个人偏好,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等等。表面不满足上述规律的消费品包括楼盘、股票和炫耀性消费品。楼盘、股票与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相关,炫耀性消费品是为了显示消费者的地位。

经济学上的弹性概念是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的,是指一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发生的一定比例的改变的属性。在西方经济学中,弹性指的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在经济学中,弹性的一般公式为: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变动比例,一般来讲,我们主要讨论k=P(价格)/D(需求),k=P(价格)/D(供给)。

在需求的价格弹性中,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e>1),价格下降1%所增加的销售量大于1%,则总收益增加。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e<1),价格下降1%所增加的销售量小于1%,则总收益减少。如果需求是单位弹性的(e=1),价格下降1%所增加的销售量等于1%,则总收益不变。因此可见,厂商为了获得最大收益,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会提升价格;当需求富有弹性时一般会降低价格,因为同种商品在越高的价格上,弹性会越大。

弹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替代品的相近性;商品可替代的程度越大,需求价格的弹性越高 (2)支出在产品的收入比例;商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小,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 (3)自价格变动以来的时间长短;相应于价格变动,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越短,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

第一个因素大家很好理解,因为人日常所需同类物品的量一般是固定的。就以盐分的摄入为例,炒菜的时候,多放了酱油,就意味着要少放点盐,它们二者就互为替代品。如果哪一天盐的供应商决定大涨价,那么大家就不会去买盐了,而是去买相对便宜的酱油,盐的需求一定会大跌。所以,替代品会阻止弹性无限趋于0。这也就解释了世界上几乎不会出现“刚需”物品,因为你很难找到一个没有替代品的商品。

第二个因素也可以理解,一类东西在你的总支出里占得越多,说明它对你越重要。如果这样一类商品的价格突然上涨,你就会更倾向于找它的替代品;价格突然下降,你就更倾向于买的多一点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重点聊聊第三个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因为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对石油的需求是不断增大的。而且那时石油的替代品比较少;相应于价格变动,人们调整需求量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石油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因此,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很快减少了石油供给,提升石油价格,使总收益巨额增大。

在农产品市场上,农作物丰收,往往会造成农民收入的减少,也就是“谷贱伤农”。就是因为农作物的需求价格弹性一般都比较小(随着价格的变化,人们对于农作物的需求并不会有显著变化)。农作物的丰收引起了农作物价格的下降,进而引起了农民的收入减少。所以在国外,有的时候会在农作物丰收后把部分农作物销毁的做法,例如在美国倾倒生产过量的牛奶,就是因为供大于求了,所以要清除商品挤压而已。

关于为什么菜农手里的蔬菜收购价很低,而城市中蔬菜售价很高的问题。首先,蔬菜从菜农到市民手中,要经过拉菜去批发市场的人,批发市场,小型批发户,菜场摊位经营者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有自己的成本,也想尽可能多地获得收益,因此,层层提价。关于为什么收购价会有所起伏,波动,售价几乎是不变或上升的问题。对于菜农来说,他们依靠将所种的蔬菜卖出去为生,供给的量主要由每年的收成情况决定。大家都丰收,收购价低点;大家收成都不好,收购价高点;别人收成不好,你丰收了,给你的收购价高点。但总归在一定范围之间浮动。对于城市市民而言,他们吃蔬菜的需求也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如同陈老师上课所说的“你今天不吃菜,明天不吃菜,后天呢,后天总归要吃菜了吧”,用简单易懂且幽默的逻辑解释了较复杂的规律。因此,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对于前一个关卡——菜场经营者而言,降价就是损害自己的利益,那只有于其他人维持一个先对合理的售价,很少降价。

当然,蔬菜价格高还有别的原因,比如现在线上买菜模式的兴起,意味着市民所购买的不再只是蔬菜,还有其所包含的服务,如帮你配好菜,洗干净,送货上门,等等。这些都会增加蔬菜品的价格。


何为弹性以及利用弹性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相关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