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莲》(诸调)
自古以来,莲花就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青睐,人们常常将莲花作为纯洁、清丽的象征。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潮州筝曲《粉红莲》便是描述了莲花清丽优雅、高贵纯洁的气质。
潮州筝曲《粉红莲》,以苏文贤先生的《粉红莲》(重六调)为基础,衍生出诸多版本,最终以杨秀明先生的《粉红莲·诸调》最为出彩。因曲子集合了活五、轻三重六、轻六、重六等调,故称“诸调”。
乐曲引子过后,第一段作“活五调”处理,1=A;速度较为缓慢,仿佛红莲初醒,犹带夜露。第二段作“轻三重六”处理,1=D;色彩较前明朗,犹如莲花绽放、莲叶舒展。第三段作“轻三六调”处理,更加轻快活泼,仿佛莲花迎风摇曳,姿态万千。第四段“重三六调”,旋律在低音部弹出,辅以力度、速度的变化,仿佛对莲花曾埋于污泥的感慨与不平。第五段1=A,“活五调”。此后,第四段的旋律不断反复,速度不断加快,仿佛莲花迎风舞蹈、生机勃勃。
杨秀明(1933-2015),师从潮筝名师徐涤生学习古筝,先后在汕头地区文工团、汕头市潮州音乐曲艺团工作。1981年由中国古筝学会会长曹正推荐,任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校教师。并赴台湾地区、新加坡、荷兰、比利时等地讲学,培养出大批古筝、琵琶等演奏人才。邱大成、林玲、李淑萍、王勇、李萌、周望;琵琶名手李景侠;胡琴名手刘顺等,皆出其门下。其演奏雅而不矜、丽而不俗、清朗恬淡、意境悠远。
由于曲子较长,所以每节课以一个乐段作为单位进行教学。配套的教学视频也一同发在本站。





2021.08.04